乱世英雄(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419

  在前线部队崩溃之后,日军的士气与斗志一落千丈,即便日军司令官紧急出动了数千名宪兵,甚至动用了战场手段,当着众多日军溃散官兵的面,处决了不少逃兵,但是这些临时举措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日军官兵更加惧战。特别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几乎连拿起枪的勇气都没有。
  日军的怯懦表现,对美军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部署在后方的国民警卫队。
  比如在十三日上午,一支美日联军的运输车队在黄港水库附近遭到游击队伏击,执行护卫任务的日军不战而溃,甚至有一个连的日军士兵在击毙了连长之后,向游击队投降,随行的一个美军步兵连受到牵连,最终全体阵亡。受此影响,在当天下午的另外一场与游击队的战斗中,执行护卫任务的美军甚至用机枪扫射了向游击队投降的几十名日军,以此阻止日军的叛变行为。
  可以说,美日联军的后方防线已经是千疮百孔,根本经受不起冲击。
  这一情况,通过敌后游击队,及时的反馈给了北方战区司令部。
  也正是如此,罗耀武才在十三日下午做出了奔袭宁河县的决定,而攻打大张庄,只是进军宁河县的第一步。
  只不过,罗耀武这次没有让第二十七集团军冲在最前面。
  这也可以理解,第二十七集团军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就算美日联军的战场情报系统大不如前,也能盯住这支从一零五国道上撤下来的主力部队。如果让第二十七集团军打头阵,东北军进军宁河县的企图就将暴露。更重要的是,在天津这边,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具有与E集团军交战的能力,派别的部队去,都不见得能够顶住E集团军的反扑。如果不能把E集团军牵制在天津,攻打宁河县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正是如此,罗耀武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十六集团军。
  为了确保顺利打下宁河县,罗耀武不但为第十六集团军增强了一个新编集团军(实际上也只有一万多人),还把缴获的装备优先配备给第十六集团军。当时,罗耀武甚至保证在得到补充之后,优先照顾第十六集团军。
  反正,第十六集团军必须迎难而上,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打下宁河县。
  因为非常清楚攻打宁河县的重要性,所以陈必时还主动请缨,到前线去指挥第十六集团军作战。虽然从战术上讲,这没有多少意义,毕竟第十六集团军是精锐之师,但是从官兵的心理上看,这还是有用的,至少第十六集团军的将士都非常佩服陈必时,有这个上将跟在身边,士气与斗志都不成问题。
  在占领大张庄后,第十六集团军就马不停蹄的杀向宁河县。
  当时,异常混乱的战场局势帮了大忙,美日联军的侦察机甚至将第十六集团军的步兵部队当成了溃散的日军!
  这也难怪,日军的逃兵都是步兵,而第十六集团军在推进的时候,为了避免遭到美日联军的轰炸,也是以营连为单位分散行军。从空中鸟瞰的话,确实很像日军。
  在接下来的十个小时中,第十六集团军飞奔了七十多公里。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要知道,当时溃逃的日军中,有很多都被第十六集团军甩在了身后呢。
  十四日清晨,第十六集团军就到达了宁河。
  因为美日联军在这边没有部署像样的防御阵地,所以陈必时也没让部队集结,而是直接发起冲击。
  虽然这削弱了突击力量,但是却保证了突然性。
  战斗打响之后,那些守在宁河西郊,正在接管日军溃散部队的美日联军才发现,冲来的不是日军的溃散部队,而是东北军的作战部队。
  战斗没有多少悬念,毕竟美日联军的宪兵没有多少重装备,也不是真正的战斗部队。
  随着第十六集团军全数投入战斗,紧随的新编集团军也加入战斗,东北军在当天上午就攻入了宁河县城。
  这天上午,还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困守廊坊的美日联军在救援无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东北军投降了。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八十章
全力投入
  廊坊的美日联军缴械投降,让罗耀武与陈必时都松了口气,也让东北军发起的反击行动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罗耀武在扩大反击战果的时候变得更有底气了,因为可以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抽调出来。
  只不过,在是否派遣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参加反击作战的问题上,罗耀武也有点迟疑。
  原因很简单,歼灭了廊坊的美日联军之后,东北军的后勤补给线不再受到威胁,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也主要在支援天津的E集团军、其他两个方向上的C集团军与B集团军,而且肯定会为宁河县的守军提供支援。如此一来,积压在山西的主战装备就能送到河北,移交给东北军。
  毫无疑问,在北京的安全已经有所保证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增强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战斗力,从而增强东北军的突击能力,为反击战之后的战略反攻做准备。再说了,打到这个时候,也就只有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能够抽出身来,接受新的主战装备,其他五个集团军要么损失惨重、要么还在战场上作战,都没有时间进行整编,也就无法把补充的主战装备利用起来。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限制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作战使用。
  这就是,在围歼廊坊的美日联军时,这两个集团军都损失了不少兵力,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伤亡一万八千余人,第六十五集团军伤亡一万六千余人,因此在重新参加战斗之前,都需要补充与整编。
  问题是,如果让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去休整,罗耀武手里就没有别的部队可以调动了,而第十六集团军攻打宁河的战斗还在进行之中,就算打下了宁河,美日联军也会不惜代价的反扑,第十六集团军能不能守住宁河都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在天津郊外,如果E集团军在放弃天津之后向宁河撤退,不但第二十七集团军难以挡住其前进的部署,第十六集团军也难以在宁河站稳脚跟。
  当时,罗耀武最担心的就是E集团军反扑。
  可以说,这也是他策划的第四阶段反击作战中最大的问题。
  虽然在第十六集团军向宁河挺进之前,罗耀武一直认为,帕特里奇不会轻易放弃,也就不会让E集团军在即将打下天津的时候,放弃几个月努力得到的结果,但是在第十六集团军攻入宁河县城,特别是廊坊的美日联军投降之后,罗耀武也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对帕特里奇可能采取的行动做多手准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日联军死啃天津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攻打北京。从战略上看,美日联军要想攻打北京,就得尽可能的占领廊坊。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坚持让E集团军留在天津,而不是撤回唐山,与廊坊的美日联军有很大关系。现在,这支部队已经不存在了,那么E集团军留在天津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只要E集团军离开天津,开始向唐山突围,肯定会给东北军的反击行动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这支从南方战场上调来的王牌部队,已经在天津证明了其战斗力。
  在此情况下,罗耀武要想保住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并且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话,就得增派反击兵力。
  能够增派的,也就只有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
  事实上,在决定继续扩大反击规模的时候,罗耀武就考虑到了廊坊的美日联军在第十六集团军攻占宁河之前投降的可能性,并且想好用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堵漏,只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他却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要知道,如果给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足够的休整时间,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在接下来的战略反攻中,这两个主力集团军肯定是绝对主力,甚至决定着东北军能否在北京保卫战之后收复华北地区,杀回东北。
  可以说,从长远来看,留着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意义非常重大。
  有点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让罗耀武下定决心的,还是陈必时。
  在罗耀武犹豫不决的时候,陈必时的一句话让他开窍了。东北军能不会回到黑土地,不仅要看接下来的战略反攻,还得看能不能打退美日联军。如果在京津战场上都无法击溃美日联军,也就无法在短期内将美日联军赶出华北地区,反攻东北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已经扩大了反击规模的情况下,首先得确保在京津战场上取胜,然后再考虑其他问题,不能因为过于长远的打算而耽搁了眼前的作战行动。
  由此可见,陈必时确实很冷静,而且作为旁观者,把局势看得更加透彻。
  得到陈必时的支持后,罗耀武在十四日中午就让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把收容美日战俘的事情交给民兵,协同一起围攻美日联军的新编集团军火速赶往武清,在那里补充了弹药物资之后,第三十九集团军南下支援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则沿着第十六集团军的前进路线前往宁河。
  因为时间紧迫,所以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将在行军途中各与一个新编集团军整合,补充损失的作战人员。
  为了强调这次行动的重要性,罗耀武给两个主力集团军定下了明确的时间表。
  第三十九集团军必须在十五日天亮前与第二十七集团军会合,第六十五集团军则必须在十五日天黑前到达宁河。
  可以说,时间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耽搁,就连在武清补给弹药物资也得抓紧。
  军令如山,两个主力集团军在接到命令之后,一分钟都没耽搁就上路了。
  正如罗耀武所担心的那样,在廊坊的美日联军覆灭之后,帕特里奇猛然发现,就算打下了天津,美日联军在京津地区的作战行动也必然以失败收场,到时候天津成为孤城,就算能够守住,也因为没有足够多的支承点,缺乏攻打北京的必要条件。
  当时,帕特里奇也收到了东北军即将获得补充的情报。
  虽然帕特里奇并不相信罗耀武会立即把主力部队撤下去休整,但是东北军中并不缺乏战斗力能与主力集团军媲美的新编集团军,而且数量肯定不少,只要罗耀武愿意,随时可以用获得的主战装倍加强几个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随着实力提升,东北军肯定会将战役级别的反击发展成战略级别的反攻。到时候,天津肯定不是东北军反攻的首要目的地,最有可能受到攻击的是唐山。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东北军打下唐山,美日联军在京津地区的所有部队都将完蛋。
  万幸的是,东北军的大部分部队都聚集在京津地区,离唐山最近的部队也在一百多公里之外,暂时还威胁不到唐山。
  只不过,这并不表示美日联军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兵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东北军要想攻打唐山,首先就得占领附近的城镇,而且是距离唐山较近,又没有多少驻军的城镇。
  最初的时候,帕特里奇并没想到东北军会直接攻打宁河,毕竟这里驻扎了不少美日联军的作战部队,防御部署并不很差。相对而言,东北军从遵化与玉田杀出,从西北方向上向唐山挺进更加靠谱。
  直到宁河遭到攻击,而且是遭到东北军的主力集团军攻击,帕特里奇才倒吸了口冷气。
  到这个时候,他要还是不能明白罗耀武的意图,那他就没有资格当联军总司令了。
  罗耀武肯定意图打下唐山,只是在攻打唐山之前,东北军得积蓄起足够的战斗力,还得消除后顾之忧。从时间上看,肯定得首先围歼E集团军,并且在打这场围歼战的时候,让主力部队得到休整。
  攻打宁河县,就是为了围歼E集团军。
  因为攻占天津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帕特里奇没再迟疑,十四日中午电令E集团军,立即放弃攻打天津的作战行动,沿着二零五国道(在天津与一一二国道并线)撤回宁河,并且协助当地守军击溃攻打宁河的东北军。
  有意思的是,虽然当时已经有情报证明,正在攻打宁河的是第十六集团军,但是帕特里奇并不相信这一情报,认为第十六集团军已经失去战斗力,而且该集团军并不擅长进攻,更不擅长长途奔袭,所以攻打宁河的应该是一支冒充第十六集团军的新编集团军,这么做也主要是为了吓唬美日联军,特别是日军。
  要知道,在日军眼里,第十六集团军是不折不扣的恶梦。彰武会战中,第十六集团军在康平县的那场阻击战,打得日军鬼哭狼嚎,别说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就连日军中战斗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老兵也不敢挑衅第十六集团军。
  不管怎么说,帕特里奇已经回过神来。
  只不过,E集团军要从城区战场上撤下来,显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仅仅是把分散在城区里的部队组织起来就需要不少时间。
  相对而言,E集团军的动作显然慢了半拍。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八十一章
压轴大戏
  围歼E集团军,成为了东北军京津冀反击战的压轴之作,也是这场分四个阶段进行的反击战中,范围最大、规模最大地个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相比,东北军不但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也取得了更大的兵力优势。
  十五日凌晨,第三十九集团军率先赶到前线。
  这个时候,E集团军还在天津主城区东面,也就是东丽湖北岸集结部队,准备向已经遭到攻击的宁河县进发。
  必须承认,打到这个时候,东北军的各路部队都已疲惫不堪。
  十四日夜间,发现E集团军向天津主城区东面集结之后,第二十七集团军就出动了一个步兵师,与一个拥有近两万兵力的新编集团军一同向东运动,准备阻击E集团军。可惜的是,该部队在南淀湖西岸遭到E集团军派来的阻击部队,几次冲锋下来,都没能突破美军临时设置的防线。事实上,当时担任阻击任务的美军只有五个营,其中只有一个是装备了大约二十辆坦克与三十多辆战车的装甲营,另外四个都是步兵营,总兵力不到两千,而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出的部队有二万五千人,是美军的十三倍,结果却没能取得突破。除了美军的火力非常凶猛之外,也与东北军的状态有关。根据一些东北军老战士回忆,在到达天津郊区之后,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很多官兵连热饭都没吃上就投入了战斗。为了保证官兵的体力,民兵还组织了一些民众,在沿途为官兵送茶送饭。只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东北军最需要的就是休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