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419

  虽然E集团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远超过了C集团军与D集团军,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离占领天津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战斗越打越艰难,东北军的防御战术也得到完善,就连E集团军的司令官都不知道能在什么时候打下天津。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等不起。
  准确的说,是美国与日本当局等不起。
  如果从美日联军进攻华北的时候算起的话,攻打北京的时间从二零一四年七月份一直拖到了二零一五年的一月份,延迟了半年,仍然没有定数。别说是美日两国的政客,就连加布里埃尔也非常恼火。
  要知道,加布里埃尔每天都会收到一份包括了伤亡数字与作战消耗的战斗报告。
  拿着这些报告,他还得向白宫、以及国会战争委员会的议员解释,为什么在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伤亡、消耗了如此巨大的物资之后,仍然没有能够打下北京。虽然加布里埃尔也非常清楚,帕特里奇尽了全力,而且没有人能比帕特里奇做得更出色,但是在面对政客时,加布里埃尔不但不可能说得这么直接,还得替帕特里奇承担压力,不能让国内的政治倾向,影响到美军的作战行动。
  加布里埃尔的要求也不高,那就是别再耽搁时间了。
  毫无疑问,对帕特里奇来说,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加布里埃尔的全力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帕特里奇能有如今的成就,与加布里埃尔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作为一个较为纯粹的军人,帕特里奇要想在美军高层中站稳脚跟,并且继续以联军司令官的身份指挥作战行动,就得与加布里埃尔搞好关系。说得直接一点,面对总统的时候,帕特里奇可以拿出一大堆的理由,让总统相信,战场不是国会。可是在面对加布里埃尔的时候,帕特里奇只能尽量满足参联会主席的要求。
  在加布里埃尔的一再催促之下,帕特里奇不得不考虑在打下天津之前进攻北京。
  当然,早在一个月前,帕特里奇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不然不会急着整编A集团军,并且在E集团军上场之后,把C集团军与D集团军撤回来。
  不可否认,算上B集团军的话,美日联军的四个集团军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攻打南京的时候,美台联军也就出动了两个集团军。
  只不过,对攻打北京来说,四个集团军并不显得多。平心而论的话,这点兵力还让帕特里奇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兵力不足,就只能在战术上想办法。
  正如罗耀武所担心的那样,帕特里奇首先想到的就是避免城市战,尽量在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开阔地区歼灭东北军的有生力量,特别是守卫北京南大门的第十六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如果能够迫使罗耀武增派主力部队,比如将充当预备队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过来,还能为B集团军在北面发起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想法虽好,可是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却不那么容易。
  不管怎么说,罗耀武可不比帕特里奇差。如果两人换个位置的话,恐怕罗耀武早就指挥美日联军攻入北京了。
  事实上,东北军的部署也证明了这一点,罗耀武并不打算与帕特里奇到郊外争长短。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寻求其他有效战术。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五十八章
环形防线
  帕特里奇想到的办法,就是双管齐下,逼迫东北军出来决战。
  在部署进攻的时候,除了北面从承德出发、沿着一零一国道向北京发起进攻之外,帕特里奇将部署在南面的美日联军主力部队放在了两条进攻线路上。一是从唐山向宝坻进攻,绕到东北军设在玉田县的防线后方,在东北军主动退缩之后,再从一零二国道向天津最北面的蓟县推进。另外一条进攻线路则是进军武清,再从一零三国道北上攻打北京,并且沿着一零四国道向廊坊市进军。
  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美军的战线拉得太开了。
  真按这三条线路进军的话,美军的四个主力集团军就得分散在上千公里长的战线上,暂且不说突击能力,仅仅是后勤保障就足以压垮美军。
  只不过,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
  美日联军的战线拉得长,东北军的防线也必须展开,从而使得东北军在环北京防线上的兵力密度大大降低。
  相对而言,东北军的问题更加严重。
  不管怎么说,主动权掌握在美日联军手里,到底怎么打、怎么进攻,得由美日联军说了算。如此一来,在进攻的时候,美日联军就可以避重就轻,挑选东北军的防御漏洞下手,而不是与东北军硬拼。作为被动防御的一方,东北军就没有这么明显的优势了,特别是在防御部署上,东北军很难不出漏洞。可想而知,只要被美日联军抓住了防御上的漏洞,东北军就将更加被动。
  当时,东北军的环北京防线上确实存在很多漏洞,甚至可以说到处都有漏洞。
  在北面,虽然没人怀疑第十五集团军的战斗力,罗耀武还为黎卫东增添了八个新编集团军的正规军,并且让黎卫东直接领导了一个民兵纵队,等于把北方防线交给了黎卫东,但是在仅仅只有一个主力集团军、而且没有多少主战装备的情况下,第十五集团军要守卫数百公里长的防线,还得在山区内作战,兵力明显不够充足。正是如此,黎卫东才会在民兵纵队的基础上,利用本地官兵提前组建了几支敌后游击队,并且在数个月前,就将这几支“非正式游击队”派往承德附近的山区,熟悉游击战术。
  相对而言,北面防线上的问题还不算太突出。
  不管怎么说,美军在攻入北京之前,还得跨过山区,而山区里的战斗充满变数,谁也保不准会打成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进攻部队在山区里很那展开,更难以在某个方向上集中起足够的突击力量,也就无法有效利用东北军防线上的漏洞。
  可以说,南面防线上的问题才最为致命。
  虽然东北军仍然控制着玉田县与遵化县,而且依靠蓟县的支持,这两地的防御部署还算坚固,但是在美军攻入天津之后,罗耀武不得不把第十六集团军撤回来,最终将这个战斗力强悍的主力集团军放到了武清,堵上了第二十六集团军进驻天津主城区后留下的漏洞。在失去了掩护之后,第四十集团军也从遵化撤了下来,回到了蓟县。如此一来,等于由第四十集团军单独支持新编集团军守卫玉田县与遵化县。
  毫无疑问,这大大超出了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
  要知道,在守卫遵化县的战斗中,第四十集团军打得出色,主要是美军主力部队在一旁看热闹,主要进攻力量是日军。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美军投入战斗,并且像攻打天津一样攻打遵化,第四十集团军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至少会向部署在玉田县的第十六集团军求援,从而对南面的坦克大战产生影响。
  正是如此,在安排这边的防御部署时,罗耀武也没有过分指望第四十集团军。
  当时,罗耀武在玉田县与遵化县各放了一个新编集团军,而且都是得到了加强,在编制规模上与主力集团军相差不大的新编集团军,唯一的差别就是这两个新编集团军没有像主力集团军那样,得到独立的装甲部队。
  除此之外,罗耀武还在蓟县部署了三个新编集团军,以及十多万民兵。
  对于首位一座县城来说,这样的兵力未免过于庞大了。
  要知道,算上第四十集团军的话,当时驻守蓟县的兵力将近三十万,而蓟县的常住人口还没有这么多。
  从这一部署就看得出来,罗耀武把蓟县当成了防御支撑点,部署在蓟县的部队最主要的任务不是保卫蓟县,而是支援邻近的玉田县与遵化县。最重要的是,蓟县南面就是宝坻,因此蓟县还是宝坻的大后方。
  通过这一系列部署就能看得出来,罗耀武实际上以蓟县为中心,在京津唐的结合部设置了一道规模小得多的半圆形防线,宝坻、玉田与遵化就是这条防线上的三个主要结点,也是道路交通线的主要交汇点。
  说得不客气一点,只要美日联军想着攻打北京,就得在这里投入重兵,至少得在一个结点上取得突破。
  正是如此,包括刘诚志在内的一些人认为,罗耀武在这边的防御部署存在问题。
  既然蓟县如此重要,罗耀武至少应该将第十六集团军放在这里,而不是让第四十集团军来守卫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罗耀武的部署方式,至少陈必时认为罗耀武没有做错。
  罗耀武没有把第十六集团军放在蓟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谁也不能保证第二十六集团军能在天津坚持多久,更加没人可以保证,美日联军不会在占领天津之前攻打北京。如果第二十六集团军没有挺住、如果美日联军在占领天津之前就攻打北京,那么蓟县的重要性就将大大降低,至少不那么突出。
  这个时候,真正的战略要地在武清。
  决定武清重要性的,不是离北京更近,实际上与蓟县相比,武清离北京还要远一点。只不过,蓟县无法比的是,武清这边有着十分发达的道路网。
  从蓟县北上的话,除了京平高速之外,就只有一条省道。因为在战争中,任何一支部队都不可能完全沿着高速公路推进,毕竟高速公路很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高速公路的高架桥被炸断之后,几乎无法在战争期间修复,所以进攻的时候,地面部队主要沿着国道与省道推进。
  毫无疑问,国道的通行能力远远超过了省道。
  在只有一条省道可以利用的情况下,要想从蓟县攻入北京,显然不太容易。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罗耀武为什么不在蓟县部署最强大的主力集团军了。可以说,就算美日联军打下了蓟县,也很难展开,也就无法从这里对北京构成致命威胁。事实上,就算只让第四十集团军守卫蓟县,美日联军也很难打下蓟县。原因一样,通往蓟县的公路中,只有一条经过玉田县的一零二国道,以及两条分别经过遵化与宝坻的省道,而津蓟高速公路早就被东北军炸断了。
  这样一来,美日联军能不能打到蓟县都是个问题。
  可以说,只要帕特里奇不存在幻想,就不会在蓟县这边投入太多的兵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坦克大战的时候,攻打遵化的美军主力部队没有积极投入战斗,而是让协同作战的日军上去送死。
  说白了,当时帕特里奇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打下遵化。
  就算美日联军准备进军蓟县,也会首选玉田县,而不是遵化县。这也是为什么在坦克大战中,罗耀武让第十六集团军进驻玉田县,而不是去遵化的原因。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现代化战争的一个特点。
  在进入机械化时代之后,只要那些用来攻城拔寨的主战装备还飞不起来,地面部队就得以道路为依托,不可能脱离道路发起进攻。即便在野战中,地面部队也得挨着道路,因为提供补给物资的车辆可不能像坦克战车那样,在野外行进。在重大的战略进攻中,道路更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脱离道路长期战斗下去。
  正是因为道路如此重要,所以武清的战略地位才超过了蓟县。
  要知道,从天津往北去的道路、高速公路与铁路,几乎都要经过武清。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零三国道与一零五国道。说得不客气一点,只要美军占领了武清,控制了这两条国道,就能顺利攻入北京与廊坊,甚至能够对北京进行战略包围。
  毫无疑问,罗耀武肯定知道武清的重要性。
  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武清一直是第二十六集团军的大后方,直到E集团军攻占了北辰区,第二十六集团军才把补给路线改为一一二国道,让后勤部队绕个大圈子,从一零五国道前往西青,再走一一二国道到南开。即便到了这个时候,罗耀武也没有小看武清,而是一直在这里放着两个新编集团军,并且在十二月底,向廊坊派遣了两个新编集团军,在北京南面还摆着两个新编集团军。
  由此可见,罗耀武始终坚信,美日联军会在攻打北京的时候攻占武清。
  这下就不难理解,罗耀武为什么要把与第十五集团军齐名的第十六集团军放在武清了。
  问题是,即便如此,能不能守住武清,也是个未知数。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五十九章
战略冒险
  武清更重要,可是防御的难度也更大。
  从地理位置上讲,武清离天津主城区更近,也更容易受到威胁。事实上,在美日联军攻打天津主城区的时候,就一直盯着武清,还数次派遣日军的二线师团前去试探,结果被第十六集团军逮住机会狠狠教训了几下,搞得从十二月初开始,日军就不敢靠近武清,甚至在安排巡逻任务的时候,没有哪支日军部队愿意去武清那边。
  当然,这不能说明什么。
  美日联军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攻打武清,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帕特里奇也知道第十六集团军部署在武清,并且得到了两个新编集团军的支持,所以在他看来,打下武清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必然会对攻打天津主城区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正是如此,一个多月下来,美军一直没在武清方向上展开行动,甚至没有发起试探性攻击。直到E集团军攻占了北辰区,美军才在武清南面用兵,控制了北运河东岸的几条公路线。即便如此,美军也只是在扩大防御范围,掩护南下攻打天津主城区的E集团军。
  当然,这也并不表明美军仍然不想攻打武清。
  在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提上日程安排之后,攻打武清就成为了美军绕不过的一道坎。事实上,在规划战略进攻的时候,帕特里奇就将武清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上。虽然当时帕特里奇想得更加理想一些,即在打下天津之后,再进军北京,因此天津将成为美日联军攻打北京的大本营,而武清就是进军北京的跳板。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即便美日联军还没有完全攻占天津的主城区,帕特里奇也得在武清大做文章,将这里当成进攻北京的跳板。说白了,在天津这边,就没有比武清更好的跳板了。
  反过来看,对第十六集团军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守住武清更加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