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419

  十二月二十日,E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唐山。
  出乎意料的是,帕特里奇并没有立即让E集团军开赴前线,反而命令仍然在前方厮杀的两个集团军加强进攻力度。
  当时,这一举动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猜疑。
  不管怎么说,E集团军的主力还在锦州,因为没有领到冬季作战服装,以及主战装备还没有完全换上冬季迷彩涂装,包括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在内的三个美军主力师还留在锦州,并没赶赴唐山。
  主力没有到达,E集团军留在战场外也情有可原。
  问题是,到了十二月二十四日,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先后到达了唐山,只有最后一个美军机步师还在锦州等待冬季作战服装。因为这只是一个由国民警卫队改编而来的机械化步兵师,所以在E集团军中的地位并不高。再说了,E集团军进攻天津,肯定得留下一两个师的预备队,不可能全部压上去。
  帕特里奇仍然没有让E集团军上场,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
  事实上,这几天里,帕特里奇的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战场上,而是在整编A集团军。
  从编制上看,A集团军才是美日联军的绝对主力,该集团军中编有美军战斗力最强大的四个主力师,即第一装甲师、第二机步师、第三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从编制上看,A集团军的战斗力也最为均衡,即有擅长突击的装甲师、又有擅长防御的步兵师,还有两个综合战斗力非常强大的机步师。
  虽然A集团军在坦克大战中遭到重创,但是帕特里奇肯定不会放弃这个集团军。
  A集团军能否重振雄风,关系到美日联军能否攻占北京。
  为此,在A集团军进行整编的时候,帕特里奇趁机调整了四个美军主力师的编制,使其战斗力上了一个台阶。
  按照帕特里奇的授意,第一装甲师在整编的时候,三个旅各增加了一个装甲营,并且通过增加作战连队的方式将机步营的规模扩大了百分之五十,以此将第一装甲师的作战人员编制由之前的不到八千人增加到了一万三千人。
  相对而言,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步兵师的改编工作最为彻底。这两个师都按照装甲师的标准重新组建了作战部队,只是在规模上比第一装甲师略小一些,分别有一万一千余名与一万余名作战人员。因为只是战时临时改编,加上第二装甲师已经存在,所以这两个师没有改变番号,仍然是机步师。
  第七步兵师也进行了改编,只是该师在恢复战斗力的时候以休整为主。为了让官兵恢复斗志,帕特里奇甚至让第七步兵师乘船前往济州岛,在美军包下的度假区里休息了一周,随后才返回沈阳。受此影响,第七步兵师的改编相对简单,仍然保持了步兵师的编制,只是在各个营里都增加了一个装甲连,并且在三个旅各增加了一个装甲营。
  经过这一番改编,A集团军的战斗力增强了将近一倍。
  事实上,针对A集团军的改编主要是在增强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而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增强装甲力量,并且将装甲部队直接放在步兵部队里面。这一点,在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的改编工作中体现得非常明确,除了几个独立作战的装甲营之外,其他装甲部队都编在了机步营里面。
  由此可见,帕特里奇改编A集团军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该集团军在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美军来说,装备不是问题。
  虽然在将E集团军派往北方战场之后,美国当局答应为台军提供更多的主战装备,但是美国的战争机器在二零一三年初就开始全速运转,每月下线的主战坦克将近五百辆,步兵战车也在七百辆以上,不但能够满足作战消耗,还有大量富余。为了确保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不受影响,在天津会战打响之前,美军在前线囤积了相当于四个机步师的主战装备,后面还陆续运来了上千辆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当时,仅仅存放在沈阳的主战装备就足以满足A集团军的改编需求。
  关键还是人员,没有足够的人员,就无法扩编。
  事实上,作战人员一直就是美军的最大难题。
  为了尽快使A集团军恢复战斗力,帕特里奇只能从北方战场上的美军国民警卫队中抽调官兵。万幸的是,当时在北方战场上,有将近三十个国民警卫队师,因此只需要从每个师抽调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就能满足A集团军的扩编需求。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A集团军在坦克大战中的伤亡不是很严重。
  虽然坦克大战打得很猛,美军的装备损失非常惊人,但是在野战中,美军的人员伤亡反而不是很大。这也可以理解,在野外战场上,完全以装甲部队为主,很少出现以步兵为主的战斗。更重要的是,美军在坦克大战中拥有制空权,还有着较为明显的火力有时,一直压制着东北军的支援力量,有效的降低了作战伤亡。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当时A集团军最缺的就是基层军官,特别是装甲部队的基层军官。
  在坦克大战中,A集团军中伤亡比例最大的就是装甲部队,特别是连排一级的基层指挥官。拿第一装甲师来说,在战斗结束的时候,仅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排长与连长。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实战中,连排一级的指挥官都跟随部队冲在最前面,在战线上指挥部队作战。在装甲部队中,排长与连长的座车很容易辨认,比如美军中,连长的M1A3主战坦克就多出了两根通信天线。
  比起步兵,坦克兵的技术性更加突出。
  虽然美军中不缺乏坦克手,而且M1A3针对操作使用做了优化设计,比如采用了方向盘式的转向机构,火控操作界面智能化与傻瓜化,使得坦克兵的作战强度大大降低,培训难度也减低了不少,但是一个真正的坦克战斗小组,必须经过战火磨练。实战中,一组熟练的坦克兵的战斗效率是新手的好几倍。
  毫无疑问,美军中没有这么多熟练的坦克兵。
  只不过,这个问题不算严重。
  在美日联军打到天津之后,除非在攻占天津之后进军河北,并且放过北京,向华中战区挺进,不然美日联军很难有机会与中国军队打大规模野战,主要战场在城市里面,特别是在建筑物密集的主城区。
  在这样的战场上,装甲部队几乎不可能单独投入战斗。
  要知道,在城市战中,没有步兵掩护的装甲部队,很容易成为敌人反坦克小组的猎杀对象。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台军的一个装甲营就因为孤军深入,被东南军全歼。实际上台军的装甲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装甲营,在编制上与美军的机步营比较接近,由一个坦克连与三个步兵连组成。即便如此,最终也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步兵掩护与支持,在遭到东南军伏击之后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战中,装甲部队的主要意义有一个:充当流动火力点,用直射炮火摧毁守军的坚固防御工事。要知道,即便是最坚固的堡垒也顶不住坦克炮的直接轰击。很多时候,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对守军能够构成更大的威胁。比如在攻打天津的时候,D集团军的一辆M2A3步兵战车就用二十五毫米机关炮,在十五分钟的战斗中,击溃了发起反击的一个步兵连。
  正是如此,就算A集团军装甲部队的素质稍微差一点,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当然,要想打下北京,A集团军显然还不够格,就算加上B集团军,也差得远。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的第一天,帕特里奇派出了E集团军,首先替换下了在北面苦战的D集团军。次日,帕特里奇由用E集团军的两个主力师换下了C集团军。
  这两个集团军撤下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官兵过一个平静的圣诞节。
  只不过,休整工作并没因此耽搁。
  按照帕特里奇的规划,C集团军与D集团军在完成休整之后,都将跟随A集团军,参加更加重要的作战行动。
  到此,帕特里奇的意图也就十分明显了。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用E集团军替换下C集团军与D集团军,不但不可能改变天津战场上的局面,还会使攻打天津的作战行动受到影响,毕竟E集团军的规模只有C集团军与D集团军总合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攻打天津的主要问题就是兵力不足,帕特里奇不但没有增兵,反而减少了兵力,自然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只不过,这些人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到这个时候,重点已经不在天津了。
  不管帕特里奇对E集团军有多么强大的信心,在抽调出了C集团军与D集团军,A集团军也即将恢复战斗力的情况下,他至少拥有了进军北京的资本。在投入四个集团军的情况下,美日联军足以攻入北京。
  至于能不能拿下北京,还得看美日联军的作战表现,以及东北军的作战表现。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五十四章
重装上阵
  美日联军的大规模调整作战部署,别说罗耀武提起了十二分警惕,就连北方战区司令部的参谋都认识到,美日联军很有可能在打下天津之前进军北京。
  美日联军有能力同时在两个大城市与东北军决战吗?
  最初几天,罗耀武也有点疑惑。要知道,打天津就够吃力的了,而且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就算帕特里奇在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之后信心大增,也得考虑实际情况,不会做出超出美日联军实际能力的蠢事。
  只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送来,罗耀武不得不相信,帕特里奇确实准备左右开弓。
  E集团军的到来,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罗耀武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可是陈必时却忘不了这支部队。
  要知道,东南军没能守住南京,与E集团军的那几个美军主力师有很大关系。当初突击句容市的就是这支部队,而句容市失守正是第三次南京会战的转折点。在此之后,东南军就失去了主动权,直到退出南京。
  与第三次南京会战时相比,E集团军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
  主要就体现在装备上。
  不管怎么说,运送几个主力师的全部主战装备,绝对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就算美军的海运能力非常强大,也得花费不少力气,还得浪费时间。受此影响,美军早就采用了装备联动制度,即在不同的战场之间调动部队的时候,只转移人员、不转移装备。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开赴北方战场的时候,就把全部主战装备留了下来,作为援助物资,全部交给了台军。作为补充,美国当局将原本应该送往南方战场的主战装备送到了丹东。到了北方战场之后,E集团军的美军主力师就地获取装备,再开赴前线。
  如此一来,这几个美军主力师不但获得了崭新的装备,还都是最先进的主战装备。
  比如在南方战场上,只有第二装甲师配备了M1A3,而到了北方战场上,不但第二装甲师领到了这种最先进的主战装备,其他两个美军主力师也都领到了M1A3,只有轻型化的第八十二空降师没有领到这种主战坦克。
  更重要的是,当时配备给三个美军主力师的M1A3都是第二批次量产型号。
  与第一批次量产型号相比,第二批次量产型的M1A3主要就是将原本应该是选装的城市战组件作为了标准配件。所谓的“城市战组件”,主要就是为坦克增添了遥控武器站、全角度影像监视器、以及附加装甲。
  在这其中,附加装甲最为重要。
  在美军装甲部队中,附加装甲分成了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附加装甲主要用来加强坦克的正面防御,B级附加装甲照顾到了侧面,增强范围扩大到了前半球一百八十度,而C级附加装甲不但做到了三百六十度全方位防御,还增加了顶部附加组件,具备了抵抗攻顶弹药的能力。
  毫无疑问,C级附加装甲最为昂贵,也最为笨重。
  一般情况下,美军主战坦克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都会披挂A级附加装甲,特别是在野外装甲战中,A级附加装甲能为坦克提供最必要的保护,同时又不至于影响到坦克的野战机动性能。在执行巡逻任务、特别是在危险地区,美军会采用B级附加装甲,让坦克能够应付来自侧面的威胁。只有在城市战中,美军才会为坦克增添C级附加装甲,使得坦克能在复杂的城市战场上生存下来。
  加上C级附加装甲后,M1A3的战斗全重高达七十八吨,比正常时增加了十一吨。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M1A3的机动性能有多糟糕。
  只不过,在城市战中,任何一种坦克车辆都跑不快,作战的时候,甚至只能以步兵的徒步进攻速度推进,慢一点也没什么影响。
  当时,E集团军三个美军主力师获得的全是增添了C级附加装甲的M1A3。
  从装备编制上就看得出来,E集团军就是来打城市战的。
  受此影响,罗耀武一度认为,帕特里奇会把E集团军放在北面,让其成为攻打北京的主要力量。
  让罗耀武做出这一判断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正在迅速恢复战斗力的A集团军。
  与E集团军不同的是,A集团军在改编的时候,并没有获得整套城市战装备,其主战装备仍然主要针对野战,以及在小城镇的作战行动。
  如此一来,罗耀武就有理由认为,帕特里奇会让A集团军首先发起进攻,扫荡天津与北京之间的中小城镇,在打开了进入北京的大门之后,再投入E集团军,利用该集团军强大的城市战能力,打下北京。
  只不过,随着帕特里奇把E集团军派到天津,替下了C集团军与D集团军,罗耀武不得不改变这一想法。
  毫无疑问,打下天津仍然是美日联军的主要任务。
  在罗耀武看来,帕特里奇至少得在攻打北京之前做出最后的努力,把希望寄托在战斗力更加强大的E集团军身上。
  这也可以理解,在占领天津之前,美日联军进攻北京的作战行动肯定不会很顺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