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419

  打到这个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弹药已经亮起红灯,几乎所有主战装备都没有弹药,全都变成了步兵。
  情况最糟糕的还是第十五集团军,即要在沈北新区与日军两线作战,还得协助第六十五集团军歼灭另外两个日军师。打到这时候,第十五集团军不但弹药所剩无几,部队的减员率也超过五成。
  再打下去,这三个集团军都会被拖垮。
  更重要的是,战场重点已经转到彰武。
  在帕特里奇的连番催促下,美军从二十八日下午发起猛攻,到二十九日上午,已经打到彰武县城外围。
  虽然罗耀武在二十八日夜间就把第十六集团军抽调了过来,甚至因此放弃了康平,但是该集团军在前期阻击战中消耗太大,后来又参与了围歼日军的战斗,根本没有办法堵上防线上的漏洞。
  罗耀武不得不连续派上预备队,也就是新编集团军与民兵大队。
  因为往后方转运物资需要两天,即在五月三十日夜间才能完成,所以在此之前,必须守住彰武,一点差池都不能有。
  打到二十九日夜间,随着美军开始攻打彰武县城,罗耀武差点带着警卫部队上前线。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黎卫东带着第十五集团军的四十四师撤了回来。
  “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全部部队撤下来为止。”罗耀武不相信别人,但是绝对不会怀疑黎卫东。“物资运送工作要到明天晚上才能完成,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还在外面,还有几个新编集团军与民兵大队没有撤下来,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坚持到六月一日凌晨。”
  “放心吧,坚持不到六月一日,老子就不回去见你。”
  罗耀武点了点头,把叶振邦叫了过来。“把警卫营留下,只带一个警卫排,其他的全部参与防御作战。”
  “军长……”
  “少啰嗦,快去安排。你得跟我回去。”
  “我?”
  罗耀武没再理会叶振邦,把黎卫东叫到一旁,向他大致介绍彰武的防御部署情况。
  叶振邦也很是恼火,因为他从九连带出来的兄弟都在警卫部队。
  “没事,我留下来。”诸葛宏彦现在已经是警卫营的少校营长了。
  “一定要把兄弟们带出来。”
  “还用你说吗?我可没有活够,而且还指望着你升上去后,也提拔我当个参谋呢。”
  叶振邦苦笑了一下,虽然他知道诸葛宏彦在开玩笑,但是他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天亮前,罗耀武带着战区司令部撤出了彰武。此时,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攻入城区。虽然司令官撤走了,但是守城官兵的士气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司令官坚持到了最后。如果司令部完蛋了,这仗也就别打了。
  对美军来说,攻打彰武县城算得上是攻入辽河平原之后打得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强攻沈阳还要惨烈。
  要知道,罗耀武在这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部署防御。在此之前,姚万平还在彰武花了不少精力。
  这不是一座县城,而是一座从地下到地上都武装起来的军事要塞。
  因为运送物资的铁路,还有一零一国道都在县城西北,所以美军从东南攻入之后,没能及时切断运输通道。
  彰武县城的攻防战也主要围绕着一零一国道的控制权展开。
  接下来的两天之内,第十五集团军死死的钉在这里。
  当然,能够坚持下去,多亏了那些撤下来的兄弟部队。
  美军在彰武要对付的不是第十五集团军,而是轮番上来作战的整个中国军队。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撤下来的时候,还在东北方向上打了几次战术反击,把美军的迂回包抄部队给打了回去。
  问题是,美军主力部队不是吹出来的,而中国军队的战斗力都严重下降。
  打到五月三十一日,罗耀武不得不让拉在最后的一个新编集团军与两个民兵大队就地解散,组成地方游击队,专门骚扰与破坏美军的后勤保障线,缓解第十五集团军在彰武县城的防御压力。
  正是如此,黎卫东才挺过了最后一个夜晚,在六月一日天亮之前率部队撤出彰武县城。
  撤下来的时候,总兵力将近五万的第十五集团军只剩下了一万二千人,其中还有八千多名提前撤下来的伤员与非战斗人员。
  真正从彰武县城撤出来的,也就四千来人。
  可以说,第十五集团军再次用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作战书写了奇迹,也震撼了敌人。
  为了打下彰武县城,美军七个师轮番上阵,最后还动用了两个预备队师。到第十五集团军主动撤出的时候,至少有一万七千名美军阵亡,还有近三万人负伤。
  打到五月三十一日夜间,帕特里奇差点向加布里埃尔申请使用战术核武器。
  当然,比起日军,美军的这点伤亡就不算什么了。
  到彰武会战结束的时候,日军十三个师团全军覆没,七个师团遭到重创,近二十四万官兵阵亡,六万多官兵负伤,反到是没有几个俘虏。
  从战斗损失来看,日军也不比韩军好多少。
  一场会战就伤亡三十万人,韩军也就这个水平。
  当然,中国军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除掉民兵纵队的准军事人员,主力集团军、新编集团军与后来获得了正式番号的民兵大队总共阵亡十八万余人,伤十一万余人,还有近两万名官兵被俘。
  有意思的是,被俘官兵多半在美军手中。
  也就是说,日军也没有收战俘。
  如果算上民兵纵队的损失,中国军民的伤亡数量超过了美日联军。
  只是从会战结果来看,罗耀武终于扭转了局面,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即便只是非常有限的主动权。
  打到这个时候,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部队不到二十个师团,其中只有十多个师团具有较为完备的战斗力,而且只有四个是主力师团,其他都是二线步兵部队。与之相比,美军的战斗部队也有十多个师,且至少有四个主力师。即便是二线的国民警卫队,战斗力也要比日军强得多。
  也就是说,美军成了东北战场上的主力。
  如此一来,该怎么打,就得听帕特里奇的了。
  大概是羞愧难当,福田康夫在会战结束当天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切腹,结果被警卫人员发现,没能死成,只是也无法继续指挥日军作战了。
  因为日军没了主帅,所以帕特里奇再次兼任前线总指挥,订下了进攻华北的战略。
  实际上,帕特里奇此时已经预料到,中国军队遇到了大麻烦:缺乏粮食!
  因为康平与彰武沦陷,就算还能经内蒙进入吉林与黑龙江,但是彰武直通内蒙通辽,所以中国军队很难获取吉林与黑龙江两省的夏粮与秋粮,不然罗耀武也不会在会战后期,出动那么多兵力抢掠美日联军的物资。
  更重要的是,会战结束前,罗耀武就下令在吉林与黑龙江清野。
  也就是说,他主动放弃了那边的夏粮与秋粮,免得时刻惦记着,影响作战决策。
  虽然中国军民从美日联军这里抢走的军粮并不少,帕特里奇得到的数据是,至少有四十万吨面粉与三十五万吨大米,还有二十多万吨罐头等食物,基本上把美日联军囤积在前线的军粮洗劫一空,让帕特里奇不得不抓紧时间往前线送粮,但是这点粮食,也就够中国军队坚持几个月而已。
  如果已经在中国大后方蔓延的饥荒发展到东北前线,情况将更加糟糕。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再接再厉,在冬天到来之前打过锦州,就有机会在来年春天之前翻过山海关,攻入华北平原。
  从时间上看,美日联军可以从容不迫的组织起下一轮进攻。
  当然,前提是得让主力部队恢复战斗力,并且尽快增派作战部队。在此期间,还得在东南方向上好好打一仗,让中国当局不得不把至关重要的作战物资送往东南战场,使得罗耀武指挥的东北军无法迅速恢复战斗力。
  只要把这几件事做好了,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得多了。
  可以说,在战略上,帕特里奇的判断非常准确。
  问题是,罗耀武也压根没有想过后方援助,不然也不会在高层会议上与负责内政的管元山吹胡子瞪眼。
  回到东北前线,罗耀武就打算自食其力。
  帕特里奇想玩釜底抽薪这一招,恐怕找错了地方。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南战事
  彰武会战后,交战双方均疲惫不堪,东北战事暂时停歇。
  虽然在这场会战中,美军的损失不算太大,各主力师的伤亡也不是很严重,仍然有继续打下去的能力,但是日军伤亡惨重,剩下的十多个师团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无法担负起控制占领区、保护后勤线等重任。
  受此影响,就算帕特里奇主张的南下战略得到认同,美日联军也无法立即南下。
  进入六月份,帕特里奇把目光转向了东南战场。
  五月初,美日联军就沿着三四一省道攻入南京溧水县,随后花了十来天攻打南面的高淳县。与此同时,另外一股美军攻入安徽境内,在宣城市渡过水阳江,一路继续向西推进,攻打南陵与铜陵市,一路北上进攻芜湖市。
  打到五月底,随着芜湖市与铜陵市沦陷,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团退守池州市与长江北岸的巢湖市,美台联军实现了对南京的战略迂回。
  出于防御上的考虑,陈必时在五月下旬派军进驻马鞍山市,控制了南京的南大门。
  如此一来,到六月初,美台联军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北上强攻南京,二是渡过长江完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
  北上攻打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陈必时在这边的严密防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