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419

  事实上,在大量农民工返乡之后,农民家的余粮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在此之前,很多粮企就没有收到粮,就算提高价格,甚至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也没有多少农民愿意卖粮。
  真要卖,还不如拿到城市里去卖,肯定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针对这个问题,又有人提出管制城市市场,不准农民进城卖粮。
  显然,这也是在胡搞。
  卖不卖粮是农民说了算,买不买粮是市民说了算,管制再严厉,也管不住肚皮。而且严厉的管制只会滋生黑市,严重打击政府威信。如果对此进行打压,除了激怒农民,还会激怒饿着肚皮的城市居民,两头不讨好。
  不能管制,就只能强行征收。
  在某些偏远地方,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确实有部分地方政府用了这一招,出动警察与武警部队,到农村强行征粮。虽然征粮的时候,政府给了粮款,至于给了多少,这就不好说了,但是由此闹出的事情,也着实让高层头痛。
  入冬后不久,贵州遭受冻雨灾害,各地就开始强行征粮,结果在偏远山区连续爆发了几起农民集体组织起来抗证的事情,最后不得不出动军队镇压。虽然消息是封锁住了,而且闹得规模不是很大,但是长此下去,不出大事才怪。
  这个时候,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聪明的人都知道,硬的那一套行不通。
  就算能够在短期内解决问题,最终也会摧毁统治阶层赖以为生的基础。在敌人已经打进国门的情况下,这么做只是自取灭亡。
  不能强行征粮,就只能想办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可是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呢?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一个之前有人想过,却没人敢提的办法。
  土地私有。
  只有承认土地属于农民,而且世世代代属于农民,并且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当初不是提的打土豪、分田地吗?
  只有让农民有了可以保护的对象,让他们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愿意为此做出巨大努力,才能发动农民。
  问题是,这个办法提出来了,却没有被立即采纳。
  农民的土地私有了,城市居民的呢?
  既然土地私有了,那么那些全民与集体所有的资产该如何处理呢?
  如果一切都私有了,那么这个国家赖以为生的基本制度怎么办?
  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连串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财产私有化,必然会影响到政治体制。
  如果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还可以慢慢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在战争时期,这样的渐进式改革显然行不通,一下全部改过来,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中国来说,这绝对是无法承受的重创。
  不被采纳,不等于问题就搁置起来了。
  如果不能在开春之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夏粮的播种工作,为秋粮生产打开基础,那么大限就只剩下一年了。
  到时候,不需要外来入侵者,这个国家都会分崩离析。
  因为这个问题确实迫在眉睫,所以连续几次高层会议,都在重点讨论。
  推动改革的正是狄劭康等几个较为开明的领导人。实际上,提出改革方案的,也是这几个人。
  可惜的是,阻挠改革的力量太强大了。
  不管狄劭康的态度有多么强硬,几次集体表决中,由他提出来的改革方案都被否决,由管元山为首的反对派牢牢控制着高层会议。
  当然,谁都知道管元山为什么要阻挠这个可以使中国获得重生机会的改革。
  只要是改革,就会有变化,也就意味着有人会得到、有人会失去。推动改革的,自然是能够从改革中得到好处的,而阻挠改革的,自然是将在改革中失去利益的。
  当然,战场上的战斗,不会因此而结束。
  在此期间,美军投入第三个师,用三天时间占领了整个宁波市区。
  一月二十一日,美军攻占宁波后的第三天,进抵绍兴。
  这一天,美军第四个师,也就是被称为“大红一师”的第一装甲师上岸。同时上岸的还有台军的五个步兵旅。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台军将接管宁波,把三个美军师换下来。
  关键还是第一装甲师。
  在美军中,享有“第一”名头的部队并不多,而且个个是货真价实的王牌部队。
  在此之前,第一陆战师已经在台海战争与登陆战役中有过出色表现,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王牌地位。
  论战斗力,第一装甲师绝对在第一陆战师之上。
  之前,“大红一师”的正式番号是第一机步师,台海战争爆发后,该师才按照美国陆军的改编计划,成为装甲师。
  这绝不是换个番号那么简单,而是实力上的全面提升。
  作为机步师,标准配制是一个装甲旅加两个步兵旅,最多在步兵旅加入一个装甲营,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都是如此。而作为装甲师,标准配制是两个装甲旅加一个步兵旅,而且步兵旅至少有两个装甲营。当然,如果再升一级,成为坦克师的话,则是一个坦克旅加两个装甲旅,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因为装甲部队需要步兵配合,所以美军早就撤销了坦克师,装甲师就是最高编制。
  第一装甲师上岸,意味着美军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攻打绍兴是必然的,只是重点肯定在杭州。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宁波会战,陈必时把附近的部队都派了过去。
  剩下的,也被他抽调去加强杭州的防御。
  也就是说,陈必时就没有打算在绍兴死守。
  宁波守不住,绍兴也守不住,还不如把本来就不太充足的部队放在杭州,在这座超级大城市里与美军好好干上一场。
  如此一来,在到达杭州之前,美军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当然,随着宁波失守,绍兴岌岌可危,美军已经在战场上取得突破,打开了局面,全面进攻只是迟早的事情。
  接下来要打的杭州会战,肯定比宁波会战惨烈得多!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九十四章
大祸临头
  一月二十三日,随着第一装甲师到达前线,美军开始攻打绍兴。
  这次,冲锋陷阵的不是两个陆战师,而是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将宁波交给台军之后,两个美军陆战师在郊区休整了几天,就在一月二十二日沿着海岸线南下,攻打南面的几个区县,扩大美台联军的控制范围。
  必须承认,在作战应用上,帕特里奇非常了解各种兵力的特点。
  虽然在攻坚作战方面,陆战队的能力并不差,毕竟陆战队是标准的重装部队,就算主战坦克不是很多,却绝对不缺乏装甲车辆,但是陆战队更适合在背靠大海的滨海地区,与舰队协同作战。
  内陆作战,那是陆军的强项。
  从战场形势来看,南下扩大占领区,巩固后方防线,与北上进军杭州同等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的主力全都集中在北面,重点守卫杭州、上海与南京等几座大城市,宁波以南地区的防御相对薄弱,更容易取得突破。
  从政治上看,美军是在帮助台湾政权反攻大陆,扩大占领区也很重要。
  当然,战场的中心仍然在北面的绍兴。
  因为陈必时没有想过要死守绍兴,也没有能力死守这座江南水乡,所以美军两个主力师只花了两天就占领了绍兴。
  战斗打得并不激烈,这也让绍兴得以保全。
  占领绍兴后,美军并没立即向杭州进军,而是停了下来,等待援军跟上。
  显然,帕特里奇吸取了东北战场上的经验教训。
  在东北战场上,美军占领丹东之后,就没有进行充分休整,海运线路刚刚打通,就挥师攻打庄河,结果被中国军队抓住机会,一口气吃掉了韩军C集团军,接着又用一次精彩绝伦的反击干掉了韩军D集团军,使美韩联军全面被动,最终导致美国当局不得不接受日本提出的众多苛刻条件。
  罗耀武只是陈必时的学生,那么陈必时肯定更厉害。
  宁波会战已经说明问题,在指挥防御作战上,陈必时比罗耀武更加厉害。虽然中国军队最终没能守住宁波,但是重创了两个美军陆战师,迫使帕特里奇让陆军主力部队参战,并且放弃了齐头并进的进攻战术。
  严格说来,宁波失守也与陈必时没有必然关系。
  换其他任何人来指挥宁波会战,也肯定守不住,甚至守不了这么久。
  如果在东南战场上再犯冒进的错误,帕特里奇就不用干了。
  当然,美台联军停下来,也有客观上的原因。
  主要就是镇海港遭到严重破坏,至今没能通航。虽然北仑港已经通航了,但是出港水道附近还有不少没有清除的水雷。航道宽度有限,通航能力受到限制。港口的吞吐能力没能全部发挥出来,所以美台联军主力部队上岸的速度非常慢。
  到一月二十五日,也就是美军占领了绍兴的那一天,第五个美军师,即第一骑兵师才开始上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