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419

  总攻开始,中国军队仍然没有一个重点方向。难不成,罗耀武想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取得突破。
  以中国军队的兵力,根本办不到。
  没有重点,就无法取得重大战果。
  此时,韩军E集团军正在攻打熙川。虽然第十五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到达熙川,但是没有现成的防御阵地,韩军E集团军的主力也已到达,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随着F集团军在当天下午到达,熙川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也就在这天下午,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摩步师到达熙川。
  该师没有加入与韩军E集团军的战斗,正面防线全部由第十五集团军负责。
  到此,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在江界到熙川的战线上全面展开,三个师与三个独立旅均做好了进攻准备。
  情况再明显不过了,等到天黑,第三十九集团军就会投入战斗。
  问题是,帕特里奇仍然没有找到重点。
  在下午的战斗中,第四十集团军的进攻更有章法。
  依托第十六集团军的阵地,第四十集团军兵分三路,仅用四个小时就渡过了冰封的图们江,开始对韩军D集团军进行穿插切割。
  与之相比,第二十六集团军的进攻显得柔弱无力,兵力分布在整条战线上,根本没有形成重点,与之配合的第六十五集团军把兵力集中在庄河方向上,盯着美军第二骑兵师,没有参加丹东那边的战斗。
  帕特里奇却并不认为中国军队一定会围歼D集团军。
  第二十六集团军在西面打得不好,不是战斗力不强,而是美韩联军主力部队的防御部署过于密集,又有美军第七步兵师与第二机步师撑腰,还有好几个韩军主力师,很难迅速取得突破。
  论战斗力,第四十集团军还不如第二十六集团军。
  正是这一点,让帕特里奇万分疑惑。
  第四十集团军在六大主力集团军中,兵员素质最差,装备也最差,论战斗力,肯定是垫底的份。
  如果罗耀武打算集中力量吃掉韩军D集团军,至少应该把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对调。
  疑惑归疑惑,随着夜色降临,帕特里奇的猜疑终于有了答案。
  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江界到熙川方向上发起全面总攻,兵锋向东,而不是向西!
  也就是说,罗耀武确实想吃掉韩军D集团军,打算在盖马高原上打一场歼灭战,摧毁美韩联军的东部防线。
  显然,帕特里奇仍然有点无法相信,至少不相信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
  要知道,在与第四步兵师的战斗中,罗耀武就用过这一招,拿四十五师冒充整个第十五集团军,搞得第四步兵师在宽甸耽搁了宝贵时间,最终被中国军队围歼。如果此时向东进攻的只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部分兵力,那么罗耀武还是盯着西线战场上的美韩联军主力。首先向东进攻,只是为了让美韩联军主力动起来。
  不管帕特里奇相信与否,战术侦察的结果很明确,第三十九集团军全面出动。
  从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也是如此,韩军崩溃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不是全面出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推进速度不会如此迅捷。
  这个时候,帕特里奇为难了。
  救,还是不救?
  虽然在动用美韩联军主力部队的问题上,帕特里奇仍然非常犹豫,但是并不妨碍他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命令E集团军与F集团军继续猛攻熙川。
  如果能够不用主力就打下熙川,这场战斗就简单多了。
  这也是帕特里奇的如意算盘。先拿下熙川,在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再投入主力部队。
  搞得好的话,还有可能歼灭在这条防线上展开的第十五集团军。
  要知道,在罗耀武手里,第十五集团军的分量不比第三十九集团军轻多少。即便排除个人感情因素,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以防御为主,而第十五集团军又是擅长防御作战的部队,其战略价值肯定在第三十九集团军之上。
  问题是,只打熙川,对第十五集团军的威胁并不大。
  即便有两个韩军集团军,第十五集团军守住熙川的把握也非常大。
  要想对第十五集团军构成威胁,还得在江界发力。
  夜间战斗的最初几个小时,战场的中心就在熙川。两个韩军集团军轮番进攻,不到四个小时就在两个方向上发动了六次大规模进攻,压得驻守熙川的四十四师喘不过气来,让黎卫东不得不出动四十三师进行反击。
  只不过,这四个小时并不完全属于韩军。
  第三十九集团军的突击非常迅猛,在进入一月八日凌晨之前,从江界出发的部队就与第四十集团军最西面的突击部队会师,将盘踞在慈江道与两江道交界处的三个韩军二线步兵师切割了出来。
  一月八日凌晨,罗耀武一口气投入了两个新编集团军。
  用七万人马对付包围圈内的不到三万韩军,简直就是拿铁锤敲柿子。
  虽然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不如主力集团军,甚至差得很远,但是凭借兵力优势,干掉三个韩军二线步兵师肯定不成问题。
  这么打,还能让新编集团军积累战斗经验,尽量降低战斗伤亡。
  只要活着走下战场,就是老兵。
  更重要的是,穿插分割对部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只能让主力集团军来打,新编集团军还没有那个能力。
  到此,罗耀武的战术已经完全摆明了。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帕特里奇不得不承认,他又被罗耀武摆了一道,现在在去救援水深火热中的韩军D集团军,恐怕来不及了。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八十六章
全数投入
  战斗并非一帆风顺,主要还是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成问题。
  罗耀武摆了个连环迷魂阵,把帕特里奇唬得一惊一诧的,就是因为第四十集团军很难按照他的设想完成穿插切割行动。发起进攻的时候,让第四十集团军首先投入战斗,第三十九集团军晚了半拍,也与此有关。
  也许有人会问,罗耀武为什么不把第二十六集团军调过来?
  部署的时候,罗耀武也考虑过,让第二十六集团军到东线配合第三十九集团军。因为在围歼韩军C集团军之后,除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之外,第二十六集团军的状态比其他三个集团军好得多。
  论战斗力,第二十六集团军甚至超过了第六十五集团军。
  正是如此,罗耀武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几个主力集团军的战斗力如何,美军也掌握得一清二楚,如果将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集团军都集中在东线,罗耀武的战役企图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正如帕特里奇判断的那样,罗耀武手里的兵力不足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只要判明了主攻方向,帕特里奇就能做出针对性的部署,从而使罗耀武的战役目的落空,甚至使进攻遭受惨败。
  如同让第十五集团军打头阵,罗耀武必须冒这个险。
  这就不难明白,罗耀武为什么要让战斗力稍逊的新编集团军打歼灭战了。
  虽然比起美军与韩军主力,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值一提,但是比起韩军的二线部队与朝鲜伪军,新编集团军的战斗力并不差。
  只要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打几场歼灭战肯定不成问题。
  顺利完成了第一次穿插切割之后,第四十集团军的另外两路进攻部队并没按照计划与第三十九集团军会师。
  这也很好理解,韩军D集团军的主力部署在两江道,而第四十集团军的另外两路穿插部队都在两江道,一路围攻惠山,另外一路则在东面两江道与咸镜北道交界处活动。只要这两露穿插成功,韩军D集团军就将无路可逃。
  可惜的是,围攻惠山的行动并不顺利。
  驻扎在惠山附近的韩军多达五个师,还有两个是主力师,而且都驻扎在惠山城内,而第四十集团军在该方向投入的只有一个师与两个独立旅,兵力只有韩军的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惠山就在鸭绿江南岸。
  虽然鸭绿江已经封冻,部队可以直接过河,就连重型战车也能在结冰较厚的地方直接驶过鸭绿江,但是韩军的防御重点很明确,部队在渡河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麻烦。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惠山一直就是韩军D集团军骚扰中国本土的集结地。
  在此之前,驻扎在鸭绿江北岸的第十六集团军就在该方向上与韩军交过手,特别是在围歼第四步兵师与韩军C集团军的战斗中,第十六集团军负责牵制韩军D集团军,两次渡过鸭绿江,偷袭惠山,搞得韩军D集团军无法挪动。
  为了应对第十六集团军的威胁,韩军数次加强惠山防御。
  等到第四十集团军打过来的时候,惠山已经有五个韩军师了。
  战斗一直打到八日天亮,第四十集团军仍然没有能够取得突破,甚至没有撕开韩军的外围防线,部队离惠山城区还有好几公里。
  罗耀武很不客气,吃早饭前就打电话把第四十集团军的前线指战员痛骂了一顿。
  可是骂归骂,问题还是得解决。
  再说了,作战不力也不完全是第四十集团军的原因。就算换成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投入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能够打下惠山。
  吃早饭的时候,罗耀武向同样忙了一晚上,正在狼吞虎咽的几个主要参谋提出了这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弥补第四十集团军在惠山作战不力产生的问题。
  虽然都很疲惫,但是几个主要参谋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叶振邦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罗耀武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选择无外乎三个。
  一是提前让跟在中路突击部队身后的两个新编集团军投入战斗,并且从左路进攻部队那里抽调一个新编集团军,用三个新编集团军增援中路突击部队,即便打不下惠山,也能围困惠山,再想办法吃掉五个韩军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