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419

  余鸿飞瘪了瘪嘴,说道:“不是太清楚,我们只能截获执行引导任务的战斗机用数字电台发出的战术信息,现在战场上的情况比较混乱,而且有几十架战斗机在引导攻击,我们就这么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有什么可以肯定?”
  “这个……”余鸿飞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不管那两艘航母沉没沉,美军都会立即展开报复行动,而且是非常疯狂的报复行动。问题是,美国当局肯定没有批准对我国本土进行军事打击。”
  “也就是说,如果美军要报复,我们将首当其冲?”
  余鸿飞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妈的,我就知道你们是一群灾星。”叶振邦半开玩笑的骂了一句。
  “老叶,我……”
  “跟你开玩笑的。”叶振邦低头点上烟,说道,“我马上去部署,你们忙完后来找我,或者找诸葛与小陶。如果你说得没错,美国佬想找人出气的话,肯定会找我们。说不定,美国佬还让鬼子打头阵。”
  “我去联系后方,看看能不能早点撤下去。”
  叶振邦点了点头,等余鸿飞走开后,才去叫上了任侠歌,让他联系诸葛宏彦,询问日军的情况。
  余鸿飞收到的消息确实没错,美军航母战斗群遭到重创!
  首先遭到攻击的不是跑在前面的“华盛顿”号,而是守在右边的“里根”号。
  因为攻击过于密集,即便大部分导弹受到干扰,在航母投射的电子干扰云中爆炸,还有部分导弹在靠近航母之前就被“拉姆”滚动单体导弹击中、或者被“密集阵”喷射的弹雨击落,最终击中航母的导弹都不在少数。
  更重要的是,攻击非常快,所以很难判断出到底有多少枚导弹击中了“里根”号。
  弹雨过去后,“里根”号上燃起的大火连远在数十公里外的战斗机飞行员都看得见。
  这场大火足足少了十多个小时,直到八月十七日天亮之后才被扑灭。
  虽然得益于小分舱设计与众多的防火设施,由导弹引起的大火并没烧到航空燃料舱与弹药舱,但是至少有数百名官兵被活活烧死或者炸死,还有不少官兵在舱室里被闷死。更严重的是,受大火影响,损管人员无法及时到达受损区域,也就无法及时处理损伤,只能尽量控制大火的影响范围。
  导弹攻击结束之后,“里根”号的舰长就按照作战守则的规定,下令关闭了离受孙区域最近的一号反应堆,并且让二号反应堆将输出功率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一十五,直到航母驶出危险海域,才把二号反应堆的功率降下来。
  这个时候,“里根”号上的大火仍然在熊熊燃烧。
  入夜后不久,“里根”号的舰长就不得不下令关闭二号反应堆,用应急柴油机为抽水与灭火设备供电,并且带动辅助推进器。
  航母的速度很快就降低到了四节以下。
  因为要想扑灭大火就得降低航行速度,避免让更多的空气灌入舰体、助长火势,所以美军舰长的这一决策并没错。
  问题是,“里根”号上的辅助发电机无法在带动辅助推进器的同时为抽水机与灭火机提供足够的电力。护送“里根”号返航的一艘驱逐舰与两艘护卫舰的供电能力也不强,加上要提防趁火打劫的潜艇,只有驱逐舰能够靠舷支援,两艘护卫舰都得呆在外围,时不时用主动声纳吓吓海里的鱼儿。
  这场烧了十多个小时的大火把“里根”号变成了一堆还能浮在海面上的废铜烂铁。
  经过四十多个小时的顽强努力,用两百多名损管人员牺牲的巨大代价,美军保住了这艘只比“布什”号旧一点的航母。八月二十四日,“里根”号到达关岛,经过简单处理,在十一月初回到布雷默顿。
  美国海军全面考察之后,放弃了修复“里根”号的打算,将核反应堆、主推进器、球型鼻艏等没有受损、或者非常昂贵的部件拆下来,以备修复同级别航母。剩余部分在空置十年之后以优质废钢铁的价格出售给了拆船厂。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大约五千吨从“里根”号上拆下来的废钢铁在辗转数次之后被一家中国企业买了下来,其中一部分被捐赠给了博物馆,还有一部分被制成纪念章,更多的则是被秘密处理掉了。
  虽然最终落了个大卸八块,而且尸首分家的悲惨结局,但是实事求是的讲,“里根”号并不是十艘“尼米兹”级航母中最悲惨的一艘。
  在决定是否修复“里根”号的时候,美国海军做了全面考察,对航母设计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做了总结。
  毫无疑问,这是美军的最高机密。
  这就好比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无敌”号被“飞鱼”导弹击中,而英国皇家海军却打死也不承认一样。
  问题是,美国海军不可能隐瞒“里根”号挨揍的事实。
  别的不说,导弹攻击引起的大火燃了十多个小时,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这种世界上最庞大的武器存在巨大的设计缺陷。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太庞大复杂了!
  过于庞大的简体、复杂的内部通道,使得损管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
  虽然美国海军有完善的损管制度,所有舰队官兵都接受过严格的损管训练,但是当受损区域附近的官兵死的死伤的伤,从其他区域赶来的损管人员很难全力投入。如果受损区域较为集中,甚至连成一片的话,带来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事实上,很多在航母上服役了十年的官兵都没有走遍整艘航母!
  不用否认,航母的生存能力绝对一流。
  按照美国公布的消息,“里根”号挨了二十三枚导弹,至少有六枚是C-601或者“日灸”这样的重型反舰导弹,其他也是C-803这样的中型反舰导弹。
  虽然“里根”号没有沉没的一大原因是几乎所有导弹都击中了水线以上部位,又以落在飞行甲板上的居多,但是换了其他任何一种战舰,哪怕是美国海军中排第二位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恐怕在离开战场之前就沉到海底了。
  将弹药库与燃料库布置在水线以下,用装甲重重保护,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美国并没承认,在损管工作中遇难的两百多名官兵多数与“保卫”弹药库有关。按照外界的传闻,“里根”号的舰长没有下令向弹药库注水来避免弹药库爆炸,不断让损管队员上去与烈火死拼,不是像美国宣布的那样,航母进水严重,承受不起更大的进水量,而是当时弹药库里有几枚核弹头!
  别忘了,“里根”号与“尼米兹”号是太平洋舰队中最后赶到的两艘航母,奔赴战场之前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带上几枚战术核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说“里根”号幸运,肯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二章
改写纪录
  遭到攻击的时候,“华盛顿”号在航母战斗群正前方,而当时战斗群正向西航行。
  虽然位于编队右后方,即正好将右侧朝向宫古诸岛与冲绳诸岛之间海峡的“里根”号首当其冲的受到打击,但是美军指挥官及时呼叫了空中掩护,从嘉手纳空军基地与普天间机场紧急起飞的F-22A战斗机首选掩护对象就是距离最近,最容易遭到集中攻击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
  因为“里根”号首先受到威胁,所以从位于战斗群左后方的“尼米兹”号航母上紧急起飞的F/A-18F战斗机也转向北上,按照最优原则为“里根”号提供掩护,没去支援前方的“华盛顿”号。
  得到重重掩护的“里根”号都挨了二十多枚导弹,“华盛顿”号的景况可想而知。
  虽然“华盛顿”号受到攻击的时间大概晚了五分钟,让四架原本计划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F/A-18E战斗机能挂上暧M-120导弹紧急升空,但是这点力量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反舰导群逼近的时候,掩护“华盛顿”号的两艘“伯克”级驱逐舰刚用“先进海麻雀”击落最后六架无人靶机。
  三百余枚反舰导弹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发起冲刺,那场面可想而知。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华盛顿”号顶替“小鹰”号成为第七舰队旗舰的时候,美国海军为了面子,将“华盛顿”号的改进工作提前,率先用ESSM“先进海麻雀”替换了“北约海麻雀”,不但将航母自身的中程防空范围扩大到五十公里,还使备弹量增加了三倍、达到六十四枚。
  可惜的是,这点改进于事无补。
  在两套RIM-116“拉姆”近程防空系统投入战斗的时候,两座ESSM只发射了不到一半的弹药,拦截了十多枚反舰导弹,而且还有三枚反舰导弹漏网。几秒钟后,三座MK15“密集阵”近防系统就投入战斗。
  此时,还有近百枚反舰导弹奔向“华盛顿”号。
  到这个地步,“华盛顿”号几乎没有“蹦头”了。
  与“里根”号一样,被反舰导弹击中之前,“华盛顿”号做了最后的努力,即进行电子对抗与干扰欺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可以说,这轮干扰欺骗至少拯救了不少美军官兵。
  面对从美军航母上投出的诱饵,特别是那些能够完整模仿出航母的雷达信号特征的仿真诱饵,冲在最前面的“日灸”等超音速反舰导弹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
  因为飞行速度太快,等到弹载计算机判断出那是诱饵的时候,导弹已经冲过头,所以不得不按照预定攻击模式,在错过主要目标的情况下,自主搜寻攻击次要目标,也就是美军航母战斗群里的护航战舰。
  那两艘被“日灸”砸中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实际上当了“华盛顿”号的替死鬼。
  可惜的是,排水量只有“华盛顿”号十分之一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没有强壮的体魄,根本受不起多枚“日灸”的热情拥抱。
  西方国家不太热衷超音速反舰导弹,与“日灸”体现出来的问题密切关系。
  较高的飞行速度有利于突破敌人的防空网,也把留给导弹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使导弹在遇到干扰与欺骗的时候很难迅速做出反应,即便做出了反应,也往往因为飞行速度太快而冲过头。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受到干扰的是C-803这种亚音速反舰导弹,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因为飞行速度较慢,所以C-803的火控计算机有更多的时间分辨真假目标,即便受到欺骗,也能迅速转向扑向真目标,就算飞过头,也能凭借较小的转弯半径绕回来,继续攻击主要目标。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跟在“日灸”后面的C-803中,不少在受到欺骗、甚至飞过头的情况下绕了回来,最终击中“华盛顿”号。
  因为有“日灸”在前面开路,让美军战舰将本来就不多的RIM-116用在了更加难以拦截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上,所以C-803突击的时候,几乎没有遭到导弹拦截,只是得在最后关头过“密集阵”那一关。
  必须承认,C-803这种“通用反舰导弹”对付航母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
  作为一种大批量生产,能够由轰炸机、战斗机、水面舰艇、潜艇与岸基导弹发射车携带与发射的反舰导弹,C-803在设计的时候就有很多性能指标受到了限制。比如为了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里发射,导弹的最大直径不能超过五百三十毫米,而且必须采用折叠弹翼。又比如为了装备到快艇这类小型舰艇上、在一辆发射车上部署三枚,导弹的总体质量就得控制在一千三百公斤以下。
  受此种种限制,又要保证射程达到指标,就只能牺牲其他性能。
  比如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只有零点九马赫,即便在俯冲攻击时抛弃涡轮发动机、用火箭发动机加速能将速度提高到一点三马赫,可是掠海攻击时最大速度在一倍音速以内,所以仍然是亚音速导弹,最多算得上是跨音速导弹。
  受到影响的,还有导弹的战斗部质量。
  一枚重一千二百公斤、射程接近三百公里的反舰导弹,带延迟时间引信与二级火箭发动机的半穿甲战斗部的总质量最多三百公斤,装药量绝对不可能超过一百公斤,比“日灸”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样的导弹用来对付巡洋舰都有点吃力,更别说对付航母了。
  以当时的情况,“华盛顿”号挺过这一关的把握并不小。因为C-803的战斗部威力非常有限,而且大都设定为俯冲攻击,所以就算能够击穿厚达七十多毫米的装甲飞行甲板,也不大可能击穿航母的主甲板,也就是机库那层甲板。
  只要不出意外,“华盛顿”号很有可能与“里根”号一同返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