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御诸天时空(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367

抬管众人回头望去见是一位白须道人,众人见他须眉如银,飘然若仙,似乎是天上老神仙下凡一般,都不敢怠慢,急忙放下棺木,看这老道长有何吩咐。
老道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的壮汉躬身道:“老神仙,小人便是。”
道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壮汉道:“小人叫做李二苟!”
老道人叹道:“李二苟,这棺木中人是什么人,又因何而死?”
李二苟道:“棺材内的是小人的婆娘,乃是昨天难产而死。”他放声大哭。
老道人手中藤杖在棺木上轻轻敲了一下,对李二苟道:“哭什么哭?人还未死,险些让你们给活埋了!”
李二苟哭道:“老神仙,你何必戏耍小人?人死不能复生,我家婆娘是我亲眼看到咽气的,哪里还会活命?”
老道人怒道:“这棺材中所流鲜血只有活人才能流出,如若是死人,躯体僵直,血液凝固,怎还会有鲜血可流?还不快打开棺木!”
众人痴痴呆呆的看向老道人,都是将信将疑。
人死之后,再行开棺乃是极大的忌讳,众人你眼望我眼,一时间不能做出决定。
老道人急道:“犹犹豫豫能做的什么事情,还不快打开!”
众人还是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打开了棺材,就见里面穿着寿衣的大肚子婆娘。
唐汉微微点了点头,这帮村民倒是不算愚笨,还能知晓变通,否则怕是真的要一尸两命。唐汉也没上前,就这样隔着人群看着老道人伸出两根手指搭在了棺材中孕妇的手腕上,又从药箱里抽出几根银针,在搁着衣服向孕妇身上扎了几针,过了片刻,吩咐李二苟道:“将你家婆娘的裤子脱下来,一会儿孩子就要生出来了。”
李二苟将信将疑,刚刚走到棺木胖旁边,就听到棺材里面有痛呼之声,听声音正是自家婆娘的声音。他吃了一惊,身子晃了几下,一跤跌倒,但随机猛然爬起,跑到棺木跟前,腔调都变了,“孩他娘,你没死啊,呜呜!”
棺木中的女子慢慢睁开眼睛,看了看李二苟,随机闭上眼睛,脸上汗珠不断涌出。
旁边的道人吩咐道:“把她裤子脱了,我要施针为她接生!”
李二苟不敢怠慢,哆哆嗦嗦为婆娘脱下衣服,老道人拿出银针向孕妇身上扎去。
过了一会儿,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李二苟从棺材中抱出来一名大胖小子。
他抱着湿漉漉的孩子向老道人不断叩头,“多谢老神仙搭救之恩,敢问老神仙如何称呼,小人要为您立下牌位,为您早晚跪拜祈福。”
唐汉对老道人的施针手法大为钦佩,见他出针之时,绝无半点内气辅助,全然都是纯粹的医门手段。但出针手法之玄妙,对穴道认识之深刻,便是以唐汉如今的医术也自愧不如,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医术与武道方面全都不如人。
此时听到李二苟询问道人姓名,唐汉对他斜眼相睨,心道:“倒要看看你是哪位高人。”人走到众人面前,冲众人问道:“敢问谁是死者家属?”
老道人见李二苟问起自家姓名,笑道:“老道孙思邈。”
他呵呵笑道:“至于长生牌位,那就不必摆了。”
“竟是老神仙孙道长!”
李二苟又惊又喜,“多谢老神仙救命之恩!”
竟然是‘药王’孙思邈!
唐汉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是会在这小山村遇到孙思邈,心中不由感慨万分,自己竟是亲眼见到孙思邈施针,救回一对母子。
又见到孙思邈如同一个普通老人,和蔼可亲,完全不似一个大宗师,心中更是佩服。他当初踏入先天境界后,就对普通人有了一种隔离感,仿佛是两个层次的人。而孙思邈却能有这份心境修为,当真是让唐汉佩服万分,至少在心境修为上,唐汉却是比不上。
也难怪宁道奇会说孙思邈早已踏入大宗师境界,便是宁道奇都没有把握能胜过孙思邈。
现场中,李二苟对孙思邈叩头不止,周围的村民也都上前感谢。
孙思邈呵呵笑道:“先不要乱,如今母子平安,但还需将养一段时日方可。”他吩咐李二苟,“快将你妻抬回家中,我为你开一副药方,你照方抓药,三天之后,定然再无事情。”
解开背上药箱,打开箱子,从箱子里取出纸笔,研磨之后,现场开了一个方子,笑道:“快去抓药,产妇失血过多,急需补血之物,早抓早煎,方能早好!”
一个青年后生抓过药方,道:“我去抓药!”一阵风的远去了。
李二苟对孙思邈不住口的感谢,因为怕风,又将孩子重新放进棺材里,抬棺之人转过身子,向村里走去。去时伤心落泪,回时满面春风。
李二苟对孙思邈叩头道;“老神仙,还请去小人家中喝杯薄酒,活命之恩,实在不知如何报答。”
“不用了,老道还得入山采药,告辞了。”孙思邈笑呵呵地道,然后不顾村民的挽留,就离开了山村。
唐汉心中佩服孙思邈,骑马上前,出了山村,就高喊道:“道友请留步,道友请留步。”
孙思邈微微一笑,道:“不知这位公子有何吩咐。”
唐汉连忙还礼道:“道友过谦了,久闻道友大名,今日一见,道友修为名副其实,让在下佩服不已。”
“公子客气了,老道不过是一位道士罢了,算不了什么。”孙思邈淡然道。“倒是公子年纪轻轻,修为却是不得了,当年老道像你这般年纪,还才刚刚修习武艺。”
“我们修道之人追求的是道,习武不过是修道的一部分而已。”唐汉道,当年他也见过一些老道士,这些老道士半点武功都不会,但是心境修为、精神修为却非常高超,超然于众人,便是武林高手遇到,都会不知不觉地对老道士恭敬非常,不敢有丝毫不敬。
武功,不过是手段罢了。
就如唐汉,参悟的是阴阳大道,真正的是对阴阳大道的参悟,至于武功反而位居次席。
“道友此言大善。”孙思邈面露异样,连称呼都变了,道:“老道探索医道四十年,只觉得道无止境,妙不可言。”
唐汉心中讶然,都说道法三千,天地有三千大道,唐汉接触过的有刀道、剑道等,却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以医为道,当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又想到,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又有神医扁鹊可活死人肉白骨,这般有人以医为道也是正常。
“道友慈悲为怀,无量天尊!”唐汉道,“我执掌幽州,百废待兴,道友可有兴趣与我一同前往幽州,开办医学,广收门徒,传授医术。”
“哦?难不成道友乃是当朝车骑将军?”孙思邈有些诧异地看着唐汉。
“正是某,却是让道友见笑了。”唐汉道:“儒家有言,达者兼济天下,贫者独善其身。道友医术通玄,堪比扁鹊、华佗,不过一人终究有时穷,道友不如开办医馆,将医术传与更多人,让更多人习得医术,百姓得病也可有大夫医治。”
孙思邈不由露出意动之色,他行走天下,最是了解百姓疾苦,纵是开皇盛世时期,百姓得病也依旧难以找到大夫医治,落得身死下场。他纵是医术入化,行走天下,所救之人却杯水车薪。
只是又想到医术也得看天赋,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且医术传承最重品德,若是品德不行,便是医术出神入化,也不过是危害世间。这医术可是如同双刃剑,既可以救人,也可杀人。
唐汉见孙思邈拒绝,心中不由有些遗憾,和孙思邈找了个地方,探讨起医术。
第22章
血脉
唐汉的医术,也是出神入化,而且不管是内还是外,都有极强的能力,让孙思邈颇为意外。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对于药理的认识远超唐汉,也是让唐汉觉得不可思议。
二人论道三日后,唐汉方才告别而去,期间唐汉也曾经开口借阅《天魔策》,却被孙思邈毫不犹疑给拒绝,而孙思邈的理由却是这《天魔策》除非拥有超高心境修为,否则必入魔道,容易走上极端。
当年向雨田是魔门两派六道中‘邪极宗’掌门人,为墨夷明的传人,是‘秘族’里的秘人,武功集‘秘族’族传大成,武功之高超乎想象。更是将魔门奇书《天魔策》中的道心种魔大法给练到大成,后来精研《天魔策》,却是性情大变,连秘族族人都被向雨田杀了个干干净净。
所以孙思邈不管是何人借阅《天魔策》,都毫无例外拒绝。
唐汉也不强求,他从祝玉妍那里得到了‘天魔功’,天魔功颇为奇妙,但是唐汉却也没有修炼,只是作为一种参考罢了。
唐汉回到幽州,已经是一个月后,当唐汉抵达涿郡时,却是见到了祝玉妍,而祝玉妍却是告诉唐汉,她怀孕了,直接让唐汉惊呆了,他经历多世,却从未有自己的血脉。
一时间,唐汉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也有一种期待,更是有一种惶恐。
‘阴后’祝玉妍也是苦笑,她年纪已大,虽说看起来如同二十多岁,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但是她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如同普通人中的大龄妇女,按理说是难以怀孕的。特别是她与唐汉二人半步大宗师,想要怀孕难度就更大。
可没有想到几番阴阳双修后,竟是怀了身孕,这也让祝玉妍颇为惶恐,当年她虽然也怀孕生了一个女儿,可那时候懵懵懂懂、心中不愿,生下女儿后也没有什么感情。可如今又有一个生命孕育,那种生命孕育的神奇,让祝玉妍不自觉散发着一种母性光辉。
唐汉将耳朵贴在祝玉妍的肚子上,听着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极为美妙,唐汉竟是感受到一种血脉相连的奇妙感觉。
为了让祝玉妍好好养胎,唐汉也不让她继续管事,而是让祝玉妍好好休息,有了血脉的诞生,唐汉仿佛有了一种变化,都道男人未结婚都是男孩,男人未有孩子前都是不成熟。
便是唐汉历经多世,也难以避免。
。。。。。。
就在唐汉执掌幽州,逐步捋顺幽州军政时,唐汉就接到来自长安的消息,隋帝杨广亲率百万大军离开长安,前往雁门,要与突厥会猎草原,而运送粮草的民夫多达三百万。
这一天,二个中年人进入了幽州,只听其中一人道:“玄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都说车骑将军迫害世家,搞得幽州民不聊生,可是你我进入幽州地界,却是井然有序,一路不曾遇到一个山贼、流民,百姓安居乐业,当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克明,你我不就是好奇车骑将军,才千里迢迢前来幽州么。”那个叫玄龄的中年人笑着说道。
原来这两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相房玄龄与杜如晦。房玄龄是齐郡章丘县人,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他父亲房彦谦曾任北齐广宁王高孝珩主簿,系其亲信幕僚。北齐灭亡后曾打算与亲朋故旧光复北齐,但未成功。之后与北齐旧臣家族一起受到北周镇压,到了隋朝的时候,房家的影响力已经不出一县,到了大隋的时候,房彦谦担任过司隶刺史,家境才渐有起色。
房玄龄善诗能文,博览经史,从小被誉为神童,十八岁考中进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后因祖父去世而辞官回乡,又去天下各地游历,寻师拜友,一晃便过去了近十年。半年前房玄龄认识了杜如晦,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相伴游走天下,不久前二人在长安听到车骑将军的一系列罪状,心中好奇,就想来幽州看看是不是这般,没想到一进入幽州,眼前的一幕幕却是让二人大跌眼镜,心中颇为感慨。
而杜如晦,字克明,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五年前更是被征为预备官员,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非常器重,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先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点。”于是用杜如晦为滏阳尉,但不久之后,杜如晦便弃官而回。
杜如晦弃官后便游走天下,寻师拜友,对于大隋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与房玄龄相遇,二人讨论起当今局势,没想到不谋而合,令二人相见恨晚,顿时秉烛夜谈,后更是相伴游历天下。
“当今陛下大动作不断,前些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征伐高句丽,民力疲倦,大隋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却暗流涌动,危险非常。”杜如晦道:“只是车骑将军用铁血手段对付世家,未免早了点,恐怕就算是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车骑将军怕是也难以争夺天下。”
房玄龄、杜如晦都不算是寒门子弟,他们很清楚世家大族的力量。
“非也,我倒是认为车骑将军高明,一开始就剪除世家力量,重塑乾坤,难度无疑会减少许多,若是等到以后世家在幽州发展壮大,再想剪除世家力量就困难得多。”房玄龄倒是不赞同杜如晦的看法。
二人结伴游历幽州,见到了不断有流民进入幽州,然后在官府的统一安排下迅速开垦田地,又有隋军时不时打击山贼、盗匪,使得幽州很平静,说是路不拾遗也一点不为过,让二人心中震动非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3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