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33

魏侈的孙子叫魏桓子,他和韩康子、赵襄子共同征伐并消灭了知伯,瓜分了智伯的领地。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躧:草鞋。】然,奈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二十二年,魏、赵、韩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阳狐。
二十五年,子击生子。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客:视之为客,尊敬之意。】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桓子的孙子称文侯都。魏文侯元年(前424年),也是秦灵公元年。魏文侯和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烈王是同一时期的人。
文侯六年(前419年),修筑少梁城池。十三年(前412年),派子击包围了秦国的繁和庞两地,并驱逐了那里的百姓。十六年(前409年),派兵征伐秦国,在攻占的临晋、元里修筑城池守卫。
文侯十七年(前408年),讨伐中山国,派子击在那里驻守,并让赵仓唐辅助他。子击在朝歌与文侯的老师田子方相遇,他退车躲避,下车参拜。田子方却没有还礼。子击就向他询问说:“富贵的人待人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待人傲慢呢?”田子方说:“贫贱的人待人傲慢。诸侯如果待人傲慢就会失掉他的封国,大夫如果待人傲慢就会失掉他的家。贫贱的人,行为不合时宜,言语得不到采纳,他就会离开这里到楚、越去,就像脱掉草鞋一样,怎么可以和富贵的人相同呢!”子击非常不高兴地离开了。他领兵向西攻打秦国,到了郑国就返回,在在攻占的雒阴、合阳修筑城池。
文侯二十二年(前403年),魏国、赵国、韩国被列为诸侯。
文侯二十四年(前401年),秦军攻打魏国,一直打到阳狐。
文侯二十五年(前400年),子击生下儿子。
文侯跟随子夏学习儒家经典,他像款待客人一样尊敬段干木,经过他的乡里,没有一次不凭轼敬礼的。秦国曾经想要攻打魏国,有人说:“魏君对待贤能的人十分有礼貌,魏国人都称颂他的仁德,上下和谐一心,不可以对他有所图谋。”文侯因此在诸侯中得到了赞誊。
文侯任命西门豹做邺郡的郡守,因而河内被治理得清平安定。
魏文侯谓李克【李克:又称“李悝”,著名的法家人物,与儒家的李克并非一人。】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翟璜忿然作色曰:“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谋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以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臣何以负于魏成子!”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
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败秦于注。三十五年,齐伐取我襄陵。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
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得其将识。是岁,文侯卒,子击立,是为武侯。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会想念贤良的妻子,国乱就会想念贤良的相国’。如今想要任命宰相,不是公子成就是翟璜,您看这两个人如何?”李克回答说:“我听说,卑贱的人不会为尊贵的人谋划,疏远的人不会为亲近的人谋划。我的责任在宫门之外,不敢担当这个使命。”文侯说:“先生遇到事情时不要推让。”李克说:“这是您没有认真考察的缘故。平居时观察和他亲近的人,富有的时候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的时候看他举荐哪些人,不得志的时候看他没有做哪些事,贫苦的时候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根据这五条就足够决定让谁做宰相了,又为何要等我李克的建议呢!”文侯说:“先生请回住处吧,我已经定好宰相的人选了。”李克快步走出去,经过翟璜家。翟璜说:“今天我听说君主召见先生询问宰相的人选,结果是谁成为宰相了呢?”李克说:“魏成子要做宰相了。”翟璜气得脸色都变了,说:“凭耳目的所见所闻,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西河郡的郡守吴起将是我举荐的。君主内心对邺郡的治理非常担忧,我举荐了西门豹。君主想要攻打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国灭亡以后,没有可以派去驻守的人,我举荐了先生。君主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呢!”李克说:“您对我说您把我举荐给您的君主,难道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大官吗?君主向我询问任命宰相‘不是公子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如何’?我回答说:‘这是您没有认真考察的缘故。平居时看他和哪些人亲近,富有的时候看他结交了哪些人,显贵的时候看他举荐哪些人,不得志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事,贫苦的时候看他不要什么东西。有这五条标准就足以决定了,怎么还需要我李克的建议呢!’因此我知道魏成子要做宰相了。况且您怎么可以和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的俸禄,十分之九用在了外边,只有十分之一用在家里,因此从东方请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君主将他们奉为老师。您所举荐的五个人,君主都把他们任用为大臣。您怎么可以和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迟疑徘徊两次下拜说:“我翟璜这个人太浅薄了,说话不得当,我愿意终身做您的弟子。”
文侯二十六年(前399年),虢山崩塌,堵塞了黄河。
文侯三十二年(前393年),魏军攻打郑国。魏国在酸枣修筑城池。在注城将秦军打败。三十五年(前390年),齐军夺取了魏国的襄陵。三十六年(前389年),秦军侵占魏国的阴晋。
文侯三十八年(前387年),魏国攻打秦国,在武下被秦军打败,却俘虏了秦国将领识。同年,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击继立,就是武侯。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翟败我于浍。使吴起【使吴起:此三字为衍字。】伐齐,至灵丘。齐威王初立。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十五年,败赵北蔺。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武侯卒,子立,是为惠王。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与公中缓【公中缓:武侯之子,惠王之弟。】争为太子。公孙颀自宋入赵,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今魏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魏君围。赵谓韩曰:“除魏君,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且利。”韩曰:“不可。杀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贪。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之患矣。”赵不听。韩不说,以其少卒夜去。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家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则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魏武侯元年(前386年),赵敬侯刚刚即位,公子朔发动叛乱,没有取胜,逃奔魏国,和魏军联合袭击邯郸,魏军战败后退兵。
武侯二年(前385年),魏国修筑安邑、王垣的城池。
武侯七年(前380年),魏国攻打齐国,一直打到桑丘。九年(前378年),翟人在浍水大败魏军。魏国派吴起领兵攻打齐国,一直打到灵丘。这时,齐威王刚刚即位。
武侯十一年(前376年),魏国和韩、赵两国瓜分了晋国的土地,消灭了晋国的后代。
武侯十三年(前374年),秦献公在栎阳设县。十五年(前374年),魏军在北蔺打败了赵军。
武侯十六年(前371年),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阳。同年,武侯去世,他的儿子即位,就是魏惠王。
惠王元年(前370年),当初,武侯去世,他的儿子和公中缓争夺太子之位。公孙颀从宋国来到赵国,又从赵国前往韩国,他对韩懿侯说:“魏和公中缓争夺太子之位,您也听说这件事情了吧?如今魏得到王错的辅助,拥有上党,等于拥有了半个国家。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就一定可以攻破魏国,不可以错失这个机会。”懿侯非常高兴,就和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作战,魏国大败,魏惠王被包围。赵侯对韩侯说:“除掉魏君,立公中缓为魏王,然后让他们割让土地我们再退兵,对我们很有利。”韩侯说:“不可以这么做。杀掉魏君,人们就一定会说我们残暴;割地才退兵,人们一定会说我们贪婪。不如把魏国分成两半。魏国分成了两个国家,不会比宋国、卫国强大,那么我们永远都不用担心魏国会造成祸患了。”赵侯不听。韩侯很不高兴,率领韩国原本就不多的军队连夜离开了。魏惠王之所以没有死,魏国也没有被分裂,就是因为韩国和赵国两家的意见不一致。如果能够听从一家的建议,魏国就一定会被分裂了。因此说“君主去世但是没有嫡子继位,这个国家就会被攻破”。
陈仁锡:“魏与秦接境,盖相为强弱者也魏自徙大梁之后,其地日以削,并于秦。”
二年,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三年,齐败我观。五年,与韩会宅阳。城武堵。为秦所败。六年,伐取宋仪台。九年,伐败韩于浍。与秦战少梁,虏我将公孙痤,取庞。秦献公卒,子孝公立。
十年,伐取赵皮牢。彗星见。十二年,星昼坠,有声。
十四年,与赵会鄗。十五年,鲁、卫、宋、郑君来朝。十六年,与秦孝公会杜平。侵宋黄池,宋复取之。
十七年,与秦战元里,秦取我少梁。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
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筑长城,塞固阳。
二十年,归赵邯郸,与盟漳水上。二十一年,与秦会彤。赵成侯卒。二十八年,齐威王卒。中山君相魏。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太子曰:“诺,请必从公之言而还矣。”客曰:“太子虽欲还,不得矣。彼【彼:指太子部下的诸将。】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太子因欲还,其御曰:“将出而还,与北同。”太子果与齐人战,败于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将军涓,军遂大破。
惠王二年(前369年),魏军在马陵大败韩军,在怀邑大败赵军。三年(前368年),齐军在观城大败魏军。五年(前366年),魏王和韩侯在宅阳举行会盟。同年,修筑武堵城。这一年,魏军被秦军打败。六年(前365年),攻打并夺取了宋国的仪台。九年(前362年),在浍水攻打并战胜了韩军。魏军在少梁和秦军作战,秦军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痤,并攻取了庞城。这一年,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继立。
惠王十年(前361年),魏军攻打并夺取了赵国的皮牢。同年,出现彗星。十二年(前359年),陨星于白天坠落,有很大声响。
惠王十四年(前357年),魏王和赵侯在鄗邑举行会盟。十五年(前356年),鲁国、卫国、宋国和郑国的君主前来朝见魏惠王。十六年(前355年),魏惠王和秦孝公在杜平举行会盟。魏国侵夺宋国的黄池,宋国又将其夺回。
惠王十七年(前354年),魏军和秦军在元里交战,秦军攻占了魏国的少梁。魏军包围了赵国的邯郸。十八年(前353年),魏军夺取邯郸。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派遣田忌、孙膑领兵救赵,在桂陵大败魏军。
惠王十九年(前352年),诸侯联合包围了魏国的襄陵。魏国修筑长城,固阳成为要塞。
惠王二十年(前351年),魏国把邯郸还给赵国,魏国和赵国在漳水之滨举行会盟。二十一年(前350年),魏国和秦国在彤举行会盟。同年,赵成侯去世。二十八年(前343年),齐威王去世。中山君担任魏国的宰相。
惠王三十年(前341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告急。齐宣王采用孙子的计谋,攻打魏国援救赵国。魏国于是大举发兵,任命庞涓为将领,命太子申担任上将军。魏军途经外黄的时候,外黄的徐子对太子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说:“可以让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是想告诉您的。”他接着说:“太子亲自领兵攻打齐国,即使获得大胜并占领莒地,那么富有也不过是拥有魏国,显贵也不过是成为魏王。如果作战不能打败齐国,那么万世的子孙也无法得到魏国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百战百胜的办法。”太子申说:“好,我一定会听从您的意见返回魏国。”徐子说:“太子虽然想要返回,但已经不可能了。太子的那些属下想要劝说太子作战,想要从中得到利益的人太多了。因此,太子虽然想要返回,恐怕是不可能了。”太子趁机想要返回,为他驾车的人说:“将军领兵在将要出征时就返回,与战败是一样的。”太子申果然与齐军交战,在马陵战败。齐军俘虏魏太子申,杀掉将军庞涓,魏军于是被攻破。
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以公子赫【公子赫:即后来的魏襄王。】为太子。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归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与齐宣王会平阿南。
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指魏国都城大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
三十六年,复与齐王会甄。是岁,惠王卒,子襄王立。
襄王元年【襄王元年:应为惠王后元元年。前文惠王卒应为惠王改元。】,与诸侯会徐shū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
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围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
六年,与秦会应。秦取我汾阴、皮氏、焦。魏伐楚,败之陉山。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秦降我蒲阳。八年,秦归我焦、曲沃。
惠王三十一年(前340年),秦、赵、齐联合攻打魏国,秦国将领商鞅欺诈魏国的将军公子卬,偷袭了他的军队,将其攻破。秦国重用商鞅,东边的领土一直到了黄河,而齐国、赵国多次打败魏军,安邑和秦国靠近,于是,魏国把都城迁到了大梁。立公子赫为太子。
惠王三十三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从秦国逃出来到魏国,魏国人很生气,没有收留他。三十五年(前336年),魏王和齐宣王在平阳南边举行会盟。
惠王多次遭受军事上的失败,因此用谦卑的礼节和丰厚礼品以招纳贤能的人。邹衍、淳于髡、孟轲都来到魏国的大梁。梁惠王说:“我不够贤德,军队三次在国外遭受挫折,太子被俘虏,上将战死,国内空虚,以致祖先的宗庙社稷蒙受羞辱,我感到非常惭愧,老先生不远千里,屈尊降贵来到敝国朝廷,将用什么方法让我国得到利益呢?”孟轲说:“君主不能像您这样谈论利益。君主想要得到利益,那么大夫也想要得到利益;大夫想要得到利益,那么百姓也想要得到利益,上下都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作为一国的君主,讲究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益呢?”
惠王三十六年(前335年),魏王再次和齐王在甄邑举行会盟。同年,惠王去世,他的儿子襄王继立。
惠王后元元年(前334年),魏惠王与诸侯在徐州举行会盟,互相称王。襄王追尊他的父亲惠王为王。(按:此句史实有误。)
惠王后元五年(前330年),秦军在雕阴打败魏国龙贾率领的四万五千人的大军,围困了魏国的焦城和曲沃。魏国将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惠王后元六年(前329年),魏王和秦王在应城举行会盟。秦军攻取魏国的汾阴、皮氏和焦城。魏军攻打楚国,在陉山大败楚军。七年(前328年),魏国把上郡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秦国。秦军夺取了魏国的蒲阳。八年(前327年),秦国归还魏国的焦城、曲沃。
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啮桑。十三年,张仪相魏。魏有女子化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按:此句史实有误,应为惠王去世,襄王继立。】张仪复归秦。
哀王元年【哀王元年:应为襄王元年,魏国并无“哀王”。】,五国共攻秦,不胜而去。
二年,齐败我观津。五年,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门。六年,秦来立公子政为太子。与秦会临晋。七年,攻齐。与秦伐燕。
八年,伐卫,拔列城二。卫君患之。如耳见卫君曰:“请罢魏兵,免成陵君可乎?”卫君曰:“先生果能,孤请世世以卫事先生。”如耳见成陵君曰:“昔者魏伐赵,断羊肠,拔阏与,约斩赵,赵分而为二,所以不亡者,魏为从主【从主:结盟国的首领。从,通“纵”。】也。今卫已迫亡,将西请事于秦。与其以秦【醳:通“释”。】卫,不如以魏卫,卫之德魏必终无穷。”成陵君曰:“诺。”如耳见魏王曰:“臣有谒于卫。卫故周室之别也,其称小国,多宝器。今国迫于难而宝器不出者,其心以为攻卫卫不以王为主,故宝器虽出必不入于王也。臣窃料之,先言卫者必受卫者也。”如耳出,成陵君入,以其言见魏王。魏王听其说,罢其兵,免成陵君,终身不见。
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楚军在襄陵打败魏军。各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和秦国的国相张仪在啮桑举行会盟。十三年(前322年),张仪来到魏国担任宰相。魏国有一位女子变性成男子。同年,秦国攻取魏国的曲沃、平周。
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襄王去世,他的儿子哀王继立。张仪返回秦国。
襄王元年(前318年),五国联合攻打秦国,没能取得胜利就撤兵了。
襄王二年(前317年),齐军在观津打败魏军。五年(前314年),秦国命樗里子攻打并夺取了魏国的曲沃,在岸门打败并赶走犀首。六年(前313年),秦国遣人到魏国强迫魏人立公子政为太子。魏王和秦王在临晋举行会盟。七年(前312年),魏军攻打齐国。同年,魏军和秦军一起攻打燕国。
襄王八年(前311年),魏军攻打卫国,拔取两座城邑。卫国的国君为此十分忧虑。大夫如耳拜见卫君说:“请让我前去说服魏国收兵,并免去成陵君的职务,可以吗?”卫君说:“如果先生真的能做到,我就愿意世世代代用整个卫国来服侍先生。”如耳见到成陵君说:“从前魏军攻打赵国,断绝羊肠坂,拔取阏与,相约分割赵国,赵国被分为两部分,赵国之所以没有灭亡,是因为魏国是合纵的盟主。如今卫国已濒临败亡,将要向西请求侍奉秦国。与其等待秦国解救卫国,不如由魏国撤兵,宽释卫国,卫国就一定会永远感念魏王的恩德。”成陵君说:“好。”如耳拜见魏王说:“我曾经到卫国去拜见卫国的国君。卫国本来就是周王室的分支,虽然它被人称为小国,但是宝器很多。如今国家面临危难,但是仍然不献出宝器,是因为他们心里觉得攻打卫国或是宽释卫国都不是由大王做主的,因此即使贡献宝器也一定不会送给大王。我私下猜测,最先建议您宽释卫国的人,一定是接受了卫国贿赂的人。”如耳退出,成陵君进来,就将如耳建议的话告诉了魏王。魏王听了成陵君的建议,撤回魏军,免去成陵君的职务,终身都不再见他。
九年,与秦王会临晋。张仪、魏章皆归于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张仪、犀首、薛公。楚相昭鱼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然相者欲谁而君便之?”昭鱼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代曰:“请为君北,必相之。”昭鱼曰:“奈何?”对曰:“君其为梁王,代请说君。”昭鱼曰:“奈何?”对曰:“代也从楚来,昭鱼甚忧,曰:‘田需死,吾恐张仪、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代曰:‘梁王,长主也,必不相张仪。张仪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韩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齐而左魏。梁王,长主也,必不便也。’王曰:‘然则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为非常相也,皆将务以其国事魏,欲得丞相玺也。以魏之强,而三万乘之国辅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遂北见梁王,以此告之。太子果相魏。
襄王九年(前310年),魏王和秦王在临晋举行会盟。张仪、魏章都归顺了魏国。魏国的宰相田需去世,楚国的国君很担心张仪、犀首和薛公中的一人会成为魏国的宰相。楚国的宰相昭鱼对苏代说:“田需已经死了,我担心张仪、犀首、薛公三个人中有一个人会担任魏国宰相。”苏代说:“那么谁做宰相才能对您有利呢?”昭鱼说:“我想让魏国的太子亲自做宰相。”苏代说:“请让我代替您到北方去,一定会让太子成为宰相。”昭鱼说:“有什么办法?”苏代回答说:“假设您是梁王,我来游说您。”昭鱼说:“那你怎么说呢?”苏代回答说:“我从楚国来到这里,昭鱼十分担忧,他说:‘田需已经去世了,我唯恐张仪、犀首、薛公三个人中会有一个人成为魏国的宰相。’我说:‘梁王,是年长有阅历的君主,一定不会让张仪担任宰相。张仪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秦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犀首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韩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薛公成为宰相,就一定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前,而把魏国的利益放在后。梁王是年长有阅历的君主,一定会明白让他们三个人的任何一个当上宰相都对魏国不利。’魏王就会说:‘那么寡人应该让谁担任宰相呢?’我说:‘不如让太子亲自担任宰相。太子亲自担任宰相,这三个人就都会认为太子不会长期担任宰相,都会尽力让他们原来的国家服侍魏国,从而想要得到丞相的印玺。凭借魏国的强大,再加上三个万乘之国的辅助,魏国就一定会安定。所以说不如让太子亲自担任宰相。’”于是苏代到北方去拜见魏王,把这些话告诉他。魏国的太子果然当上了宰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