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33

楚昭王灭掉了唐国。九月,昭王重新回到了郢都。十二年(前504年),吴国再次攻打楚国,攻取了番。楚王很恐惧,逃离了郢都,并往北将都城迁到了鄀。
十六年(前500年),孔子在鲁定公与齐景公于夹谷相会时担任傧相。二十年(前496年),楚国灭掉了顿国与胡国。二十一年(前495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越王句践用箭射伤了吴王,吴王随即去世了。吴国从此仇恨越国而不再向西攻伐楚国了。
二十七年(前489年)春季,吴国讨伐陈国,楚昭王派兵援救陈国,在城父驻军。十月,昭王在军中生病,天空出现了像鸟一样的红色云霞,围绕着太阳飞。昭王问周太史,太史说:“这对楚王有危害,然而可以把这灾难转移到将相身上。”将相听说后,就向神祈祷,请求用自己的身体代替昭王受难。昭王说:“将相,是我的手足,如今将灾难转移给将相,怎么能算是灾难离开我了呢?”昭王没有听从。占卜后知道是黄河在作祟,大夫们请求向黄河祈祷。昭王说:“自从我的先王受封以来,遥祭的山川河神一直都是长江与汉水,而我们没有得罪过黄河神。”昭王没有允许大夫们向黄河祈祷。孔子在陈国,听到了昭王说的这番话,说:“楚昭王真是通晓大义啊。他没有失去国家,是应该的啊!”
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广:开,引申为安慰。】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欲弑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叶公: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子高,封于叶。】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灭陈而县之。
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四十二年,楚灭蔡。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
昭王病危,于是召见各位公子大夫说:“我没有才能,再次使楚军蒙受屈辱,如今竟然能够享受天年而寿终正寝,这是我的幸运。”昭王要把王位让给自己的大弟弟公子申,公子申没有答应。又要让给二弟公子结,公子结也没有答应。于是又把王位让给三弟公子闾,公子闾推辞了五次,才答应当楚王。楚军将要同吴军作战,庚寅日,昭王在军中去世。子闾说:“昭王病危时,舍弃自己的儿子而把王位让给群臣,我之所以答应当楚王,是为了安慰昭王。如今昭王去世了,我怎敢忘了他的一片好心呢?”于是就与子西、子綦商讨,偷偷派出军队封锁道路,迎接昭王与越国女子所生的儿子章而拥立他,就是惠王。之后撤兵回国,安葬了昭王。
惠王二年(前487年),子西从吴国召回了平王太子建的儿子胜,任命他为巢县大夫,号称白公。白公喜好兵事而且能礼贤下士,想要为父亲报仇。六年(前483年),白公请求令尹子西发兵攻打郑国。起初,白公的父亲太子建逃亡到郑国,郑国杀了太子建,白公被迫逃亡到吴国,后来子西又将他召回楚国,白公因此怨恨郑国,想要攻打郑国。子西虽然答应了却没有派兵给他。八年(前481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子西营救郑国,成功解救郑国后,子西收受了郑国的贿赂便离开了。白公胜大怒,立刻就与敢死的勇勐将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袭击并杀死了令尹子西和子綦,乘机劫持了惠王,将惠王囚禁在高府,准备杀死他。惠王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宫中。白公自立为楚王。一个多月后,正好叶公前来援救楚国,楚惠王的随从们与叶公共同攻打白公,杀死了他。惠王于是恢复了王位。这一年,楚国灭掉了陈国,并将陈国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
十三年(前476年),吴王夫差的势力很强盛,凌驾于齐国、晋国之上,前来攻打楚国。十六年(前473年),越国灭掉了吴国。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国灭掉了蔡国。四十四年(前445年),楚国灭掉了杞国。楚国与秦国讲和。当时越国虽已灭掉吴国,但没能占领长江、淮河以北的地区;楚国向东部侵占,国土扩展到了泗水流域。
五十七年(前432年),惠王去世,其子简王中继位。
简王元年,北伐灭莒。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子阳:姬姓,驷氏,字子阳,郑国相。】。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
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扞hàn关以距之。十年,魏取我鲁阳。十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
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三十年,秦封卫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
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而令齐必逐田婴。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xíng山。
简王元年(前431年),派军队北伐灭掉莒国。八年(前424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正式受封开始成为诸侯。
二十四年(前408年),简王去世,其子声王当继位。声王于六年(前402年)被强盗杀死,其子悼王熊疑继位。悼王二年(前400年),韩、赵、魏三国军队前来攻打楚国,打到乘丘才撤兵返回。四年(前398年),楚国攻打周王室。郑国杀了相国子阳。九年(前393年),楚国攻打韩国,攻取了负黍。十一年(前391年),韩、赵、魏三国军队攻打楚国,在大梁、榆关打败了楚军。楚国用厚利贿赂了秦国,与秦媾和。二十一年(前381年),悼王去世,其子肃王臧继位。
肃王四年(前377年),蜀国攻打楚国,攻取了兹方。于是楚国修建扞关来抵御蜀军。十年(前371年),魏国攻取了楚国的鲁阳。十一年(前370年),肃王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便立他的弟弟熊良夫为王,便是宣王。
宣王六年(前364年),周天子向秦献公表示祝贺。秦又开始强盛起来,同时韩、赵、魏三国也日益强大,魏惠王和齐威王的实力尤为强大。三十年(前340年),秦国把商地封给了卫鞅,并南下侵犯楚国。这一年,宣王去世,其子威王熊商继位。
威王六年(前334年),周显王将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赐给了秦惠王。
七年(前333年),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瞒楚国,楚威王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并强令齐国必须把田婴驱逐出国。田婴很恐慌,张丑骗楚王说:“楚王您之所以在徐州会战胜齐军,是因为齐军没有任用田盼子。田盼子,对齐国有功,百姓们全都愿意为他所用。田婴没有做到知人善任而任用了申纪。申纪,大臣们不亲附他,百姓也不愿为他效力,因此楚王您才会取胜。如今您想要齐国驱逐田婴,田婴如果被驱逐,齐王一定会重用田盼子。齐王就会重新整顿军队,再次与您交战,这必定会给您带来不利。”楚威王因此不再让齐国驱逐田婴了。
十一年(前329年),威王去世,其子怀王熊槐继位。魏国听说楚国正在办丧事,于是攻打楚国,攻取了陉山。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齐王:指齐愍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上柱国:楚国官名。】,封上爵执圭。”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
怀王元年(前328年),张仪开始担任秦惠王的国相。四年(前325年),秦惠王开始称王。
六年(前323年),楚国派柱国昭阳领兵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了魏军,攻取了魏国的八个城邑。之后又转移军队攻打齐国,齐王很忧虑。恰好陈轸为秦国出使齐国,齐王问:“如何对付楚军呢?”陈轸说:“大王不用担心,请让我去说服他们撤兵。”陈轸于是来楚军军营会见了昭阳,说:“我想听听楚国的法令,攻破敌军并杀死敌将的有功之人,会得到什么赏赐?”昭阳说:“会授予他上柱国的官职,并赐给他最高爵位的执圭。”陈轸说:“还有比这些更好的赏赐吗?”昭阳说:“授予令尹的官职。”陈轸说:“如今您已官至令尹,这是楚国最高的官衔了。请允许我做个比喻。有人留给他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相互议论说:‘几个人一起喝这杯酒,还不够每人喝一口呢,就请每个人在地上画条蛇,谁先画完就可以独自喝这杯酒。’一个人说:‘我的蛇最先画成了。’举起酒杯起身又说:‘我还有时间能给蛇画上脚。’等他给蛇画好脚时,后画好蛇的人把他的酒夺了过来并一饮而尽,说:‘蛇原本没有脚,如今你给它画了脚,那就不是蛇了。’如今您身为楚相,攻破敌军并杀死了敌将,功劳没有比这还大的了,可是官衔与爵位已经不可能再升了。现在您又转移军队要攻打齐国,如果获胜,您的官衔和爵位也不会超过现在的令尹一职;如果没能获胜,您将会殉职并被削夺爵位,还会给楚国造成损失:这就成了画蛇添足。不如率军离开而对齐布施恩德,这是保持最高官职爵位的最好办法啊!”昭阳说:“很好!”于是领兵离开了齐国。
燕、韩两国国君开始称王。秦国派张仪与楚、齐、魏相会,在啮桑缔结盟约。
十一年,苏秦约从【从:通“纵”。】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从长:合纵国的首领。】。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门阑:门庭。】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商于之地:商和于两地原为楚国所有,后为秦所占。】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十一年(前318年),苏秦与山东六国约定合纵,共同攻打秦国,楚怀王担任合纵各国的首领。联军到达函谷关,秦国出兵迎击六国联军,联军全都退了回来,唯独齐军最后一个撤退。十二年(前317年),齐愍王打败了赵、魏联军,秦军也打败了韩军,与齐国争当霸主。
十六年(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可是楚国与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对此很担忧,于是扬言罢免张仪的相国官职,派张仪南下去见楚王,张仪对楚王说:“秦王最喜欢的人就是大王您,张仪我最想为大王您担任看门的小厮。秦王最痛恨的人就是齐王,我最厌恶的人也是齐王。但是大王您却与齐王的关系很好,因此秦王没办法服侍您,这使张仪我也不能当您的看门小厮了。大王若能为我闭上关口而与齐国断绝来往,如今您就可以派使者跟我西去取回秦国曾占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于之地,这样就能削弱齐国的势力了。如此,您就可以北面削弱齐国,西面对秦施有恩德,得到商于作为自己的财富,这样一个计策可使您获得三大好处。”怀王非常高兴,于是就把相印交给了张仪,每日都为他安排酒宴,扬言说“我又得到了商于之地”。大臣们都来祝贺怀王,只有陈轸很难过。怀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您,是因为您与齐王关系密切。如今商于之地还没到手,您就先与齐国断绝了来往,这样楚国就孤立无援了。秦国又怎么会看重孤立的国家呢,一定会轻视楚国的。况且先让秦国交出商于之地,之后我们再答应秦国与齐国断交,那么秦国的计谋就不能得逞了。如果我们先与齐国断交,之后再去索求商于之地,那我们肯定会被张仪欺骗。被张仪欺骗,大王您必会憎恨他。憎恨张仪,就等于西面惹发了秦国的祸患,北面断绝了与齐国的交往。西面有秦国的忧患,北面又与齐国断绝了交往,那么这两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我国。我因此而悲哀。”楚怀王不听陈轸的劝阻,就派一位将军随张仪西去秦国接受商于之地。
张仪至秦,详醉坠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奈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楚国大臣。】,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郑袖:楚怀王宠妃。】,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喝醉从车上摔了下来,借口生病而三个月没有走出家门,楚国因此而无法得到商于之地。楚王说:“难道张仪嫌我与齐国的断交还不够彻底吗?”于是就派勇士宋遗北上去侮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断楚国的信符而联合秦国。秦、齐两国联合后,张仪才起身上朝,对楚国将军说:“你为什么还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有六里广阔。”楚国将军说:“我所接受的使命是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啊。”他即刻返回楚国向怀王汇报。怀王勃然大怒,想要起兵攻打秦国。陈轸又说:“攻打秦国不是好计策。不如借此机会送给秦国一座名城,与秦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这里丢失的,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尚且可以保全。如今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绝了来往,而又要追究秦国的欺诈之罪,这是我们自己在让秦齐两国联合起来并引来天下的军队,楚国必然会大受损伤。”楚怀王不听,于是拒绝与秦国媾和,派兵向西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兵迎击楚军。
十七年(前312年)春季,楚军与秦军在丹阳交战,秦军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杀死了八万楚兵,虏获了楚国大将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于是攻取了汉中的各郡县。楚怀王勃然大怒,于是举倾国之兵再一次攻打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秦军把楚军打得大败。韩国和魏国听说楚国正处于困境,于是派军队南下攻打楚国,一直打到邓。楚怀王听说后,就率军返回楚国了。
十八年(前311年),秦国派使者前往楚国缔约,又想与楚国和好,答应把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从而与楚国和解。楚怀王说:“情愿得到张仪,不想得到土地。”张仪听说后,向秦王请求出使楚国。秦王说:“楚王得到你才肯甘心,怎么办?”张仪说:“我与楚王身边的大臣靳尚很要好,靳尚又很会巴结楚王的宠姬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况且我从前出使楚国时背弃了给楚商于之地的约定,如今秦楚两国大战,结下了仇恨,我不当面向楚怀王谢罪的话是无法解除仇恨的。况且有大王您在,楚国应该不敢把我怎么样。如果杀死我能有利于秦国,正是我的心愿。”张仪于是去了楚国。
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私:私交。】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是岁,秦惠王卒。
二十年,齐愍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樗里疾善乎韩:樗里疾母为韩女。】,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收:集合。】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锉cuò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
张仪来到楚都后,怀王没有见他,就把他囚禁了起来,想要杀死他。张仪私下与靳尚交好,靳尚替他向怀王求情说:“囚禁张仪,秦王一定会发怒。天下诸侯见楚国没有了秦国的支持,一定会轻视大王您的。”靳尚又对楚怀王的夫人郑袖说:“秦王十分喜爱张仪,可是大王却要杀死他,如今秦王将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还会送给大王很多美人,将秦国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送给大王作侍女。大王很看重土地,秦国美女也一定会得到大王的宠爱,那么夫人必定会受到排斥了。夫人不如在大王面前说点好话而放了张仪。”郑袖终于在楚怀王面前替张仪说了好话,楚怀王因而释放了张仪。张仪被释放后,怀王又很热情地款待了他,张仪趁机劝说楚王背弃合纵盟约,而与秦国联合起来,缔结婚姻。张仪离去后,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向怀王进谏说:“为何不杀死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杀张仪,没有追上。这一年,秦惠王去世。
二十年(前309年),齐愍王想要成为合纵的首领,憎恨楚国与秦国联合,于是派使者送信给楚怀王说:“我担心楚王并不在乎尊严和名声。如今秦惠王已死,武王继位,张仪逃到魏国,樗里疾和公孙衍受到重用,然而楚国仍在侍奉秦国。樗里疾与韩国亲善,而公孙衍与魏国亲善;楚国一定要侍奉秦国的话,韩国和魏国就会恐慌,一定会借助樗里疾和公孙衍这两个人的力量向秦国求合,那么燕、赵两国也应该会侍奉秦国。四国争相侍奉秦国,那么楚国就等于是秦国的一个郡县了。楚王为什么不与我同心协力一起集合韩、魏、燕、赵四国,与他们合纵结盟从而尊奉周王室,以便休兵养民,号令天下呢?到那时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您的,您的功名也就成了。那时楚王再率领诸侯一起攻打秦国,一定能攻破秦国。您就可以夺取武关、蜀、汉的土地,拥有吴国、越国的财富,并独享江海鱼盐的利益,韩国、魏国会把上党割让给您,西边接近函谷关,那么楚国的势力会比现在强百万倍。况且大王您曾被张仪欺骗,丧失了汉中的土地,在蓝田被打败,天下没有人不为大王您心怀怨怒的。如今您还要带头侍奉秦国!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
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昭雎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三川:洛河、伊河与黄河的交汇之地。】,赵攻上党,楚攻河外【河外:古人称黄河以南为河内,黄河以北为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二十四年,倍齐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妇。二十五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
楚怀王已经打算与秦国和好,见到齐王的书信后,又迟疑不决,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商讨。大臣们有的主张与秦国和好,有的主张听从齐王的意见。昭雎说:“大王虽然向东夺取了越国的土地,但是不足以洗刷掉耻辱;一定要从秦国取得土地,才足以在诸侯中洗刷耻辱。大王不如与齐国、韩国深交来抬高樗里疾的权位,这样的话,您就能依靠韩国、齐国的力量取得土地了。秦国在宜阳攻破了韩国,然而韩国还侍奉秦国,这是因为韩国先王的坟墓在平阳,而秦国的武遂距离平阳仅有七十里,所以韩国特别害怕秦国。不然,秦国进攻三川,赵国进攻上党,楚国攻打黄河以北地区,韩国必定会灭亡。楚国即使援救韩国,也不能使韩国免遭灭亡,然而能保存韩国的只有楚国了。如果韩国从秦国夺回武遂,从此可以凭借黄河、西山当屏障,没有哪个国家比楚国给它的恩惠厚重,所以我认为韩国一定会尽力侍奉大王您。齐国信任韩国的原因是韩国公子眛担任齐国的国相。韩国从秦国手里夺回武遂以后,大王更加好好地善待韩国,使得能用齐国、韩国的力量加强樗里疾的权位,樗里疾得到齐国、韩国的大力支持,秦王就不敢抛弃他了。如今樗里疾又能得到楚国的大力支持,他一定会劝说秦王,归还所占领的楚国的土地。”于是怀王听从了昭雎的话,最终没有联合秦国,而是联合齐国并交好韩国。
二十四年(前305年),楚怀王背叛齐国而联合秦国。秦昭王刚刚即位,就用厚礼贿赂了楚国。楚国前往秦国迎娶女子。二十五年(前304年),怀王进入秦国与秦昭王盟会,在黄棘订立了盟约。秦王将上庸之地还给了楚国。二十六年(前303年),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背叛合纵盟约而与秦国联合,三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派太子到秦国当人质以请求援救。秦国于是便派客卿通领兵援救楚国,三国联军这才撤兵离开楚国。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执事:所役使的人。这是敬语,不敢直称对方,以其所役使之人代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要:要挟。】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二十七年(前302年),秦国有位大夫因为私事与楚太子发生了争斗,楚太子杀了秦国大夫后逃回楚国。二十八年(前301年),秦国便与齐国、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将军唐眛,攻取楚国的重丘后离开。二十九年(前300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楚兵死了两万多人,将军景缺也被杀死了。怀王恐惧,于是派太子到齐国当人质以求得和解。三十年(前299年),秦国又来攻打楚国,攻取了八座城池。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信说:“起初我与您结拜为兄弟,在黄棘缔结了盟约,楚国太派子充当人质,关系非常融洽。可是太子凌辱杀死我的重臣,没有道歉就逃跑了,我的确是太愤怒了,于是派军队侵犯了您的边境。如今我听说您派太子到齐国当人质以求和。我国与楚国接壤,原本还结为婚姻,相互交往亲善很长时间了。如今秦楚关系不和,就无法号令诸侯。我想与您在武关会面,当面缔结盟约后再离去,这是我的心愿。我冒昧地告知您手下的办事人员。”楚怀王看完秦王的信后,十分忧虑。想要前去赴约,又害怕被骗;不去的话,又害怕秦王会生气。昭雎说:“大王不要去,派军队加强防守即可。秦王犹如虎狼,不可以相信他,他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怀王的儿子子兰劝说怀王前去赴约,说:“怎么能断绝与秦王的友好来往呢?”于是怀王前往武关会见秦昭王。秦昭王派一位将军埋伏在武关,谎称是秦王。楚怀王到达后,就关闭了武关,那个假“秦王”于是带领楚怀王向西行至咸阳,让他在章台朝见了秦王,秦王像对待附属国的臣子一样招待怀王,不采用平等的礼节。楚怀王勃然大怒,后悔没听从昭雎的话。秦王借机扣押了楚怀王,要挟他把巫郡、黔中郡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想要订立盟约,而秦王想先得到土地。楚怀王生气地说:“秦国欺骗我,又强迫我割让土地!”没有再答应秦王。秦王因此扣留了楚怀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愍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市:交易,讨价还价。】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从间道走赵以求归。赵主父【赵主父:即赵武灵王。】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
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乐战:痛快一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
十一年,齐秦各自称为帝;月余,复归帝为王。
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
楚国的大臣们十分忧虑,于是商讨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秦王以此要挟楚国割地,可是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秦两国联合起来,那么楚国就会亡国了。”于是大臣们打算拥立楚怀王在国都的儿子为王。昭雎说:“君王和太子同时被困于诸侯国,如今又违背君王的命令拥立庶子为王,这不合适。”于是派使者到齐国假称楚怀王去世了,齐愍王对国相说:“不如扣留太子以便索取楚国的淮北地区。”国相说:“不可以,如郢都中立了新王,这样我们便留着无用的人质而在天下人面前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有人说:“不是这样的。如果郢都中立了新王,正好借此机会与新王做个交易说‘把淮北地区给我们,我们就替您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将与秦、韩、魏三国共同拥立太子’,这样就一定能得到淮北地区了。”齐王最终采用了国相的计策而送回了楚国太子。太子横返回楚国国都后,被立为君王,便是顷襄王。楚人于是告诉秦国说:“仰赖社稷神灵的护佑,我国有新王了。”
顷襄王横元年(前298年),秦国要挟怀王却未能得到土地,楚国拥立新王对付秦国,秦昭王大怒,派兵从武关出发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五万楚兵,秦国得到了析邑等十五座城才撤兵离开。二年(前297年),楚怀王逃跑了,秦人发觉后,立即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很害怕,于是从小路逃到了赵国以求回楚。赵主父在代郡,其子惠王刚刚即位,代行王权。惠王害怕得罪秦国,不敢收容楚怀王。楚王打算逃到魏国,这时秦兵追了上来,楚怀王被迫与秦国使者再次回到秦国。怀王随之生病了。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在秦国去世。秦国将怀王的灵柩送回了楚国。楚国人都怜惜怀王,如同悲悼自己的亲戚一样。各国诸侯因此认为秦国不讲仁义。秦楚两国断绝了来往。
六年(前293年),秦国派遣白起讨伐韩国,在伊阙取得大胜,杀死二十四万韩兵。秦王给楚王写信说:“楚国背叛了秦国,秦国将要率领诸侯军队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能整顿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仗。”楚顷襄王十分忧虑,想再次与秦国媾和。七年(前292年),楚国到秦国迎娶女子,秦楚再次和好。
十一年(前288年),齐王、秦王各自称帝;一个月之后,舍弃帝号恢复称王。
十四年(前285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友好会面,缔结了亲善合约。十五年(前284年),楚顷襄王与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一起讨伐齐国,夺取了淮北地区。十六年(前283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在鄢友好会面。这一年秋季,又与秦昭王在穰会面。
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鶀雁:小雁。】,罗鸗【罗鸗:野鸟。】,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卫者,青首【青首:绿头野鸭。】也;驺、费、郯、邳者,罗鸗也。外其余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其获非特凫雁之实也。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且魏断二臂,颠越矣;膺击郯tán国,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西结境于赵而北达于燕,三国【三国:齐、赵、燕。】布,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顾:反。】病,则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塞,而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可得而一也。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击韩魏,垂头中国,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方三千里,则秦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欲以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遣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
十八年(前281年),楚国有个善于用轻弓细绳射北归大雁的人,顷襄王听说后,召见并询问他射雁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喜欢射小雁、小鸟,发射的是小箭,有什么值得向大王称道的呢?况且楚国土地如此广袤,凭借大王的贤能,所能射猎的绝非是这些小雁、小鸟之类。从前夏、商、周三代圣王所射取的是王道德政,春秋五霸所射取的是好战的国家。所以秦、魏、燕、赵四国是小雁;齐、鲁、韩、卫四国是小野鸭;邹、费、郯、邳是小鸟。除此之外其余的全都不值得射猎。见到这六对鸟,大王如何射中呢?您为什么不把圣人当成弓,把勇士当成箭,找准时机张弓而射呢?这样那六对鸟,就能得到并放入您的囊中了。这种快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欢乐,这种收获也绝不是野鸭飞雁一类的猎物。大王早上张开弓箭去射取魏国大梁的南部,再射取魏国的西部而牵带韩国,那么韩国通往中原地区的道路就会被切断,而上蔡各郡县自己就会破灭了。返身再射取圉邑的东边,肢解魏国的东部,从而向外射击齐国的定陶,那么魏国东部以外的地区被放弃了,而大宋、方与两个郡县就可以攻下了。况且魏国失去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就会一蹶不振了;再从正面攻打郯国,大梁就可以得到了。您在兰台收起弓箭,然后到魏国的西河饮马,安定魏国都城大梁,这是第一次射箭的快乐。假如大王您对于射箭的确很喜欢而不厌烦的话,那就拿出宝弓,箭头系上新缴,到东海去射击长着钩喙的大鸟,还要修筑长城作为防线,早上射击东莒,晚上再发箭射取浿丘,夜晚再攻取即墨,反回来再占领午道,那么长城以东地区就可收取了,进而太山以北地区也能够攻下了。西边与赵国接壤,而北边直达燕国,这样,齐、赵、燕三国的地形就像鸟儿张开的翅膀,无需缔结盟约就已形成了合纵之盟。您可以到北方燕国的辽东游玩观光,还可南下到越国的会稽山登高望远,这是第二次射箭的快乐。对于泗上那十二个小诸侯国,左右开弓,一个早上就可把它们全部灭掉。如今秦国攻破了韩国,实际上却给秦国带来了长久的忧患,秦国虽然夺取了韩国很多城邑却不敢据守;秦国攻打魏国却没有功绩,攻击赵国反而自己受困,秦国与魏国的勇气和力量都已殆尽了,楚国曾经的土地汉中、析、郦可以重新归为己有了。大王您取出宝弓,箭头系上新缴,涉足塞,等待秦国倦怠时,就能够夺取山东、河内地区了,从而使楚国统一。慰劳百姓,休养生息,您就可以坐北朝南称王了。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陆而居住,面向东方而立,左面占据赵国的西南部,而右面紧邻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魏两国,低头俯视中原,它的地理位置优越,展翅翱翔,方圆三千里,所以是不能单靠一国的力量,用一夜时间射击,就将其打败的。”这个人想借此激怒楚顷襄王,所以这样对答。襄王因此召见他并与他交谈,他于是说:“先王受到秦国的欺骗而客死他国,没有比这再大的仇恨了。如今,一介匹夫心怀怨恨,尚且有向万乘之国报仇雪恨的,如白公与吴子胥。可是楚国现在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本来足以在千里原野中驰骋,却坐以待毙,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这么做。”于是,顷襄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各国,重新缔结了盟约,想要讨伐秦国。秦国听说后,派兵前来讨伐楚国。
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因欲图周。周王赧使武公【武公:周定王曾孙,西周惠公之子。】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楚,臣以为不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大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民。夫有图周之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夫一周为二十晋,公之所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众辱于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公之无百韩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于两周以塞驺鲁之心,交绝于齐,声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无攻之,名为弑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是何也?见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弑君之乱。今韩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仇楚也。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于虎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吞三翮六翼【三翮六翼:指九鼎。司马贞索隐:“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以高世主,非贪而何?《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
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左徒:楚国官名。此时左徒为黄歇。】侍太子于秦。
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
楚国想和齐国、韩国联合攻打秦国,趁机图谋灭掉周朝。周王赧派武公对楚国宰相昭子说:“楚、齐、韩三国企图使用武力来夺取周都郊外之地以便于运输,同时还要将天子的九鼎宝器南迁来尊崇楚王,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杀死天下的共主,让世代为君的天子作臣民,大国就不会亲近;凭借人多势众威胁势单力薄的周王室,小国就不会顺服。大国不亲近,小国不归顺,就不能够获得威名和实利。得不到威名和实利,就不值得出兵。若有图谋周王室的坏名声,就无法向诸侯发号施令了。”昭子说:“说楚国图谋周王室是无中生有。尽管如此,周王室为何就不能图谋呢?”武公回答说:“没有五倍于敌军的兵力就不要发动进攻,没有十倍于守城的兵力就不要围城。一个周王室相当于二十个晋国,您是知道的。韩国曾经出动二十万兵力围攻晋国都城,结果兵败受辱,锐士和中士死伤惨重,然而晋城也没被攻克。您没有百倍于韩国的兵力却想图谋周王室,这是天下都知道的了。您与东周、西周结下怨恨来伤害礼仪之邦邹鲁人的心,与齐国断绝交往,在天下人面前丧失声誉,这样做事就危险了。损害东周、西周来增强韩国的实力(三川归属于韩国),方城之外的土地必定会被韩国所侵占。为什么知道会这样呢?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拼接起来,方圆不超过一百里。西周在名义上是天下诸侯共主,然而夺取它的土地也不足以使国家富饶,得到它的百姓也不足以使兵力增强。虽然没有攻打它,但名声还是杀害天子。然而好事的国君,好战的臣子,发号施令动用兵力,没有不以图谋周王室为最终目的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到祭祀的宝器在周王室这里,只想获得祭器却忘记了制造弑君之乱的罪名。如今韩国要把祭器迁到楚国,我担心天下人会因为祭器而仇视楚国。请让我做个比喻。虎肉腥臊,它的爪牙锋利利于防身,可是为了谋取虎皮人们还会捕杀它。如果让沼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皮,人们捕杀它的可能性会比老虎高一万倍。割裂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饶;诋毁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国君尊贵。如今您将杀死天下的共主,占有夏、商、周三代相传的祭器,独吞九鼎,傲视周天子,这不是贪婪又是什么?《周书》说‘想要起来就不可先动’,因此祭器如果南迁到楚国,讨伐楚国的军队就会到来。”于是楚国的谋划被放弃,未能施行。
司马光:“甚矣,秦之不仁也。杀其父复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乎,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焉得陵之哉?故荀卿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以六千里而为仇人役,信哉!”
十九年(前280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军战败,把上庸、汉水以北的土地割给了秦国。二十年(前279年),秦国将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接着又攻占了楚国的郢都,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军队已溃散,不能再与秦军交战,向东北退走以保守陈城。二十二年(前277年),秦国又攻占了楚国的巫郡、黔中郡。
二十三年(前276年),襄王聚集东部兵力,得到十多万人,再次向西攻取了秦国所占领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座城并设置为郡县,抵御秦国。二十七年(前272年),楚国派三万人帮助韩、赵、魏三国讨伐燕国。楚国又与秦国讲和,并派太子到秦国当人质。楚国派左徒到秦国服侍太子。
三十六年(前263年),顷襄王病危,太子从秦国逃回。秋季,顷襄王去世,太子熊元即位,就是考烈王。考烈王任用左徒为令尹,将吴地封赏给了他,号称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
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秦王赵政:即秦始皇。】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杀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吕不韦卒。九年,秦灭韩。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是岁,秦虏赵王迁。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杀将军项燕。
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楚国把州邑献给秦国以求和。这时楚国的势力更加衰败了。
六年(前257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赵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将军景阳援救赵国。七年(前256年),楚军到达新中。秦军离开。十二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楚考烈王派春申君到秦国吊唁。十六年(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秦王赵政即位。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与各诸侯一起攻打秦国,交战失利而退兵。楚国把都城向东迁到了寿春,将寿春命名为郢。
二十五年(前238年),考烈王去世,其子幽王悍继位。李园杀了春申君。幽王三年(前235年),秦国、魏国攻打楚国。秦国丞相吕不韦去世。九年(前229年),秦国灭掉韩国。十年(前228年),楚幽王去世,其同母弟犹继位,就是哀王。哀王继位两个多月,他的哥哥负刍的党徒杀死了哀王,拥立负刍为楚王。这一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