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四奥:四方之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涤原:疏通水源。原,同“源”。】,九泽既陂bēi,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台:我,天子自称。】德先,不距【距: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总:连杆带穗的禾。】,二百里纳铚zhì【铚:禾穗。】,三百里纳秸服【秸服:去掉杆和芒的谷物。】,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采:为天子服役。】,二百里任国【任国:管理国家事务。】,三百里诸侯【诸侯:听候天子之命。侯,通“候”。】。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夷:指奉行天子常法。】,二百里蔡【蔡:指只奉行天子刑法。】。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蛮:指以文德招抚。】,二百里流【流:指自由流动,即不强制朝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讫:尽。】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賓士。
这时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九州的大山得到整治,九州的河道已经疏通,九州的湖泽附近也修筑了堤坝,四海之内的诸侯都来朝贡。六府的物资管理得当,各处的土地都能正确勘测,根据各地情况谨慎征收赋税,都按照土壤的不同等级来征收。中央赐给诸侯土地、姓氏:“恭敬中央以德业为先,不要违背我的一贯作风。”
禹规定在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甸服:一百里以内要缴纳整株庄稼,二百里以内要缴纳带穗的庄稼,三百里以内要缴纳去掉杆和芒的谷物,四百里以内要缴纳粟米,五百里以内要缴纳稻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侯服:一百里以内要为天子服役,二百里以内要管理国家事务,三百里以内要听候天子之命。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绥服:三百里以内要推行文教,二百里以内要奋力保卫王室。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要服:三百里以内要奉行天子常法,二百里以内只奉行天子刑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为荒服:三百里以内要以文德招抚,二百里以内的民众可以自由流动。
国土向东延伸到大海,向西覆盖到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可以传遍四海。于是舜帝赏赐禹玄圭,用来向全天下人宣布治水的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了。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栗:威严。】,柔而立【立:坚定。】,愿而共【共:同“恭”。】,治而敬,扰【扰:顺服。】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蚤:通“早”。】夜翊yì明有家【家:卿大夫的封地。】。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国:诸侯的封地。】。翕xī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服:承受,忍受。】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huì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gōng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拂:通“弼”,辅佐。】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皋陶担任司法官来治理人民。帝舜上朝,禹、伯夷、皋陶一同上前和帝舜说话。皋陶讲述他的主张说:“要注重道德修养,长远谋划,共同辅佐天子。”禹说:“正是这样,但是该怎么做呢?”皋陶说:“啊!要谨慎地约束自身,使族人宽厚顺从,让众贤士努力辅佐,由近及远,从自身做起。”禹下拜并赞赏他的话,说:“正是这样。”皋陶又说:“啊!这取决于善用人才,取决于安定百姓。”禹说:“唉!如果都是这样,只怕连帝尧也会感到困难。善用人才就是智慧,可以任用这样的人做官;能够安定百姓就是仁惠,这样民众才会心怀感激。能够做到善用人才,又可以施恩惠于百姓,还担心什么驩兜,还流放什么三苗,还畏惧什么巧言令色的坏人呢?”皋陶说:“是的,啊!通常人有九种品德,听人说话也要看他的品德。”于是他说:“开始做事时,宽厚而威严,柔和而坚定,诚实而恭敬,善治而谨慎,顺服而刚毅,正直而温和,平易而廉洁,果断而踏实,强直而道义,能够彰显这些德行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每天能够表现出三种品德,从早到晚勤勉遵行,就可以被封为卿大夫。每天严谨恭敬地表现出六种品德,用来辅佐天子,就可以被封为诸侯。全部接受并普遍施行,就可以为具备九种品德的人安排职事,让才能出众的人得到官位,百官能够恭肃谨慎。不要宣扬骄奢淫逸和施行阴谋诡计,不称职的人在官位上,这就是扰乱天命。上天要讨伐那些有罪的人,会按照五刑分别执行啊!我说的这些话可以成功地实行吗?”禹说:“你说的话完全可以成功地实行。”皋陶说:“我不聪明,只想着治国之道啊!”
帝舜对禹说:“你也说一说好的建议。”禹下拜说:“啊,我该说什么呢?每天我只想着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皋陶追问禹说:“怎样才是勤勤恳恳地做好工作呢?”禹说:“洪水波涛漫天,浩浩荡荡地淹没高山,冲上丘陵,天下民众正遭受着洪水的威胁。我在平地行走时乘坐车驾,在水路行进时乘坐船只,在泥地行走时使用木橇,在山间攀爬时穿上底部有齿的鞋,沿着山势伐木设立路标。我和益为百姓送去稻粮和新鲜的肉食。我将九条大河疏导而引入四方大海,把田间沟渠疏浚而引入各大江河。我和稷为百姓送去应急的食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我们就从富裕的地方调来粮食补充不足的地方,或者迁徙民众。百姓于是安定下来,各国也太平无事。”皋陶说:“正是这样,这是美好的功绩。”
禹说:“啊!帝舜,身居帝位一定要谨慎,把你的心态摆正。用仁德辅政,天下人就都会拥护你。等待有识之士明白地奉行天帝的命令,上天就会降下祥瑞。”帝舜说:“啊!大臣啊,大臣啊!大臣应该做我的手足耳目。我想帮助天下民众,你们就要辅助我;我想要观察古人衣服上的纹饰,把日月星辰等图案,绣到衣服上,你们就要明辨等级;我要倾听六律、五声、八音,观察治乱兴衰,来采纳各方的意见,你们就要前去听取。如果我有做错的地方,你们要匡正辅佐我。你们不要当着面阿谀,退朝后又诽谤我。我敬重各辅臣。那些喜欢进谗言邀宠幸的奸臣,只要能够推行德政,他们就会被全部清除了。”禹回答说:“正是这样。如果您不这么做,使善恶并存,那么您就不会取得功业了。”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维:通“唯”,只。】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辛壬癸甲:代指四天。】,生启予不子【不子:指没有回家看儿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sháo》九成【九成:演奏九次而礼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cuǒ【丛脞:琐碎之事。】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说:“不要像丹朱那样狂傲,只喜欢放纵游玩,没有水也要乘船,在家纵情声色,导致没有继承帝位。我不能像他那样。”禹说:“我娶涂山氏的女子为妻,四天后就离开家,她生下启我也没有回家看儿子,所以能够成功治理洪水。我开辟疆土划分五服,拓展到五千里外,设置十二州的长官,政教向外宣导至临近四海的地方,任命五个诸侯之长,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取得成绩。三苗凶顽而没有功绩,您一定要记住啊!”帝舜说:“我用仁德治理天下,让他们归顺是你的功劳。”
皋陶从此更加敬重禹的品德,他命令百姓都以禹为准则。如果有人不听从命令,他就对其处以刑罚。于是帝舜的德业更加昌明。
大禹,选自清代《钦定书经图说》。
高燮:“自古创业之功,莫高于大禹,而中兴之功莫盛于少康,太史公述《夏本纪》载禹治水一事独详,是也。”
这时夔开始演奏乐曲,祖先神灵全部降临,诸侯相互礼让,鸟兽翩翩起舞,《箫韶》演奏九次而礼成,凤凰也成双飞来,百兽共同舞蹈,百官协调一致。帝舜因此作歌唱道:“奉行天命,实行德政,顺应天时,谨微慎行。”接着他又唱道:“大臣高兴啊,君主努力啊,百官事业兴盛啊!”皋陶拱手行礼叩头大声说:“一定要记住啊,带头干好事业,谨慎对待法令,一定要恭敬啊!”帝舜于是接着唱道:“君主圣明啊,大臣贤良啊,所有的事情都安乐啊!”他又唱道:“君主计较小事啊,大臣为政怠惰啊,所有的事情都败坏啊!”帝舜下拜说:“是这样,都去努力做事吧!”这时天下人都以禹所公示的度量和音律为准则,尊奉他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辟:同“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六卿:天子六军的主帅。】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hù氏威侮五行【五行:这里指天命。】,怠弃三正【三正:三政,指正德、利用、厚生。】,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左:战车载三人,左持弓箭,右持矛戈,中间的人驾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lù【僇:通“戮”,杀。】于社,予则帑僇【帑僇:刑罚连及子女。也作“孥戮”。】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帝舜向上天推荐禹,立他为继承人。十七年后帝舜去世。三年丧期结束,禹躲避到阳城而将天子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见禹。禹于是登上天子之位,面向南方治理天下,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帝禹即位后向上天举荐皋陶,并且把政事交给他,可是皋陶死了。禹把英、六两地封给皋陶的后代,也有人被封在许。之后禹任用益,让他处理政事。
在位第十年的时候,帝禹到东方巡视,在会稽去世,把天下让给了益。三年丧期结束,益把帝位让给了帝禹的儿子启,自己躲避到箕山以南。禹的儿子启很有才能,天下人都希望他可以做天子。等到禹去世的时候,虽然把天下让给了益,但是益辅佐禹的时间还很短,天下人还不信服。所以天下诸侯都离开益而去朝见启,说“我君是帝禹的儿子”。于是启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子。
有扈氏不服从启的命令,启率兵讨伐,在甘激战。开战前,启作《甘誓》,于是召集六军主帅训诫。启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向你们誓师:有扈氏蔑视天命,荒废政事,上天要断绝他们的命数。现在我恭敬地奉行上天的责罚。车左不能完成车左的任务,车右不能完成车右的任务,你们就是不遵守命令。御手不能驾驭战车,也是不遵守命令。遵守命令的,就在祖庙里给予奖赏;不遵守命令的,就在社坛前将其杀死,还要诛灭你们的子女。”最终启灭掉有扈氏。天下诸侯都来朝见启。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yìn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少康立:据《索隐》《正义》考证,有穷氏的后羿驱逐太康而当政,到帝相时篡位,后来寒浞杀后羿当政,至少康时才复国。司马迁并未采用这些史料。】。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jiōng立。帝扃崩,子帝廑jǐn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方:通“仿”,仿效。】,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huàn龙氏。陶唐【陶唐:帝尧的后裔。】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放:流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qǐ也。
夏后帝启去世,他的儿子帝太康继位。帝太康失掉国家,他的五个兄弟逃到洛水转弯处等待太康归来,作《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他的弟弟中康继位,这就是帝中康。帝中康在位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羲氏、和氏沉湎酒色,荒废职事,扰乱时日。胤奉命前往征讨他们,作《胤征》。
中康去世,他的儿子帝相继位。帝相去世,他的儿子帝少康继位。帝少康去世,他的儿子帝予继位。帝予去世,他的儿子帝槐继位。帝槐去世,他的儿子帝芒继位。帝芒去世,他的儿子帝泄继位。帝泄去世,他的儿子帝不降继位。帝不降去世,他的弟弟帝扃继位。帝扃去世,他的儿子帝廑继位。帝廑去世,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即位以后,喜欢仿效鬼神,放纵淫乱。夏后氏的命数日渐衰败,诸侯纷纷叛离。这时天上降下两条龙,一雌一雄,孔甲不知道如何饲养,找不到善于养龙的豢龙氏。当时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代有一个叫刘累的人,曾经向豢龙氏学过养龙的本领,以此事奉孔甲。孔甲赐他姓御龙氏,封他为豕韦国的君主。后来那条雌龙死了,刘累把龙肉给孔甲吃。夏帝想要看那两条龙的时候,刘累因恐惧而逃走了。
孔甲去世,他的儿子帝皋继位。帝皋去世,他的儿子帝发继位。帝发去世,他的儿子帝履癸继位,这就是桀。
帝桀在位的时候,由于自孔甲以来诸侯多有背叛夏朝的,桀不崇尚德政而用武力去镇压诸侯、伤害百族,百族都无法忍受。于是桀征召汤,并把他囚禁在夏台,不久又把他放了。汤能够修持德政,天下诸侯都归附汤,于是汤率兵讨伐夏桀,桀逃到鸣条,最终被流放而死。桀对人说:“我真后悔没在夏台杀死汤,才落得如此下场。”于是汤登上天子之位,取代夏朝拥有天下。汤赐予夏朝后代封地,到周朝时将其封在杞国。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zèng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会计:指天子对诸侯论功行赏。】也。
太史公说:禹为姒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就以国号为姓,因此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校正夏朝历法,很多学者传习《夏小正》的说法。从虞、夏时开始,贡赋制度已经完备了。有人认为禹曾经在江南召集诸侯,在考核诸侯功绩的时候去世了,因此就葬在那里,人们就把当地命名为会稽。会稽,就是会计。
卷三 殷本纪第三
茅坤:“伊尹与成汤同起伐(商),《夏本纪》所载汤至太戊且七世矣,而尹之子陟乃为相,岂得年寿悬绝若此!可见史迁所述帝系世本,未有不足凭者。”
本篇记述了商朝的历史,多取材于《尚书》《诗经》。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盘庚迁殷才安定下来。周人习惯称商朝为“殷”,汉朝承袭了这一称呼。相传成汤灭夏是历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与后来的武王伐纣并称“革命”,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备受儒家推崇。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ōng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五品: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教化。】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yǔ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
殷契的母亲名叫简狄,她是有娀氏的女子,是帝喾的次妃。包括她在内的三个女子外出洗澡,看见一只玄鸟生蛋落下来,简狄就捡起来吃了,因而怀孕生下契。契长大以后辅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于是任命契说:“百姓不相亲睦,教化不能和顺,你担任司徒,要恭谨地推行五种伦理教化,要以宽厚为根本。”舜把商地封给他,赐姓子氏。契兴起于唐尧、虞舜、大禹的时代,在百姓心中功勋卓著,百姓因此生活安定。
契死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他的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他的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他的儿子曹圉继位。曹圉死后,他的儿子冥继位。冥死后,他的儿子振继位。振死后,他的儿子微继位。微死后,他的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他的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他的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他的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他的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他的儿子太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b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不:同“否”。】。”
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攸:同“所”。】赦。”作《汤征》。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gān【奸:通“干”,求见。】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处士:隐居不仕的贤人。】,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无帝王之位的人。】及九主【九主:指三皇、五帝、夏禹。】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成汤,从契到汤一共迁都八次。到汤在位时才定都于亳,这是先王居住过的地方,汤作《帝诰》。
汤征伐诸侯。葛伯不按时祭祀,汤开始征讨他。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在水中能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百姓就能知道自己的治理是否得当。”
伊尹说:“圣明啊!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管理人民,做好事的人就都在帝王身边做官。努力吧,努力吧!”汤说:“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我就要严厉地惩罚你们,不会宽赦。”汤作《汤征》。
伊尹的官名是阿衡。阿衡想要求见汤却找不到门路,于是成为有莘氏女子陪嫁的奴隶,背着厨具,凭借谈论烹调的道理来说服汤,最终成就王道。有人说,伊尹是一位隐士,汤派人聘请迎接他,往返五次他才肯前往跟随汤,讲述素王和九主的事情。汤任用他来管理国政。伊尹离开汤去夏都。他看到夏朝的丑恶,于是又回到亳。他从北门进入城中,遇到汤的大臣女鸠、女房,于是作《女鸠》《女房》。
汤外出,看见野外有猎人在四个方向设网打猎,并且祷告说:“愿天下四方来的猎物都进入我的网中。”汤说:“唉,那样就把鸟兽都捕尽了!”于是撤去三个方向的网,并且祷告说:“想要去左边的,向左走。想要去右边的,向右走。不听从命令的,才会进入我的网中。”诸侯听说以后,都说:“汤的德行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连鸟兽也能享受他的恩惠。”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yuè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匪:同“非”。】台小子【台小子:帝王的自谦之辞。】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正:通“征”。】。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啬事:农事。啬,通“穑”,收割谷物。】而割hài政【割政:暴政。割,通“害”。】。’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尚:通“倘”,如果。】及予一人【予一人:帝王的自称。】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nú僇【帑僇:刑罚连及子女。也作“孥戮”。】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在这个时候,夏桀施行暴政而荒淫无道,同时诸侯昆吾氏趁机作乱。于是汤发兵率领诸侯前去讨伐,伊尹跟随汤,汤亲自手持斧钺来攻打昆吾氏,接着又去攻打夏桀。汤说:“你们这些人,来,都听我说。不是我胆敢起来叛乱,夏朝的罪恶深重,我听你们也说,夏朝有罪。我畏惧天帝,不敢不去征伐。现在夏桀的罪恶深重,这是上天要诛杀他。现在你们这些人,都说:‘我们的君王不体恤我们众人,废弃农事而推行暴政。’你们说:‘夏朝有罪,又能怎么样呢?’夏王竭尽民力为他一人服务,掠夺整个夏国的财富。有些民众都懈怠而不愿服从,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和你同归于尽!’夏朝的命数已经衰败到这个地步了,现在我必须前往征伐。你们跟随我执行上天的惩罚,我就会重赏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话不守信用。如果你们不服从誓言,我就诛杀你们和你们子女,绝不宽赦。”汤用这些话号令全军,作《汤誓》。于是汤说“我十分勇武”,号称武王。
桀败于有娀之虚【虚:同“墟”,旧址。】,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典宝》:《尚书》佚篇。《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大量引用《尚书》文字,而《典宝》《夏社》《明居》等篇目不见于今本《尚书》,《汤诰》篇目虽见于伪古文《尚书》,文字却大不相同。可见《史记》在保存古代文献方面的重要贡献。】。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汤归至于泰卷陶,仲虺huǐ作诰。既绌【绌:通“黜”,废止,废弃。】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汤乃改正朔【正朔:指历法。】,易服色,上【上:同“尚”,崇尚。】白,朝会以昼。
郝敬:“孔甲好鬼而淫乱,无足称者。”
桀在有娀氏的故地被打败,逃到鸣条,夏军战败。汤于是攻打三国,获得了那里的宝玉,义伯、仲伯因此作《典宝》。汤战胜夏桀以后,就想要迁移社神,没能成功,于是作《夏社》。伊尹向汤报告。这时诸侯都归顺了汤,汤于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四海之内。
汤在返回的途中来到泰卷陶,大臣仲虺作了一篇诰。汤已经推翻了夏朝,回到亳,作《汤诰》:“在三月,王亲自来到东郊。他告诫天下诸侯说:‘不要在对民众毫无功绩,努力做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要严厉地惩罚你们,你们不要怨恨我。’他又说:‘古时候的禹、皋陶长年在外面操劳,他们对民众有功绩,民众才得以安定。他们在东方治理长江,在北方治理济水,在西方治理黄河,在南方治理淮水,这四条大河治理好以后,天下百姓才有了居住的地方。后稷教导人民耕种,人们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他们三位都对民众有功绩,所以他们的后代才能创建国家。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为害百姓,天帝不保佑他,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先代圣王的话不可以不用来勉励自己。’他又说:‘为政无道,就不让他治理国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他以此命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汤于是变更历法,改易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群臣在白天朝见天子。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rén,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敌【敌:通“嫡”。】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反:同“返”,归向。】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这种说法出自《尚书》《孟子》等儒家典籍,而《竹书纪年》则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七年后,太甲逃出流放地,杀死伊尹,夺回帝位,把伊尹的封地平分为他的两个儿子伊陟、伊奋。】。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殷:盘庚迁都于殷以前,国号不应称殷。“殷”为周人对商朝的称呼,司马迁作《殷本纪》将各时期的商朝统称为“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汤去世以后,太子太丁还没有继位就死去了,于是就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这就是帝外丙。帝外丙在位三年,去世以后,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帝中壬。帝中壬在位四年,去世以后,伊尹于是立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他就是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在位三年,政治不清明,为人很残暴,不遵守汤制定的法度,道德败坏,于是伊尹将他流放到桐宫。在太甲流放的三年中,伊尹代行天子职权处理国政,接受诸侯的朝见。
帝太甲在桐宫居住三年,忏悔过错,并责备自己,开始归于善道,于是伊尹把帝太甲迎接回来,并将国政交还给他。帝太甲修整德行,诸侯都来归顺殷商,百姓因此安宁。伊尹赞赏他的做法,于是作《太甲训》三篇,用来褒扬帝太甲,尊他为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