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

高祖统一天下,三面的边境都有外族叛乱;势力大的诸侯王虽然号称朝廷的藩卫辅佐之臣,但是他们并没有尽到做臣子的礼节。正赶上高祖厌倦征伐之事,也有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因此偃息武力,专心休养生息,采取笼络怀柔的手段,对诸侯王不严加防备。
到孝文帝即位时,将军陈武等人建议说:“南越、朝鲜从秦朝时就内属中原为臣子,后来凭借军队据守险要之地,蠢蠢欲动并观望中原形势。高祖时天下刚刚平定,人民稍微得到了一些安宁,没有能够再次发兵征讨。现在陛下以仁德恩惠抚慰百姓,恩德惠及四海之内,最好在广大臣民乐于被征用的时候,征讨叛逆势力,来统一国家疆土。”孝文帝说:“我成年以后,却没有想到这一点。赶上吕氏作乱,功臣宗室不以我的出身感到羞耻,我错误地居处于天子之位,时常觉得浑身战栗,唯恐政事不能有个好的结局。况且兵器是不祥之物,即使能够实现所希望的想法,行动起来也是有颇多耗费和弊病,怎么能让百姓到远方去征战呢?再加上先帝知道役使民众不可以太繁重,因此不把用兵当成意愿。我怎么可以说自己很贤能呢?现在匈奴侵犯内地,军人官吏没有功劳,边境的民众父子两代扛着武器戍守很久了,我经常替他们感到伤痛,没有一天能够忘记。现在也没能消除对峙状态,希望暂且坚守边界设立关卡,缔结和约互通使者,使北方边界休息安宁,这样立下的功劳就很多了。暂且不要再议论用兵之事。”所以百姓们内外都没有徭役,能够放下肩上的重担在田间休养生息,天下殷实富足,一斗粟米能卖十几个钱,鸡鸣狗吠,炊烟飘扬万里,可以说是和谐欢乐的景象啊!
太史公说:文帝在位的时候,赶上天下刚刚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出来,人民安居乐业,根据他们的欲望去做事,能够不受官府的干扰,因此百姓就得以安定了。连六七十岁的老翁也从来没有去过集市,只是在乡里像小孩子一样游玩嬉戏。孔子所称道的有德君子就像这样吧!
《书》曰“七正【七正:指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二十八舍。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生气:指阳气。】而东之。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垝【垝:土筑矮墙,用来放置物品。这里是指围墙。】也。言阳气之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黄钟者,阳气踵黄泉【黄泉:指地下深处。】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
《尚书》中说“日、月、五星合称七正”,另有二十八宿。乐律和历法,是上天用来贯通金、木、水、火、土五行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正的风气的,大自然以此来促使万物成熟。舍,就是日月止宿的地方。舍,就是休息一下缓口气的意思。
不周风来自西北,主管杀生之事。二十八宿中的东壁在不周风的东方,主管开辟生发之气并向东引导,一直到营室宿。营室,主管孕育阳刚之气并产生出来,向东到达危宿。危,是垝的意思,是说阳刚之气的垝,所以叫危。十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应钟相合。应钟,是阳刚之气的相应之律,表示阳刚之气还没有发挥作用。它在十二地支中属亥。亥,是隐藏的意思,说的是阳刚之气藏于地下,所以是隐藏。
广莫风来自北方。广莫,说的是阳刚之气在地下,阴柔之气没有阳刚之气广大,所以叫广莫。广莫风向东到达虚宿。虚,能充实也能空虚,说的是阳刚之气到了冬天就蕴藏在空虚之处。到了冬至就有一部分阴柔之气向下隐藏起来,一部分阳刚之气向上舒张出来,所以叫虚。向东到了须女宿。说的是万物变动它们的处所,阴阳二气还没有相互分离,就像还在相互等待一样,所以叫须女。十一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黄钟相合。黄钟,是阳刚之气跟随黄泉涌出之律。它在十二地支中属子。子,是滋生的意思;滋生,说的是万物滋生于地下。它在十天干中属壬、癸。壬作为一个词有妊的意思,说的是阳刚之气在地下孕育万物。癸作为一个词有揆的意思,说的是万物都可以测度,所以叫癸。再到牵牛宿。牵牛,说的是阳刚之气牵引万物由地下生发而出。牛,是冒出的意思,说的是地面即使被封冻,仍能冒出生发。牛,也有耕耘种植万物的意思。向东到达建星宿。建星,是创建众生的意思。十二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大吕相合。大吕,它在十二地支中属丑。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蚓然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甲【符甲:即莩甲。植物种子外面的硬壳。】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轧轧:曲折、艰难的样子。】也。南至于氐。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姑洗者,言万物洗生。其于十二子为辰。辰者,言万物之蜄zhèn【蜄:动。】也。
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轸。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轸轸然:众多盛大的样子。】。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吕。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西至于七星。七星者,阳数成于七,故曰七星。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宾。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痿阳不用事,故曰宾。
条风来自东北,主管出生万物。条作为一个词有按条理养育万物并使其出生的意思,所以叫条风。向南到达箕宿。箕,说的是万物的根基,所以叫箕。正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太蔟相合。太蔟,说的是万物丛生,所以叫太蔟。它在十二地支中属寅。寅说的是万物开始出生时像蚯蚓一样蚓然蠕动的样子,所以叫寅。向南到达尾宿,说的是万物开始出生时像尾巴一样弯曲。向南到达心宿,说的是万物开始出生时有类似花朵的芯蕊。向南到达房宿。房,说的是万物的门户,到达门口就要出生了。
明庶风来自东方。明庶,是表明万物全部出生的意思。二月的时候,它的音律与夹钟相合。夹钟,说的是阴阳二气夹在两侧。它在十二地支中属卯。卯作为一个词有茂盛的意思,说的是万物生长繁茂。它在十天干中属甲、乙。甲,说的是万物破壳而出;乙,说的是万物艰难生发。向南到达氐宿。氐,说的是万物全都抵达了。向南到达亢宿。亢,说的是万物呈现出高亢的精神状态。向南到达角宿。角,说的是万物都有如同犄角一样的枝杈。三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姑洗相合。姑洗,说的是万物初生时光洁如洗。它在十二地支中属辰。辰,说的是万物已经蠕动起来。
清明风来自东南之交,主管风吹万物并向西引导,到达轸宿。轸,说的是万物更加壮大旺盛。向西到达翼宿。翼,说的是万物都有长着羽毛的翅膀。四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中吕相合。中吕,说的是万物全部都要踏上旅程并往西行进。它在十二地支中属巳。巳,说的是阳刚之气已经用尽。向西到达七星宿。七星,是因为阳数成于七,所以叫七星。向西到达张宿。张,说的是万物全都张扬了。向西到达注宿。注,说的是万物开始衰落,阳刚之气向地下注入,所以叫注。五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蕤宾相合。蕤宾,说的是阴柔之气还很幼小,所以叫蕤;衰靡的阳刚之气不能主事,所以叫宾。
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其于十二子为午。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着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西至于弧。弧者,言万物之吴落且就死也。西至于狼。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沉夺万物气也。六月也,律中林钟。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其于十二子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北至于罚。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北至于参【参:指参宿。】。参言万物可参【参:弹劾,抨击。】也,故曰参。七月也,律中夷则。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其于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故曰申。北至于浊。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北至于留。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吕。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道:同“导”。引导。】万物,阖黄泉也。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胃胃:缩聚的样子。】也。北至于娄。娄者,呼万物且内之也。北至于奎。奎者,主毒螫杀万物也,奎而藏之。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其于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故曰戌。
景风来自南方。景,说的是阳刚之气步入尽头,所以叫景风。它在十二地支中属午。午,是阴阳相交的意思,所以叫午。它在十天干中属丙、丁。丙,说的是阳刚之气的运行还彰着显明,所以叫丙;丁,说的是万物已经成年并强壮,所以叫丁。向西到达弧星。弧,说的是万物凋落并且即将死亡。向西到达天狼星。狼,说的是万物可以度量,评断万物,所以叫狼。
凉风来自西南之交,主管大地。地,是隐伏并夺取万物气息的意思。六月的时候,它的音律与林钟相合。林钟,说的是万物将死时气息林立的样子。它在十二地支中属未。未,说的是万物全都长成,具有滋味。向北到达罚星。罚,说的是万物的生气已夺并可以砍伐。向北到达参宿。参,说的是万物可以参验,所以叫参。七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夷则相合。夷则,说的是阴柔之气在侵害万物。它在十二地支中属申。申,说的是阴柔之气在发挥作用,申束和侵害万物,所以叫申。向北到达浊宿。浊,是触动的意思,说的是万物都要遭受触动而死,所以叫浊。往北到达留宿。留,说的是阳刚之气的停留,所以叫留。八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南吕相合。南吕,说的是阳刚之气的旅程进入隐藏的状态。它在十二地支中属酉。酉,是万物已经成熟,所以叫酉。
阊阖风来自西方。阊,是倡导的意思;阖,是隐藏的意思。这里说的是阳刚之气引导万物,隐藏到黄泉中去。它在十天干中属庚、辛。庚,说的是阴柔之气变更万物,所以叫庚;辛,说的是万物新生,所以叫辛。向北到达胃宿。胃,是说阳气被收藏,都缩聚起来。向北到达娄宿。娄,是呼唤万物并且将其收纳的意思。向北到达奎宿。奎,主管毒杀万物,并包容地加以收藏。九月的时候,以上星宿的音律与无射相合。无射,是阴柔之气强盛并发挥作用的意思,阳刚之气消失殆尽,所以叫无射。它在十二地支中属戌。戌,说的是万物全部灭亡,所以叫戌。
律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征。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三分二。太蔟长七寸十分二,角。夹钟长六寸七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十分四,羽。仲吕长五寸九分三分二,征。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二。林钟长五寸十分四,角。夷则长五寸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十分八,征。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生钟分:子一分。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生黄钟术曰:以下生【下生:由长律管生短律管为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上九【上九:数起于一,终于十,九为最大数,故称“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置一【置一:古人做乘法时先将一根算筹放置在算盘上,故称“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实如法,得长一寸。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声,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类有可类。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以得细若气,微若声。然圣人因神而存之,虽妙必效情,核其华道者明矣。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其去来,故圣人畏而欲存之。唯欲存之,神之亦存。其欲存之者,故莫贵焉。
律管长度的比例数:以九九八十一作为宫的大小。将八十一去掉三分之一,得五十四分为徵声。将五十四增加三分之一,得七十二为商声。将七十二去掉三分之一,得四十八为羽声。将四十八增加三分之一,得六十四角声。黄钟长八寸又十分之一,为宫声。大吕长七寸五分又三分之二。太蔟长七寸又十分之二,为角声。夹钟长六寸七分又三分之一。姑洗长六寸又十分之四,为羽声。仲吕长五寸九分又三分之二,为徵声。蕤宾长五寸六分又三分之二。林钟长五寸又十分之四,为角声。夷则长五寸又三分之二,为商声。南吕长四寸又十分之八,为徵声。无射长四寸四分又三分之二。应钟长四寸二分又三分之二,为羽声。
生成钟律比例的方法:子代表黄钟,设定为一分。丑代表林钟,是子的三分之二。寅代表太蔟,是子的九分之八。卯代表南吕,是子的二十七分之十六。辰代表姑洗,是子的八十一分之六十四。巳代表应钟,是子的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二十八。午代表蕤宾,是子的七百二十九分之五百一十二。未代表大吕,是子的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之一千零二十四(实为二千零四十八)。申代表夷则,是子的六千五百六十一分之四千零九十六。酉代表夹钟,是子的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之八千一百九十二(实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戌代表无射,是子的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分之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代表仲吕,是子的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之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实为十三万一千零七十二)。
由黄钟生成十二律的方法:使用去掉三分之一的下生法,是先将律管的长度加倍,然后再除以三。使用增加三分之一的上生法,是先将律管的长度乘以四,然后再除以三。数字里最大的是九,商声为八,羽声为七,角声为六,宫声为五,徵声为九。设置黄钟的长度比例为一并依次乘以三作为除数。用以上得出的黄钟长度比例数作为被除数,首先得到的以寸为长度的数是一。以此类推,直到得出九寸,就命名为“黄钟之宫”。所以说音律开始于宫声,终结于角声;数开始于一,终结于十,万物生成于三;万物的生气开始于冬至,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
精神产生于虚无的状态,最终形成客观存在之物,有了形体然后就有天数,形成并产生音律乐声,所以说精神支配生气,生气依附形体。形体的条理如果能分类就分类。有些还没有成形的就不能分类,有些形状相同就划分为同一类,有了分类就可以分辨,有了分类就可以识别。圣人了解天地间万物而辨识它们的区别,所以从有形的物体能够推演出无形的状态,因此得到了如同气息的轻细之征,如同声音的微小之象。然而圣人根据精神保存它,即使很玄妙也必定能效验实情,最终核算出华美之道的就很英明了。不是具有圣明之心来驾驭自己的耳目感官,哪个又保存天地精华并产生有形之物的实情呢?精神,万物接受它却不知道它去来的情况,所以圣人畏惧并打算保存它。只有打算保存它,精神才能继续存在。那些打算将精神保存下来的,所以显得无比宝贵。
太史公曰: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尚书》中所说的七种政事。】,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信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太史公说:根据北斗七星整顿七种政事,就能确定天地、二十八宿、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律的调和起源于上古时代,创建乐律,运算历法,测定太阳运行的度数,可以依据它们进行度量。合验符节,通晓道理,说的就是这些事情。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陈仁锡:“圣门论四代礼乐,必以夏时为先,此周百世不易之法也。自秦人始用十月为岁首,汉兴因而不改,甚失建正之义,至是治历明时,始以正月为岁首,然后百年之谬,一旦改革,武帝纷纷制作,独此最为有得耳。”
《历书》不在《史记》亡佚的十篇之内,基本可以认定是司马迁的手笔。篇末所附《历术甲子篇》序至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至少天汉以后的部分为后人所补(一说是褚少孙所补)也没有什么疑问,与此篇相关的大约有两大问题:第一,什么是太初历?第二,太初元年的岁名是什么?
昔自在古,历建正【建正:设定正月位置。如秦以十月为正月,称为建亥,周以十一月为正月,称为建子等。正,即正月,岁首。】作于孟春。于时冰泮【冰泮:冰融化。】发蛰,百草奋兴,秭鳺【秭鳺:即杜鹃鸟。】先滜【滜:通“嗥”,鸣,叫。】。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时鸡三号,卒明。抚【抚:犹“循”。依次。】十二月节,卒于丑。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改正朔:改定历法。正,岁始正月。朔,每月初一。】,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创建五行,起消息【起消息:确定阴阳消长变化。消,坤者阴,死为消。息,干者阳,生为息。】,正闰余【正闰余:正确确定闰月余分的大小。】,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五官:即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分别名为青云、缙云、白云、黑云、黄云。】。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嘉生:嘉谷。】,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在上古的时候,使用以孟春月为正月的历法。这时,冰雪开始融化,蛰虫苏醒过来,百草萌生新芽,子规鸟率先在原野上鸣啼。万物都长了一岁,从春季开始时降生,依次经历夏季和秋季,最后结束在冬尽春分之时。这个时候雄鸡叫三遍,天色才渐明。正月从寅月开始,经过了十二个月的节气后,直到丑月结束。日月运行都已成周,所以日月组成一个“明”字。“明”有“孟”的意思,“幽”有“幼”的意思,“幽明”就是指雌雄。雌雄交替出现,而又与以孟春为正月的历法相符。太阳在西边落下,在东边升起;残月逐渐消失在东方,新月在西方露出来。当政的不按天时行事,又不顺应民心,所以凡事都易于破坏,而难以促成。
君王接受天命而改朝换代,对于开始必然十分谨慎,修改历法,改变朝服的颜色,推算历法的起始点历元,以顺承天的旨意。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年代过于久远的历法就不必说了。大概从黄帝开始,考察星体的运行,制定历法,创建了五行序列,确立起阴阳死生消长的规律,纠正了闰月余分数值的大小,于是有了分管天地神祇和其他物类的官员,叫作五官。他们各自掌握属于自己的事务,不会相互杂乱。民众因此能够有所信赖,而神明也因此能够有明德。民众与神明各尽其职,民众对神明礼敬而不亵渎,神明因此赐给民众好的收成,百姓以丰洁的礼品飨祭神,而使灾祸不发生,养生所需永不匮乏。
少暤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荐至:一起到来。】,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南正:主管南方之政(即阳事)的官员。】重司天以属神【属神:领属神事,如祭祀之类。】,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属民:领属民事。】,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孟陬【孟陬:正月。】殄tiǎn灭,摄提【摄提:星名,随斗杓(北斗星的第五、六、七三颗星)所指建十二月。】无纪,历数失序。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年耆:泛指年老。耆,六十岁。】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夏正【夏正:夏朝历法开始的月份。】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纪序:纪元的次序,即历法的次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陪臣:列国之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告朔: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天子在岁末时将来年每月的历书颁给诸侯,在每月的朔日以活羊祭告于庙。】,故畴人【畴人:星历算学者。】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少暤氏衰落以后,九黎的诸侯作乱,民众与神明都受到了惊扰,失去了依托,灾祸接连发生,恶气不能消尽。直到颛顼受命于天,登临帝位,才任命南正重负责天事,属领神事,任命火正黎负责地事,属领民事,这才使一切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不致于相互侵扰渎乱。
后来三苗部族又效法九黎出来作乱,所以南正与火正二官都废弃了自己的职守,闰余的排序失去了次序,正月的设置与节气不相符合,摄提星方位与月建也不一致,历法混乱,使时序失顺。直到尧帝继位,又重新任命重、黎后人中还能推算历法的人,让这些人担任历官,设立了羲氏、和氏这两个官职。推明时令,矫正历度,使天时阴阳调和,风雨适度,这才有了兴盛的景象,民众没有夭亡、疾病的祸乱。当尧年老之后禅位给舜的时候,在文祖庙告诫舜说“按天体运行规律制定和实施历法的重担就托付给你了”。后来,舜也用相同的话来告诫禹。由此可见,历法是帝王应该看重的大事。
夏朝以正月为历正,殷朝以十二月为历正,周朝以十一月为历正。夏、殷、商这三代的正月依次循环,周而复始。天下治理得好,历法就不会乱了次序;天下混乱,则统一的历法就无法在诸侯国之间通用。
自从周幽王和周厉王以后,西周王室衰微,列国大夫执掌国家大权,史官不记载年月日,君王不行告朔礼,所以历算世家的子弟纷纷出走,有的在中原诸侯国中任职,有的到了夷狄,所以祝祷祭祀的制度荒废而不能统一。周襄王二十六年有闰三月,而《春秋》非难它置闰月不当。因为古代帝王设定历法,首先要确定好历元,再由中气纠正十二月的位置,有日月余分则归于年末。确定好历法的起始点,则年月日等的次序就不会失误;以中气纠正月位,百姓就不会感到迷惑;将闰余置于年终,诸事就不会悖乱。
后来,到了战国诸雄并争的时期,君臣上下只关心如何使国家富强起来,战败敌国,挽救危难,排解纠纷而已,哪有余力考虑天文历法的事情!当时只有邹衍懂得五德终始相传,而且散布阴阳消长的分限等理论,因此显扬于诸侯。也因为强秦在征灭六国时,战事频繁,加上秦始皇当上皇帝的时间还不长,所以顾不上制定新的历法。但是秦时颇为注重推求五行胜克,自以为获得水德的祥瑞,所以将黄河改名为“德水”,沿用夏朝的历法,以十月为正月,崇尚黑色。至于历法中具体推算五星的行度和闰月的安排是否正确,也就没有仔细考虑。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着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詹:通“赡”。满足。】也。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绩日分,率应水德之胜。今日顺夏至,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当汉朝刚刚兴起的时候,高祖说“是北方的黑帝等待我来创建”,也自认为获得了水德的祥瑞。懂得历法的官员以及张苍等人,也认同汉高祖的看法。当时天下初步平定,国家的基本规章制度和法令才刚刚创建,此后高后以女子主政,同样没有考虑到历法的事情,所以仍承袭秦朝的历法和朝服的颜色。
到了孝文帝的时候,鲁地一个叫公孙臣的人以五德循环的理论向皇帝上书,说“汉朝得到的是土德而不是水德,应该变更历法的历元,修改正朔,更换朝服的颜色。这样天就会降下祥瑞,有黄龙出现”。皇帝把这件事情交给丞相张苍处理,张苍也学过律历,并不认为是土德,于是没有理睬。后来黄龙真的在成纪这个地方出现了,于是张苍不得已上书自请罢黜,他论述汉朝获得水德瑞兆的著作也没有写成。后来,又有一个叫新垣平的人由于善于观望云气得见天子,说了些改正历法和服色的事,受到宠幸,后来却反动叛乱,所以孝文帝就再也不过问这件事了。
到当今皇帝即位后,招来方士唐都,测量周天各部的星宿度数;任用来自巴郡的落下闳,让他推算日月星辰制历,以此得到的太阳各月位置的度数与夏历相同。于是就改定历元,更换官号,到泰山封禅。并诏告御史说:“过去主管星历的官员说星度未经确定,便广泛地征求意见,该怎样测定星度,但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听说以前黄帝制历因为与季节相符,所以能循环地使用下去,这种历法用实际天象检验,审定律吕的清浊,确立起四时与五行的关系,创建了节气的日分余数。然而,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有关天文历数方面的典籍缺佚,乐理也废弛了,我深感遗憾。只是我又无力把它们补修完备。现在的历法经过周密的测量和运算,全都与能克制水德的土德相合,现在太阳循着经过夏至、冬至的黄道运行,以黄钟为宫声,以林钟为徵声,以太簇为商声,以南吕为羽声,以姑洗为角声。从此以后,节气又正确了,作为定调的最高羽声又清明了,各种名称都和实际相符,以甲子日逢冬至开始为历元,则阴阳交替的规律就通行了。现在,十一月甲子日又恰逢朔日而节气交冬至,正是改历换元的好时机,于是变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确定年名为‘焉逢摄提格’,确定月名为‘毕聚’,日名为甲子,夜半时是朔日的开始,节气变为冬至。”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

正北【正北:冬至所在辰次的方位。太初元年冬至在夜半子时,子的方位是正北。】十二【十二:指一年的月数,无闰月为十二个月,有闰月为十三个月。】
无大余【大余:指月朔大余,用于计算月朔甲子日名的参数。已知本年初的月朔干支日名,将本年的总天数减去所含的甲子周数,剩余的不足一甲子的部分,整日数称为大余。从本年初的月朔干支,数到大余数目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名,就是下年初的月朔干支日名。】,无小余【小余:指月朔大余,是月朔甲子余数中不足一整日的部分。】;
无大余【大余:指冬至大余。已知本年冬至日名,从本年总天数中除去所包含的甲子周数,剩余部分中的整日数称为大余。从本年初的冬至干支日名,数到大余数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就是下年冬至的干支日名。】,无小余【小余:指冬至小余,即冬至日余数中不足一整日的部分。】;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
十二
大余五十四,小余三百四十八;
大余五,小余八;
端蒙单阏【端蒙单阏:端蒙作“旃蒙”,为“乙”;单阏为“卯”,知端蒙单阏为乙卯年。】二年。
闰十三
大余四十八,小余六百九十六;大余十,小余十六;
游兆执徐三年。

历术甲子篇
历元为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期为甲子,夜半时为冬至节。
冬至在子时,位于正北;
平年十二个月;
月朔无大余,无小余;
冬至无大余,无小余;
焉逢摄提格(甲寅年),即太初元年。
平年十二个月;
月朔大余为五十四日,小余为三百四十八分;
冬至大余为五日,小余为八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