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8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3/959

  “天地变而不知,其死之将至矣!”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鱼上钩了
  另一边,赵国派来质问楚国的使者终于抵达了寿春城。
  熊槐在第一时间接见了赵国使者,并再三向使者保证,公子子青参与叛乱的事情,绝不是楚国指使的,而是公子子青受到了公子章的蛊惑。
  同时,为表诚意,熊槐还主动释放了赵国人质——赵王何的舅舅赵豹。
  赵国使者离开楚宫后,熊槐召见了陈轸。
  “贤卿,现在赵国情况如何?”
  “大王。”陈轸应道:“据探子来报,赵王何与齐王地会盟结束后,便返回了邯郸。而赵相赵成与国尉李兑联手,很快便控制了国中局势,邯郸迅速稳定下来。
  而赵主父那边,赵主父得知邯郸大乱后,当即率军返回邯郸,并下诏让赵成去见他。
  但是,赵成得诏后却并没有去见赵主父,而是上书赵主父,说他身为赵相,只听赵王诏令,不闻他人令。
  赵主父闻言,勃然大怒,又顾及赵成与李兑掌握了邯郸以及原本驻守高唐的赵军,自以为实力不足,便在灵寿城中驻守,一边在中山、代地征召大军,一边招募胡人,一边联系赵国各地官吏,一边下诏给赵成李兑麾下的军中将士。
  受此影响,赵国内部大乱,而且邯郸赵成李兑麾下的将士,也多有逃亡者。
  赵成李兑见此,已经于半月前,带着赵王何,带着邯郸的赵军,直扑灵寿而去。”
  熊槐一怔,大为不解的道:“赵成李兑竟然主动率军去了灵寿,这不应该啊?就在赵王何也站在他们那边,有赵王的诏令,但赵王何毕竟没有成年,在军中声望几近于无。
  而以赵主父在军中的声望,他们难道就不怕两军对阵之时,他们手中的军队会突然临阵倒戈吗?”
  说着,熊槐脑中灵光一闪:“陈卿,秦齐两国现在有何动静?尤其是齐国,此时此刻,能帮助赵成他们的,可能就只有齐国了。”
  陈轸拱手道:“大王明鉴,齐王地与赵王何会盟后,齐军在第二天就进入高唐。其后,赵成从邯郸出发的同一日,齐将触子也率领二十万齐国大军往扶柳去了。”
  熊槐将扶柳这个地名在脑海中转了数圈,发现他对这个地名很陌生后,便看着陈轸道:“扶柳?这是哪里?”
  “回大王。扶柳在巨鹿大泽东南部,原赵国东部,中山国南部,原本属于中山国,后被赵国夺取。其后,赵国攻打中山期间,赵国将扶柳等中间河水南部百里之地全部割让给了齐国,现在扶柳是齐国的地盘。”
  熊槐点了点头,齐军前往中山国南部的扶柳,这摆明车马就是去帮助赵成、赵王何的。
  此时,陈轸见楚王点头,又开口道:“而秦国那边,秦国听说了赵国内乱后,便再次以秦将魏冉为将,率十万秦军驻扎河东汾阴,以观魏国河东。
  并且,秦国国尉司马错也率领十万秦军兵出函谷关,在焦地驻扎,以观韩国重镇宜阳。”
  熊槐闻言,心中默默一算。
  魏国苟延残喘,十万秦军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韩国国力弱小,十万秦军也是极大的威胁。
  魏韩两国无法支援赵国,那赵主父除非能迅速搞定赵成手中的军队,而且还是不费吹灰之力招降邯郸赵军。否则,一旦面对赵成与齐军的联合绞杀,那赵主父十有八九要玩完。
  想到这,熊槐看向陈轸道:“陈卿,赵国使者明日就会带赵豹返回赵国了。今晚,卿去一趟赵豹府上,然后送给他黄金百镒,就说这是寡人答谢他多年来联络楚赵两国的谢礼。”
  陈轸笑了笑,应道:“是大王,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熊槐同样笑道:“贤卿且去,若是赵主父败了,那贤卿就去联系赵豹,就说楚国愿意支持他做赵相。”
  “唯。”陈轸拱手行了一礼,然后,他看到楚王的挥手示意,却并没有离去,反而露出迟疑之色。
  熊槐见状,诧异的道:“贤卿还有事?”
  陈轸点了点头,然后拱手道:“大王,最近在寿春城中查到一个十分不妥的消息。”
  “什么消息?”
  “大王,公子宪章降生后不久,城中谣传公子降生时天地有异象,有龙虎汇聚于宋夫人的宫殿上方,而且宋夫人生公子时,殿中有光芒照出。”
  熊槐一听,笑着摆手道:“假的,宪章降生时寡人就在殿外,哪里有什么异象,哪里有什么光芒。这不过是一些愚人听说了公子宪章之名,又得到了寡人的赏赐,所以才以宪章二字牵强附会罢了。
  寡人近日也在宫中听一些侍者悄悄说过,这种神秘的事情,大家都喜欢传说,算不得什么大事。”
  陈轸摇头道:“大王,百姓愚昧,牵强附会以讹传讹,自然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陈轸一脸沉重的道:“可是经臣再三查探,公子宪章生而不凡的消息,不是从先从宫中传出的,而是先在寿春城中谣传,并飞快的传遍全城,并向外地扩散。
  然后,宫中才传出公子宪章生而有异的消息。”
  熊槐一怔,立即反应过来:“消息不生于事情的中心宫中,反而先生于宫外,这说明谣言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出,也不是百姓喜闻乐见自然传播,而是有人刻意传播。”
  陈轸点了点头,然后迟疑的看了一眼楚王,拱手弯腰道:“大王,臣冒死以闻,在太子离都之后,城中突然传出这种消息,臣担心这事可能是冲太子去的,而公子宪章乃是他们手中的工具。”
  熊槐微微颔首,认可了陈轸的说法。
  他虽然早就打算费太子了,但是这个心思他可没跟任何人说,也没有安排任何人主动去做,更不会拿刚刚出生的公子宪章做文章。
  此时,陈轸见楚王点头,又接着道:“大王,臣闻之,贤孝如曾子,一旦连续三人跟曾子之母说曾子杀人,那曾母也得翻墙逃亡。一旦有三个人在大街上高喊有猛虎,那么大街上的人就全都会逃亡。
  所以,即便亲如父子母子,一旦二人隔离,那么就会有小人进献谗言,从而使得父子不信失和,这就如同晋献公怀疑太子申生一般。”
  熊槐看了陈轸一眼,知道陈轸这是在为太子进言,说他不该让太子横返回郢都。
  不久前咸尹范环就曾为太子进言,现在又有陈轸,或许……不仅仅只是范环陈轸两人,还有昭雎甚至屈原唐昧他们,在太子横没表露反对变法的倾向的时候,他们的心思可能也在太子横身上。
  太子横身为嫡长子,也是年纪最大的公子,果然在朝中深得人心。
  想着,熊槐点头道:“贤卿所言极是,待太子从宗庙出来,寡人会让太子立即返回寿春的。”
  “大王英明。”陈轸拱手行礼,然后又开口道:“臣尝闻: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而后谗入之。
  臣愚钝,请大王察之、思之!”
  熊槐再次点了点头:“贤卿之意,寡人已知之矣。还请贤卿劳心,看看这次城中的谣言是何人散布的,寡人不能让太子受了委屈,也不能让尚在襁褓之中的公子宪章受委屈。”
  “请大王放心,臣这就去!”
  陈轸离去后,熊槐想起暗中离间他们父子的人,不禁冷笑一声:“不管是草鱼,还是雄鱼,这鱼终于开始上钩了,而且还是一条大鱼。”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冷言破心
  原中山国都城灵寿外,邯郸赵军大营。
  此时,赵相赵成看着王位上那年仅十六岁,正与国尉李兑侃侃而谈的的赵王何,心中实在是复杂极了。
  几个月前,李兑游说他站在赵王何那边,并许诺他赵相的位置。
  原本,他以为李兑劝他站在赵王何那边,是出于投机。
  而且,他也认为李兑也说的对,公子章强壮跋扈,有赵主父之风。
  一旦公子章即位,他肯定会沦为路人的。
  而赵王何则不然,赵王年纪小,手中又无权无势,只要出面并成功的保住了赵王的位置,那他就是挽救赵王的功臣,挽救赵国的功臣,再加上他赵王亲叔祖的地位,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不是赵王的赵王。
  所以,为了满足自己朝思暮想数十年的赵相位置,他被李兑说动了,站在了赵王何那边,并成功的坐上了赵相的位置。
  然后,他发现自己之前想多了。
  赵王何虽然年幼,但赵王在平定公子章之乱后,先让国尉李兑接管了军权(他现在还搞不清楚李兑是什么时候投靠赵王何的),然后又接收了前相国肥义的遗产,加上赵王大义在身,导致他原本想做不是赵王的赵王的心思全部落空。
  虽然赵王何已经将国事全都托付给他了,但他现在只是一个赵相,权力还没肥义大的赵相。
  想着,赵成看着赵王何的目光充满了异色。
  之前,他是看着侄子赵主父赵雍长大的,现在,他又是看着侄孙赵王何长大的。
  而这两个人,都在束发后不久便遇到了重大的危机。
  而侄子赵雍解决问题,靠的是肥义与韩国。
  但,侄孙赵王何却靠的是他自己。
  这样一对比,赵成觉得自己即便在年轻二十岁,就算是正值盛年的时候,可能都搞不定赵王何。
  毕竟,他壮年的时候,就没有搞定赵主父,而且还被赵主父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赵王何比他爹赵主父阴险多了。
  想着,赵成看着赵王何越发恭敬了。
  此时,赵王何与李兑说完军情,便开口道:“相国,国尉,齐军停留扶柳不前,这是想要让寡人与父王两败俱伤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3/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