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8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0/959

  大殿上。
  熊槐听取群臣关于上一年的国情,然后宣布今年继续修养,结交各国,尽量不动刀兵。
  事情安排完,熊槐一脸轻松的看着群臣问道:“诸卿可有他事上奏?”
  熊槐问完,见近处的重臣全都没有开口说话,正欲宣布退朝之际,突然,群臣的中间传来一个声音:
  “大王,臣闻之,人不信则不立,国不信则衰,是故,昔日商君在秦,为取信于民,乃立木于国都之门。信立矣,法俱矣,则必严于执法,以信天下。
  臣又闻,功必赏,过必罚,此国君之宝也。过不罚,攻不赏,此乃乱之始也。
  今国中有大王亲近之人犯罪,于国有大罪,而大王却视而不见,不予重罚,此等赏罚不明,臣以为乃大王之失,还请大王鉴之。”
  “嗯?”熊槐一脸疑惑的看向说话的人。
  这人是大夫申鹄,乃是廷理的属官,国中刑罚,也是这人的职责。
  于是,熊槐一脸肃然地问道:“申卿,不知国中何人犯罪,若是卿有真凭实据,寡人绝不徇私。”
  “大王英明。”申鹄拱手一礼,然后应道:“大王,臣要说的不是他人,正是淮阴君之母郑袖,当日江淮反叛之时,叛逆郑袖身穿王后衣冠,以王后之礼接受逆党朝拜。
  此为逾越,此为大不敬,按律当斩。是故,臣请大王杀郑袖以正国法。”
  熊槐一听,立即发现这事不对。
  江淮叛乱基本上已经在六月份就平定了,叛逆也在八月份全部解决了,而郑袖也在六月中旬夺回淮阴后,就被他派人送到子青在淮阴的府邸。
  现在是十月中,这事都过去好几个月了,这时候突然有人提出要杀郑袖。
  这事就不对了。
  在他已经软禁郑袖于淮阴君府邸的情况下,申鹄还要杀远在赵国为质的子青之母,这不是谋害子青,并破坏楚赵两国的关系吗?
  郑袖应该只是一个引子,可是,那这次风暴的目标是谁呢?
  是远在赵国的公子子青?
  还是近在咫尺的寡人?
  亦或者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的影子?
  想着,熊槐立即露出迟疑之色:“这……此事……”
  熊槐迟疑的一下,然后看向群臣,试探的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一听楚王开口,昭雎等重臣也还搞不清申鹄突然揪出郑袖的目的所在,不愿轻易开口,故而纷纷做出沉思状。
  而群臣的中间,早已打过招呼的大夫曾布等十余人,立即齐声拜道:“大王,臣以为申大夫所言在理,公子子青之母,参与叛逆,大逆不道,理应杀之以正国法。”
  熊槐一看拜倒的众人,见他们全都是原江汉地区的中低层贵族,而且,最关键的是,熊槐知道很清楚,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参加过太子的宴会,跟太子亲近。
  见此,熊槐心中猜测,这事十有八九是太子煽动。
  如果是太子出手,那很显然,太子肯定不是在针对哪个已经做了庶人二十年的郑袖,而是针对远在赵国的子青。
  那太子为何针对子青?
  熊槐回想了一下这段时间的事情,心中立即有了猜测,这肯定是因为江淮叛逆尊子青为王引起了太子的忌惮,所以太子打算杀郑袖立威。
  不!
  熊槐看着殿中请求诛杀郑袖的江汉贵族,哪能不知道太子横的计划呢。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拂袖而去
  此时,熊槐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身为楚王,他对太子想要杀郑袖以及算计子青,心中很失望。
  令他失望的不是太子不应该对威胁他地位的人下手,而是他在错误的时间找错了对象。
  难道他不知道子青此刻正为了楚国而在赵国做人质吗?
  楚国在南,赵国在北,距离太远,如何能有效的打击到子青。
  一旦子青在赵国听说自己母亲被杀,那他从此一定会怨恨楚国的。
  这无疑是在给自己制造敌人!
  而更让熊槐失望的是,太子还分不清敌我。
  太子的同胞兄弟子兰已死,子彘年幼,而庶兄弟中,以子青为长,旺财即将行冠礼,所以说,接下来十年内,能给他提供臂助的人,就只有子青了。
  关键的是,子青因为其母郑袖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当年《废肉刑诏》的颁布,导致子青已经没有即位的可能,除非太子等人全死了,否则他是没机会了。
  哪怕是熊槐自己在决定废太子后,在下一个太子的人选上,都首先排除了子青,而是将子青作为辅政的宗室重臣,让他做新王的令尹子西,以稳定朝政。
  更何况,再等两年,公子平也快行冠礼了。
  这样,子青根本就不是他的威胁。
  最重要的,熊槐对齐国的谋划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半,一旦齐国灭亡。那么,在赵国呆了多年,与韩王关系密切,熟知赵韩内情的子青,就将是楚国未来稳住韩国,沟通赵国的关键人物。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子青不仅是太子的臂助,而且说不定未来还能以叔叔的身份辅佐公子平。
  就这,太子竟然不仅没想着拉拢子青,反而还想把子青推出去,并彻底排挤出楚国。
  想着,熊槐心中一冷。
  这一刻,他连心中因为南后而生出的对太子横的怜悯与不忍也彻底消失了。
  顿了顿,熊槐将转头看向昭雎,希望昭雎能出面压下此事。
  毕竟,区区一群大夫说事,他这个楚王还没有必要亲自下场。
  只是,昭雎一见楚王看过来,他立即坐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直接无视了楚王的目光。
  他刚刚一见这些人同时将矛头对准郑袖,他便知道自己之前对太子横说的那番话是现在事情的根源。
  身为罪魁祸首,此时此刻,他有什么面目出来说话呢。
  站在楚王这边?没脸面对太子横啊!
  站在太子这边?同意诛杀公子子青之母?
  这也不行。
  于是,昭雎微微低下头颅。
  此时,熊槐见昭雎直接装起鸵鸟,微微一怔,而后,他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昭雎,便将目光看向上将军昭浪。
  另一边,昭浪在江淮群臣突然攻击郑袖时,就已经坐不住了。
  郑袖的生死跟他没关系,他也不在意。
  可是,他关心的是,江淮群臣将已经翻过去的事情再拿出来鞭尸,这明显不符合江淮贵族的利益。
  虽然,之前因为江淮贵族叛乱的事情,楚王已经将罪魁祸首灭门,而其他从犯只是杀了参与其中的首恶,并根据罪责大小进行降爵。
  然后江淮叛乱之事翻过,剩下的江淮贵族纷纷聚集在他这个大将军的身边。
  现在,江汉那些贵族突然那郑袖说事,若是他们成了,那他们会不会继续说上次大王的惩罚不够?或者说,有人结交叛逆还未被惩处,有人失地逃亡未被惩处,有人私交他国未被惩处等等。
  想着,昭浪顿时感到这些江汉贵族对他充满了恶意。
  这事就是冲江淮贵族来的,是冲他来的。
  想着,昭浪突见楚王向他看过来,早已按捺不住的他,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以为诸大夫之言不妥。”
  “有何不妥?”熊槐立即笑道:“请上将军道来。”
  “大王!”昭浪应道:“世人皆知,叛党起兵谋反后,率众攻打淮阴君的封地淮阴城,淮阴君令尹不愿投降叛逆,力战而亡。而后,叛军洗劫了淮阴君府邸,这才劫走了郑袖。
  所以,郑袖之所以穿王后衣袍,这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
  说着,昭浪拱手道:“况且大王之前已经下诏,百姓之属皆算叛逆挟持,不算参与叛乱谋逆。所以,臣以为诸大夫的说法完全没有道理。”
  熊槐闻言,立即点头道:“嗯,不错,上将军言之有理。”
  “大王。”大夫申鹄急道:“郑袖身为淮阴君之母,在淮阴君不在淮阴之际,她却没有与淮阴城共存亡,这就是死罪,失土死罪。”
  “不然。”昭浪立即反驳道:“大王之前已经下诏,叛逆势大,各地贵族与县尹虽失地无罪。”
  “而且。”昭浪大声道:“郑袖只是区区庶人,她并没有守土之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0/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