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959

  诚如是,则为两国之幸。”
  韩忧的话音一落,大厅中的楚国君臣全都露出震惊之色。
  他们本以为韩忧来,是为了求和的,但不想,韩忧这次来楚,不仅是来求和,而且还肩负着为韩王入朝做铺垫的重任。
  这……
  韩王想要入朝!
  这种给自己国家长脸的事情,难道还能拒绝么?
  熊槐当即点头道:“善哉善哉,若韩王不吝亲自,寡人何吝亲迎,寡人与韩王的感情,非等闲国君可比。”
  说着,熊槐向韩忧许诺道:“请先生回复韩王,韩王来,寡人必出城百里相迎!”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欲除甘茂
  韩忧得到楚王的答复后,当天就匆匆离开了宛城,返回韩国向韩王复命去了。
  而就在韩忧离去的第三天,一个出乎熊槐意料的人,秘密赶到了宛城。
  “秦国向寿秘密来访,他来求见寡人有什么事?莫非秦国也想与寡人重新结盟?”
  熊槐听着接子的禀报,心中升起淡淡的疑惑。
  向寿乃是秦王的近臣,同时也是熊槐自己女婿公子稷的表兄弟,甚至是情如兄弟,算是秦国之中的亲楚派人士。秦楚两国没决裂之前,向寿等公子稷一方的人,都跟楚国较为亲近。
  只是,后来秦国参与连横抗楚,接着公子稷被秦王送到齐国做人质,这两件事的接连发生,导致秦楚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尤其是第二次五国伐楚过程中,秦国拒绝了楚国和谈,坚持连横伐楚,导致楚国陈地被攻克,一战而失地千里。
  此后秦楚两国的关系便跌到冰点,而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五国伐楚过程中,楚国接连派人游说燕赵韩宋四国,但却没有派人去游说世代联姻的秦国。
  秦楚两国关系之恶劣,其可见一般。
  而秦楚两国关系恶化相对应的,则是秦国朝中的亲楚派大臣也都迅速失势,难以动摇秦国的国策了。
  所以,之前熊槐为了避免楚国再次遭到周围的各国围攻,已经决定与一东一西两个强大的国家中一个讲和,并已经将目标放在了齐国身上,甚至派去齐国的使者都可能已经进入齐国的国土了。
  但是,现在,秦王荡近臣却在这个时候秘密来到宛城。
  这由不得熊槐迟疑。
  接着,熊槐又向负责情报的陈轸询问,得知秦国那边现在还没有异常的消息传来后,心中更加惊疑了。
  不过惊疑归惊疑,如向寿这样,本身就出身于楚国,跟楚国纠葛极深的亲楚派大臣,熊槐还是要接见的,那怕他现在在秦国并没有多少权势。
  不久,熊槐以陈轸作陪,亲自在大厅中接见了向寿。
  礼毕。
  向寿诚惶诚恐的道:“大王,之前楚国陷于危难,公子芾、公子悝以及臣等,都希望秦国能相助楚国,不负秦楚世代之好。奈何奸相甘茂从中作梗,以致秦楚两国共同期待的联盟事宜半途夭折。
  对此,两位公子以及臣等全都深以为憾,万幸大王英明神武,大破齐魏宋三国于淮北,让楚国就此转危为安。
  两位公子以及臣等,在咸阳听说了大王大胜的消息,打心眼里为大王感到高兴。
  是故,臣这次来楚国,就是代表两位公子,以及诸多友善楚国的大臣,来向大王表示祝贺。”
  熊槐一听,顿时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向寿。
  这向寿一开口,话里话外的全是公子芾与公子悝,是以公子稷两个亲弟为首的亲楚势力,这已经表明,他这次来楚国,不是奉秦王荡之命,而是代表秦国的亲楚派势力来楚国的。
  这次楚国大胜五国联盟,并一举收复所有的失地,可谓声威大振。而随着楚国的威望提高,各国的亲楚派大臣也会随着水涨船高。
  这种情况下,向寿依旧迫不及待的赶来楚国求见他,而且态度又如此谦卑谄媚,这就说明向寿或者说秦国的亲楚派势力即将有大动作,但因为力量不够,所以急需楚国的支持。
  心中有底后,熊槐看着向寿的笑容更加和善了:
  “贤卿远在秦国,依旧时刻惦记着故国,为寡人担忧,两位公子虽是秦国公子,但是也时刻不忘母族故国,两位公子与贤卿的心意,寡人已经知道了,而且寡人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向寿见楚王面色始终十分和善,且语气中透着阵阵亲近之意,不由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在见到楚王之前,心中一直忐忑,唯恐楚王因为秦楚两国的矛盾,以及他们未能在秦楚议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埋怨他们或者以为他们对楚国无用。
  但现在,他一见楚王的态度,并没有丝毫疏远与冷淡,便知道他们这群秦楚势力,对楚王而言还是有用的。
  想着,向寿定了定神,然后拱手道:“大王的恩情,臣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并且永远感激在心。”
  熊槐笑着点了点头。
  此时,向寿双眉微微一垂,感叹道:“臣等远在秦国,可谓举目无亲,全赖大王信重与支持,臣等这才能在秦国站稳脚跟,大王对臣等的恩情,可以说是很深的了,臣等也一直在心中默默感激涕零,欲要对大王有所报答,以不负大王之恩。”
  熊槐见向寿再三强调自己对在秦楚人的恩情,心中有些奇怪,这种事说一次就够了,向寿再三说,这就显得有些虚情假意了。
  虽然熊槐也没有希望秦国的那些亲楚派大臣,如楚臣一样效忠于自己,但向寿如此刻意强调,也太假了。
  不过,熊槐对于向寿或者公子芾兄弟,也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对向寿的表忠心,也只是笑着点头。
  此时,向寿见楚王点头,脸色微微一变,然后叹恨道:“臣虽然一直都见大王的恩情放在心中,对大王甚是感激。可是,有些人享受着大王的礼遇,得到了大王的恩惠,受到了大王的支持,却不仅不思报答,反而还反咬一口,且欲至大王于死地。
  对于这种人,臣深以为耻,不欲与之为伍。”
  熊槐一怔,然后诧异的看着向寿问道:“卿说的是……?”
  向寿满脸不岔道:“大王,臣说的不是别人,正是秦国右丞相甘茂。当年甘茂在秦国用事,大王待甘茂可谓礼遇有加矣,而且,甘茂在秦国获取高位,甚至是右丞相之位,大王出力甚多。
  可是,甘茂又是如何回应大王的厚恩的呢?
  先是阻挠秦楚议和,其后纠结五国联合伐楚,若非大王有上天庇护,在淮北一战中大破齐魏宋三国联军……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熊槐一听向寿或者说秦国的亲楚派将矛头指向秦相甘茂,心中顿时一动,接着心中充斥着一股对甘茂的怨恨。
  甘茂这个人,熊槐自问对他多有扶持,待他甚厚。
  当年甘茂被秦王荡任命为左相以分相国樗里疾的权势,是时,甘茂前有以樗里疾为首的秦国宗室对他十分不满,后有大量的秦国官吏对虎视眈眈,那时秦王荡身边全都是说甘茂坏话的人。
  那时候,若非熊槐下令,让秦国的亲楚派大臣全力支持甘茂,否则,甘茂将难以在秦国立足。
  可是,当甘茂在秦国坐稳右丞相之位后,又是怎么报答楚国的呢?
  熊槐想起之前的两次五国伐楚之战,不禁恨道:“甘茂深负寡人之望,寡人恨之……”
  向寿一听楚王之言,立即附和道:“大王之恨便是臣之恨,甘茂久受大王之恩,却对大王恩将仇报,是故,为了一解大王之恨,臣请为大王除掉甘茂。”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昭常去秦
  “除掉甘茂?”熊槐心中一惊,然后同一旁的陈轸对视一样,见陈轸脸上同样也有惊色,便知道除掉甘茂的事情,在秦国那边还没有传出风声,还处于少数人密谋阶段。
  诚然,熊槐自己也对甘茂很不满,但是,熊槐心中也明白,甘茂做为秦王荡最信任的大臣,并不是说除掉就能除掉的,最起码秦王荡那一关就很难过。
  想着,熊槐顿时惊疑不定的看着向寿,连他这个楚王都知道除掉甘茂的难度,更何况是身为秦国大臣的向寿呢。
  只是,向寿既然敢在自己面前夸口说除掉甘茂,那么他一定也是有把握的。
  向寿有底气,而向寿以及公子芾等亲楚派并没有扳倒甘茂的实力,甚至即便加上楚国也不行。
  即便如此,向寿依然还是开口了。
  这说明……
  秦国的亲楚派势力与其他势力联合了!
  想到这,熊槐一脸为难的道:“贤卿,虽然寡人也对甘茂很不满,甚至也欲报仇雪恨。但是,甘茂乃是秦相,而寡人只是楚王,寡人虽贵,但也拿秦相没有办法。”
  向寿一听楚王露出除掉甘茂之意,立即欣喜的拱手道:“大王勿忧,除掉区区一个甘茂,哪里还用得着大王亲自出手,这事臣等便可代劳。若是大王放心,还请大王将此事交给臣,臣以及两位公子必定会给大王一个满意的答复。”
  “不知两位公子以及贤卿打算怎么做?还有,不知贤卿有什么需要寡人做的吗?”
  向寿笑了笑,高深莫测的道:“大王,如今公子芾、公子悝还有将军魏冉已经在咸阳游说寡君,希望秦楚两国能重新讲和,甚至是重新结盟,结为一体。
  对此,寡君已经有所意动,但是因为之前秦楚两国的矛盾,寡君心里担心大王对寡君有所误会,担心大王在心中埋怨寡君,而不愿与秦国讲和。
  所以,寡君虽意动,但依然还犹豫不决。”
  说到这,向寿拱手道:“故而,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大王派出使者前去咸尹与敝国讲和,打消寡君的疑虑。同时,还请大王派去咸阳的使者,表明不愿与甘茂谈判,表达对甘茂的不信任。
  只要大王的使者到了咸阳,有了这一个借口,那么两位公子以及臣等,必然全力出手,一则促成秦楚联盟,二则为大王除掉甘茂。”
  “秦楚联盟,除掉甘茂?”熊槐一听向寿之言,心中顿时生出阵阵疑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