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959

  只是,楼缓一低下头,顿时想起来,似乎楚国的事情对他有所秦王荡很有利。
  想着,楼缓立即抬起头来,然后看向秦王荡道:“大王,事急矣,臣请大王立即答应赵国的请求,让韩太子几瑟即位。”
  秦王荡闻言,立即摇了摇头:“不妥,此事不妥。”
  楼缓闻言,并没有放弃,立即上前一步,再次拱手道:“大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今五国伐楚的战事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截断,魏国十万大军已经收到方城。
  而楚王现在已经亲自作镇方城,率领一群地痞流氓以及贵族家中参杂着一半以上的老弱阻止的军队,并全郡百姓,正在拼死阻击魏军。
  现在魏韩联军正与楚军在方城激战,楚国已经露出难以为继之色,连妇女也上战场了。这样的楚国,快则三月,慢则半年,楚国一定会溃败。
  此时此刻,只需将楚国最后一口气打下去,那整个汉北郡,以及拿下汉北郡后,汉北郡西部的汉中上庸两郡,都将归秦国所有,此时此刻,万万不能给楚国喘息之机。
  而现在,天下唯一能救援楚国的就是赵国,楚国左尹昭常为了游说赵国出兵救出,已经在邯郸花费了近万金,至今依然在邯郸滞留未归。
  而与赵主父长子交好的楚公子子青,也在不断的通过公子章的渠道,希望能说服赵主父出兵救楚。
  现在赵国那边,被昭常收买以及说服的人,还有公子章的党羽,还有一大批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全都在游说赵主父出兵救楚。
  是以,此时此刻,我们绝对不能将赵国推向楚国那边。”
  秦王荡闻言,额头上的皱纹顿时更加深了。
  他当然知道赵国那边的情况,可是,现在赵国让公子章率军送韩太子几瑟回国,一旦他答应了赵主父的要求,让太子几瑟即位,那秦国就将失去韩国。
  更可怕的是,太子几瑟自小在楚国长大,与楚公子子青情同兄弟,与楚王情同父子,一旦太子几瑟即位,那么毫无疑问,楚韩两国必将重新结盟。
  同时,楚赵两国百余年来关系一直都很好,尤其是之前那一此与这次的伐楚行动,赵国都没有参与其中,甚至还一直与楚国保持着盟友关系,虽然赵国并未出兵救楚,但他们的盟友关系却是实实在在的,同时也震慑着齐魏两国。
  所以,只要他现在答应让韩太子几瑟即位,那不久的未来,他可以预见到,一个楚赵韩三国组成的同盟必将横跨在秦国的东方。
  而这,对于秦国而言,威胁太大了。
  另一边,楼缓见秦王荡脸上的犹豫更重了,继续道:“大王,不要再犹豫了,区区一个韩国与楚国的汉北郡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韩国不过千里大小,而汉北十七县也有近千里范围,就算大王现在保住了韩国,那也只是多一个盟友罢了。
  而汉北不一样,宛城乃是天下闻名的冶铁中心,其规模不下于韩国的宜阳,汉北十七县,北有方城,南有汉水,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只要这次大王获得了汉北郡,那汉北就全部变成了秦国的领地,而后汉中上庸也将归秦国所有,这就是扩地近两千里的功劳,而且还大都是膏腴之地,这样的功勋,乃是秦国历代君王之最,虽穆公孝公也无法与大王相比。
  汉北汉中上庸三郡,只要归秦国所有,这就是秦国的万古基业啊。
  两千里地跟千秋基业,与区区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背叛的盟友,其孰轻孰重,还望大王明断。”
  秦王荡闻言,看了看面前的楼缓,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又在台前来回走了两圈,而后又走动了两圈。
  此时,楼缓见此,不禁暗暗心急起来,他内心已经隐隐明白秦王荡的顾虑所在,但是,他现在是秦国丞相,有些话,不能从他口里穿出来,否则,那就是他对秦王不忠了。
  此刻,他只能期待赵国使者能快速抵达咸阳,然后尽快搞定韩国之事,要知道,现在韩王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谁知道韩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万一……
  正想着,殿外又有人禀报道:“大王,赵国相国肥义来访。”
  楼缓闻言,顿时心中一松,这个正主终于来了。
  
第一千零三十章
公子到来
  不久,肥义进入殿中,见楼缓也在殿中,微微一怔,接着,他见楼缓向他看过来,并向他投来一个眼神,然后又将目光转头秦王荡身上。
  见此,肥义顿时了然,他知道楼缓已经向秦王荡游说过了,只是秦王荡现在还有一些疑虑。
  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消秦王荡的最后一丝顾虑。
  想着,肥义便自信满满的走到台前,然后拱手道:“外臣拜见大王。”
  “免礼。”秦王荡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肥义脸色一冷,阴沉的问道:“先生此来秦国有何贵干,寡人听说赵国已经与暴楚沆瀣一气,赵国已经出兵伐韩,意图与我五国为敌了,不知这事是真的么?”
  肥义见秦王荡一开始就给赵国戴上一顶与五国为敌的帽子,打算用五国来压迫赵国。
  虽然现在赵国元气也未恢复,也惹不起五国联盟(毕竟五国联合,连楚国也扛不住),不过他并未慌张,因为楚国扛了五国这么多年,五国联盟也伤到元气了。
  想着,肥义立即解释道:“大王说笑了,寡君派军队去韩国,怎么可能会是伐韩呢,若是伐韩,韩国那边也不会派人去迎接敝国的军队了。寡君之所以派军队去韩国,乃是为了护送韩太子几瑟。
  如今天下纷争不断,盗贼充斥于野,太子几瑟身份尊贵,主父做姨父的,待太子几瑟如亲子一般,自然不会放心太子几瑟只带着百余人回国了。”
  秦王荡冷笑道:“那赵主父还真是了爱护韩太子啊,为了送他回国,竟然派了两万大军去韩国,寡人听到了先生的解释,自然知道这是赵主父的爱护之意,可是,如齐魏宋三国,不知道赵主父的心意,还以为赵军已经兵围新郑了呢。”
  肥义闻言,也笑道:“大王多虑了,各国知道韩赵两国有亲,当年主父年幼即位,还是韩国先王与韩王一起抵达邯郸,在宫中替主父主持大局,如此,各国也没有以为韩王变成了赵王,更何况现在赵军还没有进入新郑呢。”
  说到这,肥义看向秦王荡,用嘲讽的语气道:“臣是不会担心各国误解敝国的,只是,秦韩两国无亲,不久前秦国还曾大军伐韩,现在大王却派出三千人驻扎在新郑外,莫非大王是打算趁韩军主力在外,要伺机劫持韩王或者韩国新君吗?”
  秦王荡一滞,然后讪讪道:“这怎么可能,寡人派出的三千人,不过是担心路上会出现盗贼,所以才派人去护卫公子咎回国罢了。对,没错,寡人只是派人护送的而已”
  说着,秦王荡脸色一正,又再次看着肥义道:“毕竟,先生也知道,如今寡人的十万大军正与五万韩军全在鲁阳攻城,韩国内部空虚,也确实需要防备一些宵小之徒,可能趁机意图不轨。”
  肥义闻言脸色微微一黯,不错,如果不是因为秦国在鲁阳外的大军,此时他也不用千里迢迢的来秦国求见秦王。正是因为担心秦军会分兵新郑,或者是鲁阳的韩军回国,所以他才来咸尹游说秦王的。
  想着,肥义立即低眉拱手道:“大王所言极是,天下不太平,的确不能少了护卫。”
  秦王荡见肥义向他低头,承认了秦国在韩国的优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此时秦国的确腾不出手来解决韩国问题,但是,赵国想要韩国,那也不能你要我就给。不然,他这个堂堂秦国之君,会显得多无能啊。
  压下肥义之后,秦王荡不再显得咄咄逼人,转而露出亲切的笑容,春风满面的问道:“说了这么多,寡人还不知道先生这次来秦所谓何事?”
  肥义闻言,立即应道:“大王明鉴,寡君听说大王贤明,一向乐于助人扶危助困,乃是天下各国中最公道守礼的贤君,是以寡君知道后,特派臣来咸尹献上离石之地,愿为大王寿。
  同时,寡君与韩太子几瑟有亲,而太子几瑟乃是韩王之前亲点的韩国太子,乃是韩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如今韩王病危,太子几瑟即位乃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韩国动乱,寡君特请大王与寡君一道,为韩太子正名,以避免有宵小之徒趁机生乱,万一扰乱韩国,那就不好了。”
  秦王荡听着肥义看似恭敬实则威胁之意十足的言辞,顿时沉默了。
  虽然他不愿看到韩太子几瑟即位,更愿意看到亲秦的公子咎即位,但是,现在秦国实在腾不出手来。
  为了让前线的韩军继续作战,或许,现在他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同意太子几瑟即位,以换取赵国不干涉五国伐楚以及韩国继续伐楚。
  想着,秦王荡立即看向肥义道:“太子几瑟乃是太子,是韩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做为韩国的盟友,寡人希望能与赵主父一同在新郑为太子几瑟主持大局。”
  肥义一听秦王荡即本同意太子几瑟即位的条件,并提出秦赵韩三国会盟的要求,当即大喜过望的应道:“大王英明……”
  方城城墙上。
  再次打退了魏韩联军后,熊槐看着满墙的血迹以及远处逐渐退走的魏韩联军,不禁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好,又过去了一天。”
  距离他正式在汉北郡变法,已经过去了半月,距离魏军前来增援韩军也过去了半月。半月来,虽然随着汉北各地的百姓源源不断的赶来,以及新晋贵族私军的大量赶来,方城已经转危为安,但是,仓促成军的私军以及各地的百姓,战力远低于之前守成近卫军。
  如果说以前近卫军守城时,韩军的伤亡远远高于楚军,那么到了现在,攻城的联军的损失,即便快守成的楚军相当了。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想着,熊槐远远的看着魏韩联军消失在远方的夜幕中,这才收回目光,然后下令道:“传诏,传守夜的军队上城墙,交接城防。”
  “唯。”熊槐身侧的邓陵光立即应了一声。
  “传诏,让城中妇孺立即准备修补城墙、清理死尸、救治伤员。”
  “唯。”
  “传诏,让城中立即将准备好的事物送去各处军营,让大军准备用膳。”
  “唯。”
  “传诏,给寡人的晚膳也送到城墙上来,寡人今夜依旧在城墙上用晚膳,一边巡视城墙,一边用膳。”
  “唯。”邓陵光轻轻应了一声,立即让身侧的一个宫中禁卫去取食物。
  不久,熊槐从邓陵光手中接过三个热乎的馒头以及一小碟肉酱后,立即挥了挥手:“贤卿自去,寡人巡视完城墙,自会返回城守府。”
  “唯。”邓陵光再次轻轻应了一声,别看刚刚全是楚王在发号命令,但其实,整个方城防守战,都是他在指挥。现在,战事结束,他需要去统计今天的战果,并安排明日的战斗人员。
  邓陵光离去,熊槐便在城墙上守军钦佩的目光中,将馒头沾了一点肉酱,然后冲着馒头狠狠的咬上一口,接着稍稍咀嚼了两口便一口咽了下去。
  见此,周围的将士们全都露出丝丝敬意。
  以前楚王吃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是,自从楚王到了方城之后,楚王每天的早膳晚膳都在巡视的过程中吃完的,为所有将士所知。
  原来楚王吃的全都跟他们一样,每天馒头配酱,隔天吃上一块肉,每三天加一块肥肉。
  不仅楚王吃的跟他们一样,而且楚王每天都要在战前巡视一遍城中,战后巡视一遍城墙,全天都呆在城墙上。
  这样一个能与他们同甘共苦共患难的楚王,立即获得了城中将士的敬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