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59

  “屈匄何在?”
  “末将在。”
  “令你即刻启程回到前线,率领一部分兵马,准备接应巴候回巴。”
  “末将听令。”
  “传令,柱国景翠,立即从秦国边境撤离,归国休整。”
  “传令,派使者进入秦国,和秦王商议巴候回国一事。”
  听到楚王一系列的命令,将前线的军队全部撤下来,张仪立即行礼道:“楚王英明。”
  “大王英明。”其他群臣亦道。
  至于楚国在楚汉中布置的十万重兵,以及秦国在秦汉中布置的重兵,双方都有默契的没有提,这种事提了也没有用,双方都不会相信对方。
  秦国攻下楚国的汉中,那么楚国的江汉一带就全面暴露在秦国的兵锋之下。一旦楚国夺取秦国的南郑汉中,那么秦国的关中就会和巴蜀失去联系。
  熊槐等了一会,见大臣都没有其他要上报,宣布退朝。
  在其他人全都退出之后,昭阳慢吞吞的站起来,道:“来人,带我去见大王,我有事要对楚王说。”
  
第十一章
齐国之辩
  不一会儿,在楚宫的一座偏殿,熊槐见到了正在咳嗽的昭阳。
  “见过大王。”昭阳见楚王走进来,立即起身行礼道。
  “令尹免礼,请坐。”熊槐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然后等昭阳在位置上坐好,问道:“不知令尹此时找寡人,可有要事相商。”
  昭阳坐在位置上道:“回大王,正是有事要禀报,不得不再次面见大王。”
  熊槐今天可是见识到了昭阳的厉害,光是总属性力压群臣不说,谋略眼光全都高人一等,连大名鼎鼎的屈原都比不上。
  当然这也是和如今屈原太年轻有关,如今的屈原不到三十岁,而昭阳已经行将就木,半截入土,姜还是老的辣。
  “令尹有话请说。”
  “大王,那就是柱国景翠带领的楚国主力,老臣希望等秦国出兵后,立即调往齐宋鲁边界之处。”昭阳道。
  “嗯?”熊槐微微一愣,刚刚昭阳可是说过,不能把军队调往齐国边界,怎么现在突然变卦了,要把景翠所带的楚国主力,调往齐国边界,这不是造成齐楚的矛盾吗?
  而且大将军屈匄要走一部分军队,名义上是送巴候回国,其实是准备要用武力攻取巴国的,必须要有楚国这个大后方的支持,免得遭遇不测,毕竟巴蜀之地太难走了。
  熊槐疑惑问道:“令尹,这是为何?”
  “大王,当今天下,各国实力哪国最强。”昭阳反问道。
  “应该是我们楚国吧!”熊槐说这话的时候,强忍住没有脸红,有了两世为人的强大心里素质,说个大话怎么了!
  身为楚王,总不可能说楚国不如秦国吧,尤其是楚国刚刚打赢秦国的情况下。
  “大王所言甚是,我们楚国地域广大,立国已久,人杰地灵,兵精粮足,屡败齐国,数攻秦国,自是天下第一强国。”昭阳点头道。
  既然楚王都不清不楚地说了,他身为楚国令尹,自然要顺着楚王的话说,况且他也是这么认为的,深以为然。
  “那么其次呢?”昭阳继续问道。
  熊槐一怔,讪讪道:“如今齐国吞下燕国,无论人力财力,都应该是其他六国之冠,现在以齐国最强。”
  “大王,那么接下来呢?”
  “接下来应该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逐步强大,关中之地,易守难攻,昔日我们六国攻秦,结果功败垂成,秦国强大,可见一斑。”熊槐若有所思道。
  “正是如此,大王,秦国强大,且易守难攻。自从秦国打败魏国收回失地之后,本土再也没有受到攻击,只有秦国不断出关攻打其他各国,没有他国攻入关内,削弱秦国的。”
  “所以秦国这些年总是在不断的强大,而从来没有被削弱过。齐国虽强,然而我们楚国这二十年来,却被我们楚国打败了三次。秦国则不然,我们楚国要想打败秦国,要么攻破函谷关,要么攻破武关,要么经汉水入南郑,从南郑进攻。”
  “但是这三条路都困难重重,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而秦国攻打我们楚国则不然,兵出武关,过商於,入汉水,就可以直达我楚国腹地。要是汉中也落在秦国手中,那么秦国军队顺流而下,我们的郢都也在秦国的打击范围之内。”
  “所以说齐国对我们楚国的威胁,远远不上秦国对我们楚国威胁。我们攻打秦国困难重重,而秦国攻打楚国却很容易,这也是我们楚国实力比秦国强,却不能削弱秦国的原因。”
  “大王,如果齐国被秦燕赵魏韩五国大败,齐国还能守住燕国吗?”
  昭阳说了一大串话,再次开口询问。
  “恐怕不能,需要从燕国撤军。”熊槐摇头道。
  “大王,如果齐国把燕国从肚子里吐出来,那么齐国实力如何?”昭阳继续问道。
  “仅凭齐国之力,恐怕和秦国难分上下。而且如果齐国新败,恐怕还要逊色秦国一筹”熊槐答道。
  “正是如此,一旦齐国战败从燕国撤军,那么我们楚国的首要敌人就重新变成了秦国。那时齐国就再次变成了我们的盟友,我们把景翠的军队调往宋鲁边界,就是为了等齐国战败,可以适时出兵救援齐国,对各国进行调停休战。”昭阳指出大军移防的目的。
  熊槐恍然大悟,原来昭阳的意思还是连齐抗秦啊,但是一个强大到极点齐国不符合楚国的利益,因此要和齐国断交,以削弱齐国。
  而一个被严重削弱的齐国,同样也不附和楚国的利益,关键时候还要救援齐国,已获得齐国的感激。
  “令尹,要是我们楚国移兵道齐国边界,齐国误以为我们楚国背信弃义,认为这支军队是去攻打齐国的,而派出军队和我们对持,岂不是不能达到齐国全力与五国交战,尽可能的削弱齐国的目的。”
  “大王勿忧,老臣有办法,我们楚国齐国与越国相连,越国身处中原之外,一向与中原各国不相往来。只需要派出一位多智之士前往越国,说服越王出兵侵扰我楚国淮泗地区,那么我楚国主力出现在宋鲁齐三国边境,就有了可以解释的说法。”
  “而且越国出兵侵扰楚国,我楚国自顾不暇,无力外争,也可以使其他各国放下心来,全力准备接下来的大战。”
  熊槐点了点头,突然想起越王勾践来,这个家伙也是一个狠角色,是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越国好像也很给力啊,不由问道:“那么如何保证越国不会真的全力攻打楚国呢?万一假戏真做,越过举国攻楚怎么办?”
  “大王放心,越王昏庸,只要是我们派出的说客领军,那么只需给越国一点甜头,付出一点军旅费,就可以轻易满足越国。”
  “好,令尹以为谁可作为使者?”
  “回大王,昭滑可以。”
  “好,依令尹所言。”
  顿了顿,熊槐突然问道:“令尹,要是齐国侥幸赢了五国联军呢?”
  “要是齐国赢了!”昭阳眯着眼睛,射出一道寒光道:“那就立即联合越国,说服宋国,集结楚越宋三国之力,进攻齐国南部,给秦燕五国争取时间,重新集结军队,到时八国联军攻齐,难道齐国还有侥幸的机会”
  “齐国胜五国,威震天下,越国与齐国多有龌龊,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齐国壮大。宋国弱小,却紧挨着齐国,对齐国的恐惧比赵国还要严重,肯定会在惊恐之下,主动和我们楚国联合,连楚伐齐的。”
  熊槐点了点头,道:“令尹老成谋国,就依令尹之言。”
  
第十二章
脍炙人口
  昭阳离去后,因为昨天上半夜战况太过激烈,下半夜忙着接受前任的记忆,因为睡过头,连早饭都没有吃,一起来就与大臣商议朝政,接着和令尹昭阳商议了许久,此时已经饿的头晕脑胀。
  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作为一个再穷不能穷嘴巴,再苦不能苦舌头的常人,有机会可以体验楚王的待遇,自然要大饱口福。
  “传令,寡人要吃饭。”
  这话一出口,一个尊贵高雅的楚王顿时变成了一个饥渴难耐的泥腿子。
  战国的时候,吃饭的时间和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一天三餐,早中晚三餐。而在战国之时,只有两餐,大概早上九十点,开始吃早餐,下午四点左右吃晚饭。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到晚上,节约灯油的贫民,除了睡觉也没有可以进行的活动了。
  一日两餐是贫民的标准,贵族不适用于这个标准,战国之时,贵族已经流行一日三餐,但是这是后的一日三餐和现在有区别,那就是依旧没有午餐,而是与当时相适应的夜宵。
  当然其他时间吃点点心填填肚子之类的,不算正式吃饭。
  作为负责楚王饮食的太官,虽然感到惊讶楚王的言辞,但是依然上前询问:“大王想吃什么?”
  无论楚王有没有提前要求,太官都会自动预备一些楚王喜欢吃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询问,熊槐想了想,回忆前任的饮食习惯。
  这一回忆,顿时傻眼了。
  身为楚王,吃到嘴里的东西,自然是这个时代制作最精美的食物了。
  但是楚王吃的食物,因为楚国位于南方的缘故,贵族主食以大米为主。至于菜品,有一个成语,叫做脍炙人口,这就是整个战国时代制作最精良的两种菜品。
  其中脍指的是用刀切出来的细薄的肉片,和现在吃火锅不一样,战国的脍都是生吃的,沾点酱汁,直接入口。
  脍以鱼肉居多,其他动物的细嫩部位也有,都是生吃的。
  不要以为生鱼片是日本的特产,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但由于未经蒸煮,极易产生寄生虫和染病的缘故,未来逐渐被舍弃。
  吃未经处理的生鱼片会导致体内长寄生虫的问题,早就引起古人的注意,三国时期华佗就曾经为陈登诊断这种病情。
  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没有这种认识,所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指的就是精细的主食以及细薄的肉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