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959

  与此同时,魏军大营。
  昭雎正指挥楚军对魏营全力展开猛攻没多久,一个信使快步跑来:“将军,胡君传来战报,刚刚胡君率部突袭魏营,胡君亲自打头做先锋,胡君司马做为副将,率领亲卫突袭魏营得手,现在我部已经杀入魏营之中,正在营中制造混乱。”
  昭雎闻言一惊,然后看了看前方还在激战的魏营,大喜道:“好,传讯胡君,告诉他此战他为首功,无论最后能否收回失地,本将可以向他保证,胡君的封号已经稳了。”
  “诺。”信使大喜的应了一声,然后又用更快的速度离开。
  信使一离开,昭雎立即吩咐道:“传令,告诉菱君,胡君已经杀入魏军大营。”
  “诺。”
  “传令,加强对魏营的攻势,本将不能被胡君给压下去。”
  “诺。”
  激战一段时间后,一个斥候快步跑来:“报将军,魏将公孙喜亲自十万齐魏联军来援,此时距离我们只有十五里。”
  “再探。”
  “诺。”
  “齐魏联军距离我们只有十里。”
  “再探。”
  “报将军,菱君传来消息,其部已经攻克魏军防线,杀入营中。”
  “好……”昭雎刚刚露出大喜之色,另一个斥候匆匆来报:“将军,齐魏联军距离此处只剩下五里。”
  昭雎一怔,看了看前方还在激战的魏营,然后毫不犹豫的下令道:“传令,鸣金退兵。”
  鸣金声一响,昭雎所部楚军便迅速从魏营便退走,在魏军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便已后撤数十步。
  另一边,刚刚从前方魏军防线杀出一个缺口,突入魏营不久的菱君,听到鸣金声传来,一咬牙,只能无奈退走。
  与此同时,深入魏军营中胡君一听鸣金声,当即下令道:“传令,大军立即撤退魏营,本君亲自断后。”
  不久,等公孙喜杀到魏军附近,正见两三里外,有一股打着菱君旗号的楚军正慌忙向西方撤走。
  公孙喜看了看已经战事平息的魏营,然后又看了看阵型散乱的菱君所部,正欲下令调整方向追击之时,一个斥候快步跑来:“报将军,不好了,刚刚楚将项君率领四万楚军突击我攻城大军后阵,接着巨阳城中楚将弋阳君率部杀出城来,前后夹击之下,我军大乱不敌。”
  “什么?”公孙喜一惊,顾不得下令追击,急忙询问道:“我军伤亡如何?”
  “这……”
  这个斥候还未来得及解释,又一个信使来报:“公孙将军,在下奉将军田达之命,特来通知将军,田达将军已经率领五万齐军前去巨阳西部救援,请将军放心对付面前之敌,不必担心攻城的魏军。”
  “善,请使者为本将多谢章子将军以及田达将军。”公孙喜闻言一喜,道谢之后立即大声吼道:“传令,大军改道,追杀楚军。”
  “诺。”
  不久,等齐魏联军调整好方向,开始追杀楚军时,楚军已经逃到六里之外。
  而后,公孙喜追杀了二十里后,见迟迟没有追到楚军,不由抬起头来,远远的向前方望去,之见烟尘阵阵。
  见此,公孙喜脸色铁青地问道:“楚国败军现在距离我们多远?”
  “回将军,刚刚探子来报,我们距离楚军还有十里。”
  “十里?”公孙喜脸色为之一变:“为何我们追杀了二十里后,非但没有拉近距离,反而距离楚军越来越远了?”
  副将一听,看了看阵型已乱的齐魏联军,无奈的应道:“回将军,据探子来报,前来袭营的楚军,全都身穿布衣没有着甲,而且逃亡之际全都扔了盾牌,甚至还有些人丢了武器,所以,楚军轻便,逃亡的速度极快。”
  “……”
  公孙喜沉默了一阵,算了算楚军所在的方位,已经超出魏军探子监视的范围。而且他也算不准黄地的楚军是否偷偷来到前方埋伏。
  想着,公孙喜只能无奈的下令:“传令,停止追击,收兵回营。”
  
第九百九十九章
卒飘如风

  巨阳城北,齐军。
  “将军,探子来报,昭雎见公孙将军援军杀到,已经不战而退,目前公孙将军正在率军追杀昭雎。”
  “将军,探子来报,在巨阳城西夹击魏军的楚人,见田达将军率军来援,已经主动退兵。是时魏军大乱,未能及时拖住楚军,以致项君所部逃脱,而杀到城外的弋阳君也在城中守军的援助下,从容返回城中。”
  “将军,探子来报,楚人行军速度极快,公孙将军追之不及,让楚人跑了。”
  “将军,探子来报,昭雎所部十万大军,全部甩开追兵,逃到巨阳西方五十里之外。我军不敢追击,已经开始放回巨阳。”
  匡章一听斥候传来的消息,便已经知道问题的所在,同样也知道齐魏联军为什么没追上楚军,想着,不禁长长一叹:“楚人全部逃脱,看来是本将多年没与楚人会战,都快忘了楚军的特点了。”
  他先后侍奉齐威王齐宣王以及现在的齐王地三代齐王,跟楚军打了数十年的交道,对楚人也知之甚深。
  楚国从东到西延绵两千里,从北向南,同样也延绵两千里,如此大的地盘,也就导致了楚国的风俗有极大的差异,甚至连南北两方的楚军也有极大的不同。
  就他所了解的情况,楚国北方的军队,因常年与中原各国交战,所以楚国北方的军队与各国基本没有多大的差异。全都配置了战甲战车盾牌,教之以战阵,可谓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而楚国南方靠近江水的地方则不然,因为南方气候炎热,而且当地多丛林,那里的楚人多与越人交战,导致南方的楚军大都不穿盔甲,只是穿着单衣,手持利剑,依靠小规模的阵型,便可纵横山林。
  也正是因为南方楚军的这些特点,导致南方楚军的行动异常迅捷,同一支楚军往往刚刚从前面发动突击,但打退楚军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背后发动突袭。这样的速度,即便比起半天能跑一百里的魏武卒也差不了多少。
  魏武卒号称天下强军,而楚军虽没有这样的美称,但也获得了卒飘如风的名号。
  如此这般,这样楚军虽然正面决战差强人意,但做为偏师骚扰,却是效果卓然。往往同样数量的两支军队,楚军总会给人数量远超自己的错觉,非常难缠。
  显然,现在昭雎率领的军队,不是郢都的精锐,就是江水附近行动极快的楚军。
  昭雎率领一支这样的楚军,总是在他们攻打巨阳的进行骚扰,而且每次都是骚扰之后就立即逃亡。如此,虽然未必能对他们三国联军造成大的损失,但是,这种一触即走的骚扰,却也能会对他们的攻城行动造成极大的困扰。
  想到这,匡章隐隐有种头疼的感觉。
  “除非能找到机会一举消灭掉或者重创昭雎所部,否则,接下来这一战……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秦国那边了。”
  另一边。
  楚军各军一路向西撤退,知道退到距离巨阳城七十里处时,才开始聚集军队。
  直到日落之后,四路楚军才再次聚集到一块。
  夜间。
  昭雎召集诸将后,问道:“今日一战,战损如何?”
  胡君一听,立即带着丝丝喜色应道:“回令尹,此战我部杀入魏营,捣毁魏营五分之一左右的大营,但因战事持续的时间不长,我部才没有进一步的战果。不过,也正是因为战事持续时间不长,我部损失极轻,战死者不过数十人。”
  另一路的主将菱君一听,不由在心中暗骂了一声:知道你部今日一举杀入魏营,但你也不用时时将攻劳挂在嘴上吧。令尹只是问战损,可没有询问战果。
  另一边,昭雎一听胡君之言,脸色微微一笑。
  虽然这一次的突袭只为打断三国的攻城节奏,为巨阳城中的守军树立信心,更是为了吸引联军的仇恨,而不是为了杀敌。但既然胡君说了自己的功劳,他也不介意夸奖胡君两句。
  “善,此战胡君身先士卒,率先取得战果,当为此战首功。”昭雎表彰了一句,然后再次当着众人的面许诺道:“稍后本将必定将此事禀报大王,请大王正式恢复胡君你的封号,还望胡君接下来再接再厉,再立功勋。”
  胡君一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心中不禁狂喜,立即拱手行礼:“谢令尹,在下一定不负大王令尹所托。”
  “善。”昭雎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看向菱君。
  菱君见昭雎看过来,心中不由一黯,然后应道:“令尹,此战因魏军抵抗激烈,是以我部战损百余人。”
  说完,菱君立即拱手请罪到:“末将无能,未能对魏营造成大的损伤,还请令尹降罪。”
  昭雎心中清楚,菱君所部之所以战果小而战损大,那是因为菱君未能如胡君一般一举杀破魏军防线,杀入魏营之中,而是在魏军营垒处与魏军厮杀。
  如此,如同他自己一般,遭到魏军的激烈抵抗,必然损伤较大。
  想着,昭雎笑了笑道:“菱君何必请罪,正面攻打魏营战损微乎其微,却打击了魏军的嚣张气焰,这便是功劳。菱君下次再接再厉便可。”
  “诺。”
  接着,昭雎将目光投向项君慎,同样也得到了其部楚军伤亡也微乎其微后,笑了笑,开口问道:“诸位,此战我们已经成功扰乱了三国的攻城步骤,打击三国的嚣张气焰。而且,战后我们在三国探子的眼鼻子低下,一路狂奔四十余里。
  现在三国联军一定以为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巨阳西部逗留,一定会将主要的防守方向放在西部。
  故而本将有意明日突袭巨阳东部的宋军,不知诸位还能一战否。”
  众将闻言,虽然觉得连夜奔袭百里,从巨阳西部七十里处杀到巨阳东部,然后对宋军发动突袭有些迟疑,但既然令尹昭雎都开口了,那么……
  众将对视了一眼,然后异口同声道:“战。”
  昭雎闻言,笑了笑道:“好,传令,大军即刻启程,连夜赶往淮水北岸。”
  一个时辰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