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959

  “还有,秦人远来,粮食乃是关键,还请公子先派人将充人控制的各地府库清空!”
  “这……”
  “若是公子不舍得烧掉,那就请公子将这些钱粮全部分给百姓。”
  “也罢!”
  接着,衽隰与瞫宣又在充国耽搁了一天,然后尽起大军向南而去。
  另一边。
  江州。
  正在城外修建长墙围困江州的司马翦,接到巴王传来的消息后,顿时看着死气沉沉的江州城长吁短叹。
  噩耗来的太突然,以致于他完全没有准备。
  本来以为巴蜀两地,以及眼前的江州城,都已经大局已定。
  但是,万万没想到,蜀地风云突变,刚刚复国的巴国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巴王向他求援,可是他能怎么样。
  江州城中依然还有八千枕戈待旦的秦军,这些秦军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出来搞事情,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江州,放任江州不管呢。
  不过,如果不去援助垫江,恐怕也不行。
  垫江的军队,大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战力低下,唯一高涨的士气,恐怕也会在秦军围城的瞬间而降到低谷。
  若是他不率军前去,恐怕垫江不保。
  想着,司马翦突然看见江州城外滚滚而去的江水,接着,眼前一亮。
  
第七百六十三章
上庸之战

  数日后,司马翦带着三万楚军来到垫江城。
  紧接着,瞫宣与衽隰也带着两万充巴两国援军赶到垫江。
  一时间,垫江城中聚集了十万大军,以备随时到来的秦军。
  另一边,司马错被迎接入蜀后,直接将阻路的万余降军以及接应的一万秦军全部整编,然后直接率领十二万大军直扑垫江城。
  半月后,当司马错赶到垫江城时,走米仓古道的三万偏师已经抵达垫江三日,并且已经在城外修建好了大营,正在紧张的打造攻城器械。
  司马错赶到垫江后,一时间,一场大战的阴云便笼罩在垫江上空。
  而在垫江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另一边的战事,却已经接近尾声。
  二十几天前,郧关外楚军大营。
  楚国原上庸刺史黄克向昭雎禀报道:“柱国,奉刺史令之命,知北涯各部全力协助柱国联系上庸各地。经过近二十天的联系,在下已经在上庸各城联系好了内应,只待柱国大军一到,便可在城中呼应。”
  “好!有劳黄刺史了。”昭雎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然后问道:“黄刺史,本将命你们去打探上庸兵败之后,退守山中的襄成君司马以及长利县尉一事,可成有消息?”
  黄克点头应道:“回柱国,经过探子打探,那郑当的确是襄成君司马,而且,兵败之后,就一直退守山中,全靠附近各地的贵人资助,才能坚持下来。同样,长利县尉鲁奉也是一样,其本是长利县尹的门客,在长利县尹战死后,便率军退到山上,以致今日。”
  昭雎面上不为所动,然后看向自己的门客桓臧:“这两日郑当与鲁奉在军中可有异动?”
  桓臧拱手道:“君上,自郑当与鲁奉三日前赶到大营后,一直没能见到君上,他们二人虽然有所不满,但是却并未就此离去,而是一直希望通过臣见到君上。”
  “好,稍后便让他们来见本将。”
  “诺!”
  接着,黄克拱手道:“柱国,在下通过汉中刺史哪里得到消息,不久前汉中的秦军突然向南郑去了,但是,南郑的探子却并没有发现汉中的秦军抵达南郑。汉中刺史见事有蹊跷,故特让在下知会柱国一声。”
  “汉中的秦军不见了?”昭雎略一沉吟,便有了猜测:“汉中夹在上庸与南郑之间,数月前才被秦国夺走,按理来说,秦国为了镇压汉中的楚人,必然会留下大军镇守。此时秦军离去……”
  昭雎笑了笑道:“上庸有两万秦军,汉中的两千秦军对上庸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二千秦军对上庸来说根本毫无意义。而南郑一直都是秦国的地盘,汉中的秦军也不会去南郑。
  所以,若是本将所料不差,汉中的秦军,应该还有南郑的秦军,应该都往巴地增援去了。”
  黄克一怔,迟疑的问道:“柱国是说米仓古道!”
  “正是!”
  “糟了!”桓臧大惊道:“若是秦军提前赶到巴地,导致巴充两国不敢反抗,那么攻略巴地的司马翦恐怕会有大麻烦。而且,一旦垫江这个巴蜀的交通要地依旧在秦国手中,那么秦国援军就可以从东面进攻蜀国,如此,蜀国新立,百姓不信,群臣不附,蜀侯辉恐怕会顶不住。”
  黄克闻言脸色一变:“不好,司马将军手中兵力不足,若是等秦国大军赶到,则大王在巴蜀的谋划将全都落空。不行,这件事我必须尽快通知刺史令。”
  昭雎见黄克拱手请辞,立即制止道:“黄刺史,从南郑经米仓古道去巴地,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此事暂时不急,派一个人回郢都通知大王就是了。
  而上庸这里则不然,如今本将已经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好了,箭已在弦,即将射出,数日内就见分晓,还刺史留在在上庸助本将一臂之力。”
  “这……”黄克想了想,点头道:“是,还请柱国吩咐,在下必全力相助。”
  “好。”昭雎笑了笑,然后问道:“黄刺史,本将知道,秦军仞山小道有一千秦军驻守,不知刺史可否助本将拔掉这颗钉子。”
  “请柱国示下。”黄克拱手道。
  “黄刺史,如果本将所知不差,仞山这条小路的秦军,因为距离郧县较远,故而郧县每半月送一次粮食。”
  黄克点头道:“柱国所知不差,据探子来报,郧县上次送出粮食正是八天前。而且,因为柱国率军驻扎在郧关之外,郧县的秦军不敢出城送粮,免得给了城中百姓可乘之机,故而上次送粮乃是五十个秦军,并三百壮丁运粮。”
  “不错!”昭雎笑道:“本将得到的消息也是这样。故而本将希望刺史能走一趟郧县,截下这批粮食,然后由我们的人去给秦军送粮。”
  黄克一怔,迟疑道:“柱国打算夹击仞山的秦军。”
  “正是。”昭雎点头道:“本将打算趁运粮之际,突然杀入秦营制造混乱,在秦营后面制造混乱,然后我大军从正面压上,前后夹击,一举攻克秦营,然后大军直奔郧县。只要郧县一下!”
  昭雎笑着指向楚营外的郧关道:“郧县一下,那么前面的郧关则将不攻而破。”
  说到这,昭雎又皱眉道:“不过,劫粮一事,刺史还需不要借用郑当鲁奉二人的力量,他们本将另有吩咐。
  不知刺史可能办到?”
  黄克沉吟了一下,迟疑的点头道:“柱国,我知北涯在上庸实力不弱,劫粮一事并非大问题。只是,就算我军能杀到郧县外,郧县之中依然有一千秦军,有秦军驻守,郧县短时内恐怕难以攻克。若是郧关以及其他地方的大军来援,在下当心杀入上庸的秦军则有倾覆之危。”
  昭雎不容置疑道:“黄刺史放心,本将自有谋算,只请刺史在郧县助我一臂之力。”
  黄克见昭雎面色坚定,只好点头道:“好,请柱国放心,在下这就从小道去郧县,必然不会耽误了柱国的大事。”
  “好,有劳了。”
  黄克离去后,昭雎便对桓臧道:“让郑当以及鲁奉来见本将。”
  不多时,郑当鲁奉一同走进帐中。
  “襄成君司马郑当(长利县尉鲁奉)拜见柱国。”
  “免礼。”昭雎右手虚扶,看着二人笑道:“本将一连三日不见二位,不知两位将军心中可有怨言。”
  “这……”二人对视一眼,低头应道:“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了!”昭雎笑了笑,然后不等二人回答,便开口道:“二位将军心中有怨言,这是应该的,本将可以理解。但是,本将之所以一连三日都未见二位,那是因为本将有件大事需要两位将军去做。
  只是,之前本将对两位将军还有疑虑,故而冷落二位三日。如今,三日过去,二位将军并未因本将的冷落而愤然离去,这说明二位将军还是心向楚国的,如此,本将才能将大事托付于二位将军。”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上庸之战

  “大事!?”二人精神一振,能让身为柱国的昭雎都认为是大事的事情,除了上庸还能是什么!
  接着,郑当有些兴奋有也些迟疑的道:“不知柱国的意思是?”
  昭雎笑了笑,没有卖关子,直奔主题道:“二位将军,进入上庸的道路只有三条,一条小路,一条大道,一条水路。其中大道被郧关所阻,且郧关之中之中还有秦国重兵防守,攻克郧关不仅困难,而且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攻克的。
  而秦国的援军不知何时到来,强攻郧关太耗费时间,本将以为其不可。
  故,本将打算出奇制胜。”
  鲁奉急忙问道:“不知柱国打算走水路还是走仞山小道。”
  “水路。”昭雎毫不迟疑地开口道:“仞山小道不易行军,我军的探子已经查知秦军在路上设防,而且小道的出口郧县离郧关不远,一旦不能迅速攻破郧县,郧关秦军的便会赶到郧县支援,夹击我上庸的孤军。
  故而本将以为走小道太凶险,动辄有全军覆没之位,所以,小道其不可取。但是水路则不然,秦国在汉水根本没有水师,而我楚国水师纵横江海无敌,这正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是以,只要我楚国水师能出奇不意的杀到上庸,突袭秦国的汉水防线,然后二人将军率众从背后偷袭岸上的守军,如此,秦军防线必可一击而崩。
  只要汉水落在我楚国手中,那么我楚军便可借助水师之利,逆流而上攻击上庸各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