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959

  想着,樗里疾沉吟了一下,然后开口道:“事已至此,要想全军而返已不可能,必得壮士断腕,留下一支大军在此阻拦楚军,然后主力才能退回秦国。”
  说着,樗里疾又看向甘茂问道:“不知左丞相心中人选?”
  甘茂一听樗里疾又问他,不好推脱,想了想,拱手应道:“丞相,在下门客冯喜,早年随相国张仪出使各国,颇具才能,若是让他率领五万精兵断后,必能阻拦楚军的追击。”
  樗里疾闻言顿时在心中暗骂,此时也不知道公孙衍有没有在前方等着,若是此时留下五万精兵,再加上刚刚甘茂自己损失的近一万精兵,这一下就损失了六万精兵。虽说一路急行遇上公孙衍的几率很低,但是,万一在前方碰上公孙衍堵路呢?
  十万出头的兵力,如何能从公孙衍手中的近十万大军中突围而出。
  想着,樗里疾应道:“本将只能留下三万精兵断后。”
  甘茂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丞相,以冯喜之能,恐怕三万精兵难以拦住疯狂的楚军。”
  樗里疾闻言一滞,眼睛余光瞥了一眼甘茂,见其面无表情,便知道甘茂这是不想让自己的门客留下送死。
  想着,樗里疾便自言自语道:“在下门客李通,精通兵法,熟知战事,若是让他留下来阻截楚军,必能成功。”
  说着,樗里疾不等甘茂回应,便吩咐道:“让门客李通来见本将!”
  而后,待夜色降落,一直三万人的秦军,打着火把,继续向前而去。
  次日。
  应君等人追击一个多时辰后,一个斥候来报:“将军,前方十五里处的路上出现一个秦军军营,营中有众多秦军,具体数量不详。”
  “军营?”应君一怔,然后立即吩咐道:“传令,大军继续向前。另,派人通知后方的襄阳守屈原,告诉他有秦军堵路。”
  “诺!”
  不久后,屈原与应君来到秦军军营前,见到了一个只有简易木栅的军营后,不由皱了皱眉,这又是一支断后之军。
  在秦营外巡视了一遍后,见营中秦军规模,起码有两万之众。
  应君自付,以其所部之力,短时间内难以攻克重兵把守的秦营,哪怕是一个临时营寨。于是,便开口问道:“屈将军,眼下局势,不知将军有何高见?”
  屈原笑道:“此事易耳,秦军坐困军营,我等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只需留下一支军队再次牵制,然后主力直接渡河去北岸,绕过秦营,然后继续追击便可。”
  应君皱了皱眉,迟疑道:“将军,眼下我军没有渡河工具,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全军渡河。”
  屈原淡淡的应道:“这个简单,没有工具那就下令士卒立即打造木筏便可,只要木筏打造完成后,立即让一部分士卒渡河,然后不断运输士卒,本将相信,半日之内,大军便可全都渡过汉水。”
  “这……”
  不同于屈原平淡,此时应君心中有些急躁,半天功夫渡河,再加上重新整顿军队的时间,恐怕今日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接下来又如何才能追上秦军。
  这一战,屈原有功无过,他自然可以不急。但是应君他们却不能不急,若是没有取得对秦军的大胜,斩杀秦将而归,他们如何赎罪?
  屈原见应君沉默不语,便开口问道:“应君可是有更好的办法?”
  应君闻言又看了看前方的简易秦营,心中同样无计可施,若是强攻秦营,能否在半天之内攻破秦营,应君没有一点把握,似乎临河造船的速度还要快一些。
  想着,应君便无奈的应道:“将军之计甚善,在下附议。”
  
第六百六十三章
丹水夜语
  丹水之畔。
  公孙衍率领七万楚军一路疾行,然后在日落时分,便下令大军原地休息。
  不久,公孙衍用过晚膳之后,邓陵光来到公孙衍身侧,迟疑的开口道:“将军,庄蹻将军求见。”
  公孙衍闻言笑了笑:“本将本以为他会在前日便会前来,不想他竟然能忍到现在,看来他比本将预料的还要沉稳。”
  说着,便应道:“让他去丹水岸边见本将。”
  “诺。”
  不多时,公孙衍便亲自拿着一个火把,悠悠哉来到丹水岸边,这里,庄蹻早已等候多时。
  庄蹻见公孙衍独自到来,立即拱手行礼道:“将军。”
  “嗯!”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庄蹻身侧,借着火把昏暗的光芒,看着飞逝而去的丹水,久久不语。
  庄蹻见状,皱了皱眉,然后将目光投向漆黑的远方,静静的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良久。
  公孙衍扭了扭脖子,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躯,然后发出一声长叹:“唉,人老了不服老也不行,想当初,本将像庄将军这般年轻的时候,老朽我能在原地站上一整天,也不会有丝毫疲惫。现在,只是站了这么一会儿,身体就坚持不住了。”
  庄蹻闻言开口道:“犀首老当益壮……”
  公孙衍不等庄蹻说完便打断道:“老朽的身体,老朽知道的很清楚,或许有生之年,这就是我的最后一战了。”
  庄蹻闻言紧紧的闭上了嘴吧。
  接着,公孙衍有笑了笑,开口问道:“庄将军求见本将,可有何事。”
  庄蹻闻言,想起公孙衍方才的话,摇了摇头:“将军,蹻方才站立许久,身体有些疲惫,是以不小心忘了!”
  “忘了?”公孙衍笑着摇了摇头:“将军没忘,如果本将所料不差,将军是来责问本将,为何这几日来,每天都在日落时分停兵不前,每天天色大亮之后才开始行军的吧!”
  庄蹻方才本来听到公孙衍年老体弱之言,便不打算提及此事,但现在公孙衍主动提及……
  于是,庄蹻立即脸色一正,应道:“将军目光如炬,在下今夜正是为此事而来。”
  说着,庄蹻拱手道:“将军,如今秦军正在向上庸撤退,并且南部的楚军正在滞缓秦军的行动。当此之时,我军立即昼夜疾行,提前赶到汉水堵截秦军才是,为何将军却一点也不急,一日行军才不过五十里,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在下担心,等我军赶到汉水,恐怕秦军已经抵达上庸,如此,秦军岂不全军而退?如此,将军与大王苦心策划的这一战,岂非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是以,在下特来向犀首请教!”
  公孙衍哈哈大笑:“将军即知诱敌深入的计划,是大王与本将一手策划的,那么将军为何不以为,现在,本将行动滞缓,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庄蹻一怔,心中惊疑不定,思考良久,弯腰拱手问道:“请将军赐教。”
  公孙衍闻言一叹:“将军之所以对此不解,那是因为将军只是关注与战场之上,而没有看到战场之外,这普通名将与谋国强国之名将的区别,就在于此。”
  说着,公孙衍看着庄蹻,语气深长道:“以将军之才,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楚国名将,但是想要做谋国之名将,将军还差不少。”
  庄蹻一听公孙衍有意指点,立即拜道:“请将军赐教!”
  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若是本将真想在汉水截住秦军,那么本将就会在淅水之时,发动析邑百姓以及全军将士打造木筏,两天的功夫,就足够获取七万大军所用的木筏了。然后大军顺流而下,一日功夫,便可赶到汉水阻截秦军。
  但是,本将采取这种省时省力的方法,而是率领大军沿丹水而下,你可知这是为了什么?”
  庄蹻缓缓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此时此刻,我楚国还没有与秦国决战的必要,或者说楚国还没有做好与秦国的准备。”
  庄蹻闻言斟酌着道:“可是犀首,此时我楚国也无需与秦国决战,只需截断秦军的退路,前后夹击,便可大破秦军,极大的削弱秦国的实力。如此,我楚国便将十几年内,没有秦国之忧。”
  “你说的不错。”公孙衍点了点头,然后紧接着又问道:“但然后呢?”
  “然后?”庄蹻迟疑的看着公孙衍,这结果不是很明显吗?为何还要询问?
  公孙衍摇头道:“若是困住秦军,那秦军必然会采取困兽之斗,然后秦楚两国之间,必然会爆发惨烈的大战,诚然这一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将会是我们楚国。但是,其结果也必然是惨胜,是两败俱伤。
  而且,因秦军在上庸留有兵力,以我军目前的实力,很难重新夺回上庸汉中。劳而无功,这是兵家大忌。”
  说着,公孙衍笑了笑道:“这也是韩国所希望的,公仲侈带着那些残兵败将向西而走,并且一路直奔韩国,而不是在淅水牵制于我,为秦国争取时间。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秦楚两国两败俱伤罢了。
  这一年多来,丹淅之败,我楚国损失近十万精锐,陈城防守战,精锐士卒死伤同样超过十万。若是我等再在这里与秦军两败俱伤,那么即便以楚国之强,也难以承受。”
  说到这,公孙衍顿时停了下来,而后在心中默默的道:这里大军,不久后楚王还有大用,不可浪费在这里。
  此时,庄蹻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敢问犀首,若是我们放这支秦军回去,结果又将如何?”
  “那么我楚国将会多出秦国韩国这两个盟友。”公孙衍笑解释道:“这此公仲侈同时出卖樗里疾与甘茂,必然会遭到秦国的忌恨。秦韩反目,韩国必然会倒向我楚国。同时,秦国为了快速返回上庸,必然要舍弃一条大尾巴,以断尾求生。秦国实力受损,必然会向我楚国求和。
  另外,只要我楚国谨守丹淅襄阳两地,那么秦国便无机可乘,如此,秦国对三晋而言,便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严重牵制三晋的实力。
  一个衰弱的秦国,这不符合我们楚国目前的利益。
  这就是我楚国与秦国不盟而盟的办法。”
  公孙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道:“只要我楚国这次没有与秦国两败俱伤,实力犹存。那么齐魏两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必然也会立即退兵,然后派出使者主动与我楚国讲和。
  所以说,这就是放秦军主力归去,只取秦军尾巴的原因所在……”
  不久后,公孙衍站在岸边,看着庄蹻离去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可惜,今晚来的不是景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