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9

  
第五章
请诛屈原
  现在则不一样了,去年楚国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在齐国的帮助下,攻取了曲地,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汉中被包抄后路的危险。
  现在汉中还有楚国的精兵十万把守,由久经战阵的将军昭鼠统领,只要秦国不从背后包抄,可以说已经固若金汤安枕无忧了。
  如此一来,楚国就解决了心腹之患,和齐国的结盟的意愿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熊槐貌似已经把住下面这些人的心态了。
  楚国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先是打败了齐国,如今又大败秦国,尾巴翘上天,已经完全不用在乎究竟是和齐国还是和秦国结盟,反正都是手下败将。
  这时又有一人走了出来。
  熊槐一看,是和郑袖关系很密切的下大夫靳尚。
  只见靳尚行了一礼,不紧不慢道:“大王,臣以为上大夫所言极是,齐国一向是背信弃义的国家,昔日六国伐秦,结果会师的只有五国,唯独齐国的军队迟迟不到,导致诸侯离心,伐秦一事功亏一篑。”
  “正如上大夫所言,如今我们和秦国的关系太过恶劣,秦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楚国和秦国屡次发生大战,全都在武关函谷关止步,未能削弱秦国分毫。正好秦国把目标对准了齐国,李代桃僵,让秦国教训一下齐国,正符合我们楚国的利益。”
  “微臣认为,和秦国结盟宜早不宜迟,宜速不宜缓。”
  靳尚刚刚说完,屈原立即再拜道:“大王,臣以为下大夫所言不妥,齐国虽然背信弃义,但是在五国伐秦之时,却没有攻击五国的后路。而秦国就不一样,昔日秦国与魏国大战,秦国商鞅利用叙旧喝酒的机会,进行绑架劫盟,以极端卑劣的手段大败了魏国。
  五年前,巴蜀两国请秦国调解纠纷,结果秦国却趁机灭了巴蜀两国。
  如今秦国意欲与我们楚国结盟,谁知道这会不会是秦国的计谋,只是用结盟的手段,先让我们楚国与齐国绝交,等我们轻心大意后,大举进攻我们楚国的汉中地。”
  屈原说的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谈判让对方掉以轻心,然后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予以绝杀,这在之前的时候以及发生很多次了。
  这种无耻的行径,最早出现在春秋早期,实施这就是曹刿。大名鼎鼎的曹刿论战,通过一鼓作气打败齐国后,遭遇接连失利,鲁国处在灭国的边缘。
  无奈之下,曹刿通过鲁国与齐国结盟的机会,私藏一把匕首将齐桓公劫持,用刀顶着齐桓公的脖子,要求齐国归还鲁国的国土。
  齐桓公无奈之下,只得同意。
  曹刿劫盟这一事情爆发后,瞬间引起天下一片哗然,突破了各国的道德下限。
  接下来再次刷新各国三观的是商鞅,就是屈原所说的商鞅诈盟。
  再往后的未来,似乎秦国尝到了劫盟的甜头,再接再厉,策划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绑架案,冒天下之大不韪,绑架了楚怀王,要求楚国割地赎人。
  结果就是前任宁死不从,最后死在了秦国。
  所以屈原说的秦国有诈的事,是极有可能的。
  屈原接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秦国占据关中,尽有地利,只需要精兵两万在函谷关闭关自守,我们六国之兵,就算有百万之师,也无法攻破函谷关进入秦国。秦国现在占有巴蜀南郑,后方稳固再无后患,对我们楚国来说这恰恰就是灾难。”
  “大王,正如两位大夫所说,如今我们楚国和秦国的关系太恶劣,而汉中对我们楚国太重要,我楚国不惜代价,与齐国结盟,全力固守汉中,就是为了避免秦国将关中汉中以及巴蜀地区连成一片。”
  “楚国近而齐国远,秦国一直在南郑地区聚集重兵,试图攻打我楚国的汉中,解除我们楚国对南郑巴蜀的危险。对于近在咫尺的秦国,不得不防。为了显示秦国的诚意,必须让秦国先割地,然后我们楚国才会和齐国断交。”
  凡是屈原赞成的,上官大夫就反对,凡是屈原想要促成的,上官大夫就极力破坏。
  见楚王对屈原的话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上官大夫再次开口道:“大王,三闾大夫的话,实在是危言耸听,如今将军昭鼠率领十万精兵把守汉中,汉中之地易守难攻,将军昭鼠久经战阵,试问天下,谁能飞跃重重障碍,攻破汉中。”
  “微臣以为三闾大夫之所以反对我们楚国连秦抗齐,全是因为昔日我楚国与齐国联盟是屈原一手促成的结果。如今时移事异,屈原依旧支持与齐国结盟对抗秦国,只是为了他一己之利,而弃楚国利益与不顾,这是对楚国的不忠对大王不义。”
  “大王,微臣冒死进言,请诛杀屈原。”
  上官大夫说完,直接跪倒在地,大有一副楚王不同意就长跪不起的架势。
  “你……”屈原涨红着脖子,大怒,本来只是正常的朝政辩论,一转眼被上官大夫带偏,演变成人身攻击,欲他于死地。
  熊槐完全没有想到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原本只是好好的讨论楚国与秦齐两国关系的问题,一下子就被上官大夫扯到屈原身上,要求诛杀屈原,好像歪楼了。
  “大王,请诛杀屈原。”一阵整齐的呼喊,让熊槐诧异不已,此时除了昭阳屈匄昭雎陈轸四人,以及又惊又怒的屈原,场下的十二人,有七人要求诛杀屈原。
  屈原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居然引起众怒?
  此时前任的记忆冒出一大串信息,熊槐立即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事还得从五国伐秦这件事说起,那就是五国伐秦失败后,前任觉得自己受到了打击,决定变法图强,恢复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结果此事只有屈原积极响应。
  于是在前任的大力支持下,屈原在楚国开始进行变法运动,变法严重影响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大臣们不好对楚王做什么,只好视屈原为眼中钉,全面打击屈原,只要屈原有一点小错,也会在楚王面前说上足足三天。
  耳根子一向很软的前任,在大臣们日以继夜的诋毁中伤下,开始疏远屈原,结果屈原就悲剧了,彻底被群臣孤立,两头不是人。
  工尹昭雎见到屈原遭到围攻,立即站了出来。
  
第六章
燕国灭亡
  昭雎向楚王行礼,没有理会其他跪倒在地的人,不急不缓道:“大王,当世大国有三,我们楚国,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如今秦国打败了三晋,赵魏韩三国与秦国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我们楚齐联盟。”
  “以秦国为首的联盟,接下来的攻击目标,不是强大的齐国,就是我们楚国。对于秦国来说,楚国近而齐国远,如果不是赵魏韩三国要求先对付齐国,恐怕四国联军已经杀到楚国边境。”
  “秦国要想攻打齐国,却因为我们楚国的关系,迟迟不能出兵。”
  “魏国积弱,赵国力孤,难以与强齐抗衡,秦国虎狼之国,想要远征齐国,却一直担心我们楚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才不得不与我们楚国讲和。”
  “臣以为齐国未败之前,秦国肯定会遵守盟约的。”
  听到这里,熊槐突然想起战国七雄有七个国家,楚齐联盟,秦魏赵韩结盟,这只有六个国家,那么燕国现在哪去了?
  一想到燕国,前任的记忆顿时跳了出来。
  “我勒个去,燕国已经被齐国灭了。”
  此时,熊槐脑海里终于将这几年的事情连成一串。
  四年前,秦国采用客卿司马错的计划,大举进攻南方的巴蜀两国,将两国灭亡,设立了巴郡蜀郡汉中郡。
  楚国有感巴郡蜀郡汉中郡,尤其是秦国南郑所在的汉中郡对楚国太危险,于是和齐国结盟,对抗秦国。
  前年,秦国打败了赵国韩国,去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取了魏国的曲地,在东部打开了缺口,向关东各国伸出了爪子。有感秦国威胁太大,齐国终于决定出兵帮助楚国攻击秦国。
  于是齐楚联军在曲地大败秦军,楚国攻占了原属于魏国的曲地区,接着在齐国的怂恿下,大军西进,包围秦国的于中地区,企图进一步削弱秦国。
  就在秦楚在于中大战的时候,齐国那边传来消息,齐国一边利用秦国攻打赵魏韩的机会,一边怂恿楚国大举进攻秦国,在秦楚赵魏韩无暇顾及齐国的情况下,趁机派大将匡章攻燕。
  这个时候的燕国,已经混乱了长达数年之久,两年前燕王哙沽名钓誉,效仿尧舜把燕国国君的位置让给了丞相子之,自己做臣子,用整个燕国买禅让的名誉,弄得燕国一片混乱。燕王哙的太子和子之相互攻伐,燕国大乱。
  齐国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终于抓住其他各国无力顾及的机会,出兵燕国。
  齐国大军长驱直入,收到燕国的热烈欢迎,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燕国箪食壶浆迎齐军。燕国臣民纷纷投降不抵抗,五十天不到,齐军攻破燕国都城蓟城,杀掉燕国乱政的君王哙以及子之。
  本以为齐国要从新立下一位燕王,收获燕国的财宝土地以及好感,携大胜之威确定天下霸主的地位。
  结果全天下的人全都下巴掉一地,全都被齐国的大手笔震晕,齐国没有另立燕王,反而全面占领了燕国,大有一口将燕国吞下的架势。
  这一举动震惊了世人,此前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吞并另一个大国的先例,各国对其他大国的惯例,都是只削弱不灭国,否则秦国早就被魏国灭了。
  或许应该是齐宣王和匡章没有沟通好的缘故吧,匡章只想替齐国在燕国捞一把就走,压根就没有想到齐宣王胃口这么大,竟然想要一口吞下燕国。于是齐国的军队,在匡章的有意纵然下,如同鬼子进村,该干的不该干的全都干了。
  为此,燕国的人纷纷醒悟,一边向其他五国求援,一边在燕国之内到处串联,试图驱赶齐国,不想请神容易送神难,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回天乏力,全被齐国镇压下去。
  齐国如此给力,一时间吓傻了其他五国,和齐国敌对且接壤的赵魏韩楚四国最先反应过来,一同在赵国邯郸会盟,赵魏韩三国在齐国的边境驻扎重兵,试图武力干涉,给齐国施加压力,企图让齐国立下一位燕王,从燕国撤军。
  面对各国的威胁,尤其是实力比自己还强的盟友楚国的威胁,齐宣王害怕了。
  为了这事齐宣王特意去请教孟子,没错,就是孔孟中的孟子。
  结果孟子说了一段话:“我听说过只占有七十里地而能统一号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汤。没听说过拥有千里之广的国家而总是畏惧别人的……”
  因为孟子前半段的话,给了齐宣王极大的启发,于是一时间信心爆满,拒绝其他国家的干涉,出兵和赵魏韩对峙,在燕国驻扎重兵,表示齐国有能力有信心吞并燕国。
  这件事过后,齐楚的联盟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齐楚关系的破裂,最倒霉的还是屈原,虽然和齐国结盟的事情,是楚国上下一致决定的,但是和齐国结盟的大臣,却是屈原。
  因为这件事,几乎所有的大臣全都说屈原把楚国卖了,楚国遭到齐国的欺骗,因此负责内政外交的左徒屈原,被楚王调为三闾大夫,去管理楚国的王室贵族。
  燕国那边的转机很快就出现了,被齐国从东北两面包围的赵国,见齐国铁了心要吞下燕国,赵武灵王想出一个办法,先是和秦国结交,缓和双方的关系,然后从韩国接回燕国的公子,力推公子职为燕王,这个公子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燕昭王。
  当然这时候公子职还只是一个燕国在韩国的人质,连燕王都不是。但是他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的母亲是秦王的女儿,他是秦王的亲外甥。如此一来,秦国迅速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担心受怕者,变成了局中人。
  秦王一见赵国要力挺自己的外甥做燕王,公子职哭着喊着叫外公,想要当孙子抱秦国的大腿。秦王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同时收获燕国的支持和打击齐国的嚣张气焰,立即举双手赞成,决定和赵魏韩三国结盟,出兵攻打齐国。
  但是秦国要想出兵齐国,先要解决一个后患,那就是依然和齐国结盟的楚国,楚国不从前线撤军,秦国不敢出兵攻齐,免得被抄了后路。
  此时楚国已经对齐国很不满,自己出兵和秦国硬拼,以一己之力抗下了秦国的压力,只得到一块曲地,而齐国轻松的吞下了燕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