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怀王(校对)第3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959


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
  熊槐见王贲出言询问,自然不会提这是对赵国的警告,于是,解释道:“使者勿忧,此事并非是赵国的原因,而是楚国内部正常调换。秦国攻打赵国的上郡,寡人一直都是坚定的站在赵国这边,不会让联军从上郡退走的。”
  王贲听到熊槐的保证,似乎松了一口气般:“如此,敝国也就放心了。”
  就在说话间,一个将领进入大帐,开口道:“大王,滕相翟强来访,请大王赐见。”
  “翟强?”熊槐一怔。
  楚宋联军赶到滕城不久,这个时候翟强来干什么。
  求和亦或者是?
  熊槐想起刚刚公孙衍说的,魏国派出的十八万大军。
  既然魏军已经出发前来此地,那么翟强就肯定不是来求和的,剩下的,恐怕就是宣战。
  想着,熊槐笑道:“使者,滕相来访,想必一定是来恐吓寡人,向楚宋联军宣战的,为了避免误会,不如请使者在一旁暂避,免得魏国会迁怒赵国。”
  王贲一愣,拱手应道:“愿听大王吩咐。”
  不久后,一脸愤怒之色的翟强走进帐中,行礼道:“滕相翟强拜见楚王,拜见宋王。”
  “免礼。”熊槐应着,顿了顿,笑道:“不知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翟强闻言清了清喉咙,然后酝酿了一下情绪,大声道:“楚王,这话应该是臣向大王询问才是。此处乃是我滕国土地,二十里外就是我滕国都城,楚王宋王率领三十多万大军来此,不知意欲何为。”
  “……”
  面对翟强的咄咄逼人,熊槐并没有开口。
  率军来滕国,虽说是楚国提出,目的是为了魏国,但是,毕竟楚国与滕国牵连不大,这种口舌之争,还是交给宋国为好。
  果然,宋王听到翟强的话,立即对惠盎使了一个眼色。
  惠盎点了点头,出来道:“先生此言差矣,此处何以说是滕国,分明是我宋国的领土,不久前被齐国声子率军强行夺了去,此刻,我楚宋联军来此,乃是为了收复故土,驱逐齐军。宋国的土地上,我楚宋联军自然可以来,可以往,可以去,可以留,无需向任何国家进行任何说明。”
  “故土?”翟强声音徒然增高到:“惠子,滕国之先乃是文王之后,武王之弟,滕国是武王亲封的侯国,至今已有七百余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滕国的封地,什么时候变成宋国的领土了。”
  “就在几年前。”惠盎一本正经的道:“滕国为我所灭后,滕地就是我宋国领土了。”
  翟强冷笑道:“那么现在齐国驱逐宋军,复立滕国,这里依旧还是滕国的土地,而不是什么宋国故土。”
  “不然。”惠盎摇头道:“宋国攻打滕国是有原因的,三百多年前,齐桓公召集宋滕等国盟誓,说各国相互亲近,不能堵塞河流影响他国农事,结果,十年前,有一条从滕国流向泗水河水干枯,这就是滕君违背盟誓,肆意对他国进行打击的罪证。”
  翟强全然不信道:“河流干枯这么大事,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惠盎幽幽的道:“先生远在魏国,对此事不知,可以询问滕君,一证真假。”
  “……”翟强愣了愣,开口道:“就算河流干枯,可能也并非人祸,可能只是天灾罢了,难道宋国就能以此吞并滕国吗?”
  “当然不能。”惠盎接着道:“两百多年前,晋楚齐秦率领天下各国盟誓,小国要尊敬大国,并且各国相互通商,不能私设关卡,以堵塞道路,否则,其他国家就可以出兵惩罚,直到国家灭亡宗庙断绝为止。
  滕国位于齐楚两国之间,却不朝拜楚国,而且,滕国位于商路要地,却私设关卡,阻塞商路,让齐宋两国不能交流。故而,敝国请示齐楚两国之后,得到齐楚两国准许,这才依照盟约吞并了滕国。
  自此,滕国就是我宋国的领土。”
  这时,作为宋相的上官大夫开口道:“我宋国攻打滕国,可是经过齐楚两国同意,这才出面教训滕国。否则,滕国的宗主齐国不开口,小小的宋国哪敢进攻强大的齐国的属国呢。”
  “这……”翟强本来还有心反驳,但是一听宋国搬出齐国,顿时哑然。
  一强一弱之间的对话,自然是谁的刀利就谁有道理,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但是旗鼓相当的二者对话,自然是谁的嘴利就谁有道理,师出有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才是正道。
  现在,翟强突然发现他说不过惠盎,面对惠盎的歪理邪说,竟然无法辩驳。
  顿了顿,翟强想起齐魏联军,这才有了底气,依然强硬的道:“就算滕国有错,就算宋国伐滕有齐楚两国的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宋国就可以灭亡滕国,就可以杀害滕君。
  滕君乃是天下闻名的仁义之君,我听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像滕君那样的贤者,怎能身死国灭,宗庙不存呢。宋国就算攻破滕国,也应该只是告诫滕君,然后退兵回国,怎能就此灭亡滕国呢。
  齐国之所以将宋军从滕城中驱逐,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宋国在滕国一事上,所作所为超出了齐国的底线,齐国想要让宋国敲打滕国,而不是让宋国灭亡滕国。如今滕国复立,正是表明了齐国的态度。”
  惠盎嗤笑道:“这天下有实无名的人不少,有名无实的人更多,那滕君声名在外,号称天下一等一的仁君,这样的仁人君子,按照天下的看法,只需五十里地,就足以自保了。但是,滕国的土地百里,面对我宋国大军,仅仅坚持了一月,城破国亡,这不就是说明滕君的贤名实则有名无实,没有得到滕国百姓的拥戴吗。
  况且,我听说真正的仁君,必定会使百姓富裕,各有所依。但是,宋军进入滕国后,发现滕国富则富矣,然富在滕君。滕国百姓不过是果腹而已,而滕国的府库中,粮食财物堆积如山,这不就是说明滕君收刮无度吗。这样的人,怎能说是仁君,不过一个欺世盗名之辈罢了。”
  
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
  接着,惠盎又摇了摇头道:“宋国攻打滕国,齐楚两国全都同意,并且从始至终都不曾加以干涉。而齐国夺取我宋国的滕地则不然,眼下我三十万楚宋联军前来滕城,这便是明证。”
  惠盎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十分干脆,掷地有声。
  翟强闻言勃然大怒。
  既然惠盎用军队威胁,那么他也不客气了。
  想着,翟强便厉声道:“这天下公道自在人心,岂是你惠盎就能颠倒黑白的,即便你会惠盎能口若悬河,但也改变不了宋国窃取滕国的事实。楚宋联军虽强,但是也拦不住天下的义士。
  现在,滕城中有二十万齐国勇士为保卫滕国而战,而我魏国之中,同样也有数十万义士不会畏惧楚宋两国强权。”
  说着,翟强直接越过惠盎,对熊槐拱手道:“大王,楚宋联军围攻薛城数月之久,然后才在内应的支援下攻破滕国。现在楚宋联军已成疲惫之师,大王不顾将士的疲劳,再次劳师征伐滕国,面对城中的二十万齐军,又岂能成功呢。
  故,为大王计,不如与齐魏两国讲和,就此从滕国退去。免得时间一久,各国听闻大王听信宋国的一面之词,是非不分的帮助残暴的宋国,继而引发各国对楚国不满。
  若是各国大军驰援滕国,万一有个不幸,让大王在滕国颜面尽失就不好了。”
  熊槐见翟强将战火烧到楚国这边来,不由冷笑道:“寡人帮助盟友宋国,这正是义之所在,寡人的其他盟友感动都来不及,又怎会对寡人不满。”
  说着,熊槐又大有深意的看着翟强道:“莫非魏国对寡人有所不满,想要强行出头帮助齐国么。”
  看着楚王脸上的冷意,翟强笑道:“魏国弱小,不敢对楚国表示不满,但是,魏国虽小,面对公道所在,依旧毫不迟疑。”
  熊槐“哈哈”笑道:“怎么,先生来寡人这,就是来向寡人宣战的吗?”
  翟强拱手道:“不敢,只是提醒大王,楚国攻打滕国的行动,实在是一件十分错误的事情,所以,若是大王知错不改,那么魏国始终站在公道这边。一旦楚魏两国战场相遇,这将是两国的遗憾。”
  “呵呵,寡人从来都不接受任何威胁。既然魏国想要对楚国开战,那就战吧。”说着,熊槐对一旁招了招手道:“赵使,想必你也听到了,寡人不曾对魏国有半分威胁,但魏王竟然敢对寡人发出战争威胁,那寡人只好奉陪到底了。”
  话音落下,在翟强诧异的目光中,王贲慢吞吞的从帐中一旁走出来,行礼道:“楚王,宋王。”
  接着,又对翟强道:“滕相。”
  翟强大惊道:“先生为何在此?”
  王贲应道:“在下奉赵王之命,出使楚宋两国。”
  熊槐开口打断二人的叙旧:“赵使,楚国正在与齐国交战之际,魏国欲趁楚国疲惫,向楚国开战。寡人虽不愿与魏国翻脸,但是也不得不战,不知赵国会站在楚国这边,还是站在魏国那边。”
  王贲正欲说话,熊槐摆了摆手,直接将赵国的退路堵死,冷脸威胁道:“赵使,寡人想提前说明,若是赵国站在魏国那边,寡人只能将上郡的联军中的楚军撤退,若是赵国站在寡人这边,那么就要与楚国一起,驱逐联军中的魏军,从此,魏国将不再是我们联盟中的一员,而是敌国。”
  此言一出,翟强脸色一变。虽然翟强并不知道赵王使者已经暗中表示支持魏国,但是翟强心中清楚眼下的局势,赵国会如何选择。
  如今各国对抗楚国的联盟还没有正式会盟,楚国还是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赵国还需要抵抗秦国,如此,赵国的选择无疑会站在楚国这边。
  果然,王贲愣了愣后,拱手行礼道:“大王,三晋虽是兄弟之国,但是魏国并不能代表三晋的意思,楚赵两国亲近,赵国自然愿意继续与楚国结盟。”
  熊槐见王贲并未提及赵魏两国如何,于是,接着道:“魏国的背叛,令寡人痛心疾首,所以,寡人打算教训魏国,请赵国出兵攻打魏国,何如?”
  王贲沉默了一下,答道:“大王,此事事关重大,臣奉命出使楚宋两国,仅仅只是为了重申楚赵宋三国的友好关系,与魏国绝交并出兵魏国的事情,臣不敢擅专。”
  熊槐笑了笑:“也是,既如此,那么寡人也就不在强人所难,只好派人去邯郸亲自与赵王说。”
  说着,熊槐阴沉的看着翟强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魏国的意思寡人已经知道了,现在就请先生回去,告诉魏王,寡人在这里等候魏国大军到来。”
  翟强不仅没有听他的劝说,反而直接与魏国宣战,并且直接出言赶人。
  于是大怒道:“既然大王不愿听从魏国的调解,那么魏国也就只好兴兵除暴了。”
  说完,立即拂袖而去。
  熊槐见翟强离去后,当着王贲的面,怒气冲冲的对陈轸道:“陈卿,魏国贪图齐国的城池,竟然不惜以战争威胁寡人,如此行径,寡人万万不能忍。所以,寡人决定对魏国开战,但以楚国之力,打败魏国不难,但想要令魏国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则有些难度。
  故,寡人想请你去一趟赵韩两国,向赵王以及韩王陈述寡人请求,请赵王韩王一同出兵攻打魏国。”
  陈轸一脸愤慨的应道:“君辱臣死,魏国辱及君王,臣自当愿为大王效死。”
  “好。”熊槐点了点头,对景翠道:“柱国,传寡人之令,让滞留陈地的司马昭雎立即征召所有的陈蔡之兵,准备向北攻略魏国。”
  “唯。”景翠拱手应道。
  熊槐说完,宋王接着开口道:“楚宋两国乃是一体,魏国的羞辱,寡人无法接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9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