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之吴邪的私家笔记(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和蛇有关的神灵数量极其多,在《山海经》中所记载的454个人物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138个,其中被提到过蛇身记载的神灵就有伏羲,女娲,黄帝甚至西王母。
  (我特别惊讶的是,西王母在最初的记载中,也是人首蛇身,和伏羲女娲属于同一形象。)
  按照现在一般的推测,这种人首蛇身的形象,都是部落图腾演化而来,那么西王母从人首蛇身变化到人首豹身,是否是因为西王母部落属性的变更。
  也就是西王母原来是属于伏羲部落的成员,在某种条件下反水自立了门户,西去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这就不得而知。
  双身蛇,代表着男性的生殖器,好大一条,果然这种东西还是越大越好。有两条这么大的就更好了。可以打蝴蝶结玩儿。
  006 厍国
  古时候陕西到湖北之间生活的一个叫做「厍国」的古国,这个国家在二千年前,突然就消失了。
  这个国家的历史时断时显,零星出现于不少古简之中,西周早期似乎有过一段时间的突然繁盛,然后西周中期,就突然消声灭迹了,似乎是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地消失在原始丛林里了。
  在很多神话传说中都有他们的存在,山海经里也有大量的篇幅记载,其中提到的川外「蛇国」,应该就是这个国家,厍是蛇的谐音,这个民族把一种人面两个身体的蛇当作神灵,所以很多装饰上,都有双身蛇的纹路。
  现在研究这个国家历史的人,大部分认为,这「厍国」是神秘「华胥古国」分裂出来的后裔,其前身要推到母系社会的时候,这个国家以双身人面蛇为图腾,主要是因为「华胥古国」有「伏羲人面蛇身」的传说。
  因为这些资料都是来自古籍和出土的文书,所以这个国家是不是真的存在,学界一直都有争议。
  007 云顶天宫壁画
  (附6幅壁画插图并配有5段简单解说)
  008
海底墓中的壁画
  阿宁在海底墓穴中拍摄的关于天宫的15张壁画照片中的一些。
  (附8幅壁画插图并配有8段简单解说)
  009
东夏国
  资料:
  书中很少提到东夏这么一个女真族政权的存在,作为一个国家实体,于金朝衰亡之际,为求女真的复兴,脱而自立,存在了七十余年,领土包括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地区。国号初名大真,后为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一、蒲鲜万奴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创立者──蒲鲜万奴,在我国东北的历史上他堪称是有数的杰出人物,然而《金史》《元史》均未为之立传,仅有散见于《纪》、《传》中某些零星事迹,这可能与史家对他怀有「逆贼」、「叛臣」的成见有关,另是修史,材料已然残缺不备,故直到几百年后的《新元史》《元书》等才为之补写专传。
  注:说不通,既然在《金史》《元史》事后都已经材料残缺不备,为何几百年后还能为其补写专传?如此说来,补写的专传是虚构为主的?那还不如前世的记载零星更加的严谨。此外,史学家的成见也说不通,因为历史就是要记录正面和反面,历史不记录的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这个人物无关紧要。如果真的是很无比,更应该写下劣迹让他遗臭万年才对。
  这段历史,要么就是史学家认为无关紧要,要么就是完全没有任何资料,使得连杜撰都不可能。
  蒲鲜万奴,祖籍辽人,历来对他有两种评价:一是否定的,认为他是个人野心家,在搞叛乱,使金朝分裂内讧,削弱了抵抗蒙古的力量,应该批判;二是肯定的,称赞他是「辽东怪杰」,甚至誉其可「媲美阿骨打」。
由于史料的缺乏,以至于其家世在文献上渺然无存,即便是姓名也歧说不一,也有记作完颜万奴、夫合讷、富鲜万奴、布希万奴、秃珠大石、万家奴、也奴、萧万奴、万肃奴等。「夫合」、「富鲜」、「布希」为「蒲鲜」的别称,「讷」为「万奴」的急读。「完颜」可能是金之赐姓。
  注:也就是说,现在记载的历史可能是无数可以混同发音姓名者的集合体。这是典型的历史谬误,就是把两个名字类似的人理解成一个人。
  他初见于史籍记载,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以尚厩局使(尚厩局是职司御马调习牧养的机构,次官为「使」,从五品)作为右翼都统完颜赛不的副统与宋军作战(《金史》卷12《章宗纪四》;卷113《完颜赛不传》),万奴出奇兵,配合完颜赛不的正面进攻,取得击溃宋军主力皇甫斌所部步骑数万的巨大胜利。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被任命为招讨使的监军,驻守于野狐岭,由于主帅无能,被蒙古军战败,精锐尽没。同年,耶律留哥起兵叛金,契丹族群起响应。至宁元年(1213)他受咸平路招讨使,驻屯咸平(辽宁开原)平叛。一战迪吉脑儿(辽宁昌图附近),大败,卫绍王再次宽谅了他,并擢任咸平路宣抚使。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任辽东宣抚使,成为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当年,与留哥二战归仁,因轻敌而大败,退入东京。
  二、建国称王
  1214年金宣宗逃往南京(开封),中都(北京)陷落,金朝覆亡已成定局,由于陆路交通联系断绝,辽东已成孤悬海外的一隅飞地,处境更为危难,「时金主御下严刻,万奴畏罪不自安,又闻东驾迁汴,不暇东顾,思乘间据地自擅」。(《蒙兀尔史记\蒲鲜万奴传》)二次败于留哥亦使他认识到金朝已无挽回中兴的可能,因而唯有改图另举,别建新业,或可振奋人心,又可免受金的制约。
  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春,万奴发动兵变,分兵两路,一路南下为偏师,一路北上是主力,以攻取上京为战略目标,迅速占领了咸平、东京、沈、澄等州,接着又进攻婆速府路,攻掠上京城等地。不久留哥趁机袭破东京,建国号「辽」,万奴妻李仙娥被可特哥强娶。但留哥无意久居,劫掠一番后离去,万奴才得以收复东京。
  注:可怜的李仙娥,强娶是个暧昧的词语,真实如何大家都知道。
  起兵之初,虽取得「沈、澄诸州,及猛安谋克人亦多从之者」,但不久就连遭挫折,连已经归附的宾哥、出台、按出等十一个猛安又转投比他职位低的多的纥石烈桓端,更严重的是根据地东京的丧失,经过几个月的经验教训,使万奴认识到辽东宣抚使的名义已不起多大作用,必须改弦更张,树立起建国称王的新旗号,重振女真民族精神,才能起到诱发辽东将士,收揽辽东人心的目的。乙亥年(公元1215年,金宣宗贞祐三年)十月,在东京建都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谋求女真之复兴。
  注:从这里看来,并没有多少军事才能,反而是那种乘乱捞小便宜的人,现在捞了之后又没有能力保有,最后只好放弃之前一切原则的小人。属于枭雄中野心大于能力的那一类野心家,自然对于我他是一个英雄,但是在当时那种时代,他的光芒可能只能衬托其他人的伟大而已。
  三、曲降蒙古
   
  大真建立之初,处境艰难,被蒙、金、辽三国所围困,阻隔了与外界联系的陆路通道。辽东南部和东部的金朝成为它最近的敌人,遭受最紧迫的威胁,金廷以曲赦辽东路许以高官诱使分裂的策略,图谋笼络和瓦解其军心,从内部搞垮,更调整辽东部署,「诏谕辽东诸将共讨之」。而辽由于内部的自相残杀,又迁居辽西之地,留哥更是投降蒙古,成为其附庸,虽仍有威胁,但已退居此要地位。故对大真而言,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当是兵锋正急的蒙古。如与之硬抗,必将败亡,若伪降,还可保存实力,蜷伏待机。于是,1216年10月间,递出降表,以其子帖哥为人质入侍御营。
  注:果然。
  四、东迁立夏
  蒲鲜万奴通过麻痹蒙古,使之松懈了对自己的防范,降后不久即趁隙「率众十余万,遁入海岛」(《元史.木华黎传》),故作局促蜷伏,无意卷土重来之态,进行了一次大的军事转移,保存、休整了部属。1217年2月辽东蒙军统帅木华黎转向南伐,进图中原,未留相应的兵力守备。万奴以为机会已到,遂起兵杀死监军耶律捏儿哥,踏上了东迁的路程,大致由南北两路同时进行。
  先转战于鸭绿江下游一带,四月攻破大夫营,万奴率主力北上进攻隆安府(吉林农安),金辽东、上京等路宣抚使兼左副元帅蒲察移剌都弃城逃往汴京。既而进军上京,上京行省太平与之通,焚宗庙,执元帅承充,取上京,杀留守温迪罕老儿,然承充之女代父坚守,又得援兵,不克,于是撤军东去曷懒路、速频路交界地区。主力于1218年12月以前基本完成东迁。然其残余势力继续在辽东南部活动了一段时间。于1217年六、七月间,再度自立,改国号为东夏,年号仍延用天泰,建都开元城(其地今址众说不一)。也有说其国号本为大夏,因地处东方,为别于西夏故而名之。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注:这一段打了一个时间差,甚好,显然蒲鲜万奴本身的能力是具备的,如果发展的好,这一次就能获得喘息的机会,利用更好的资源迅速巩固城防,扩展军队,等到其他几方势力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