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59

  甘宁在丹阳训练的水军,多在芜湖,只要从芜湖出兵,攻破江对岸的濡须口,就可以进入巢湖,击败巢湖的水军,就可以趁着春夏汛期,顺着南肥水直抵逍遥津,攻破合肥,再之后顺着北肥水,一路就到了寿春。
  历史上东吴就是以濡须口作为北方门户,而曹魏则是屯水兵于巢湖,只要巢湖水军败了,下一仗就是在逍遥津拉锯——肥水在枯水期时会南北断流,汛期时则南北肥水重新连接,这连接之处就是逍遥津,一旁的合肥城也因此得名。
  而曹魏要南下,也多是进攻濡须口,而很少走皖城、皖口一线。
  主要原因就是皖城以北,已经没有什么水路能够北上,而且在大别山的阻隔下,皖城向北只能走石亭、夹石道,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易守难攻!
  因此白图派孙策取皖城,无异于是和荀攸说——你们打,我就在旁边蹭蹭。
  荀攸看得出来,白图麾下许多谋士,对这决定并不满意。
  他对此也能够理解,如果是他在白图麾下任职,现在也会力劝白图争锋淮南,而不是选择最容易打的一处蹭蹭。
  因为现在的局势,袁术已经从之前的刺猬,变成了待分的蛋糕!
  称帝之事一出,不仅是刘备,曹操和白图也能够全力进攻淮南,刘表绝不敢再冒着大不韪的在这时背后捅刀。
  这时居然还表现的不争不抢,无疑在荀攸心里,树立起了一个“无心争霸”的人设。
  而且不愿透露姓名的许氏,也再次立功——在荀攸调查白图在民间的名望时,发现了江东广为流传的“深井病”一事。
  虽然以白图的功绩、声望,除非天怒人怨到令普通百姓、都感受到切肤之痛,否则绝不会引发什么民怨,但居然任凭这种调侃之言流传,也令荀攸对白图的评分一减再减。
  在荀攸看来,白图已经是典型的“圣人”——圣人可以在庙里供着,但却不适合搬出来做人主!
  因此对于华歆等人,摆明车马的拜入白图麾下的行为,荀攸也没有过于警惕。
  做圣人的走狗,虽然比做人主的臣下,上限要低很多,但同时下限也要高很多!
  在荀攸看来,只要曹公将来能够一统北方,一纸诏书就可以直接收回江东,将白圣人抬进庙里供着,同样白图麾下的文武,或许不会像曹操的心腹一样吃香,但和降将、降臣也有本质区别。
  甚至哪怕白图真的被“蛊惑”,起兵抗拒王师,这种人也是封个清贵的概率比较大,最多是被圈禁,哪怕打得头破血流、无法调和,也只会死于意外或是病痛,至少在官方口径上,不会将他视为逆党……
  因此投靠白图……尤其是对于名士清流来说,投靠白图是一桩收益很稳健的选择。
  只是吕布一部比较麻烦,那些人对于曹公的敌意太重,这令荀攸放心不下——如果将来白图被“蛊惑”,那肯定就是这群人的锅!
  【吕布还有个女儿,似乎和白公关系很近,如果将来两人亲上加亲会更加麻烦……看来需要提醒主公一番!】荀攸心里默默的转着主意。
  同时,荀攸的眼神的表情,渐渐的呆滞了起来……
  建安二年,正月十八,荀攸从早上开始,在驿馆静坐到了傍晚,之后才简单用餐,接着特地来州牧府,向白图辞行。
  白图交给荀攸一套符合礼制的玉器,作为回赠给朝廷的贡品,古板程度很符合荀攸心中白图的人设。
  第二天一早,荀攸正式离开了金陵,返程路线未知,白图也只是派人护送他到柴桑,很可能是要绕路荆州回许都。
  “子敬,你说咱们真的唬弄过去了吗?”白图在荀攸离开之后,才和鲁肃谈起此事。
  毕竟这个世界,还有“谋术”这种不讲道理的东西,荀攸在金陵的时候,就背后谈论起来的话,说不定会被他用不科学的方式获悉。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虽然看起来有些木讷,而且不善言辞,但不可能完全唬弄过去,尤其是曹操既然是派荀攸来江东,就已经说明他对主公是有戒备之心的!若是说唬弄过去多少……道理上应该是五五之间,不过我们的做法,会令他相信到七成。”鲁肃说道。
  荀攸也的确不出鲁肃所料,之前发动“外愚内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将来到江东后的所见所闻,以及之前对白图的了解,全部梳理了一遍。
  发现了很多可疑之处,比如……白图如果真的没有野心,之前为什么拜吕布为义父?还有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这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能凑出来的阵容?
  虽然这可以用“白公深明大义,想要在江东建立一方乱世净土”来解释,但终究有许多突兀之处。
  不过也正如鲁肃所说,白图嘴上不老实,但行为却很诚实——江东目前的调度,看起来的确没什么野性,白图是真的将主战的甘宁调到了会稽,也真的只想出兵皖城……
  “深井病”是真的,最近和荀攸走动最多的许氏,也是在发自内心的诋毁白图,真的不能更真。
  在没有“淮南即将大旱”的消息渠道的情况下,荀攸只能相信白图真的是“圣人”!
  “按说那引动汉室气运,反噬袁术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在曹操麾下……他们居然丝毫也不担心淮南的大旱?”白图对此有些疑惑。
  “我的《风水卷》之前没有发现《运卷》的筹谋,大概……《运卷》也无法看出,风水上的变化吧。”鲁肃对此也只是推测,毕竟天书十卷并不是经常出世,他也不知道《运卷》与《风水卷》碰撞的例子。
  “五成……七成……也罢!能让他相信三成都是赚了。”白图想了想,也不再纠结此事。
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纪
  白图在曹操面前装作没有野心的样子,只是尽可能的为了今后便利一些,并没有多么急迫,哪怕直接和曹操说“天下英雄唯司空与图耳”,他也不能飞过来砍死白图,于是转而和鲁肃确认起了其他事情。
  “龙骨水车的图纸,和各郡水文勘测结果如何?”白图向鲁肃问起了民部的任务。
  挖深井已经告一段落,但民部却不能闲着,现在是春耕阶段,能不征调徭役、就不征调徭役,不过等到旱灾起来,没有地种的时候,大家也不能闲着。
  旱情枯水之时,也是清理河道、预防将来洪灾的最好时机,而且白图给了民部唐代技术的水车的理论图纸,命民部工匠还原、试造……
  “龙骨水车的基本样品,已经能够实现,只是还在尽可能的简化,并且针对不同水流环境,开发不同款式的样品……水文勘测进度,达不到需求,这方面的基层吏员太少。”鲁肃汇报了自己的预估。
  “那你先辛苦一下,尽可能先勘察风水有异的区域。”白图暗自叹息一声。
  还是时间太少,县学才刚刚兴起,勉强令普通富户也有机会教授蒙童识字……至于水文探测之类的实用技术的教育,还遥遥无期。
  鲁肃的“观地气”也不是万能的,主要是对“风水”的判定。
  一些小规模的气候波动,并不会引发地气的变化。
  而用来观测水文、地质,效率也只是相当于普通的水利、地质方面的专家——这还是鲁肃本身针对性的学习过类似的知识,所以才能够达到的效果。
  主要优势是可以凭空在地图上“观地气”,但这种远距离观测,会进一步降低精确度。
  并且进行“观地气”时,需要消耗精神力,鲁肃每天也不能维持太久。
  因此只靠鲁肃一个人,想要撑起整个江东的水文考察是不可能的。
  想要实现全方位的潜力提升,基层的干吏能人数量很重要,这是现在的纳贤馆、选贤试,短时间内也无法满足的,也要各级学堂培养才行。
  哪怕在白图的声望日隆中,纳贤馆所吸纳的中低层官吏数量,在其他诸侯看来,已经十分令人艳羡,其中甚至不乏顶级人才,但依旧无法代替夯实基础的作用。
  现在只能先优先考察,鲁肃感受到地气波动的地带的水文环境,之后优先设计出河道清淤、沟渠挖掘的方案。
  至于龙骨水车的安放与配置,则是优先鄱阳郡和吴郡北部,对应着江东最肥沃、最平坦的两大平原——鄱阳平原与太湖平原,其中后者在东汉称“震泽”。
  理论上江东地区,仅仅这一东一西的两大平原,就足以开垦出汉制一百五十万倾的耕地,而且只要水利配备跟得上,都可以成为良田。
  而且土地集中,利于大规模的官屯、军屯,白图最想要掌握的也是这两大粮仓,如果能够将这两大平原掌握在州牧府手里……哪怕只是一半,加上水车灌溉的完善、亩产的提升,白图也完全敢拍着胸脯,放弃江东其他各郡的田税!
  当然,实际上困难很多,开垦荒地容易,但是已经坐实了的耕地,谁肯轻易送给白图?
  吴郡本来就是江东世家势力最强的两大区域之一,甚至别说是世家,哪怕是普通农户,也不是白图说迁走就迁走的,神农再世也不能这么干……
  相比之下,鄱阳郡的情况要好些,因为山越为祸,而且本身世家实力较弱,人口密度也很低,大把的荒地等着白图开垦,已经有主儿的耕地,也可以慢慢置换。
  大规模屯田的好处显而易见,未来曹魏在淮南的官屯,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曹魏之所以能在淮南官屯,是因为淮南先是经历了建安二年、三年的大旱,导致十室九空,之后曹操为了防备孙权,又强制迁徙淮南的百姓,导致大量淮南百姓反而渡江东去,填充了江东的人口……
  邓艾在淮南屯田的时候,这地方荒的一批,所以才没什么田产导致的官民纠纷。
  白图总不能自己把江东砸个稀烂,就为了有地方屯田吧?
  关于吴郡田产置换的事情,白图和虞翻、陆康也暗示过,不过哪怕以这两人与白图的亲近程度,也都用不予回应、假装没听懂,作为表态。
  不过白图也有自己的办法,他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听说吴郡张氏、会稽虞氏,这都是贩卖私盐的大户,“煮海为盐”占了他们财富的很大比重。
  现在这年景,倒是也不能因为贩卖私盐,就和这些大世家翻脸,毕竟白图也不想搞得太血腥,只是……刚好白图最近琢磨出个“沟滩晒盐法”,不算太优秀,也就比现在的煮盐法先进个一千多年,品质更高、效率高个几十倍,而且因为不需要燃料,所以对环境需求更低,可以轻易把江东现有的海盐市场碾压成渣而已……
  至于占着矿山,以“铸山为铜”为经济支柱的几家,白图也不用特地追究他们私占矿产的事情,高炉炼铁、灌钢法什么的,白图也不是很想秀。
  白图感觉只要给他时间,这些世家但凡不是头铁,应该都会很好说话、很有共赢精神。
  “‘深井病’的事情如何了?”白图转而问道。
  对于白图的兴致勃勃,鲁肃大翻白眼——这大概就是名望高的任性,白图现在根本不在乎这种程度的调侃,丝毫不担心这种调侃会演变为民怨。
  反而期待着,在深井派上用场之后,究竟是谁要哭出来。
  ……
  未出正月,金陵东南方向三百里外,阳羡县下属的一处村落,正发生着一些不和谐的事情。
  自纳贤馆引入,因为甚有勇力,之前在吴郡剿匪中,也表现突出,而先后被周泰、陈宫提拔,现在为别部司马的潘璋,此时正大包小裹的,指挥手下的军士,从村中搬出些肉脯和细软。
  “哈哈哈,你们就是太客气!行了,知道你们感谢本将军为你们扫平匪祸,不用送了!”潘璋大笑道。
  被他眼神扫过的几位村中宿老,也都挤出笑容,有些实在看不过眼的村中青壮,也都被或明或暗的拉了回去。
  潘璋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他也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军官,甚至如果换成其他地方,这比例只会更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