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59

  只是现在白图十分怀疑,究竟是鲁肃的天书是水货、还是他学艺未精——以现在这个世界,与白图所了解中的大事走向来对比,明年冬天的大旱,应该不会有差错才对,为什么鲁肃“观地气”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另一方面,鲁肃之后说的事情,倒是令白图相信了一些关于“天书”的说法……
第九十四章
天书
  鲁肃自称拥有《天书卷三·风水》时,白图是不怎么相信的。
  直到鲁肃为了取信于白图,坦言自己观天下大势,发现除了广沃北方和底蕴最深的中原之外,在川蜀和江东,也有龙兴之气渐起!
  而且之前鲁肃暗中去观察过江东各家的祖坟,发现孙氏孙坚一脉的祖坟,隐隐有紫气蒸腾,所以才一心看好孙策。
  这也的确符合白图的一些认知——鲁肃的“榻上策”的预言,在地理上完全符合,只是料错了川蜀的人主不是刘璋、而是刘备。
  如果说鲁肃是看出了龙兴之气,接着做出判断,也就十分说得通。
  而且在南北朝时的志怪集《幽明录》中,还记载有孙坚的父亲孙钟,请三个路过的口渴少年吃瓜,之后被指点了祖坟所在,令其可“数代帝皇”的典故……
  同样在《幽明录》中记载的,还有鲁肃死后显圣,看望重病的孙权,以及在《太平广记》中,鲁肃克死了后世一个占他坟的家伙!
  放在白图之前的世界,这些所谓的“记载”,无非是后人或是穿凿附会、或是一时戏言。
  不过在这个有城姬的世界,说不定真有几分可信……
  尤其是鲁肃之前还一力让全家去秣陵定居,说不定也是看出了那里的龙气最浓,料定之后白图会迁治所,所以提前过去“抄底”。
  看着白图的眼神,鲁肃有些别扭地问道:“主公可是有什么吩咐?”
  “子敬啊……你也知道我一向拿你当亲兄弟的,不过……”
  白图忸怩的样子,令鲁肃越发摸不到头脑。
  “万一你死在我前面,就老老实实在下面等我,可千万别回来看我,怪吓人的……”白图忍不住说道。
  鲁肃:……
  鲁肃气闷的瞪着白图,没好气地说道:“‘风水’不是这么用的!”
  其实鲁肃更想说:你是不是对“风水”有什么误解?而且凭什么我就死在你前面?
  “你的是《天书卷三》……那其他九本都在哪里?”白图问道。
  “不知道,《天书十卷》并不是时刻都在世,不过越是乱世、现世的也就越多,现在究竟有几本,我也不知道,只是推测许劭应该有一本《卷六·名》,公瑾或许也有……之前的张角肯定有《卷八·敬神》,不过很可能并不完整……
  一般天书拥有者也不会轻易示人。”鲁肃说道。
  天书不是想传承就能传承的,大部分时候都是依靠天授现世。
  所以鲁肃发现陆逊,居然有获得《风水卷》认可的潜力的时,才立刻动了收个学生的心思。
  而且拥有天书,也未必就做得成谋主贤臣,还是要和自身的才学结合!
  比如鲁肃在拥有《风水卷》之后,就令其本身就出众的大局观,变得可以押策天下。
  像是许劭,本身就有识人之明,加上《名卷》的特殊能力,令其观人很有一套,但是真让他出谋略、搞内治,便强人所难了。
  张角更不用说,鲁肃怀疑他的《太平经》,很可能是《敬神卷》的残篇,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天书会以残篇的形式流出。
  按说天书根本无法传给“无缘”之人,而如果是有缘,应该能获得全部传承才对……
  然而张角一面拥有《敬神卷》的部分能力,另一面却又并不知道《敬神卷》的禁忌,甚至冒大不韪的神化自身,最终死于反噬。
  任何天书都并不是万能的,哪怕是前三的《风水卷》也是如此,所以鲁肃最终还是选择了白图——老孙家祖坟冒紫烟就冒着吧,也不是冒了就一定能为人主!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你从风水上,没有看出淮南大旱,但是我的神人入梦、自然也有我的道理,你先放心准备着。”白图说道。
  听到白图都已经这么说,鲁肃也不好再反驳什么,不过心里却依旧疑惑——究竟是自己的《风水卷》有问题,还是白图的获悉渠道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连淮南大旱这么大的事情,都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是……另外主公真的确信来年大旱的话,可以将挖掘深井的徭役,列入到吏部的地方官员考核中。”鲁肃建议道。
  “恩,我也正有此意。”白图说道。
  只是吏部现在无人主持,有些麻烦。
  “还有许劭,目前依旧在秣陵,但却没有出仕的意思,这应该也有《名卷》能力限制的原因。”鲁肃之前也提到过这位许劭。
  旁人不知道《天书卷六·名》之事,但却也都知道,许劭乃是当今名士,以点评他人为能,每个月都会对当世豪雄做一次品评,被称为“月旦评”。
  曾经还给了曹操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许劭应该在去年,就已经和刘繇一起死在豫章。
  不过现在刘繇还只是个普通皇亲,并没有来扬州,更没有被孙策追到豫章去苟延残喘。
  而许劭也没有投靠白图,来江东避祸之后,就一直居住在秣陵。
  得知消息之后,白图请人去看望过许劭,还送上了一些补品,表达了征辟的想法。
  不过许劭在点评上虽然名声卓著,但并不是白图想要的人才类型,征辟也只是随手为之,所以被拒绝之后,也没有死缠烂打,只是时时让人去关切一下——以免哪天在“月旦评”上被骂!
  据说许劭现在身体还不错,并没有什么大病,而且还有重开月旦评的意思。
  看来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的许劭,八成是被追到豫章后水土不服,而且还舟车劳顿,所以才一病不起……
  “还是时时派人去关心一下就可以,之后可能会需要他主持一件事,不过现在还不急布置。”白图对许劭不是十分上心。
  鲁肃也没有劝说什么,正如他之前所说——天书的侧重方向不同,未必都是治国之才、用兵之才。
  许劭不接受征辟,做个吉祥物也不错,反正既然收了礼,想来他也不会说白图什么坏话。
  白图的六部,渐渐丰实了起来,纳贤馆也已经在各个县城开了起来。
  虽然各地官吏是世家豪族出身居多,但是纳贤馆自有纳贤馆的规矩,只要能识文断字的,前来纳贤馆后,必须汇集成册,选贤试也在筹划中,到时如果被纳贤馆否决的人才,在选贤试上脱颖而出、还名列前茅的话,主管的县馆长怕是也无法交代。
  至于多维选才,能工巧匠、医师水手之类的,只能等寒门出身的基层官吏渐渐多起来,再进行遴选……
第九十五章
战乱的中原
  暑气未散的夏末六月中,僵持的徐州战局,迎来了决定性的变化!
  四个月前,纪灵号称二十万,实际也有九江老兵五万、一路筹集的新兵超过两万,在如今已经算是数量庞大的大军,浩浩荡荡的出汝南、攻取小沛,剑指徐州。
  面对来势汹汹的袁术,曹操也暂时与刘备讲和——毕竟袁术不仅与刘备有徐州之争,与曹操也有豫州之争。
  如果小沛被拿下,不仅徐州境内一马平川,而且袁术肯定会顺势取沛郡、进图颍川!
  “徐”者,“舒”也——原本徐州境内便以平原居多,无险可守,堪称是易攻难守的四战之地。
  陶谦时期,看似老实的老陶谦,拿下了小沛,作为徐州的西大门,才令徐州有了一线生机。
  故而曹操最初的战略方针,一直是拿下东海郡、彭城郡、琅邪郡,也就是与袁术以淮河为界,共分徐州,之后再与袁术一决雌雄。
  然而现在吕布一部,居然和刘备通力合作,在徐州苟到了现在,此时面对袁术的北上,曹操也只能选择合作。
  尤其是此时天下各方都不太平,作为董卓旧部,曾经挟持天子,此时雄踞关中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将,因为被祸害过的关中的产粮,已经不足以供养他们的凉州精锐,而反目成仇。
  樊稠被李傕所杀,而张济则是出走关中,向南阳“取”粮。
  这迫使刘表,在三个月前,接受了袁术的示好,双方暂时罢兵,而这不仅令袁术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北边的曹操、刘备,而且刘表也很生猛的一波怼死了张济!
  要知道这些西凉部将,虽然名声不如各路诸侯手下的猛将们大,但麾下却多是久经匈奴、诸羌洗礼的百战之兵,不仅军队精锐,基层军官对于战斗也都十分纯熟,将领也有最基本的军事素养,远非一般军队能匹敌。
  然而就是这么巧的,张济在穰城被荆州军击败,甚至张济本人,也中流矢而亡!
  事后刘表还主动为张济发丧、吊唁,表示对于西凉军无路可走之下,来“取”粮的行为表示理解,对于张济的意外身亡深感遗憾……
  同时诱降继承了张济军队的侄儿张绣,而张绣一来是有感于刘表的诚意,二来更重要的也是无处可去——西凉军虽强,但也是要吃饭的!
  关中又回不去,现在各地又都几乎都被这数路诸侯占据,不再是当初只有些常规守备的时候,强攻的话也担心在军粮耗尽之前,无法夺下城池。
  再这样下去,不用打,军队也会自己一点点的散去,甚至军纪一向不佳的西凉军,很可能会哗变!
  故而张绣接受了刘表的提议,入驻南阳郡北端的宛城——荆州直面中原的北大门。
  南阳郡在荆州北部,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富庶之郡,和汝南郡一样,人口都超过二百万,相当于半个州。
  而且地势条件优越,与中原之地,有伏牛山阻隔,山如其名、形似卧牛,与中原之间能够用兵的大道只有两条。
  一条是从宛城起,经鲁阳、汝州可达虎牢关,破关既是洛阳——群雄伐董时,南阳郡为袁术所据,当时袁术和投靠他的孙坚,就是从这条路北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