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459

  其他诸侯对白图的态度,虽然各有不同,有敬佩、有愤恨,但是……无论是谁都认可白图的人品,或者认可楚国对道义的坚持。
  在非战期间,魏国光明正大的派人过来,白图不可能出于忌惮、亦或是爱才,就强行将人扣下。
  回到驿馆之后,刘晔也找来了夏侯渊和马钧,向他们询问起对板甲的意见。
  得知这五十套板甲,是白图送给自己的之后,夏侯渊也很欣慰。
  五十套板甲指名赠送给他,并且透露出可以与魏国板甲交易,无疑体现了白图对夏侯涓的重视。
  “德衡,你看看这批板甲,以我们魏国巧匠营的技艺,打造的话需要靡费几何?”刘晔说着举起一副上身甲部分,交给了马钧。
  “咳咳,是我的板甲。”夏侯渊强调了一句,不过倒是没有制止马钧观看的意思。
  同时夏侯渊自己,轻轻拎起一副板甲,先是掂量了一番,接着在板甲的胸口、关节等处,叩打了两下。
  而马钧则是在一旁,对板甲摸摸索索,同时眼神放空……
  夏侯渊且不说,作为夏侯氏最璀璨的将星,他对板甲的战场判断,无疑有很权威的参考价值。
  至于马钧……
  看似眼神放空,不过实际上此事在他的视角中,伴随着他的摸索,眼前出现了板甲的三维投影。
  全都摸过一遍之后,马钧也不再管板甲,而是原地手舞足蹈——刘晔和夏侯渊对此也见怪不怪。
  如果共享马钧的视角,会看到此时他眼前的立体投影,还会被他拨动、被轻易的拆解,在拉动时扩大、缩小,仿佛是黑科技立体投影……
  不错,这正是马钧的谋术——操机格物!
  能够完美的重现机关的构造,甚至同样具有一定的改装模拟性。
  当然,相比于庞统,马钧的谋术只是“弟弟”。
  马钧的谋术仅能利用在宏观上,不具有微观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能够精准判断合金的强度,但无法得知其含量配比。
  而且不能像庞统一样,直接搭建理论模型、进行纯空想的思维实验,他的思维实验必须有明确的现实物体给他分析……
  夏侯渊徒手试了试板甲之后,又将其加载到自己的战甲上试了试,心里大概对板甲的性能有数。
  “的确一整片的盔甲,令板甲的防御性很强,而且因为其厚度,普通士兵……恩,精锐些的士兵就能够负担其进行马战。不过用于步战的话,依旧累赘,加载到战甲上的话……除非是重骑兵中的基层战将,否则无甚必要,终究对灵活性还是有影响的。”夏侯渊评价道。
  “那之前传闻中数百板甲重骑,大破西凉铁骑的传闻……”
  “应该所言非虚!若是当初主公有一千如此板甲重骑,或能正面大破董卓也尤未可知。”夏侯渊对板甲予以了肯定。
  “这么说……这板甲真会是将来决定胜负的力量?”刘晔的神色有些凝重。
  “哈!那倒不至于,否则楚国又怎么会此时休养生息?直接横扫天下便是!仅仅是其重量、以及灵活性的问题,就已经决定了,它需要适合自己的战场,才能够发挥作用,而且战术上也完全能够针对,至于计略上……更不用我来为子扬分说吧?”夏侯渊倒也不至于对板甲惊为神器。
  不过即便如此,刘晔也明白板甲的意义——只要营造出适合的战场,板甲重骑可以横扫一切!
  当然,这只是从实用性上来说,至于技术与成本方面……
  两人又聊了几句,马钧这边回过神来之后,刘晔马上问道:“德衡,怎么样?这板甲如果由巧匠营来打造的话……”
  没错,刘晔第一个想到的,当然不是买,而是由马钧仿造。
  即使对于魏国来说,自己冶炼钢铁的成本更高、品质更差,但是哪怕成本比购买价格高一些、甚至质量还差一些也无妨,毕竟其中还有培养匠人的隐性好处。
  曹操可不是公孙康,那么容易就“真香”,虽然也一直在买买买,但曹操没有放弃自己仿制、并且全力支持马钧改良。
  而马钧的谋术,令其成为仿造与改良方面的大师……
  历史上的马钧也是如此,改良投石车为轮转式投石车、改良诸葛连弩为魏连弩、改良毕岚的翻车为龙骨水车——当然,现在白图有些走马钧的路,让马钧无路可走的意思。
  不过的确现在因为楚国的压力,魏国更加重视马钧,历史上像是“轮转式投石车”,最终也只是图纸,曹爽甚至不屑于为马钧实验一下,哪怕当时马钧已经有改造连弩成功的功劳……
  “楚国的冶炼技术,的确远胜巧匠营。”马钧有些木讷的板着脸,倒不是不高兴,而是就这副性子。
  “强度会差出多少?”刘晔问道——这决定了他之后要和楚国怎么谈。
  “三成,不过如果由巧匠营打造,一年最多五十副,再扩招一次普通匠人,也不会超过七十副。”
  马钧的话,令刘晔心里一凉……
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
  听到马钧的话,刘晔心里凉了大半……
  冶炼技艺远远不如,一样的板甲要弱三成,并不是不能接受!
  为了提升魏国的技术,并且钳制楚国发展,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罄尽巧匠营之力,每年也只能几十副的产量?
  这数字彻底打消了刘晔的念头。
  魏国的巧匠营,就相当于是楚国工部、还要加上一部分合作的官坊,也就是负责开发新技术,同时也掌握着大量的官匠,负责之人正是“巧匠军师”马钧。
  不仅代表了魏国的最前沿技术,也代表了魏国官坊的很大一部分生产力……
  也就是说,魏国几乎所有官坊的铁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一年才能几十套?
  而且怎么可能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
  “这……在许县援救夏侯小姐的时候,楚国就出动了数百板甲重骑,而且楚王既然愿意交易,其手中也不可能只有数百。难道魏国真的十倍……不,百倍于我们的工匠不成?”刘晔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楚国也不可能其他所有工程全部停止,召集所有工匠,全部投入于制造板甲吧?
  如果真是如此,又怎么会轻易拿出来交易?
  “我怀疑,楚国的板甲在制造时,应该使用了某种机关术。”马钧的脸比较长,不仅总是板着,而且说话也一顿一顿。
  “机关术?”刘晔表示自己没有听懂,不是铁匠吗?怎么又和机关术扯上了关系?
  “这几套板甲,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没有打造痕迹,像是以沛然大力,一次将精钢板锤制成型。”马钧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马钧也的确猜对了,楚国的板甲,目前有两个批次,一是用还缺乏动力源、靠着金陵驻军战将,轮番充能使用的冲压机,将各个部件一次冲压成型,二是利用水力锻打,节约人力、慢慢打造……
  其中前者质量显然更高,后者只是相当于是用水力,节省了纯力工,还要有经验的铁匠精修把关,而且能够接受一次冲压的钢材,对韧性的要求更低,可以拥有更高的强度。
  不仅可以用来冲压出凹型,一些卡扣位置,也是直接一冲一个手指长的细孔。
  这些精细的孔洞,也正是马钧猜测楚国是用了某种机关术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比之下,水力锻造的板甲,成本依然偏高,而且质量较低。
  之后白图也不准备再搞水力锻造的板甲,水力还是用来打造刀剑、农具,或者拉磨、织布吧。
  金陵作为王城,附近的守军不仅数量多,而且精锐比例高,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每天冲出魏国两年的产量还是很轻松的——前提是没有其他需要大型真气机供能的项目。
  “一次锤制?莫不是要千钧之力?怎么可能!”刘晔惊呼道。
  马钧扭头看了看他,沉默几秒之后开口道:“最大的上身前甲部分,要一次锤制得如此工整,大概要两千钧的力量。”
  千钧,一般被提起的话,都只是虚词,指很大很大的力量。
  一钧三十斤,汉制一斤大概相当于后世半斤,也就是7kg,千钧……也就是7吨出头。
  刘晔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个虚指,居然被马钧如此郑重且“精确”的纠正了,而且比虚指还高出一倍?
  如果白图听到马钧的话,对他的评价会更高一些——估计的还挺准,现在楚国最大的冲压机,的确最高是六万多斤的冲压,相当于后世十几吨。
  冲压机本身无法量产,尤其是受力的部分,和钨钢玺一样,是于吉和庞统配合,一点点用“画符”炼制的。
  十几吨的冲压机是什么概念?
  普通的轿车车壳,可以用五十吨的冲压机冲出来……
  板甲最大的一部分,也比车壳要小得多、也薄得多,只是楚国量产的“钢”,虽然和其他诸侯生产的钢比,如辱稚子,但远远达不到后世钢铁的质地,屈服强度和硬度无法两全其美,所以才需要这么大码的冲压机。
  “怎么可能?两千钧?即使是吕布……”刘晔说着看向了夏侯渊。
  夏侯渊见状也摇了摇头道:“神将的境界我虽然没有达到,也的确玄之又玄,但即使是典将军……最多也只是全力爆发时才有千钧之威。”
  刘晔:???
  还真有?
  而马钧脸色不变——有没有千钧之力他不知道,但是……有也没用,一下爆发千钧之力有什么用?
  能用来砸铁吗?即使能……用什么来给你当锤子?
  一两个神将,对大规模生产来说,意义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