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459

  “本来还不确定,结果在鄂城发现那些工坊,居然在接无羽木箭的单子……”黄承彦说道。
  鄂城没有流水线做工的基础,黄祖也不想让连弩的制作方式在民间流通,但是却将弩箭的制作,强制摊派给了民间工坊。
  使用弩来射箭,一般需要薄竹片做“箭羽”,或者不使用箭羽,前者工艺成本高,后者以为弹道不稳而影响射程。
  而黄月英的连弩,因为要将数支弩箭,一同压进机匣里,所以必须使用没有“箭羽”的光杆木箭,而且形制比一般的弩箭更短小,辨识度很高,所以黄承彦一眼就认了出来。
  之前哪怕是黄月英也不知道,鄂城中的民间工坊,还有一家的背后老板是黄承彦,因此被他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糊涂!你以为用你的那些小聪明,就能够改变大势吗?”黄承彦呵斥道。
  “但是孙策这次是为了向大伯报仇才来的……”黄月英显然也并不是想要帮助江夏、帮助荆州,只是不想她大伯兵败。
  其他人兵败,只要不是当场战死,多半还有活路,但为了复仇而来的孙策,不会给黄祖任何生路。
  “从他截击孙坚……不,应该说从他在乱世中,还要出头做这江夏太守、割据一方开始,就应该有这种觉悟。”黄承彦说着摇了摇头。
  “好了,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你不必多牵扯,随为父回南阳吧。”黄承彦接着说道。
  “不去。”黄月英没什么挣扎,直接拒绝道。
  “你……别任性,这次为父可是从庞德公那里,寻到了一位难得的逸才,定能配得上你。”黄承彦有些自得地说道。
  “再说吧,暂时不想回去。”黄月英满不在乎地说道。
  “为父也不曾逼迫你什么,至少回去瞧瞧,而且……留在江夏,不好。”黄承彦说着,背后两名人高马大的家将,这时也对黄月英露出无奈与讨好的神色,往前靠近了两步。
  而黄月英二话不说,撸起了袖子……
  只见黄月英贴着胳膊,带着的某种金属与木制混合的“护臂”,一阵机括声中,护臂两侧弹出了弩臂,甚至……前面露出了箭尖儿,摆出一副“我只是活动活动手腕”的样子。
  两名家将见状,左顾右盼的退缩了回去。
  “为父从小让你看那些墨家的东西,真是个错误。”黄承彦忿忿地说道。
  “不,是小姨给我看的,我小时候你根本不在家!”黄月英毫不留情的拆穿道。
  “咳咳……好吧,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黄承彦气急状离开。
  不过在转身的同时,嘴角却流露出笑意,一旁家将这时小声说道:“月英小姐的脾气,和东家您年轻时真像。”
  黄承彦瞥了他一眼,没搭理这刚刚怂掉的家将。
  ……
  另一方面,江夏水军大败的消息传出之后,刘表第一时间想到的,果然并不是援助,而是……派蔡瑁和文聘,接管了西陵!
  西陵是江夏北部的大县,位于长江以北,如果说沔口、夏口这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是江夏的东西屏障的话,那么西陵就是江夏的南北之分。
  历史上陆逊、陆抗父子,都曾在此镇守,防备已经坐拥南郡、南阳的曹魏。
  此时刘表先一步派蔡瑁、文聘前来,目的再明显不过——只要守住西陵,则即便江夏的长江天险不在,南部被占据,也可以扼制大将军府向北的攻势,保住南郡。
  其实也正如黄祖所料……
  对于南郡世家的代表,刘表一直与其都只是心照不宣的“合作”,黄祖也向来是听调不听宣。
  如果黄祖能够和孙策打得有来有回,刘表说不定会在后面添添乱,如果黄祖处于下风,刘表肯定会进行支援,但是……
  一旦黄祖手中的力量被消耗殆尽,那刘表只会放弃他,就像现在……直接收回江夏北部,也并不担心、或者说是不在乎黄祖的不满。
  没了江夏水军,黄祖就只是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前任”而已。
  蔡瑁是刘表的小舅子,也就是蔡讽之子、蔡霜之弟,此时蔡瑁也还不到三十岁,哪怕武力一般,相貌也并不显得油腻。
  文聘则是荆州军中的少壮派,与蔡氏关系很近,而且本身也很有才能,在五年前、鎏金战甲还没有现在这么常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鎏金。
  如今蔡霜已经为刘表生育幼子,名琮,虽然才刚刚六岁,但是谁都知道,只要蔡霜还活着,她就将是南郡士族与刘表之间重要的团结纽带,而南郡士族也会全力支持刘琮。
  内有蔡霜,外有南郡士族,刘琮哪怕才六岁,也依旧令他哥哥刘琦,很有危机感!
  毕竟刘琦的母亲早亡,而蔡霜是续弦给刘表,名分自然是正妻、刘琮也是嫡子。
  期间旁人不知,但白图看到荆州的基本情况时,却知道关于刘琮这一节,显然城姬世界的情况,更接近于“演义”。
  因为在历史上,刘琮并不是蔡夫人的儿子,而是因为娶了蔡夫人的侄女,所以才和蔡夫人以及南郡士族亲近,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年纪比演义中要大得多,并非稚子。
  黄祖得知西陵一带,已经被蔡瑁进驻的时候,心中同样忿忿——蔡氏无疑是南郡士族中,最靠近刘表的一支……
  而且因为黄承彦的关系,蔡氏和黄氏的关系疏远了不少,尤其是蔡瑁……一直认为他大姐的早逝,是因为黄俊外出的关系,将此归咎为黄祖、黄俊兄弟不和。
  不过蔡瑁也还是讲些士族间的“规矩”,接收了西陵之后,主动向鄂城传信,告知黄祖说他们会照顾好南郡的黄氏一族,还告诉黄祖,他可以保举黄射在南郡太守府做个主簿。
  没提黄祖本人,显然不仅是刘表,连南郡士族也已经放弃他,黄祖看过信之后,差点气晕了过去,但之后还是将黄射叫了过来。
  另一方面,站住了沔口之后,孙策又攻占了对岸的夏口,接着一艘艘货船,载着“白公炮”来到了江夏……
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
  鄂城,地理上也就是后世的“武昌”,此时与夏口、也就是后世的“汉口”一样,还沿用着它的本名。
  鄂城的城墙,远不如后世,夏口也还只是小港口,武汉三镇是经历了东吴定都、东晋迁入汝南人口、南朝宋大建夏口、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南宋岳飞镇守……一系列加强之后,才成为三镇重地。
  现在鄂城连东吴定都的一波加强都还没有进行,虽然是江夏治所,但也只是比普通县城要强,但在州城里来看……中等偏下。
  江夏对东的最重要屏障,还是之前的沔口……
  沔口一失,则鄂城无险可守,除了城楼处之外,城墙宽不过五六步,而且工口城的利器,可以直接走水路运到沔口,不出十里陆路,便能到鄂城墙根下面!
  “爹!这种时候,我怎么能回南郡呢?我……”黄射听到黄祖的安排之后,激动的反驳道。
  “住口!悔不该放过那祢衡,瞧瞧你现在……还学会了顶嘴?”黄祖怒道。
  “来人,下了他的兵符!押送到西陵!”黄祖直接下令道。
  黄祖强行送走了黄射没一天功夫,便收到了孙策率军前来的消息。
  孙策、周瑜也不准备走城门,直接运送六十架白公炮,来到了鄂城西南。
  鄂城的地理位置极佳,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庐淝,右连樊汉,不仅东临幕阜山余脉,而且临近沔水……也就是汉水下游,容易挖掘护城河。
  然而现在的鄂城,还不是那个“江东镇戍之中”,很容易就绕开山路与断断续续的半天然护城河,来到了城下……
  面对仅仅五丈高、五六步宽的城墙,周瑜选了个方位,也不走城门,选了个容易采石为弹、又避开了城楼的位置,直接扎下营寨,营盘前拉开白公炮的架势,一副要破墙强攻的样子。
  黄祖也没有想到,孙策和周瑜连城门的都不想走,城门之上就是城楼,城楼地段的城墙能宽一些,更容易防守。
  不过一般攻城时,都是围绕着“登墙”和“破门”进行,一般都是双管齐下,有一面能成,则攻击一方都能看到希望。
  尤其是“破门”,毕竟登墙即使成功,也只是令攻守的伤亡比例拉近一些,十次登墙成功,也未必能最终站稳一次。
  而破门的话,只要没来得及堵住,就是一条长期存在的通道!
  但是孙策和周瑜一来,对城门看也不看,也没有就地建造井阑、云梯的意思,反而开山取石……
  这也是白图所推崇的攻城方式——避免登楼,以免对敌我造成太大的损伤,我们要直接拆墙!
  白公炮作为冷兵器配重投石车,比历史上宋元交战时的初级火炮要更强得多,宋元时候,双方也都有火炮投入使用,只是效果不佳,最终还是作为冷兵器的“回回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然而因此而忽视火器的发展,显然并不明智,“未来”已经证明,回回炮虽然各方各面,都胜过筚路蓝缕的初级火炮,但是……回回炮基本已经是冷兵器投石车的极限,而火炮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自英法战争中,法国以身试炮之后,火炮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日益发展。
  明王朝与后金的交战中,大型战役必有火炮到场,无论是“进口”的佛朗机炮,还是自产的威武大将军炮,在明金交战后期从未缺席,后金扭转颓势,也是从俘虏刘汉等一批匠人、扶持火炮铸造,以及孔有德投降后,火炮拥有量已经逐渐反超明王朝开始……
  可惜承平之后的清王朝,虽然也依仗红衣大炮平乱、抗击沙俄,但是……相比于西方,逐渐在火器上适应了“弱鸡互啄”,发展懈怠、甚至主动压制,最终以屈辱的方式开启了华夏民族的近代史。
  而现在因为白图极力推崇“破墙”的攻城模式,无论是带兵的将军们在战术上,还是工口城在技术方面,都在极力向白图所推崇的方向发展……
  高炉炼铁已经有模有样,反射炉炼铜还在试验中,灌钢法上个月在小范围内应用!
  虽然折射到战争应用上,还需要积累,而且初期火炮还不如回回炮,在已经有“白公炮”的情况下,火炮要具有实战意义,需要更久的时间,但是……白图已经能够展望慈悲破墙炮的出现。
  至于眼下的鄂城……
  哪怕城姬世界的城墙,因为战甲的存在,而高大、坚固许多,还有民心防御加成,不过似是如今的鄂城这种规模,使用白公炮完全能慢慢“敲开”!
  扎下营盘的当天傍晚,采集够了石弹的孙策,就先对着前方的城墙,集中轰射了一阵儿。
  一块块巨大的石弹,轰砸在城墙上,虽有淡金色的民心屏障,卸去了不少力道,但却依旧令上面的守军,感觉到了脚下的些许“震动”。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仅仅是第一轮,持续了一刻钟的狂轰乱砸,似乎……在结束时,城墙的震颤就比最初要明显了一些!
  孙策倒是也没有进攻的意思,砸完就将白公炮推回来,安排守夜,全军休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