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459

  白图喝了口茶,根本不搭腔。
  “白公总理扬州、平定袁逆,功在社稷,利在万民……丞相早有所念,欲为白公请授九锡!”司马朗一咬牙说道。
  见到白图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司马朗也只好说些实际的。
  “九锡……这不大好吧?估计一两次的话,我肯定会拒受的。”白图一脸正气地说道。
  司马朗见状嘴角一抖道:“当然不会是……一两次。”
  白图这才点了点头,作为一名君子,“三辞三让”还是要做的。
  承认“大将军”的位置,对白图来说,也是顺水推舟,意义是彻底敲定与曹操的结盟,主动撩拨袁绍作为“投名状”。
  之所以白图能开口要好处,是因为白图在这次联盟中占据主动……
  不过真指望曹操割两个郡给他,却是不可能的,之前的什么共分并州之马,也只是信口一说,白图估计司马朗自己都没当真。
  相比之下,这授九锡倒是刚刚好……
  既不至于令曹操心疼,也令白图有接受的动力!
  什么是九锡?一种《礼记》中记载的,天子赐给诸侯的礼器,加九锡则是这种仪式。
  《礼记》主要写的是先秦时候的礼制,这里的“天子”、“诸侯”,指得自然也是周天子和各国的诸侯王,和汉代的大一统天子,只是名字一样,实际是截然不同的体系。
  而先秦时候谁授过九锡,其实已经不可考,传说中周公旦被授过九锡,不过……在大一统的汉代,研究九锡只是学术目的,大一统的天子怎么可能授人九锡?
  当然,事无绝对,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什么授九锡,但是……比如在二百年,王莽就被加九锡!
  在没有白图效应的历史上,其后,曹操被加九锡、孙权被加九锡、司马昭被加九锡,桓玄被加九锡、南朝四国的开国皇帝,轮着个遍都受过前朝九锡,李渊、王世充、高欢……
  放眼望去,一票的带忠臣!
  现在还只有一个王莽,不算太敏感,另外对于白图来说,和“大将军”不一样,“授九锡”是和实际好处的。
  大将军也还是汉臣,在现在来说,除了得罪袁绍之外,这大将军几乎没什么作用,甚至名义上也低于三公合一的丞相。
  然而“加九锡”这仪式之后,汉天子和白图,究竟是君臣的关系,还是周天子与诸侯王那种朝见的关系,那就有得掰扯。
  短时间内,白图肯定还是要“匡扶汉室”的,退让几次、实在受不住汉室的盛情,接受九锡的时候,白图也会(找代笔)写一篇表明这种立场的赋,但曹操掌握朝廷的优势,对于白图来说,将被极大压缩。
  于是,建安四年三月,白图领大将军之位,与朝廷统一口径的指责袁绍的不轨行为!
  与此同时,一份不仅在朝中,连同在丞相府,也引来了巨大争议的诏书,终究还是发了出来——授白图楚侯、加九锡。
  虽然白图第一时间,就发表了《拒九锡赋》,并且辞让了朝廷的好意,但是……明眼人谁都知道,折腾两三次、三五个月,只怕还是会最终落实!
  不仅在朝廷中,有朝臣指桑骂槐的指责这一举动,荀彧也因此而称病了数日。
  荀彧名义上是“尚书令”、也是大汉的朝臣,但谁都知道,他同时也是丞相府的众谋之首。
  对于加九锡,荀彧表现出了很大的抗拒,直到数日后,曹操亲自到府上看望,长谈一番之后,荀彧才重新“上班”。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荀彧也是在曹操授九锡的问题上,与曹操、以及曹操的幕僚集团,发生了意见冲突,最终收到了曹操的空食盒后,荀彧服毒自尽。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首,难道反而是忠于汉室的?一直就没有发现,曹操对汉帝已经越来越不尊重、甚至曹操杀了有身孕的董贵人时,荀彧都还觉得曹操是忠臣?
  迟钝到加九锡的时候,才发现曹操的野心?
  当然不是!
  荀彧不相信朝廷、不相信群臣,甚至不相信汉天子,而是相信曹操的。
  但与此同时,他却希望曹操能够止于丞相,甚至希望代代都能有一位有能力的人,“架空”汉天子,同时也维系汉室的长久。
  汉王朝第一个大一统、且长寿的王朝,白图看汉朝,只当它是无数封建王朝中的一个,而荀彧看汉王朝,却是唯一的。
  因此他不希望改朝换代成为一种习惯,而是更希望万世唯汉、能者掌朝……
  与其说是忠于汉室,不如说荀彧是在政治理念上,与主张篡位的一派有冲突。
  只是……家天下的背景下,皇帝位置的吸引力,终究比权相要大得多,丞相府功臣也远远无法与开国功臣相比。
  荀彧的政治主张,令他在曹操阵营中成了孤家寡人,哪怕其他荀氏子弟、其他被他举荐上位的钟繇、陈群等人,这时也都站在他的对立面。
  加之当时曹操在积极讨伐刘表,荀彧坐镇后方,两人疏于沟通,而这种情况下,被所有人厌恶、诋毁的荀彧,不可避免的在曹操心里,形象不断恶化,最终死于一个空食盒。
  而现在,曹操主导为白图加九锡,无疑也令荀彧看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不过毕竟不是曹操自己授九锡,而且现在荀彧和曹操正蜜里调油,其他丞相府的文臣武将,除了最核心的一小撮,大多还都在袁绍的阴影下瑟瑟发抖,没人将荀彧当成是拦路虎,故而荀彧终究还是选择了和解。
  只是对于司马朗的自作主张,荀彧十分不满——曹操当然不会告诉他,这是司马朗离开前,曹操自己给他的候选条件之一。
  同时对于默认的白图,荀彧也已经路转黑,和郭嘉一下子有了共同语言……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医荟萃
  大将军府中,只见演武场上,白图悬于空中,周身木石战甲分解,接着……兵符悬浮在身周,盘旋扫描之后,仿佛一架“3D'打印机”一样,用无形的材料,在白图全身“打印”出了一副全新的战甲!
  相比于之前,四肢部分更加粗壮,身体部分也同样具甲,头顶的翎子更加英武,依旧是洁白无瑕的颜色……
  没错,就在刚刚,白图终于晋升鎏金战甲!
  从空中落下后,白图兴奋的比划了两下,接着对演武场旁,正等待的白发青年说道:“华神医的五禽戏,果然具天人之奥妙,一次我就晋升到鎏金战甲了!”
  同样是鎏金兵符,刚刚晨练过,额头上还带这些汗珠的吕玲绮,闻言撇嘴道:“不,我觉得主要是‘大将军’的功劳……”
  “玲绮,不得对华神医无礼,我有什么功劳?”白图板着脸说道。
  “我无礼的是你,是‘大将军’官位的功劳!”吕玲绮横眼道。
  “华神医,实在抱歉,让您见笑了。”白图仿佛没察觉到吕玲绮的意思。
  “华神医”闻言,有些勉强的一笑道:“咳咳,其实吕小姐说的没错,五禽戏主要是保健养生为主,若是在军中推广……也只能作为现有锻炼之法的补充而已。”
  华佗也并不是很想因为这种原因被夸奖——堂堂大将军,练了五禽戏之后,才晋升到鎏金战甲。
  不知道还以为五禽戏有多坑!
  没错,眼前这位“华神医”,正是张仲景找来的另一位当世名医——华佗。
  张仲景与华佗,可谓是当世最为著名的两大名医。
  其中前者更倾向于后世的“内科”,张老的《伤寒杂病论》已经在起草中,成为医学院的大祭酒之后,为了编写教材,张老也提前开始撰写这部著作。
  《伤寒杂病论》书如其名,上卷主写“伤寒”,也就是外邪侵入,接近于后世的传染病,也称《伤寒论》,内容最多、后世保存最完整;中卷写“杂病”,也就是五脏六腑、肠胃排泄等等问题,也称《金匮要略》,宋代时才被发现;下卷则记载了超前的妇科疾病,后世失传。
  而华佗相比之下,更加擅长外科与保健,可以说是外科手术与保健体育的鼻祖,当然……外科手术什么的,在东汉时期看来,过于耸人听闻,历史上华佗在建议曹操开颅手术之后,被曹操所斩,《青囊书》失传。
  不过华佗的三个弟子,李当之、樊阿、吴普,都有著作流传,可以看做是华佗医术的延续,其中李当之善用药,在华佗死后,他就是曹操的主治医生——当然,没多久,曹操也病死了。
  樊阿擅针灸、药膳食疗,吴普擅长五禽戏与用药……
  不知道是真的没学,还是被他们师父的下场吓到,三人都和外科手术不沾边。
  其实也不怪曹操不信,哪怕是后世见惯了手术的白图,自忖易位相处、也绝对不敢让华佗给他开个颅,只是白图不至于怀疑华佗是要杀他,动辄处死。
  华佗很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也有些无知者无畏,作为现代人,白图哪怕没怎么写过医学类的毕业论文、大作业,也明白“感染”两个字怎么写!
  在现代无菌环境下,都经常有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倒霉蛋,更别说是连杀菌手段都欠缺的东汉末年。
  不过在华佗小试身手,在第一次与白图见面时,碰巧在街头,用针灸之法,救醒了一位猝死的路人后,白图马上对其也大为推崇——如果不是当时太史慈跟着,并且小声提醒了白图的话,白图恐怕要怀疑,猝死那位是托儿……
  虽然有些“大胆”,在缺乏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就敢动刀子,但是白图对华佗其实很期待。
  甚至看模样就知道……
  如果不是有张老担保,白图还真不相信,眼前这除了一头银白的长发,五官、皮肤看起来都才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居然是已经五十多岁的华佗。
  武将的年纪,一般也会显得年轻些,吕布看起来也和现在的华佗差不多,但是……哪怕是已经超脱的吕布,再过十年的话,怕也不会像华佗这般年轻。
  毕竟术业有专攻,华佗主攻的就是养伤保健方面的内息。
  白图也立刻觉得,这门《五禽戏》,肯定也很适合自己……
  另外,华佗对外伤感染,本就有一定造诣,这在“军医”中是最有用的技术门类,而且……不会可以学、可以探索,白图最喜欢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现在华佗也被任命为医学院的大祭酒,此时正将五禽戏教给白图。
  当然,其实白图能够晋升,正如吕玲绮所说,主要是因为“大将军”的官职——只要不另起炉灶,汉代的大将军,已经是将武官顶到满的存在。
  哪怕是屠户出身的何进,都在大将军的格位下,晋升到鎏金了……
  实际上看白图的翎子就知道,五禽戏的功劳有限,明显还是吕布教给他的“玄鸟十八式”起到的作用更大,头上的翎子和吕布、吕玲绮一比,就知道是一家三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