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459

  去喝茶谈天的时候,老练的张昭还想要引导一下话题,令庞博士不至于太冷场……
  谁料就在渐渐找回曾经的状态之后,庞统一扫之前的木讷之相,除了五官之外,从穿着打扮、到谈吐言行,倒是真的有些名士风度起来。
  无论是清谈雅性,还是高谈阔论的评点时政,庞统都丝毫不怵。
  甚至张昭反而被带了节奏,稍稍透露了一些政务方面的信息时,庞统也能够给予回应。
  而且在场之人,大多能够判断出,庞统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有着真才实学!
  周尚此时也在场,虽然周氏理论上是在庐江舒县的世家,并不在江东,但现在因为周瑜的原因,重心正在渐渐向江东倾斜。
  想到眼前这位“庞博士”,据说一开始是在自己侄儿手下,郁郁不得志之后,被白图亲自接见,周尚心情有些复杂。
  这在众多基层官吏中,可是励志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其实周尚也能够明白,一向有识人之明的周瑜,这次居然漏掉了庞统的原因——颜值!
  作为周瑜亲近的叔父,周尚也知道他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周瑜拥有传说中的天书,正是《天书卷七·相》。
  而且周瑜自幼获得《相卷》之后,对“相”的感悟,倾向于应用自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就很可爱的周郎,更是越发“美姿仪”起来。
  同时……甚至连运势、智力,都受到其颜值的影响,渐渐获得提升。
  并且周瑜的识人之明,更多的是建立在“观相”上,因此……会漏掉庞统也再正常不过。
  与此同时,周尚甚至暗暗推测出了,庞统很可能也拥有天书的事实——周瑜的“观相”也并非只看颜值高低,“人生异象、必有异能”的情况,也在“观相”的识别范围之内才对,而能够干扰“观相”的结果,说明……庞统很可能也拥有天书。
  随着时间的流逝,众人在惊诧于庞统的全才的同时,也渐渐意识到了一些其他事情。
  比如……庞统的态度十分放松,而且丝毫没有将话题,引向官盐的意思,仿佛就是在等待其他人检验的结果。
  莫非……
  一个不符合基本逻辑的猜测,在陆康等人的脑海中渐渐浮现。
  整整两个时辰过去,茶水灌得陆康的老肾都受不住、去了好几次厕所的时候,庞统终于带大家去见各家验盐的“专家”。
  再次来到仓库的时候,可以看到原本的盐山,好些都被夷为平地,周围的盐工有些怨念的看着之前检验的家伙,另外十九间仓库,也都有进入检查的痕迹。
  至于结果?
  一张张灰败的脸、恍惚的神色,已经说明了最终结果!
  二百万石盐,都是真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珍宝
  郑兴从未向此时一样,对这些白花花的盐,充满了痛恨、甚至是恐慌。
  两个时辰之前,他在担心车骑将军府有什么“阴谋”,是不是想要拿他们的“祖业”开刀放血。
  然而这两个时辰里,除了一开始有些深沉、谦让一二,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基本都是在一次次饱含期待的、想要发现盐里有稻草之类的填充物,然后……一次次的希望破灭。
  两个时辰之后的现在,他终于明白,相比于“阴谋”,更令人难受的是铁一般的事实。
  毫无疑问,白图之前的话并不是吹牛。
  掌握东吴盐业的十七家联盟?
  抱歉,白图一个月,可以做到他们一年的产盐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可以不断提升!
  而且郑兴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盐……比他们煮出来的要更好!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两个月里,运进盐场的柴火,数量他们再清楚不过,也就是说……成本要比他们低得多。
  虽然他实在想不出,那点柴火是怎么煮出这么多盐的,但是……事实已经摆在他面前,白图可以轻易让他们变成笑话。
  只要这批官盐进场,他们的私盐会非常尴尬,哪怕他们不提供销售渠道,也只是令这个时间稍微延后一些。
  而且谁都知道,陆氏、虞氏他们,肯定会立刻配合白图,不存在渠道挤压。
  到时他们的私盐,还能够卖出去吗?降低价格?
  从官盐的成本来看,走低价路线只会让他们哭都找不到调。
  有利可图的话,他们愿意冒险贩私盐,但是……绝对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至于使用阴暗些的手段?
  肯定会有!今天之后,他们会尽可能的探寻,这家盐场的秘密,但是……
  这其中绝对不包含“暴力”,毕竟他们再明白不过,论拳头的话,区区一些世家豪族,和拥兵带甲十余万的车骑将军府,根本没有可比性!
  哪怕他们家中有成百上千的仆从,在无法煽动百姓的情况下,在军队面前也不堪一击。
  而且白图没有顶着贩卖私盐的罪状、直接抄了他们,就已经够“怀柔”,他们难道还敢打击官盐?
  更重要的是,在白图来到江东的这两年中,从一开始的州牧府、到现在的车骑将军府,已经渐渐取得了江东百姓、以及世家豪族的信任。
  直到三国时代,东吴在此建立之前,华夏文明对于江东的开发程度、重视程度一直很低。
  这算是历史遗留问题,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江东东北的吴国只一块好些之外,越国在其他诸侯国看来,就是一群野蛮人,楚国虽然强大,但也隐隐被其他各国地域黑——毕竟论祖上出身的话,楚国的先祖是和周王朝打打停停的异邦,后来因为实力强大被承认为诸侯国,而且文化也贴近中原,但究其根本并不算华夏正朔。
  直到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江东才迎来发展的高峰。
  哪怕是在黄巾之乱前,江东也形同自治,连各郡县的太守、县令,都经常是本地人担任,而并不像中原地区,地方长官通常是异地任命。
  这也是为什么,白图之前没有太和他们较真儿私盐的事情,盐税也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家才能心服口服。
  汉王朝在江东这一块,收获与付出已经不算亏本……
  然而现在情况自然不一样,眼前的大旱要救灾且不说,将来修路建桥、普及教育,哪些不需要钱?
  不过这个钱从税里出,白图也收的心安理得,这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陆康在听到陆怛的汇报之后,在不可思议的同时,也眼神一亮——果然,他又做到了!
  陆氏有资格岿然不动,毕竟即使没有盐利,陆氏也还是陆氏。
  不过诸如郑氏之流,郑兴等人这时已经慌了神,已经在和庞统,沟通“盐引”的相关事宜。
  之前陆康就向各家,传达过关于白图在盐税上的想法。
  今后各家需要向车骑将军府购买盐引,之后凭盐引来各个盐场取货。
  除了盐引之外,还要先购买“盐纲凭证”——指得是购买盐引的“资格”,盐纲的有效期是十年,而且……需要竞价购买!
  也就是相当于“代理商”的身份。
  不过白图特地提到过,曾经这些以煮盐为业的豪右,可以获得“盐纲”的优先购买权。
  如此一来,对他们白图也不算斩尽杀绝,虽然今后盐业的最大得利者是车骑将军府、或者说……盐税终于能收上来了,但是能够获得“盐纲”的话,今后利益也是值得期待的。
  曾经郑兴等人,只是将此当做一个笑话,或者说是一个借口,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需要购买白图的盐引。
  然而现在……甚至十七家之外的各个世家,也对“盐纲”感兴趣了起来。
  自然郑兴等人也没有使小性子的机会,连忙抱住优先购买权才好……
  “诸位要申请盐纲的话,今天可以在此竞价,为了赈济灾民,竞价以粮食、还有震泽一带的农田为主要抵押物……现暂发放二十四方盐纲凭证,凭盐纲凭证,可以在今后十年中,每年有权力购买五千盐引,每引可以在盐场换取百石海盐。”庞统说道。
  今天只是情况特殊,对盐业有兴趣的世家豪族,已经都有代表到场,所以由庞统主持,对盐纲进行竞价拍卖。
  至于没到的……那就不带他们玩儿了,相信这点上在场所有涉及盐业的士族,想法是一致的!
  今后工部只负责产盐,盐引要去各地官府购买,由各地的民部属官负责。
  之所以搞出个“盐纲凭证”,是为了先收割一把,之后的盐引的定价权,也在白图手中,还可以继续细水长流。
  在地方官府贩卖盐引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借助盐引价格的不同,来变相吸引“商屯”。
  比如今后如果和曹操对峙,白图就可以在合肥、寿春低价出盐引,但进献粮食交易,这样只要盐商有利可图,会自发的在淮南垦荒种粮——明代就是这么做的。
  庞统和郑氏等十七家人,全都确认过,没有人放弃优先购买权……
  当十七家的负责人,看到一位位曾经对“白公盐”不屑一顾的同行,此时“真香”的向庞统表达着自己对白公的忠心,以及对江东盐业发展的支持,不由得相互鄙视起来。
  “既然十七家都没有放弃,那么就竞价最后的七份盐纲,你们十七家之后按照竞价结果的最低价,来支付盐纲费用。”庞统说道。
  这就已经算是,白图对他们的特殊扶持。
  而就在这时,一位侍从推着一辆小推车上来,台面上还盖着红布。
  大家都猜到,这应该就是盐纲的凭证,当然……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这应该只是象征意义,实际上谁家有资格、谁家没资格,是留档登记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