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59

  再其次便是太史慈、张辽,前者是乌江与孙策一战时,晋升到了金玉战甲,后者则是在铜山埋伏纪灵、与其一战时,在战胜后感悟积淀,晋升为金玉战甲。
  紧接着在会稽,因为这赤狮凤纹袍,而晋升的甘宁,实力紧随其后。
  另外便是高顺——同样在铜山一战后,晋升为金玉战甲,只是高顺的战甲比较特殊,在武力方面的加持很小,只是指挥极限再次提升。
  论绝对武力,高顺未必是周泰的对手,只是周泰目前依旧是鎏金战甲……
  第一批改良蜀锦,被甘宁十分弃脸的命名为“宁锦”,一经出世,便艳绝诸锦。
  而且无论高端市场、低端市场,全都有相应工艺能够适应,宁锦所到之处,蜀锦也好、江东锦也好,纷纷在质量与性价比的差距下败走,份额直接被抢光!
  如果不是甘宁之前露出了“残暴”的一面,而且背后明显有州牧府的支持,其他会稽真正的望族,也都不想与其为敌,怕是被断了财路的几家,已经有拼命的心思……
  然而甘宁不管那么多,反正谁敢得罪他,都会被加倍报复,而且……报复的目标还是自由心证——这也是白图没将沟滩晒盐交给他原因!
  那东西更赚钱,但是……盐铁生意直指那些大世家的命门,白图不想处理的太激进。
  宁锦开始吸金之后,甘宁也不用输血给州牧府,而是直接就地开始招募船工、木工,购买木材,之前完成了先期准备的造船厂,也借着宁锦的输血,开始渐渐运作起来……
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办法
  甘宁在会稽沿海,建立了十余个锦帆坞,开始了船只的制造与研发,其中最大的两个船厂,一个在山阴、一个在章安。
  章安直接临海,周围有大量的巨木,丛林中动辄有十余人合抱、主干最细的地方也有三四米的柚木——在后世很难找到这么粗的柚木,都是制造龙骨、甲板的上佳材料。
  其余可以用来制造些不是那么重要的部位的松木、杉木,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可以说后世哪怕明代下西洋的时候,在自然资源方面,也没有现在的便利……
  而山阴是会稽的治所,并不是后世山西的山阴,而是在绍兴一带,临近吴郡的钱塘、富春,论就地取材的优势,比章安稍差一些,但是却临近后世的杭州湾,作为海湾、海面相对平静,相当于入口在简单模式。
  另外无论是就地进入钱塘江,还是沿近海进入三江、继而进入震泽,都比较方便。
  也就是说,在船只制造上,章安锦帆坞侧重于海船、山阴锦帆坞侧重于江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比“器”更重要的,自然是“道”、也就是制造原理!
  之前还没有宁锦吸金,不具备大规模造船的基础时,船匠们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白图交给甘宁的图纸的指引下,实验着新风帆……
  按照白图的图纸所写,真正的“帆船”,不仅能够逆风航行,甚至速度可以超越风速。
  这在东汉的船匠来看,完全是天方夜谭,如果作为会稽太守、兼任典船中郎将的,不是甘宁的话,说不定他们已经抗议,不过换成是甘宁……倒是没人敢废话。
  没钱不要紧,先做模型——一人大的小船,总是能做出来的!
  而且在图纸的指引下,一点点摸索,竟是真的实验成功,现在“模拟船”已经能够逆风航行,虽然模拟船只是单人控帆,和后世作为竞技项目的单人帆船差不多,但原理终归是一样的。
  船匠们对于曲面流速的掌握,还十分浅显,要“比风还快”有些难,但已经能够通过调节风帆角度,在逆风中“之”字形航行!
  至于原始轮船,构造上有许多已经触及到此时船匠的盲点,需要其他工种协同研发,甘宁看似暴躁,但却并不急躁,先让他们从改良帆船开始练手。
  江船大多是东吴时期的技术改良,而海船则是选择以沙船模型为基础,也就是不惧搁浅的平底船,相比尖底的福船简单一些,而且海船暂时不用考虑战斗力提升,仅以航行为主要研发突破的方向。
  ……
  此时在金陵的将军府中,白图收到了刘表送来的文书,刨除掉那些冠冕堂皇的废话,总得来说……刘表拒绝了白图的所有请求。
  之前白图在旱情扩大后,担心储备的救济粮不足,于是打起了向荆州和益州求购的主意。
  至于中原、关中?算了吧,那些打成一锅粥的诸侯,自己都缺粮,而且也不方便取道。
  “刘表这厮,简直妄为宗室!向他求购粮食,他不卖且不说,连我们想买益州的粮食,他居然也不愿意借路!”白图相当之愤慨。
  下首的鲁肃,倒是并不觉得奇怪……
  荆州,尤其是南郡、南阳,坐拥云梦泽,淮南的旱情对他影响较小。
  但是刘表现在显然在提防白图,怎么可能卖粮食给他?
  至于向益州求购粮草……鲁肃本来就不大看好,虽然可以走长江水路,比陆路用人力畜力运输,损耗要小很多,但中间隔着个荆州,成本还是有些高的。
  甚至比现在吴郡的粮价,还要略高一些——旱情开始之后,吴郡粮价已经涨了四五倍,达到千钱一石。
  白图也没有太为难户部,按说调控粮价,也是户部的职责,不过在救济粮禁止买卖的情况下,粮价高些也无所谓,毕竟百姓要买也是买救济粮。
  普通粮食的交易量很低,基本只有世家豪族之间相互交易,另外就是将军府在收购。
  相比之下,刑部对于倒卖救济粮的查处力度,就要大得多,已经有两个土豪,因此被抄了家,令人明白这属于不可逾越之红线。
  因为救济粮被抄家也不冤枉,毕竟为了方便保存、减少运输消耗,救济粮都是贮藏在各县自己的府库中,那么……大规模出售的救济粮,会是哪来的?
  经过城姬的加工之后,救济粮基本属于防伪产品,真正要点脸面的望族,现在也不敢打救济粮的主意,否则相当于直接对百姓承认他们动了赈灾府库。
  之前鲁肃就算过,从益州购粮的话,各种成本叠加,基本要一千五百钱,才能在柴桑收获一石粮。
  不过现在江东的粮食,基本属于有价无市,溢价向益州购粮倒也可以考虑。
  只是现在不用考虑了,霸占着长江中段的刘表根本没有借道的意思,长江上游的益州的粮食,也不能直接飞到下游来……
  蜀郡甘氏分割族人来江东的时候,轻舟快船、几百人并不显眼,用不着刘表同意,但是成船的粮食,要堵住却太简单!
  至于零散购买、小船运送?
  那成本还要再高上几倍,白图也买不起……
  因为白图接纳了和刘表、黄祖有仇的孙策一部,相比于曹操和刘备,刘表才是现在最提防白图的人。
  “子敬,除了趁着枯水期清理河道、挖掘水渠之外,在丹阳、吴郡南部,也开始挖深井,以防不测!”白图气愤之后,还是开始安排工程。
  今年因为粮食减产,本着用救济粮“开仓赈灾”是白亏,“雇佣徭役”才不赔的思想,白图加大了“雇佣徭役”力度。
  在库存的救济粮大幅减少的同时,吴郡和丹阳的役工倒是十分充裕!
  同时白图还想要传信鄱阳和会稽,虽然路上消耗大一些,但尽量也向吴郡和丹阳运些粮食来……
  鄱阳郡和会稽郡已经远离长江,前者有鄱阳水系、后者则是在钱塘江水系以南。
  淮南为中心的旱情,还不至于令会稽、鄱阳都大受影响。
  这样下去白图担心原本预估中很充裕的救济粮会不足,所以已经期望在鄱阳郡和会稽郡,也能筹措出粮草……
  只是鄱阳之前开放程度不足,耕地面积有些少,至于会稽……更是以山地崎岖著称,运粮很困难。
  白图也是想了一整晚,才想到了个万能的“好办法”!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
  甘宁在山阴城的城姬府,收到了州牧大人、也是将军大人的指令之后,神色有些闪烁,独自在城姬府思考了好一阵儿。
  平时为了人设,甘宁是不会在外人面前思考的,都是靠本能行动——犹豫就会败北,思考显得软弱。
  甘宁觉得一个不会思考的自己,才能无论敌我的,给其他人以最大的震慑!
  第二天开始,甘宁加大了对山阴与章安两个船厂的巡视频率。
  “明年四月之前,我要看到一个船队的成品,武器可以放一放,搭载捕鱼器械,到时我会带着你们一起,去远海捕鱼。”甘宁对章安锦帆坞的船匠们说道。
  “太守,捕鱼……这有必要吗?海鱼在会稽……不划算吧?”甘虎显得有些犹疑。
  的确不划算,其实现在也根本没有远海捕鱼的说法,为了些海鱼就又是造船、又是冒着风险远航……有这力气,扩大下宁锦的生产不好吗?
  甘虎是甘氏分割出来的族人之一,名字很彪悍,但平时心很细,被甘宁委任为章安锦帆坞的负责人之一。
  “划算?本太守是要支援吴郡的同胞!阿虎,你的思想素质,什么时候能提升一些?”甘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令甘虎一阵羞愧。
  “太守……捕鱼的话,就不用带我们一起了吧?”另一位老船匠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是为了让你们在第一线的亲身体验中,更能够观察到船只的需要改进之处!怎么?不会连你们自己都不敢做自己的船吧?”甘宁瞥了他一眼。
  理由很充分,无法反驳……
  此时甘宁看在宁锦的面子上,已经无条件相信,白图对于明年的超级旱情的预言。
  其实白图也并没有对甘宁有什么硬性规定,毕竟以此时的交通消耗来说,指望行路艰难的会稽郡,往外运粮食,本身就很不近人情。
  偏北的山阴几个县还好,南部的县要大批往外运粮,怕是要十不存一二。
  然而甘宁领命之后,却决定干一票大的……
  白图并没有硬性规定,甘宁要挤出多少粮食来,而是让他自己和吴郡的张辽去协商——反正现在吴郡是会稽的“对口互助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