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06


这年月服侍将主披甲乃是侍从身份的象征,非亲信不能为。铁无环能够服侍王祐着甲亦是极大光彩,工作格外用心谨慎,生怕出了纰漏。
这件“亮银锁子鱼鳞甲”出自大燕某将门人家,其祖上追随燕皇刘破奴立有大功,后世子孙却被枭卫所害满门被祸。这件家传宝甲也成了枭卫缴获,送给自家统领。只不过王祐平日对敌所求速度、隐匿,穿甲没什么帮助反而误事,直到今天第一次穿戴。
这铠甲造型与时下的甲胄很有些区别,其纹饰以及形制还带着天命时代的特征。每一片甲叶都是上好精铁经过反复锻打,把厚度锤薄一半,保证披甲人动作的灵活性,再用牛皮索连接在一起。甲叶每年保养上油,确保不生锈蚀。还需要上好白银熔炼成汁,把每片甲叶放于其中浸泡,确保其光泽颜色亮洁不改。维护这样一件甲胄就需要数十个专门的甲奴,因此非高门大户不能为,也才有资格被称为传家宝。
铠甲为半身形制,胸前左右两边各配一个银色护心镜,腰间悬挂系着一颗雕刻精良的蛇头。
铁无环对这甲胄其实很是熟悉,但是今日心情激动,手脚没准,甲叶叮当作响。
王祐倒不会对铁无环发脾气,只是冷声提醒:“每逢大事需静气,心不要乱。”说话间他抖擞了下肩膀,让自己尽快适应宝甲的重量。面对接下来自己将要陪同父皇第一次参见检阅大军,虽不胆怯,却也不敢懈怠。
清晨第一缕太阳照进乾清宫中,太监宫女们来来往往的穿梭。刘威扬早已收起惺忪的睡眼,今日可是军队开拨的重要日子,一切都该算清楚了。
太监总管手中捧着皇上阅甲,在门口等候。阅甲外布金帽钉,衣内用蓝绸里,敷一层薄丝绵。全身皆用黑绒镶边。上衣背面居中绣一条正面升龙,龙身用红、绿线勾边,火焰云用金线勾边,下摆绣海水江崖,表示万里江山尽在掌握之意。
刘威扬心头激荡,心内默默念叨:盈儿,你等着,等着朕为你报仇!
烈日高挂于天中,天京城外,大校场之上,浩浩荡荡的军队从三面赶来。
南方为神策军,神策军主邺锋寒,国舅莫崇山位置都略微靠后,队伍的最前方则是二皇子刘宸毅。他一身银甲外罩宝蓝色缎面,护项、护耳、护颈面均用宝蓝缎包裹——虽华丽却不实用。
从北方来的则是无定军。与神策军相比,这支人马就显得有些寒酸。从兵种上神策军骑兵多步兵少,骑兵人皆双马一乘一驮,于中原骑兵而言已经算是极致。而无定军则恰恰相反步兵多骑兵少,少数骑兵也只有一匹骑乘马,并没有驮马备用。
在铠甲上无定军也不能和神策军相比,纵然身为武人爱护衣甲乃是本分,但是常年亏欠粮饷导致无定军经费有限,战甲多有残破之处。与那些铠甲鲜明且配有锦饰的神策军相比,逊色何止一筹。
但若是仔细观察他们神色就能发现,这支人马目光坚定步履稳健,与趾高气扬的神策军形成鲜明对比。所谓新刀旧刃的差别,由此就可见一斑。
在无定军最前方,则是大帅鱼世恩。他的一身衣甲倒是保养得很好,但是并不张扬,更不会用锦缎作为装饰。沙场老将都知道丝绸是穿在铠甲与身体之间,作用是万一中箭后便于打箭,而不是穿在外面做装饰。那样除了吸引火力也没什么用。
最后一支人马则是枭卫。他们虽然人数较少更不曾临阵,但是十八年来飞扬跋扈凶名远播,甲胄也极尽华丽能事。单纯以威慑力论,还在神策、无定两军之上。便是神策军将看到枭卫也连忙错开眼光,不敢直视。
刘宸英已经到了阅兵台,素来文弱的太子今天也破例披挂完全,一身黄金甲胄压得他满头大汗呼吸不畅。但是黄金甲胄为天子恩赏太子专用,刘宸毅只敢银甲锦饰却不敢披挂金甲,见了这甲胄就心里泛酸,忍不住开口嘲讽:“哟,皇兄,不是我说,你穿着这套盔甲,待会能跳的上马车吗?”
刘宸英低头看地:“甲胄虽重,但不会妨碍愚兄为父皇驾车。”
“当然不会妨碍啊!反正一会儿为父皇驾车的是我又不是皇兄。”
刘宸英在这个问题上不会退让:“按大燕制度,历来就是太子为父皇驾车,哪有你驾车的道理。”
“嘿,这可说不准!”刘宸毅摆明在驾车这件事情上,要和太子针对到底。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忽听净鞭声响,随后只听王景的声音传来:“皇上驾到!”
两人顾不上争吵,连忙单膝下跪:“儿臣参见父皇!”
刘威扬并没有看两个儿子,而是迈步直上阅兵台,目光所及只有无定、神策两军。旌旗招展剑戟生寒,十八年来敲骨吸髓压榨民力,不惜闹得天下大乱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的地步,所得财帛供养出来的精兵就在眼前。报仇雪恨的希望,也就着落在他们身上。
刘威扬朝着士兵高声说道:“我大燕先祖因伐天命而立国,不可一世的天命铁骑被先祖所败,逃往草原苟延残喘。自大燕立国之后,更不曾怕过神狸。朕也曾三战三捷,将神狸打得拱手称臣。如今胡虏又兴逆师图谋不臣,实乃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无定、神策两军皆为南曜精锐,此去草原必可一战成功!朕在天京备下财帛珍宝,就等着犒赏有功将士。你们不要让朕失望,也不要让大燕子民失望。”
士兵高声呐喊:“大燕必胜!大燕必胜!”声如滚雷,震动天地。王佑立于阅兵台右侧看着刘威扬背影,心中亦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上阵杀几个神狸人。
三呼过后,刘威扬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众目睽睽下,他转头看向王佑:“枭卫统领王佑!你来为朕驾车,阅兵!”此话落地,只听身边一片哗然。
刘宸英瞪大双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宸毅顾不上和刘宸英的争斗,低声问道:“这怎么回事?之前父皇跑去王家,这回又让王祐驾车,这里面有毛病?”
太子生怕父亲听见,连忙低声说道:“少说话!父皇想干什么谁又拦得住?”
刘宸毅素来混帐,但是对于父亲却是怕到骨子里,尤其今天这种场合,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出来阻止刘威扬。只能把一肚子火气撒在王祐头上,咬牙切齿道:“王祐!你给我等着!我不管你有什么来历,都得要你的命。”
刘宸英实际想得更多。父亲不可能不知道为天子驾车是太子的职责,自己纵然驭术不精,也不能交给外人,更不该交给王祐。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历,何以让父亲如此重视?妻子要自己结好他,到底是对是错?随后又想到那枚玉佩,心里就越发别扭。
这时刘威扬已经登上战车,王祐则利索地跳到驭手位置。那件半身甲胄并未影响他的行动,反倒是增加了几分威风。他驭术之精远非刘宸英可比,马车四平八稳,刘威扬站在上面如履平地,心里对这个儿子越发满意。
马车从士兵面前缓缓驶过,每过一处就引来士兵们的齐声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佑与父皇一同享受着当下的荣耀,心中豪情顿生:这是刘威扬的江山。这也将是他王佑,不,是刘宸瑞的江山!
同样感觉到不对的还有莫家父子,莫崇山小声道:“这一出,算什么?”
莫如晦目光悠远,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实际上,他是不敢和儿子说。王景十八年间从无命太监升到枭卫统领,到底是靠得自家本事,还是这个王祐?这王祐真是他的侄子?
第九十三章
变数
莫府。
自校场回到家中,莫崇山的脸色就黑如锅底,整个人情绪低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像是一头困兽。
他虽然素来糊涂荒唐,但总归是国舅,对于这些典章制度最是在意。给天子驾车的工作,无论如何也不改九六落在王祐头上。事出反常必为妖,这件事背后肯定藏着巨大秘密。
以莫崇山的脑筋,实在想不出这背后会藏着什么,但是蠢人也有蠢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原因,就去找结果。既然事情出在王祐身上,那就把王祐解决。杀了他,一切就不了了之。只不过王祐乃是枭卫统领,整个天京城最强的秘密武装归他掌握,让莫崇山颇有些头疼。
莫家倒是豢养着门客家将乃至可以为家主牺牲性命的死士,可是这些人充其量就是能拼死王祐,没法保证理清首尾。万一事机不密为皇帝查出端倪,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莫如晦倒是表现得从容淡定,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莫崇山如同拉磨的驴,围着自己老子反复转圈却得不到回应,终于忍不住开口:“爹!您总不说话也不是个办法!校场上的事您看得清楚,这王祐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资格给皇帝驾车?”
“他是干什么的重要么?”莫如晦对于惟一的儿子素来宠溺,论起溺爱程度不逊色于莫华妆对刘宸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莫崇山糊涂蛮横,与刘宸毅这个外甥臭味相投。见儿子这么久都说不出答案,他也只能亲口解惑:
“王祐必须要除掉,一个必死之人,不值得我们费心思揣摩。”
“我也是想除掉他,可是家里谁能做这事?我想了半天,都没找到人选。要说杀他倒是容易,可是要躲过枭卫的追查,可不是易事。”
“怎么,你还想在京城杀人?你长了几个脑袋,敢在京城杀枭卫首领?”
莫崇山一愣:“不在京城杀他,还能在哪杀?”
“自然是在战场上。自古兵凶战危刀枪无眼,沙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纵然重兵拱卫的大将,也有可能丧命于流矢之下。何况王祐既是枭卫统领,自然得冲锋在前。不管是冲锋陷阵斩将夺旗,还是担任硬探斥候,总之都是干的玩命差事。如果出了意外,也是情理中事。”
莫崇山道:“这个我其实也想过,可是总觉得不保牢。爹想想看,这次陛下也是要御驾亲征的,在他眼皮子底下干这个一样危险。再说万一他把王祐留在身边当侍卫,咱们什么办法都没有,还不如在京城动手。”
“御驾亲征?如果他让宸毅或是太子那个废物驾车,倒是可能御驾亲征。如今让王祐驾车走这一圈,他还以为自己可以亲征?这些年他日子过得太随性,就真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可以为所欲为,也是该有人让他知道点厉害。”
“爹的意思是说?”
“宸毅只是二殿下,他上面还有个太子呢。顾世维那老东西比咱们还着急,这回肯定会采取行动,不让刘威扬亲征。”
“为何?”
“就像我了解他一样,那老狐狸也了解我。给我这个机会,就是想要借刀杀人。不过那又怎么样?只要杀得了王祐,其他都没关系。反正也当了那么多年的刀,再当一次又何妨?”
皇宫。
结束阅兵之后的刘威扬兴冲冲返回紫禁,一路直奔荼盈的寝宫而去。这地方并没被拆除也没被挪作他用,这些年一直空置。包括荼盈生前喜欢的器物也大半得到保留,刘威扬抽空来此睹物思人,也算是少有的休闲。
摩挲着这些器物,刘威扬心头狂喜,有千言万语想要对荼盈说,却又不能开口。他不停提醒着自己:隐忍,必须隐忍!越是成功在望越不能得意忘形。只有把一切都抓在手里的时侯,才能说出真相。
过了不知多久,门外传来王景求见的声音。刘威扬转头望去,见王景面色惶恐不安,似乎有大事发生,刘威扬的心也不由紧张起来。他只当是王祐出了什么意外,等到王景回奏才知出问题的乃是刘宸英并非宸瑞,心头一块石头落地,长出一口气,语气又变得冷漠起来。
“回了东宫就闹病?真是没用的东西!那些将士盔甲在身手持兵器在外面站一两个时辰都没关系,他不过是穿了身甲胄就受不了,居然还因此致病?这样的人到了战场上,还有什么用处?我大燕太祖以武立国,朕也曾经三次率军出塞扫荡神狸,怎么就生了这么个窝囊废!”
王景一语不发,心里既高兴又疑惑。他当然希望替儿子把拦路虎都打死,可是万事都要讲个道理,太子的病来得太过蹊跷,让他总觉得其中有诈。王景本来就是个敏感而多疑之人,加上这些年执掌枭卫又藏着天大秘密度日,疑心更为加剧。虽然刘宸英素来文弱,可是也没到弱不禁风的地步,单纯披挂站班不至于闹成这样。
如果单纯是刘宸英自己还没什么关系,加上一个老谋深算顾世维,就让王景忍不住怀疑这场病是否藏着什么后招?
刘威扬正在骂儿子的时侯,又有一名太监在门外跪倒禀奏:“陛下,剑南有六百里加急!”
时间不长,这份加急奏报摆在刘威扬面前。王景不敢看,刘威扬倒是主动向他说明:“剑南的盗魁罗蛮破了郡城。”
王景一愣。
由于刘威扬十八年间横征暴敛,天下盗贼蜂起,好在大燕有强兵在手,这些盗贼旋起旋灭,不足以动摇根基。剑南地处偏僻民风剽悍,罗蛮真实姓名不知,只知道其曾在燕军当过小军官素有勇力能得人心,因为税吏毒害百姓太过反出军营,带着一干袍泽与百姓起兵为盗。曾经几次打败过官兵,但是自身势力有限不成气候,没想到居然被破了郡城。
他想了想说道:“陛下不必心焦,剑南府兵仍在,想来郡城很快就能夺回。”
“已经夺回了。罗蛮破城是取粮,不敢和官兵正面交战。区区一罗蛮,也不在朕的心上,而是这份奏报送来的时机……”
“陛下,或许只是凑巧。”王景知道,在刘威扬面前固然不能表现得太笨,但更不能表现得太聪明。这种大事上,还是笨点安全。
刘威扬看着王景一笑:“你啊……差的远了。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奏报什么时候送是有学问的,早一天晚一天,早几个时辰晚几个时辰,都有自己的道理在。他们这个时候上奏章,不会那么简单。”
他说话间站起身来回踱步,忽然开口问道:“顾世维可曾去东宫探病?”
“回陛下的话,顾世维今日校场观看阅兵后就回了府邸,哪也没去。东宫并无外人进出。”
“张世杰呢?”
“张老将军倒是和几位旧友饮宴,遥祝大燕旗开得胜。那几个旧友都是禁军出身,不过如今都是白身。”
刘威扬点点头,又在那里思忖着。他本意是想御驾亲征,亲眼看着神狸人怎么死,可是现在却有点犯嘀咕。
表面上看刘宸英生病就是身体不支,顾世维、张世杰都和这件事无关,但刘威扬还是无法放心。顾世维毕竟是三朝元老,如果想要联系到太子总是能找到门路,即便是枭卫也未必能完全卡死。再说现在枭卫主力都忙着出征的事,王景人手不多,也未必能监视周全。顾世维和张世杰的表现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也可以看做故意撇清。
关键是这份剑南的急报,来的颇为诡异。按照他对臣下的了解,自己刚刚结束阅兵,正是报喜不报忧之时,何况罗蛮都已经退了,哪里犯得上如此急着上奏。再结合太子的病,这份奏章的意思很可能是变相施压,提醒皇帝天下不止神狸一个敌人。如果皇帝亲征,留守者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否则可能后方大乱。
本来刘威扬的想法是太子监国,自己亲征。所谓监国也就是挂个名字,实际不给多少权力,大事都快马送到军前由自己决定。显然有人猜出自己会这么做,来这么一手倒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