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校对)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06


“他们是要毁了这个国家。”
“一味杀人也会毁了这个国家。”
“只要墨门……”
“墨门不会介入庙堂之争,这是自墨门建立之初就定下的规矩。陛下习天子剑,剑出则伏尸百万,血沃千里。杨某习布衣剑,此剑只为升斗小民而鸣,不会成为庙堂大员手中的锋刃。过去不会,现在也不会,这是墨门的规矩。”
“可你是墨门矩子!”
“如果我带头破坏墨门规矩,就不配当墨门矩子。墨门誓言,天命无亲!我们的剑只能对着外敌。刘兄,你和百官的争斗,是权力之争,墨门没有理由介入其中,我们是墨门武者,不是皇室侍卫。”
杨烈的语气坚定,证明这件事无可商量。他不是个喜欢摆弄阴谋权术之人,也不以狡黠闻名,但不代表他真的对朝政大事一无所知。事实上一个缺乏智慧的人,不可能担任墨门矩子。墨门的人也不是瞎子,不会选一个无谋之人担任首领。
以刘威扬在军中的威信以及帝王权威,只要一句话,有的是人愿意为他杀人,根本不需要杨烈出手。之所以请杨烈做这件事,实际是想把墨门牵扯进来,替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是刘威扬杀六部尚书和丞相,再扶持下面的官员递补,等于是以君权强压。提拔上来的官员未必会对皇帝忠心,下面的大臣也不会服气。事情传开,一个暴君的名号肯定跑不掉。
自古来名正才能言顺,大敌当前,一个暴君统兵北伐,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非议乃至抵制。对于民间的摊派征收,本就容易激起抵触,再有这么个臭名声,民变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如果让齐、楚找到进兵的口实,刘威扬的北伐战略就会彻底破产。顾世维敢带着百官哭门的底气就来自于此,刘威扬越是想要做事,就越不能乱开杀戒。只要百官跟他共进同退,刘威扬的天子剑就落不下去。
可是天子剑落不下,不等于布衣剑也不敢落下。如果杀人的是杨烈,情形就不同了。
墨门向来是百姓心中的偶像,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不管墨门做什么都会被认为正确且自有其道理所在。这是墨门几百年来用无数血肉乃知性命换来的信誉。只要杨烈肯拔剑,顾世维等人就会被天下看作乱臣佞幸,杀他们就是天经地义。得到墨门支持的天子,自然是明君圣主,接下来不管作什么都是顺天应人,没人敢阻挡。
官员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在行动上不敢继续和皇帝对着干,像是集体到午门外下跪哭拜先皇这种事再不可能发生。刘威扬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也不用担污名,可称一举两得。
刘威扬和杨烈有多年交情,给出的承诺也非同寻常,暗示可以用大燕国力扶持墨门。甚至只要杨烈提出条件,墨门就有可能入主朝堂,取代一部分大臣的位置。当然,从此以后墨门就会变成大燕的一个合作机构,而不是永远中立,守护南曜的侠义组织。
正因为此,杨烈才不肯出剑。哪怕为此和多年至交反目,他也不能答应这个条件。
从他学剑开始,就始终记得一个原则,自己的剑只能用来行侠仗义,不能用来谋取私利。墨门能在百姓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便是无数墨门侠客不畏牺牲乃至用性命维护荣誉换来的。历代墨门侠客可以为了某个无名百姓的利益战死,绝不会为帝王将相的个人恩怨出手。为刘威扬寻找荼盈以及刘宸瑞,算是尽朋友之义,和朝政不涉及,否则他也不能去做。
正因为杨烈向来恪守侠义之道,以墨门先祖为偶像,以其规诫要求自身,才能修成足以追赶墨门先祖的剑心。他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也不会改变墨门中立立场,成为大燕附庸,于刘威扬的请求自然无法应诺。
刘威扬看着杨烈,目光中充满祈求意味。“杨兄,我们不提庙堂,只说交情。难道你忍心看着朕被他们如此逼迫?”
“正是因为咱们的交情,我才不会答应你的要求。杀了顾世维他们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大臣还是会反对你。你们君臣之间应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陛下和顾宰相乃是师生,纵然有误会也可以解释清楚,没必要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百官逼宫,上谏五策,的确不合乎情理。顾丞相所为,也有失臣子身份。但顾宰相是三朝元老,对于大燕忠心耿耿,我相信他的初衷,还是以国为上。你们各退一步,事情肯定可以解决。”
“你决定了?”
“陛下,请恕我无能为力。”
刘威扬笑了,笑容在脸上一点点绽放,最后大笑出声。随着他的笑声,其目光变得越来越冷厉。他和杨烈距离很近,可是随着他的笑声,杨烈隐约觉得两人之间正在升起一堵高墙,把两人隔绝开来。这堵墙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笑声持续了好一阵,刘威扬才对赤忠道:“赤忠,送杨大侠出宫,再把顾相和六部尚书请来,朕和他们有话说。”
“奴婢遵旨。”
赤忠朝杨烈做了个请的手势,杨烈看看刘威扬,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各部部堂以及顾相或许有些地方想的不够周全,但是现在正是同舟共济之时,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
刘威扬的神色变得和蔼可亲,看不出半点杀气与怒意,朝杨烈一拱手:“杨大侠千里奔波鞍马劳乏,还是早些去休息吧。至于我燕国朝廷的一点小事,不劳杨大侠费心,朕能够处置。”
杨烈没再说话,叹息一声随赤忠而出。当他来到宫门口时,回头向刘威扬看了一眼。刘威扬面带笑容拱手送客,看上去对这位墨门矩子很是客气。
杨烈心中明白:或许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进入大燕内宫,也是最后一次与刘威扬见面。未来自己再见到的只会是燕国皇帝,而不是总角之交。今晚自己的选择,导致一位至交反目,也可能让墨门失去了一次壮大的机会,可是他并不后悔。如果重新选择一次,他还是会这么做。一个失去了原则与规矩的墨门,就不再是墨门,不管它再怎么强大都没有意义。
他忽然停住脚步,对刘威郑重一礼:“请陛下放心,我墨门职责,便是戍守北疆,牵制神狸!我会组织墨门人马,袭击神狸粮道,骚扰其后方,相信用不了多久,神狸就会退兵,大燕江山不会有危险。”
“有劳杨大侠费心了,朕静候佳音。”声音和善悦耳,就是不再有丝毫感情。
御道上。
顾世维在前,六部尚书在后,七个人步履匆匆向荼盈寝宫行来。六位尚书面色紧张,四下张望,似乎想要观察一下,看看黑暗中是否藏着甲兵或是宫廷侍卫。倒是顾世维神色从容不卑不亢,仿佛只是去例行讲学。
刘威扬召见这七个人的地方已经不是荼盈寝宫而是自己的书房,书房里除了送走杨烈又赶回来侍奉的赤忠,再没有外人。书房不是能藏甲兵的地方,几个部堂的心略微放松一些。等到君臣见礼之后,刘威扬才问道:“顾相,朕不明白,你们为何要如此行事?”
顾世维道:“顾家世受皇恩,臣自当肝脑涂地相报,绝不敢冒犯陛下。但是正因为此,臣才不能不说这些话,否则就是侍主不忠。这份血书乃是老朽所写,但是其条款却是民心所向,百官所请!如果臣隐匿不报,将来只怕会出更大的乱子。”
“这么说,这份血书上的内容就是群臣的底线,无可更易了?”
顾世维等人一语不发。那五条要求彼此连环,互相作用。推翻任意一条,都对其余四条有影响,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定下盟约,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他们都不能退后一步。此时他们不能直接争辩,就只能用沉默的方式表态。
刘威扬点点头:“你们的意思朕明白了,那朕如果不答应呢?”
顾世维道:“臣不敢威胁君上,也不能不顾民情。若是陛下坚持不允,臣只能挂冠而去,退归林下。”
其他六部尚书立即说道:“臣等也愿随顾相挂冠而去,退归林下。”
“挂冠的怕是不止你们,也包括外面的百官众卿吧?”
顾世维等人又陷入沉默,不过这次的沉默显然是肯定皇帝的话。
刘威扬又笑了,笑声洪亮。
“既然众位卿家已经决定了,朕就没什么话可说,就依你们之言。”
顾世维愣了一下。这位帝国的宰相也不曾想到皇帝会答复的这般痛快,预料中的拉锯并没有发生,乃至于以他的见识一下子都没能反应过来。只见刘威扬已经离座而起,顾世维才慌忙起身,问道:“陛下,您这是去哪?”
“去午门,向百官认错罪己。”
第四十章
罪己(下)
刘威扬在前,赤忠挑着灯笼在旁随侍,其身后便是顾世维以及六部尚书。几位部堂的眼神集中在顾世维身上,甚至连自己下一步该迈出哪条腿,都要先看相爷的行动才能决定。
这也不光全怪他们,事情发展的过于顺利,反倒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一切都是虚幻的感觉。毕竟刘威扬自从登基以来,虽然对内仁厚,但是绝非懦弱。何况之前力主北伐之时,又是以雷霆手段推进,几乎没有丝毫妥协余地,现在态度大变,让众人都觉得有些纳闷乃至怀疑,生怕其中有什么变故。
不过看顾世维胸有成竹的样子,其他人心里总算有些把握,随着刘威扬一路来到午门。
赤忠不敢直视天子,但还是忍不住偷眼观瞧,想要看清楚陛下的神色。他发现刘威扬面无表情,饶是自己侍奉已久,也猜不透天子此时的心情。只不过细心的赤忠发现,皇帝的双手紧握成拳,好象是要和人搏斗的武师,心中总觉得情况不像看上去这般顺利。
午门外,群臣还跪在那里没动地方。在顾世维等人离开后,这些人也曾有过动摇,但是顾世维积威之下,没人敢自行离去。毕竟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算是中途离开也未必能在天子面前买好,却肯定会被顾相记恨。大家都不是笨蛋,自然没人会做这种事。
人虽然跪在那里不动,心却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随着顾世维等人离去的时间越来越长,群臣的心也越来越忐忑,不知这次孤注一掷的行动结果是吉是凶。万一皇帝翻脸大开杀戒,自己这些人的脑袋也保不住。但也有人笃信天子不会把江山社稷拿来做赌注,这件事不会发生。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百官的心陡然也提到了嗓子眼,一切终于要见分晓了。城楼之上,灯火殷殷。在禁军护卫的簇拥之下,皇上负手而立,慢慢来到垛口边沿。随后有眼尖的人发现,皇帝身后站着顾世维、六部尚书,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不管结果如何,只要相爷和皇帝商谈出结果,自己这些人的前途以及身家性命就算是保住了。
刘威扬的目光从群臣身上扫过,从头到尾一个个看过去,竭尽所能记住每一张面孔。过了好一阵子,他终于开口:“众位卿家!朕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宠信胡妃,以致国治未臻,民生未遂。今更有无定城之惨变,军士死略离散,此皆朕之罪也!”
刘威扬顿了一顿,右手越握越紧。
“往事不可追。今唯有接受百官所请,下罪己诏!废荼盈皇妃之位……”
赤忠目瞪口呆,万没有想到之前还想要借墨门之手屠戮宰辅压制百官的刘威扬,此刻居然真的答应了顾世维的五策。从皇帝那颤抖的身躯,紧攥得拳头看,他说这番话时心情并不轻松,但他还是强要牙关,保证发言流畅完整。
“立皇长子宸英为太子;国事与群臣共商,军事与诸国共议;与神狸,永绝永好!”
刘威扬话音坠地,一片寂静。过了许久,方才闻得午门之下,群臣雀跃。不知谁带头高呼了一句“吾皇英明!”,这句可恨的赞词,便在午门之外此起彼伏,久久不散。
高居城楼之上的天子,看着下面欢欣鼓舞的群臣面无表情,就像看着一群死人!
午夜,已过丑时三刻,更夫手持铜锣,一声呼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回荡在无人的皇宫之中。
皇帝下罪己诏之后,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午门。顾世维也遣散了文武百官,独自回府。君臣之间的平衡需要维持,既然天子退了,他也需要退让。
“皇上,您的手!”
直到回到荼盈寝宫,借着灯火光芒赤忠才看清楚,刘威扬的右手在向下淌血。当他的右手张开,赫然发现那枚玉飞燕被他紧紧攥在手中,此时早已经刺入皮肉之内。回想之前的情景,皇帝在走向午门的一路上,实际一直紧握着这枚玉飞燕,乃至宣布废除荼盈皇妃之位的时侯也不例外。
天知道他是用了多少力气,让玉飞燕刺得这么深。得亏这是一件秘法加持的宝物,否则这么用力怕是早就碎成几块。
刘威扬冷哼一声:“慌什么?一点小伤死不了。”
赤忠不敢多说话,小心翼翼地帮皇上清理伤口,刘威扬神色之木然,反倒让赤忠惴惴不安。
“皇上,包扎好啦。”
见刘威扬没有回应,赤忠给身后的太监宫女都使了眼色,让他们退下。赤忠抬头看着漠然的刘威扬,轻声问道:“皇上,还有吩咐吗?”。
“退下吧。”
刘威扬发出一声沙哑的低语,吓了赤忠一跳,抬头担心地看着皇上。但刘威扬别过头去,环顾着这灯火通明的寝宫,忽然站起身来踉跄着走向内室。
赤忠本打算跟上皇上,又觉不妥,便退后两步,转身离去。今晚发生的事情太多,是该让陛下一个人静一静。
内室中。陈设的玩物瓷器,悉数落地。大燕的至尊,如同疯魔一般,掀翻桌子打碎器物,发出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号。把浸了血的玉飞燕放在眼前,如同看到荼盈满身浴血倒在地上,看着自己要自己为她复仇。
堂堂一国之君,既不能保护妻儿也不能为他们雪恨,这所谓皇帝又有什么意思?百官!墨门!顾世维!
刘威扬口中低声念叨着一个个名字,如同诅咒。
这国,这朝,这天,可还容得下他刘威扬?堂堂燕皇,还有那一点立足之地?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大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