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306


王佑沉默不语,过了半响,忽然开口问道:“三日之内出航,可有问题?”
苏慎一愣,旋即淡然道:“有些仓促,但未尝不可。”
王佑没有答话,只看得见几束阳光透过御书房的雕栏画栋,打在这对君臣之间。王佑不经意间抬起手,仿佛托起了花窗远处的迟暮夕阳。
第四百二十九章
出海(七)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而苏慎也好王佑也罢,之前一段时日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让国可以数日无君。
皇帝离开天京城御驾亲征的情况,在大燕漫长的历史中并不少见。但要是说燕皇亲率船队,出海远航,则是闻所未闻。
王佑决议提前出航的这一日,天京城万人空巷,看热闹的人也好,别有用心的人也罢,纷纷聚集在天京城码头。纵使运河宽广,码头船队错综复杂,那艘海龙舟依旧鹤立鸡群一般无比显眼,气势磅礴,夺去了所有人的喝彩与关注。
紧接着,人群中传来一阵更大的骚动,只是人挤人,其实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最先的一批人噗通一声跪下,身后的那一批刚想说总算能瞧见些什么了,便看到那道金灿灿的御辇,也跟着噗通一声跪下。
策马最前的,便是那名震天下的大丞相苏慎,而端坐在身后御辇上的,便是王佑。
跟在王佑身后的,则是一种散发着压抑氛围的黑骑护卫。
枭卫影卫还有鹰骑,这其中的关系,寻常百姓自然不明白,只是看见雷星亮和付欢二人身上一袭扎眼的夜枭服,那点凑热闹的心思,便烟消云散。离得远一些的百姓,干脆就结伴逃走,不敢再靠近半步。
在码头之外的街道上,有一处人声鼎沸的酒楼,酒楼的三楼雅座正好可以远远眺望码头,视野宽阔。此刻三楼角落里,正坐着两位不起眼的灰衣青年,看向码头方向,不多言语。但若是细看其眉宇,观其谈吐,便能察觉到些许的违和。
其中一人将炒黄豆丢入嘴中,笑道:“延泽,你怎么看?”
李延泽耸了耸肩,从对方手中夺下了一把炒黄豆,略微没好气道:“不知道。我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握着一把炒黄豆的谭笑生无奈地耸了耸肩,自从枭卫来找过鬼不收生意的麻烦,被墨可为的计谋化解后,鬼不收的一切倒是平静了下来。地宫塌陷,鬼市也受到了影响,很多不愿回地上的人,也不得不跟随谭笑生的步伐,逐步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汇总。
谭笑生知道,王佑是要出东海,寻找那个什么七曜天宫,只是他答应过杨陌,不向别人透露这件事,就连李延泽都没有告诉。
李延泽看向距离很远但依然一清二楚的海龙舟,无奈道:“燕皇亲自出海,却只给了个巡视东南,震慑海寇的借口。南曜海商素来昌盛,诸国打压海寇,都是尽心尽力。哪里有什么倭寇需要燕皇亲自去‘威震’的?”
谭笑生小声赞同道:“这借口,是有些糊弄了。”
他心中明了,脑海中不禁又想起武曲星君吕长英的风采来。
李延泽将黄豆嚼地嘎嘣脆,随后补充道:“再说,看那海龙舟的样式,巡视近海,大材小用。”
谭笑生沉默地盯着远处的风景,不知觉间,手中黄豆一空,再想去取,碟中也空无一物。谭笑生忽然有些怅然若失,轻叹了一声,淡然道:“无论如何,等下一次燕皇回京,必然又会有一番风雨变动。鬼不收,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李延泽略微收起了那副无奈神态,严肃地点了点头。
回到海龙舟上,燕皇在一众枭卫的护卫下,步步登舟。在禁军官兵强硬的态度下,一团乱麻的码头总算安静了些许。
苏慎与王佑共同步入舵楼,付欢与雷新亮则同时止步转身。身后上百名枭卫鹰骑,齐齐站定,面对两位首领,面容整肃。
付欢笑道:“想不到有朝一日,还会和枭卫统领同台共事。”
雷新亮假作听不出付欢的讥讽,摇头道:“久仰影卫付首领大名,实在荣幸。”
付欢微微眯起眼,仍是皮笑肉不笑:“看起来,你比那铁无环更聪明些,日后想必会更有一番作为吧。”
雷新亮笑意真诚,仿佛没有心机:“付首领太抬举我了,雷某人只求食君禄奉君事,再多的,便不敢去想,也不该去想了。”
付欢没有说话,默默回过头来。雷星亮同样选择沉默,两人如同门神一般,等待着下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雷星亮微微颔首,此刻,作为燕皇心腹,雷星亮手下的上百鹰骑,就站在这艘海龙舟的甲板之上。人人锦衣佩刀,严阵以待。
那付欢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雷星亮微微侧过头,看向那些正忙着扬帆收锚的寻常水手,而鹰骑之中,似乎也一直有人蠢蠢欲动,时不时将目光撇向那些似曾相识的水手。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艘燕皇亲乘的海龙舟上,没有普通人。
想通了的雷星亮苦笑一声。看来那些水手,都是影卫成员。而影卫本就选自鹰骑,也难怪那些见着了过去袍泽的鹰骑,微微惊讶动摇,左顾右盼。
这样看来,在海上的时日,恐怕会是一场好戏。
大帆扬起,雷星亮与付欢,同时昂起头来。
舵楼阁台上,王佑负手而立,苏慎则正襟危坐,正为燕皇烹茶,怡然自得。
忽然,王佑轻声说道:“他来了。”
苏慎仍旧不紧不慢地高提水壶,高冲茶叶,滚沸的热水冲散茶叶,霎时间,房内茶香四溢。
直到苏慎斟茶完了,他才款款起身,走下舵楼。王佑回到桌边,却发现桌上只摆着一碗茶水,和两盏空空荡荡的上好茶碗。
码头上、码头外,已经渐渐安静下来并作鸟兽散的百姓们,再度沸腾起来。
只有一骑,毫无阻碍的穿过人群,步步生风,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守在舵楼两侧的雷星亮与付欢也不禁侧目,远远便能看见那一骑仿佛烨烨生辉,能看见那魁梧的身形与高大异常的战马。
至于端坐在马上的那名大将军,只是一眼看过去,作为武夫的眼光便让二人惊畏不已,所谓“望而生畏”,不过如此。
自燕皇上任以来,耿中霄始终拒神狸于北塞之外。这位过去默默无闻的神策军副将,在执掌神策军后忽然摇身一变,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将帅之才,用兵如神。传闻所有耿中霄亲自临阵的大小战役,只有捷报。
所以百姓将耿中霄当做英雄般吹捧,成为了酒肆茶馆那些说书先生最近的大热话题。就连付欢这样的人物,也难免有些被沸腾的情绪感染,看向耿中霄的眼神,稍稍有些炙热。位极人臣,天下称颂,对他这样蛰伏在阴影中的人而言,真是太过耀眼。
只是付欢并没有意识到身旁雷星亮的眼神,在看向耿中霄的时候,深沉如渊。
苏慎走出舵楼,正见到那一骑远远踏步向前,百姓夹道欢呼的场景。雷星亮立刻收起自己的眼神,作惶恐状作揖道:“禀丞相,神策上将耿大人已到。”
枭卫与禁军护卫的层层人墙,在耿中霄翻身下马的那一刻,便自觉让出了一条道路。耿中霄一身铮铮铁骨,沉默寡言,一路登上海龙舟上,哪怕是雷星亮与付欢亲自上前迎接,他也依旧置若罔闻。直到他的目光与苏慎相交,耿中霄的嘴角才总算浮现出了一丝微笑。
二人相顾无言,苏慎仅仅是做了个请的手势,耿中霄也不客气,先一步踏入舵楼,随后苏慎转过身,停下脚步,对众人轻声吩咐道:“时辰已到,扬帆起航。”
“遵命!”
苏慎退后两步,轻轻关上舵楼门扉。
付欢的心神仍然有这些激动的涟漪,而一旁的雷星亮,看着眼前这栋聚集了大燕乃至天下权柄最大的三位人物,似有所想。
片刻之后,海龙舟大帆扬起,随从的船队也随之升帆启航。
以海龙舟为首,大燕船队总计二十余艘,功能各异。紫薇天宫虽然不在深遂海域之中,但其作为七曜的藏身百年的地点,必然有着地理上的与众不同处。
船队从天京城运河出发,沿途将会有苏慎布置好的地方船支融入船队。抵达入海口后,将进行最后一轮补给,随后出海远洋。
除了海龙舟上多是枭卫影卫,其余舰船上,大都是苏慎挑选出的各地水师精锐,将士上千,声势浩大。
宽阔的运河上,风平浪静,春风拂面,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次远征,而是出游。
王佑在船上深居简出,除了苏慎耿中霄二人常受到召见,密探些关于七曜的话题,便极少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又是一日,天空晴朗。耿中霄在自己的卧室内闭目沉思,却忽然听闻扣门声传来。耿中霄误以为是王佑再度召见自己,不敢怠慢,上前开门,却发现是一袭青衣的宰相苏慎,提着棋盘,面带笑容。
耿中霄微微一愣,旋即淡然笑道:“丞相大人,可真是稀客。”
苏慎轻轻摆手,彬彬有礼:“反正近日闲来无事,对弈几手可好?”
第四百三十章
出海(八)
不知不觉间,万里青山已成过眼云烟。王佑扶栏远望,南曜的海岸逐渐模糊于海天一色的边界,分辨不清。
昨日最后一次补给完成之后,海龙舟真正驶向了汪洋大海,开始征程。
从运河到海口,一路上风平浪静。在苏慎周全缜密的计划下,没有什么需要操劳心思的事务。因此王佑也就难得的清闲下来,有时间去想一些不曾想过的问题。
除了燕皇之外,整个海龙舟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苏慎与耿中宵,二人一文一武,位极人臣,却时常举棋对弈,谈天说地,让那些枭卫影卫大开眼界。
丞相苏慎素来是一副儒生模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倒是情理之中。
可谁也没想到耿中宵这一介沙场武夫,与苏慎手谈竟然毫不逊色,甚至偶尔能听见苏慎赞叹耿中宵棋路勇猛,一往直前。。
起先,二人只在苏慎或是耿中宵的房中博弈,后来便放开了许多,在甲板、艏楼等各个地方,都能见到二人对弈的身影。若是一局未了便因故中断,便由苏慎记下棋局,等到空闲时间,二人再聚,再由苏慎复盘,继续厮杀。
几次来往,就连雷星亮和付欢这样谨慎敏感的人物,也难免对二人下棋的结果和缘由深感兴趣。
但奇怪的是,如此趣事,燕皇王佑竟然不闻不问。甚至在得知二人交往甚笃之后,王佑连传唤二人的次数都少了些许。从不去干预二人。
海风拂面,苏慎落下一子,再屠大龙,耿中霄微微一笑,弃子投降:“文曲星君,果真名不虚传。”
苏慎摇了摇头:“六胜三负,算不得大胜。”
耿中霄一边在脑内复盘揣摩,一边苦笑道:“丞相可别挖苦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3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