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程攀不确定这个具体原因。
而事实上,一切的原因是自然科学教育的缘故,现在经过认知文明教育体系培养的民众和21世纪的民众是两个状态,从出生下来就胚胎干细胞修复缺陷,有一个健康的身躯。
计算和记忆力辅助芯片,让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远胜单单靠着裸脑来学习的古人。
其次在遨游空间中,每个人如同神一般在这个常人眼中近乎现实的世界中动手实践,整个知识已经随着快速动手形成了一个整体。
学习的痛苦就是在于记忆和耗费脑力的复杂计算,学习的快乐就是将记住的知识在现实中运用。
现在火土城培养的正常人所掌握的知识总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远胜过21世纪中在课堂上通过不断背书考试十几年来加深记忆的博士后。
正如二十一世纪的人自认为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用二十一世纪人的眼光来看,几百年前的古人各种常识不清楚,对自然理解不够透彻,不是麻木愚蠢,就是作对不懂装懂貌似自大。
任何人回头看自己的童年,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过去幼稚天真。
火土城现在对自然不断认识,从而每天产生的新知识是海量的,裸脑的接受知识能力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在芯片的辅助下才能接受知识。
每个人每天或许都会掐掉芯片的供能体会一下裸脑艰涩的运算,猛然在脑海中消逝的那些各种贮存知识的目录,那种似乎丢失跟多东西的感觉。
正是由于这种对世界认知越来越清晰,从而激发了每个人心中对留在这个世界的渴望。
所以在这个时代,基因解锁的概率提高了。
此时自然解锁依然不是主力,军队是暴力机构,军人现在火土城中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优先度非常高的,但是在军队战斗中,守土有责的制度,开锁手术的义务是连坐的。
军队中战友即使兄弟,一支强大的军队不是在于上下有序的等级制度,而是在于集体主义。
一支打不垮的军队就是有大集体主义,既然是战友,每个人在战场上的一言一行作战行动,都是关乎到自己周围战友性命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战友死亡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军队每个连队中在战斗中阵亡多少士兵,该小集体中在战后,就要有多少人进行解锁手术,一个小时自行选择解锁的人选,超过一个小时解锁人选数量超过一倍。
当然如果该连队存活率只达到百分之十,剩下的士兵将不再被强制解锁,这个解锁的名额将平摊至所属一个营其他连队身上。
当然一个连队阵亡超过一半多于百分之十,这个本该多于的解锁名额也会一出平摊至同一营其他连队身上,如果一个营全部都要解锁,名额依然多于,将平摊至同一个团队的其他营身上。
自此一层多一层,整只军队中相互之间生死义务相连。
每个连队成员抱团,连队与连队之间抱团,营与营抱团,这样逐步向上一层叠着一层。
阵亡名额从而产生的解锁名额永远守恒不可减少,这种对战友负责的义务也不会有任何折扣。
当然在这种制度下解锁后,成功的一阶士兵是有权利投票指责造成自己团队重大伤亡的纳米战士军官的。
一旦投票成功,该纳米系统的指挥官,将被剥夺指挥权,被组建纯纳米战士的军事力量接受,充当和天位战斗的一线序列。
这种军事责任平摊的方案,非常冷血,但是绝对公平。
从火土城和桂树城如同蜜糖一样的环境中挑选的基石战士,在这次战斗中展现出稚嫩,青涩,但是其强大的韧性体现出来,没有一支连队被击溃。
在最困难的战斗中,阵亡一半,往往只是开始,剩下的部队更加牢固的集合在一起。
这种排山倒海,所有灵魂意识体散发出抱在一起勇往直前的气势,让对环境非常敏感的太空兽天位感到咋舌。
在太空中,猎食低能太空兽从空缺处一个口子的战术没有任何效果,同进同退死磕到底的人类军队在会战中虽然数量上劣势,在战术上被半包围,但是反而是压着几个不同种族太空兽联合军团打。
如果就算后来的支援,人类一方依然会取得胜利。
战后,18731参与解锁,其中1052人是自愿解锁的,人是情感生物,虽然军队规则让所有人必须抱团,这种抱团是被规则揉捏在一起的,但是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生死与共后,有的人愿意去冒着风险成为更强大的战士来守护这个集体。
这一千人中解锁成功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五。
这场大会战过后,双城一下子多了5439位一阶,这是原本双城一阶数量只有2712人的两倍,地球上的小天位永远都不会有这种爆发式的增长。
由于畏惧从而停止攻击,观望情况的太空兽天位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
力量的猛然扩大,没有让认知文明得意忘形,新加入的一阶在了解过情况后,将情感上快速灭掉太空兽情绪放到一边。
文明的步伐依然稳步迈进,不会猛然加快速度,但是无可阻挡。
靠近火土城经度的天罡要塞是首先建设的。
庞大的天罡要塞,和如同山脉一样庞大黄牛运输舰相比,比例如同易拉罐长短的尖锥体和篮球的对比差不多。
如果按照天罡要塞的体积如果不加掩饰,在地球上可以清晰可见。
如此庞大的要塞是软材料所构架,庞大的黄牛号不停的在地球火土城准备的降落区域起降,将大量的海水运送到太空中构架这个前所未有的人造天体。
如此壮观移山倒海造星工程,引起了地球和太空生物圈中诸多存在的侧目。
在美洲大陆原本是黄石公园的区域,两个白色光洁如同陶瓷一样的人,踩在明黄光洁没有冒泡也没有冒烟的熔岩池上,仰头朝南方天空去昂去。
身上的光快速闪耀着。
那位女性金星人用光学语言说道:“蒙特,天外到底怎么回事?难道是水星人将手伸到这里来了。”
蒙特说道:“比利斯不可能这么快被打倒,况且现在水星(金星语的水星由于是光学语言不做声译)不可能远征三号行星,这里冰冷多,氧化氢和氧气的环境那些水星人受不了。”
菲娜斯:“也不可能是三号行星的卫星产生的文明,那里我们来的时候,是一片荒芜。”
蒙特看着菲娜斯,用确定的光讯号闪烁了一下,说道:“我们最初降落在三号行星的地方,这几年向着星空派遣了庞大的队伍,应该就是那位的势力了。”
两个金星人露出了无奈的神色,如同戏水一样没入岩浆池中,十秒钟后,这个岩浆池失去了强者对热量的精准控制,重新开始冒泡散发刺鼻黑烟。
在逐渐建设如同珍珠带一样环绕地球的天罡要塞之间,一个个在太空中漂浮的特殊光滑的人造漂浮物,在这个轨道上组成了一个直径一公里巨型管子一样的东西连接着太空中的天罡要塞。
真正的太空时代到来了。
第389章
变革
对于空间扭曲技术,程攀在红警位面第一次见过,超时空传送科技能将一块物体突然传送到另一侧。
这种技术在现在摇篮位面可以使用。
但是有一个缺陷耗能太大,在红警位面盟军一方将其军用化,因为在地球这个战场上,将少量军队指定性投放至敌后,绕过敌人的防御,产生的效果有时候,是正面作战的一百倍。
在这种情形下超时空传送巨大耗能可以容忍。
但是在太空中使用这项技术,庞大的耗能就不能容忍了太空更广大,仅仅是现在行星系太空的运输距离单位就是地球的上百倍,而红警中超时空运输的物体质量最多就两艘万吨战舰,或者是几百辆装甲部队。
而太空飞船的运输量是以亿吨为运输单位的,这样的超时空传送需要的能源不可承受。
桂树城和火土城现在掌握的能源又不够了,不能直接粗放式超时空传送,但是还有另一种空间技术,可以使用。
火土城现在的大多纳米和基石战士的遁术,就是另一种空间技术,但是和超时空直接采取强大磁场扭曲空间的方式不同,而是能量作用于物质,影响空间。
很多物体被这股能量笼罩,质量发生变化,所占得空间也发射变化,这是一种通过电磁力改变物质引力场,引发空间变化的现象。
桂树城现在的量子科技也就到达了操控量子,控制引力扭曲空间的变化的技术阶段。
在天罡要塞之间,无数人造卫星组成的管道是行星运输通道,一旦这个组成管道无数人造卫星,施放能量引力发生变化,管道内的空间会发生变化,原本长长的管道中总空间不变,但是内部空间长度缩小了,横截面积变大了。
这就相当于这条管道将两个天罡要塞的距离缩短,而这条通道可以容纳更大的运输舰。
随着运输舰在管道中运动到哪里,这个空间扭曲就随着管道的变化如同波动一样,运动到哪里。
这种缩短空间的空间技术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直接击穿空间虫洞瞬间传送消耗的能源要少得多,只要管道中随时维持运输舰周围的引力场来扭曲空间,就能享受缩短距离的速度旅程。
在这样的通道中,大质量物体的快速传输非常有价值。
每个天罡要塞在太空中距离为七千公里,一旦架设这种管道,距离缩短了十倍,以现在正常星际运输舰十公里每秒的平均运输速度,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在两个天罡要塞之间大规模物资调动,不到四十分钟,行星运输舰就可以环绕地球同步轨道运行一圈。
还有一条重要的作用,管道可以给庞大运输舰进行磁力弹射一样的加速,在运输舰需要减速的时候,轨道同样可以通过电磁场的阻拦将运输舰庞大的动能吸收转化为电能储存。
以往太空运输过程中需要给舰队加速,到达一般路程后,还要耗费能源给舰队减速的尴尬消失了。
利用这种管道,每次飞船加速完毕后,需要减速的时候,可以回收八成能源。
架设这条轨道的意义相当于地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铁路,运输的费用大规模减少。
进入太空时代的认知文明,在程攀的建议下将这个太空中的铁路命名为引力轨道。
这第一条引力轨道就是在同步卫星轨道上架设,论技术非常容易,因为这条轨道受到地球引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可以自然保持稳定。
如果要架设从月球到地球的引力轨道,之间星体之间引力剧烈变化,想要在这种引力各不相同的地带维持磁力轨道,需要轨道之间强大的作用力连接保持这条轨道不会在引力作用下散开,变成环绕地球的小行星带,而且月球环绕地球运动是椭圆的,也就是说地月之间距离还要发生变化,这要求引力轨道必须有一定的伸缩性。
基本上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架设月球地球引力轨道,量子科技还要继续向前发展。
蒸汽轰鸣,钢轨延伸,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以更快的速度达到更远,同时对自己所到达的土地掌控力度也加强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太空时代,不仅仅是要达到更远,更是要彻底掌控所属的太空空间。
在认知文明的太空规划中,第一步将在地球赤道面的太空空间架设引力轨道网,整个轨道网有一圈一圈的环地球的引力轨道组成一环二环共十二个环。
每个环中间一条条指向地心方向垂直于环形引力管道,在两条垂直轨道连接的节点是空间的在轨道中运动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