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658

  北美战争正在实行的时候,北非战争已经大局已定。
  中国已经赢得了关键性战役,欧洲在北非的兵力和后勤的确做得不错,面对欧洲在北非庞大的集团兵力,中国后勤运送的弹药明显有些不充足了,面对敌人庞大的兵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开始了。
  在北非中国基地,二十架不同歼八的战斗机停在了机场上,这些战斗机是歼十,为了消灭敌人的大规模装甲集群,中国像北非支援了最先进的战斗机和最先进的武器。
  此时在卫星云图上,欧洲的装甲集群已经朝着中国在埃及的基地挺进,以中国现在在埃及的后勤补给,先要用常规弹药彻底遏制住这一轮攻击难度很大。
  于是歼十出击了。
  欧洲这一次战争是深思熟虑的,在埃及的欧美间谍,很轻易的推算出中国的弹药无法对己方完全消灭,西方现在需要的是一场胜利,这场胜利无论代价多大,只要能打破中国无敌的神话,就是对国内民众最大的鼓舞。
  西方科学家还有两把刷子的,中国云爆弹原理已经被他们破解了,云爆弹这个武器的概念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一战时期欧洲曾经发射过煤气罐,然后用曳光弹试图点燃煤气云雾,由于效果不明显最终作罢。
  现在中国将云爆弹用的如此嗨皮,西方已经在重新研究了,不过现在西方在北非五千辆坦克组成的庞大机械化军团,面对的不是云爆弹。
  歼十是中国现在能拿出手的最先进战机,身为三代喷气式飞机的歼十可以无视北非欧洲螺旋桨战机的干扰了,歼十现在完成的任务就是高速突进,然后释放导弹。
  就这样,十发战斗部只有煤气罐大小的导弹朝着欧洲的装甲集群上空飞去。
  当欧洲螺旋桨飞机看到中国的导弹后,只是提醒装甲集群注意,这种大小的导弹即使是采取云爆弹装药,也不是可以对付这么庞大的装甲集群的。
  毕竟也只有十发导弹,所以欧洲装甲联军在得知中国的释放的打击后,没有在意,认为这只是中国挠痒痒般的攻击。
  但是他们错了。
  十发导弹在欧洲联军上空爆炸了,爆发的威力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巨大的火球在装甲师密集的上空闪耀着,一阵细小的灰尘沿着地表快速以绝对圆形扩散。
  在爆炸完成后,这些装甲师除了被直接爆炸毁灭的部分,每个爆炸半径八百米的部分的装甲车辆还在前进,但是很快这些车辆像是集体失去控制一样开始相撞。
  其实在导弹爆炸的时候,八百米范围的战车内人员齐齐的昏迷了,而战车还在运转,装甲师的操作人员开始大范围的丧失战斗力,这些昏迷的人即使醒来也只有十天的寿命了。
  中子弹,歼十投放的是中子弹,十发当量一千吨的中子弹对欧洲气势汹汹前来的装甲师实施了灭绝的打击。
  欧洲以云爆弹的毁灭力来估算中国在这种后勤下可以完成的毁灭能力,但是中子弹这种超出正常化学能常理的东西再次让欧洲失算了。
  中子弹爆炸后,形成上百米的火球迅速暗淡下去,存托着黄沙的背景,随后十个黑色的蘑菇云如同太古魔神一样屹立在北非大地上。
  面对这种打击,少量暂时幸存下来的欧洲联军呆呆的看着这个场面,这场战争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了。
  场面太恐怖了,这些人掀开停下来的战车车盖,看到的是一个个没有受伤的人昏倒在车内。
  十天后更加恐惧的事情发生了,参与这场战斗的成员开始大规模的腐败死亡,而欧洲的专家来到战斗场面没有检测到任何毒气痕迹。
  未知的恐惧才是正的恐惧。
  中国人到底使用了什么炸弹威力如此巨大,而且让人死亡的场面又如此让人心中幽幽的阴森。
  中子弹这个东西,对目标单位面积范围的破坏需要的价格其实是云爆弹的三倍,但是战场无绝对,在后勤不够的程度下,中子弹此时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一架战斗机就可以灭掉敌军一个师,这在现在西方可以说是超级科幻的事情。
  中子弹打装甲集群其实还是浪费了点,中子弹最大的作用是把敌方核武器瘫痪在发射架上,目前西方没有核武器,中国的中子弹造已经造出来了,不用是浪费。
  所以中国拿着东西直接来奠定北非战场的胜局了。
  之所以在北非使用,那就是中子弹虽然号称是干净的核弹,但是总是有核辐射的,中国不想在周边地区使用,中国是来抢地盘的,不是来收复核废土的。
  所以现在这个远离中国,而且是撒哈拉沙漠的地方成为了中国使用三代核武器最佳的地方。
  这次使用中子弹不是一个开头,现在中国生产中子弹已经是使用机械手来生产了,钚的产量也足够了,一架歼十屠军团的场面还是非常爽的。
  就在欧洲心惊胆寒的时候,歼十这种长相奇怪的战机再次出现了。
  五颗中子弹投放在北非欧洲军团大本营中,这次这种纯属杀人的武器在欧洲联军中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恐慌更大。
  欧洲联军将这种炸弹成为诅咒炸弹,没有死在这种炸弹的直接威力下也会如同陷入诅咒一般昏睡,然后十天就会死亡。
  欧洲的士兵也不要什么军人的荣誉了,大规模逃兵现象开始发生了。
  欧洲也想过化学武器报复,但是刚刚准备运上战场的化学武器,被中国的远程轰炸机炸掉了,芥子气如同死亡之雾一样,扩撒到四野制造了一大块死地后,欧洲打消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想法。
  当第三次中国投放了五颗中子弹之后,欧洲在北非大营中的士兵已经逃光了,中子弹制造的恐慌效应比直接杀伤还要厉害,二十颗中子弹搞定北非,北非战争花费的代价出乎中国高层意料的小。
  中国镰锤社高层某些成员随即提出在北美战场上继续使用这种炸弹,最后这种丧心病狂的意见被否定了。
  准备吃下的地盘中国是不准备破坏的。
  让欧洲更加恐惧的东西即将到来了,因为马上地盘就要抢够了。
第222章
登陆美国
  中国在北非使用中子弹,在西方本来就脆弱的心理底线上加大了裂痕,TNT上千吨的炸弹在此时西方人眼里已经是超出人类现在工业能力,原时空中西方制造原子弹之前对原子弹也就是这个期待。
  更何况中子弹对士兵的杀伤除了直接威力,还带着一丝神秘感觉。
  此时歼十发射中子弹弹头的导弹,已经和西方读过的一段印度史诗重合起来——
  “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一种飞行器)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三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弹,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
  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
  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配合着西方对东方神秘的感觉,一时间中国得到地外文明帮助的说法不绝于耳。
  这也是西方一直在片面的宣传中国,虽然中国的工业快速崛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西方主流媒体似乎要将中国落后愚昧的形象永远留住,整个西方社会对中国还处于辫子,残暴,黑暗,奴隶的形象中。
  这几年中国突然发射火箭,以及在战争中拿出一系列先进武器,在西方人的思维中是这几年的突变,而不是中国种田四十年的渐变。
  人一旦失去胜利的希望,就开始给自己失败找借口,在找借口的过程中肯定会将敌人的强大夸张化,此时得到地外文明帮助的中国和甚至本身就是地外文明的中国,已经被某些文明夸大到无可抵御的程度。
  投降言论已经出现了。
  或许只要持续个一年左右,中国再次对欧洲本土使用中子弹,西方就要主动求和了。
  欧洲的政客们已经开始商量该如何停止这场战争,相对欧洲在恐惧中试图寻找停战的机会,美国虽然恐惧,但是此时终于进入的战争的状态,因为中国登陆了。
  首先是阿拉斯加,现在阿拉斯加还不是美国的一个州,这个人口不超过五十万人的地方,中国东北军区只是派了两万人就接受了这个广大的土地。
  就是接受,因为阿拉斯加这地方还有为数不少的华人,在中国这两年将西方打的抱头鼠窜的场面下,哪怕再没有眼光的人也知道这场战争谁在上风,这些华人突然想起了自己现在这个中国人身份的重要性,所以给新朝带路成为了这些华人的选择。
  以镰锤社的眼光来看,这些华人虽然投机了点,但是在阿拉斯加这个苦寒之地混饭吃的绝不是金融家和不劳而获的大资本家,所以也不是镰锤社理论中必须打击的对象。
  说到底在美国这个白人社会,华人还混不到中国政府厌恶的金融家行列,华人除了黑社会是中国在未来直辖北美上不能容忍的存在,现在接受这些带路华人,不会让中国的政治管理出现妥协,未来这些人也不会对中国北美各省行使法律的障碍。
  中国当然不会局限于一个阿拉斯加,沿着阿留申群岛朝着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交接地区,那块受到洋流眷顾的温暖湿润的土地探取,在航母战斗群对关键目标轰炸后,二十万登陆部队登陆了。
  当中国登陆美国本土时,罗斯福终于等到了让美国人鼓起勇气战斗的时刻。
  菲律宾的丢失,阿拉斯加被占领,这些领土在美国人看来都是远在天边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海外飞地,但是对美洲本土入侵,美国人已经将其看成自己的土地了。
  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些美国人在政府的号召之下,开始了保卫美国的战争。
  在华盛顿白宫前,罗斯福发表了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效果最好的一次演讲。
  “当他们占领澳大利亚时,我们没说话。
  当他们拿下印度时,哪里离我们还十分遥远,当他们取得阿拉斯加的时候,欧哦,那里是一块没有价值的冻土,现在他们来了,来到美洲,我们已经无路可逃了。
  是接受奴役还是战斗……”
  当排山倒海的“不自由毋宁死”响起来的时候,罗斯福知道自己的演讲成功了。
  镰锤社高层很快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程攀嘲讽地说道:“听起来还真热血沸腾,不知道当年他们把印第安人赶走时,可想过印第安人的自由与生存。
  华工为美洲铁路建设付出了大量的血泪,也不是一句谢谢都没有就被赶走了,美洲本来就应该分一半给中华文明。
  既然当年美国能把印第安人逼成血泪的西进之路,那么我们按照白人制定的人类优秀人种,弱肉强食的规则把他们逼成血火的东退之路,也只能说是他们的报应来了。”
  1936年末,中国进攻美洲大陆初期的战斗非常顺利,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以不急不缓的姿态逐步推进,给西方呈一种碾压姿态,中国占据绝对的科技优势下依然缓缓推进,对占领地的管辖可以说是非常严密,现在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几乎成为中国安全的内海。
  大量模块化建造的商船为中国进攻美国提供了足够的运力。
  程攀没有急于求成,在1930年就对美国发动太平洋战争就是希望能够轻松的赢得制海权,随后让中国有余力跨洋进攻美洲大陆,让世界上两个工业化最强的国家发生的碰撞在美国本土发生,而不是太平洋上。
  在美国本土虽然航母战斗群的战机在质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数量上还是稀少了一点,美国西海岸地区海边机场已经大量摧毁,但是内陆机场依然存在,美国大量飞行员驾驶着螺旋桨飞机杀不胜杀。
  美国地面的推土机也是快速修建着机场,所以说中国在开战初期顺利后推进开始放缓起来,在这种制空权无法取得的情况下,五星坦克终于在战斗中开始展露头角。
  第二次世界大规模坦克战开始了。
  中国的五百辆五星坦克和美国3000辆M3中型坦克和轻型坦克开始了一场钢铁绞杀。
  当看到中国的坦克后,这些美国坦克兵承认比自己坦克大一圈,炮管子粗一圈的坦克要厉害,但是仗着自己数量上的优势还是勇猛的冲了上来。
  但是一开战,中国那些大坦克的高机动性和整支坦克兵团如臂使指的指挥就让美国吓一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