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58

  所幸镰锤社面对的是荷兰海军这个更渣的敌人。
  荷兰舰队现在的钢铁战舰海战经验没有,镰锤社的海军好歹还是受到老北洋海军军官的训练,占着庞大殖民地混吃等死的荷兰海军的铁甲舰作战能力低下。
  同时荷兰远东只有四艘3800吨级别的轻型巡洋舰,吨位上大大落后了。
  镰锤社的十二艘战舰如同狼群一般围着荷兰海军,驱逐舰的高速度时刻保持着对荷兰战舰的局部优势火力。
  “嘣!”巨大的水柱在战舰右侧十米产生,“转向,三号四号炮台瞄准!”
  舰长满脸赤红的对着舰队各部分传达命令。
  “报告!右侧船体破裂!”“管损队快点!”
  三号“鲤鱼”调整着角度,将炮弹一发一发的投向荷兰人的轻巡,荷兰人现在的状况跟不好,一艘战舰在交战前三十分钟一直挨着六艘驱逐舰的穷追猛打,谁说120毫米炮弹威力小,“鲤鱼”们用的是海军特制聚能穿甲弹,一发发炮弹撞在荷兰战舰的钢铁船体上,胶质炸药沿着前部空腔形成穿透里强大的射线流,如同高压水枪打沙土一样撕裂荷兰战舰可怜的装甲。
  三十分钟后,这艘荷兰战舰被大火引爆弹药库,炸成两节沉没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荷兰舰队一共两艘战沉,两艘重伤,平放炮口挂白旗投降。
  而镰锤社五号鲤鱼受伤严重,舰长战后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这时一些原先北洋海军的士兵要发挥人在船在,船亡人亡的优良传统。
  此时海军南下的舰队司令陈凡说道:“告诉他们,咱们损失一艘上面就会补充两艘,不想死的给我回来,老子还要人帮忙开战舰。”
  中国人很实在,也许是觉得自己就这样死掉了很没意义,这些人很快的就将北洋传过来的优良传统丢掉了。
  荷兰人可怜的海军跪了之后,荷兰人还死鸭子嘴硬,抗议中国这是入侵,将遭到白人社会的一致惩罚。
  好吧,陈凡司令的得到上面的交代是:“海外作战,节操丢掉。”
  陈凡带着舰队对着白人社区轰了高爆弹,对目标区域毁灭性炮击。
  荷兰人此时是希望英国人看在两家在海里“玩水”几百年的交情拉兄弟一把,现在荷兰人将中国舰队的残暴告知英国人,英国人对于中国舰队炮击平民区这种做法不感冒,早在镰锤社把新德里一把火烧掉之后,英国人就跟镰锤社打嘴皮官司,镰锤社的回答是:“跟你学的,圆明园的教学指导我们记得。”
  这个发言没有减轻国际社会对镰锤社的指责,但是一种观点是镰锤社的放火作风是跟英国人学的。
  英国人这个时候开始呼吁调停了,但是荷兰人脑残没有认清形势,没有答应华人的自卫权利,荷兰人的城市再次遭受炮击,这次用的是白磷弹。
  这把火帮助了荷兰人认清了国际形势。
  英国人的舰队虽然可以将在东南亚的中国舰队灭掉,但是自家后院也别想安宁了,荷兰你以自己是谁啊,还真以为两家在东南亚是牢不可破的联盟,几百年前荷兰军舰还到泰晤士河“玩过水”呢。
  此时日本的舰队在后面有点活跃。
  英国知道中国现在还是个大陆国家,对东南亚没有强求领土的实际要求。英国和中国在双方海陆威胁下,中舰队迟早是要走的,但是日本人不一样,三十万吨的海军,来了赶走就麻烦了。
  1912年9月30号,中国荷兰条约签订,双方没有赔款,但是荷兰必须承认中国人在东南亚这个土人横行的地带拥有持枪权,组织护卫队的权利。
  十月十五日,中国舰队开始拔锚回返,在雅加达港口,一群华人挥着手前来送行,这个时候海外华人只想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华政权在大陆上保障他们的权利,当炮声在东南响起时,这些华人就知道队该站在哪一边,大陆的镰锤社流寇到处得罪友邦的形象消失了。
  一位华人看着离去的舰队后,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道:“天朝已经回来了,天赐,天予,你们两个到北边探探口风,还有不要和那些不成器的革命党来往了,他们除了要钱,干不成大事。”
  英国人在打着镰刀铁锤符号的中国舰队离去后说道:“帝国对这头地狱三头犬的各项政策需要全面调整,这次荷兰人的不理智给我们来了很好的一个示范,大英帝国不能光荣独立了,日不落的荣耀的维持需要可以合作的区域强国配合。”
第180章
南洋落子
  看着伤痕累累的战舰入港,程攀没有在意,三千吨级别以下战舰,这东西在一个拥有万吨钢铁的国家面前是能很轻松的制造的。
  海军发展到这个微小的地步,程攀领教了海军系统的复杂,没有一个完备的工业系统,海军这玩意不是一般国家能搞得。
  程攀记得以前有本小说,是主角占了个岛用造肥皂造香水的钱买战舰,学日本先有舰队后有造舰体系。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钢铁在这个时代有多贵,如果一个小岛的轻工业能够凑齐买战舰的钱,欧洲的强盗早就像苍蝇闻到粪一样过来了,逼迫交出这个产业的赚钱秘诀。
  舰队只有自己一步一步的发展,才能最终成为制霸七海的强国。
  中国在巨舰大炮这方面已经落后很多了,程攀压根就没准备在战列舰这个科技树上攀登。
  先把造舰工业盘活,以后有的是机会翻盘。
  没有一个强国保障的公民即使有钱有技术,在这个时代也混不好,在这个社会达尔文理论盛行的时代,中国人即使获得了技术专利,被白人抢了,打官司还是你输掉,白人社会在这个时代对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以及智力非常质疑。
  在法庭上你会感觉到陪审团一致认为你是抄袭者的屈辱。
  程攀穿越到这个时代,就从没想过将尊严寄托在欧美人自吹自擂对专利保护的社会道德上。
  镰锤社的两大固氮工艺传给德国,德国第二天就公然宣布是本国化学家和中国人同时发现这个工艺的。
  看到德国人的表现,程攀感到好笑,白人潜意识里还是不愿意让别的人种压一头。
  看到德国公布的发现人工固氮的科学家是哈伯,程攀也不好意跟德国打这个官司。
  说到底这个技术到底还是从哈伯这儿来的,让出这个荣誉让程攀也不会心里不平衡。
  但是侯德榜发明的人工制碱法程攀就没给德国这个机会了,直接高调宣布新式制碱工艺出现,把这项荣誉抢回中国,同时公开制碱工艺流程。
  这个公开流程没有什么,现在全世界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不多,没有合格的反应釜,氨气等各种廉价的材料提供生产,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会被工业国挤垮。
  日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本国工业品质量差,为了保障军工大多使用镰锤社的产品。
  日本是个岛国,没有技术优势,又不敢搞贸易壁垒,本土工业一直缺乏资金继续扩大生产,就是给他们联合制碱化学方程式,他们在两年之内也没办法调试制造出来合格生产线。
  于天赐两兄弟从南洋北上,自从镰锤社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南洋华人的支持后,这些华人的心思就活泛起来。
  支持南洋华人需要大陆势力的支持,两兄弟带着南洋十几家大家族的希望来到大陆,他们第一站是在广东香港,这里依然是英国人控制的地盘,这几年英国人在香港已经收敛很多了,但是两兄弟依然感到这里的英国人依然高一等。
  两人长时间生活在荷兰人的统治下,没有感到不妥,接着又来到上海,此时上海已经是个大城市了,和历史上上海进口洋货出口原材料的情况不同,镰锤社的工业品充斥在码头上。
  上海十分繁华,但是到处的贫民窟让这座城市失色不少。
  于天赐看着在街上步操的士兵,这些士兵也像那么一回事,动作工工整整,手上武器齐全。
  但是两人发现这些士兵眼神带着一丝空洞,这当然不是南清将士兵训练到目若呆鸡的最高练兵境界,跟镰锤社在南洋耀武扬威的海军相比,这支部队没有一股向上的精神,部队虽然严正,但是缺乏一股战斗的精神。
  两人在南京城观察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心去镰锤社控制的地盘看一看。
  出了南京城,两人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向西走,最终汇集成一股一股,南京此时已经距离马鞍山工业基地非常近了,这些人拖家带口是准备去找活干的。
  坐船行至二十里,就看到威武的马鞍山要塞炮台。
  此时船老大说道:“查岗了!查岗了!各位注意,鸦片什么的赶紧扔掉,这东西在北边是要杀头的!”
  这时候于家两兄弟看到让他们奇怪的一幕,这时无论是中国船只还是挂着外国国旗的船只,全部排好队进入一个临时港口停泊,等到一些中国人上去之后,船只放行,所有船只一律降下外国旗帜,挂上一个小红旗,这其中不乏英法强国。
  当看到一艘英国船只接受检查挂上红旗出行之后,于天予忍不住对旁边的一位商人问道:“这位大哥,北边的朝廷这么强,连英国人的帐都不买?”
  这位五十多岁的商人看到于天予的西装装扮,说道:“这位老弟刚从海外回来吧,英国人的长江通行权是他们自己吹了的,仗着和南清的一个条约挂个长江通行的名字而已,看到那个要塞炮台吗?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几艘英国战舰想到北边这里找场子,自己沉了四艘大兵舰,就再也不敢南京以西的长江航道横行了。”
  这位中年人是一位非常健谈的人,于天予和于天赐两人非常认真的听着,最后总结了一个结论,北朝远比想象中的要强大。
  鞍山工业区发展非常宏伟,大量的江苏人通过基础考核进入这个距离南京非常近的城市里,形成了庞大的工人群体,镰锤社内部对于一直没有解放近在咫尺的南京,对江苏省非常愧疚,为了不让未来解放后的江苏落后太多,镰锤社高层决定未来将马鞍山一带皖南地区划给江苏,而江苏则把苏北至连云港一带划给安徽。
  后世的安徽江苏地图,在镰锤社的规划中像极了阴阳鱼。
  办理暂时身份证后,于家两人来到马鞍山这个城市,第一反应就是惊叹,这是一片蓝色的海洋,所有人的衣服都是蓝色的,其中也有少量灰色衣服。
  镰锤社治下的人刚刚从温饱线下中脱离出来没有几年,镰锤社这种本国生产都是蓝色面料的服装,利用大工业生产在价格上占尽了优势,这个时代的人实在,与众不同穿的有个性还不在人民的考虑中,省两个钱让菜篮子多点肉才是每个家庭需要考虑的。
  纺织品这一块在镰锤社的关税下,本来加上运费和工人的成本就高,这些花花绿绿的布没人买。整个城市统一颜色的服装,让两兄弟无形的感受到了一个压力,大工业人群集体的力量。
  这就是“蓝蚂蚁”,穿着蓝色服装的镰锤社工人,在这座城市中有条不紊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工业品。
  “一二一!”一只蓝色的军队喊着口号整齐的沿着街道跑步。
  当这只军队跑过之后,于天赐对自己的弟弟问道:“怎么样?”
  于天予说道:“朝气,虽然有所稚嫩,没有上过战场,但是有一股精神头。”
  于天赐说道:“我已经知道英国人为什么不敢来北边剿匪了。”
  两人随即开始了他们的任务。
  他们不知道刚刚过去的不是军队,而是一个中级技工学校组织学生在锻炼,镰锤社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没有课堂互动,由于师资力量不够,每个老师要带六十个学生,这要“互动”起来课就不用上了。
  纪律,每个儿童在初小就开始被训练纪律,老师讲课你就听着,课堂上不准乱插嘴,老师主管上课批改作业以及按照学校提供的标准试卷考核。
  唯有将严格的课堂纪律制定,才能让有限的师资力量充分的发挥。
  这一代教导出来的中国人已经被纪律深深的烙在骨子里了。
  这种纪律性让人感觉到镰锤社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军国教育,其实这是大工业教育。
  两个人最终还是找到了高云,两个人求见外交部的方式跟程攀一样,用钱开路,一大笔英镑要求需要镰锤社的外交官见一面。
  南洋人的求见让镰锤社的高层开始讨论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