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58

  这是镰锤社第一次进行正规战,程攀一手带出来的军队有着浓浓的土鳖味道,这么弱的对手正好演练一场运动战。
  湖北军队这次作战就是一场悲剧,汉阳兵工厂还没有开工几年,枪械还没有积累下来,汉阳兵工厂一年一千杆步枪的产量简直就是悲剧。
  这两年被程攀挖走了不少工人产量更是下降。
  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际,这支部队前进一段距离就遇到了大麻烦。
  地雷在这个时期的冷门武器,原时空中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后由俄国研制,现在程攀抢先发明了,这个地雷技术也没啥要求的黑火药就成,技术上土共游击队就能搞定,也不要多大威力,一下子炸死一个人,炸伤就成。
  于是湖北新军在半路上踩到雷场了,对于这种埋在土里的炸弹,你别指望清朝那薄弱的战斗意志可以用人肉趟开雷场。
  如果他们有这种战斗意志,程攀就不搞革命了。
  可惜啊,一百多个炸碎脚掌的清军在地上哀嚎,彻底让湖北清军驻足不前了,当他们往回走,发现后路也被埋上了炸弹。
  对于地雷这种东西,程攀之前一直没有用过,原因是民国穿越小说中没写,当然,那些主角是害怕本土战争残余地雷留下的巨大后遗症,但是程攀不怕,他有超感,往地里一扫在战后根本没有地雷后遗症这种说法……
  整整一万多人清军被被恐惧束缚在这里,最终耽搁了宝贵的一天时间,而在这一天时间里,镰锤社完成了军队的调集,从麻城市到英山县这一代,镰锤社的第一次正规军野战开始了。
  整个战斗就是一场战术实弹演练。
  湖北军队唯一的优势就是火炮,这个时代的清军采用的战术很简单,先是用火炮射击,然后是排枪射击。
  由于镰锤社的军队第一次遭受火炮轰击心里影响很大,发生一百人溃逃事件,镰锤社指挥官左强当机立断对逃跑者实行了战地枪决,稳住了阵势,当炮击完毕后,躲在战壕中的镰锤社战士伤亡极小,这时被困了一天总算发现敌人的清军冲了上来,准备排枪射击,不过发现镰锤社的军队据壕对射时,还算有点脑子的清军指挥官命令部队后撤,接下来就是镰锤社的进攻了。
  清军领教了镰锤社不同形式的战,术镰锤社采取了三三制队形进攻,一旦对面采取排枪射击形式立刻卧倒,镰锤社的军队开始挺进,到达近距离,手榴弹被掷出宣告了清军的崩溃。
  这时候清朝对会爆炸的东西都是非常畏惧的,后世中国人那种冒着炮火前进的精神,在这些清军面前根本看不到。
  一万五千人部队被逐个分割包围一口一口吃掉,刚开始镰锤社打的还有点束手束脚,到后来就开始打出感觉了,整个战斗过程镰锤社共伤亡678人,而清军死伤失踪两千多人。
  这场战争可以说彻底打掉了镰锤社战士对清军的最后一丝畏惧,将湖北清军消灭大半,也让刚刚分配到土地的农民认识到了镰锤社的力量。
  整个湖北长江北部土地革命开始了,但是程攀没有下令乘胜拿下武汉工业基地,此时长江上海飘荡着外国人的军舰,长江对于镰锤社来说还是不可逾越的天险,那么就只有农村包围城市了,至于工业中心,程攀已经给镰锤社预定了一个。
  一旦有了足够岸基火炮那么就是彻底解放整个湖北的日子,吃掉湖北大部的镰锤社此时留下了五千人开始向安徽方面运动。
  此时湖北农村了解到镰锤社的战斗力后,同时分配到了土地,很多人为了捍卫自己的土地开始加入镰锤社,在湖北的队伍开始壮大。
  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又开始不够用了,程攀发现在湖北还是用湖北本地人,大别山区的人作为基础干部比较好,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还是一口家乡话的村干部比较亲切。
  当然,在军队湖北人和安徽人都是打散入编的,绝不可能出现山头主义。
  湖北的民乱超越了这些地方实权派的想象,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农民起义了,清朝上下开始重视起来,而安徽北部界首的清军开始向大别山区发动进攻了。
第149章
土土的科技
  这是一场革命战争,虽然程攀不停的激发这些革命者的情绪,但是程攀时刻保持着清醒,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着一切。
  革命战争虽然在宣传中是非常宏伟壮大,革命者都是好的,反动派都是坏的,这只是宣扬革命情绪的一种手段,底层的革命者可以随着大流前进,但是高层革命者是掌控大流的存在,清醒的脑子是必备的。
  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根据地第一次扩张到山外,此时山外的地主没有像大别山区那些土皇帝地主那么过分,往往会有一些地方上的大善人站在革命队伍的对立面,这让镰锤社的高层思想有些混乱。
  对于这种思想,程攀召开了一次思想会议,面对镰锤社基层官员反馈上来的信息,程攀再次强调了镰锤社的任务是什么。
  这是劳动阶层和剥削阶层的战争,这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大革命将中国分成意图保持腐朽剥削制度的旧势力和意图打造公平社会新势力,一个剥削制度只要存在下去就会造成千千万万的人死亡,决不能因为在旧势力中有几个好人就对建立新秩序有些疑惑。
  程攀要求所有革命者在看到站在旧势力中有大善人救人的现象时,要想到推翻旧势力后在大别山区自由的天。
  接着程攀说道:“儒家思想是和谐待人的一部思想,这个思想教人行善重视亲情与孝道,它在诞生时嘲笑墨家的平等博爱思想是对父母长辈不敬重,这个儒家思想说的很对,父母大恩无以为报,对待父母亲人就是要对待比其他人要好,但是这部思想只能作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绝对不能作为治国思想!执政管理者不能按照喜好和感情做事,你站在执政官的位置上拿着人民一起平等交上来的税收,却要对自己的亲人家族照顾一点,这是什么道理?和执政者有因果关系的是他的亲人,绝不是交税的人民!”
  程攀顿了顿说道:“这些大善人也是一样,别看他们现在时常救济百姓,实际上他们是拿着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来救济人,在救济人的时候他们还要保证自己家人要活下来,随着清政府的财政崩坏,肯救济的地主肯定会越来越少。”
  镰锤社的革命工作者只需要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现在整个镰锤社的军队一定程度上是靠改造世界的信仰支撑着,没有解释自己行为正义的解释,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的军队很快就会像清朝的旧军队一样堕落。
  基层干部知道自己的使命后,不再为这些混在旧阶级的“好人”烦恼。
  新制度的建立具有必然性,不能被少数人所阻挡。
  于此同时,对俘虏军队的思想改造也在进行,这个年头清朝官员喜欢用良家子弟当兵,而且这只湖北军队多是在当地召集的,给他们换一种思想加以训练就是一只革命队伍,镰锤社在湖北的这一此成建制的消灭湖北清军,可以说是将十几年后武昌起义的新军前身给一锅端了,汉阳兵工厂三年来积累的步枪损失大半,剩下的清军龟缩在武汉不敢出头,被五千镰锤社的军队压制住,坐看长江北岸改天换地般的土地革命。
  说到汉阳兵工厂的产量真心悲剧,1896年,兵工厂开始生产步枪,还是单发的,一年之内只生产了1300杆,整个清军加上外购的武器现在全丢在鄂北了。
  而此时在大别山区,一个兵工厂正在开工,生产步枪,步枪的钢管是皖钢生产的,由程攀走私过来的步枪,步枪撞针是由打造锉刀的高碳钢改造的,这个锉刀几个月前皖钢生产的还不合格,采用的是德国进口货,随着冶炼技术提高。
  T12的高碳钢制造皖钢已经能合格生产了,这全取决于皖钢严谨规范的管理。
  而大别山区负责的就是打造零件,加工军用木材制造枪托,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按照土共抗日期间制造八一马步枪的生产技术来做,土共憋在山区中40年到45年一共造了9000杆,程攀在大别区的产量要高一点,首先钢管和各种原材料不缺。
  1896年,一年一共生产了三千杆,97年年初到现在5月,生产了两千余杆而且产量还在上升。
  这种步枪要比历史上的马步枪要长,程攀不缺材料,拼刺刀的时候枪短一截是要命的,口径和汉阳造是一致为了后勤,但是结构上卡壳等缺点还有的,子弹射程……程攀将其定在三百五十米左右,远低于各国制式步枪的射程,由于过于简陋,被程攀命名为简式步枪。
  用一位英国军官的评价来说,简式步枪各方面卡在步枪的最低门槛上,以技术来讲实在可笑,以国家的角度来看危险异常,它的门槛太低了。
  现在欧洲已经进入后膛枪时代无革命的时期,几十万军队霸占工业中心足以控制中国两个省面积的国家,只要保持军队稳定,国家根本翻不了天。
  但是欧洲列强还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依靠这种低门槛的武器加上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在印度,北爱尔兰,北非,手持简式步枪和正规军打游击战的军队比比皆是。
  这是殖民国家最痛恨的武器。
  由于简式步枪易生产的特性,镰锤社在革命初期五年之类一直被镰锤社的军队作为制式武器装备,供应数量庞大的革命军队作战。
  现在这五千杆简式步枪装备了扩充的军队中,开始安徽的战役。
  这里提一下远在宿州的皖钢是不可能直接造枪的。
  作为一个聚集了二十万人的工业中心,清朝对这里的监视一直都没有放松,程攀培训工人们打枪已经让清朝官吏警惕了,这是防止附近的盗匪冲击还是情有可原的。
  造炮是供应朝廷军队,但是造枪就是想要造反了。
  二十万人手中有了大量的枪械谁还能镇压的住?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李鸿章都派人紧盯着铁厂有没有造枪。
  程攀直接将枪械工厂搬在几百里外。
  至于造炮,镰锤社的军队不可能使用皖钢的火炮,像火炮这种国之重器出现在反贼群里,还是清军的标准装备,清朝一定会对附近几个清朝屈指可数的兵工厂怀疑,所以火炮这种东西还是要想主意。
  50掷弹筒(超轻型迫击炮诞生了),依然是皖钢生产合格炮管,让程攀运到山区,和简式步枪一样,50掷弹筒也是来自黄崖洞兵工厂的黑科技,整个炮身重3.3千克,射程在五百米,威力被手榴弹大一点。
  大别山区的兵工厂给它来了个木质支架,在支架上放了几个空挡,放在几个空挡上的射程距离是固定的,这样能让新兵有个大致射程的概念,不过到了老兵手里可以微调,威力骤增。
  整个大别山区军工厂一共造了三百门这样的掷弹筒。
  不是不想多造,而是以现在制造炮弹的速度,这些掷弹筒数量足够了。
  界首的军队来向大别山区的进发后,镰锤社的侦查队再三确定对方没有重火力,事实上也是,这帮清军如果能推着大炮入山行军速度就不可能剿匪了。
  得知大别山区的匪患严重,清军军官还是调集了五千人入山扫荡,这五千人都是旧式部队,半数手中拿着冷兵器,火器大多数是鸟枪抬枪。
  入山之后,原本按照程攀的指令是打一场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不过一线指挥官觉得没必要,利用熟悉的地形动用一千人打了场漂亮的山地战,50掷弹筒在山地中发挥的威力非常的好,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50掷弹筒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五千人的旧军被一千人追着打,大多数体力不支最后受俘。
  这一次战斗后,镰锤社对旧军的战斗力重新评估,没有武器没有战术全靠饷银催动的战斗力十分低下,他们在面对太平天国已经腐朽的二线军队还有一丝战力,但是面对现代化军队管理,懂得为何而战的镰锤社军队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
  原本程攀是准备在北部山区坚壁清野用游击战来磨的,但是这种情况让镰锤社只好将已经撤离的群众重新搬回来。
  此时从湖北作战归来的军队已经赶到,六安一万人次的镰锤社军队已经汇集,此时两万人的淮军也开始出发了。
  手头上拥有足够军队的程攀开始和军官开始会商,讨论了一下,同时研究了一下清朝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战史,发现清朝的一系列大规模军事行动都是围绕大型城市而来的,一个地点被所有军官确定,舒城。
  现在淮军有战力的军队都驻扎在长江各大贸易口岸附近,这里肥,用李鸿章的话来说,贸易税可以养兵。
  镰锤社现在烦恼的就是他们强行进入大别山在镰锤社的地盘上打仗,破坏力太大,为了让这场仗在镰锤社布置的战场打,就要攻其必救,舒城桐城一线北威胁合肥,南可兵临安庆,这一带正好是淮军的死穴。
  对于清军来说他们要去剿匪,匪都打倒家门口了,还会钻山区?这对清朝上面说不过去,对军队来说自己钻山区是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死未知,前些日子界首军队入山区被消灭的消息已经通过电报传过来了,整个大别山区的危险性开始增加,在平原上作战好歹还能溃退。
  镰锤社一连串的战斗已经让清军上下感到这只军队的不一般了,当镰锤社的军事力量运动到舒城一带时,整个安徽的清军势力都被调动了。
第150章
江淮之间的赤潮
  就在长江一线的军队缓缓前进时,镰锤社军队闪电般兵临舒城城下,通过掷弹筒压制住城头上的抬枪火力,一阵爆炸之后舒城城墙上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壮一哄而散。
  舒城这里毕竟不是什么重要城市,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过后没有在这里布防有战斗力的军队,镰锤社通过步枪火力的压制,通过梯子登上了城墙,三个小时内占领了整个舒城。
  原本镰锤社已经准备好了装着黄色炸药的爆破筒实行爆破作战,可惜没有用上。
  而舒城陷落后,在安庆芜湖布防的清军加快了行军的步伐,但是程攀再次祭起地雷战的法宝。
  在大城市养尊处优的旧军没事拿着饷银乱逛,反正几天出一次操其他时间就是贡献服务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