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71

  无数兵马不断从山后涌出,铠甲鲜亮,枪尖如林,犹如大潮漫起一般,不断从四面涌入。
  “是高板弹正忠大人军势!”
  武田三弹正之一,海津城城主,高板昌信,他麾下拥有武田军各家臣中最大兵力动员力,这一次仅仅他一人,带来的援兵足有两千以上。
  连防备春日山城方向的高板军都全军而出了。
  “是马场民部大人的……不,还有内藤修理大人的大军!”
  就有鬼美浓之称的马场信房旗印,和素有武田军副将之称内藤昌丰的大军出现时,岩摫城城头之上一片欢声擂动!
  这一刻岩摫城武田军上下终于确信他们得救了,城头上欢呼声的声浪,从城头响到城尾。
  武田军士卒们激动地举起枪尖四处高喊,城中武田军几名重伤伤兵在听到欢呼声这一刻,似乎放下心头大事,眼睛一闭就此合目而逝。
  武田四名臣一下来了其三,他们麾下皆是武田军的精兵强将。
  而远处上杉谦信听到这欢呼声,忍不住嘴角一抽,回头看了一眼高耸屹立的岩摫城,最后长叹一声,扬起马鞭,策马离去。
  与他一起的,还有在岩摫城下碰头灰头土脸的一万多越后大军。
  真田幸隆,小幡宪重,武田信丰三队为前锋,正马不停地向岩摫城开来,其后高板昌信,马场信房,内藤昌丰三员武田家谱代大将组成大军,徐徐将两翼展开,军容严整朝着越后军方向一侧列阵,以掩护真田他们三队入城。
  不过如此规模的兵力,并非赶来增援岩摫城的武田军全部。
  随着进军的太鼓擂起,山后的武田军源源不断的漫出,一队接着一队的人马,各色代表侍大将的旗印一面跟着一面。
  岩摫城城头的正在欢呼武田军众将看得目瞪口呆。
  紧随其后的有深志城城主,武田刑部少辅,武田信廉队。
  岩殿山城城主,小山田右兵卫,小山田信茂队。
  下山馆城主,穴山玄蕃头,穴山信君队。
  望月城城主,望月远江守,望月信永队。
  上野城主,一条右门卫大夫,一条信龙队。
  还有甘利信忠,浅利信种队,今福显倍队,芦田信守队,迹部信秋队,仁科盛信队陆陆续续,一路一路地从山后出现,鱼贯板开抵岩摫城城下。
  这简直是武田家倾全国之兵来救?就连川中岛合战也不曾见到这样的空前动员。
  武田胜赖拿着千里筒朝远处张望着,在甘利信忠队,浅利信种队,两路军势护翼之下,又是一路军势气势森严的徐徐开进,只见对方飘扬的旗印上写着十四字汉文。
  ‘疾如风,其徐如林,掠如火,不动如山。’
  “我的天,是风林火山旗!”
  武田胜赖脸上震惊之色,无以复加。
  “是主公大人!”
  “是馆主阁下!”
  “信玄主公亲自出阵了!”
  在这最后一刻,武田信玄的旗本大军终于出现。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亚于信玄
  与正在挺进的武田家大军截然相反是,越后军正加快速度撤退。
  对于上杉谦信而言,在岩摫城城下七日的苦战,折损了近三千军力,却毫无所得,已令越后军上下士气受挫。
  最后当闻之武田信玄倾全国之兵,火速来救援岩摫城时,上杉谦信要发动总攻时已是慢了一拍。
  坚城未下,越后军若要转过身来与武田军决战无疑是不智的行为,上杉谦信虽在野战上不惧任何人,但这时候越后军实在不是出战时机。
  面对武田信玄带来的足足两万甲信精兵,上杉谦信最终选择了退却,暂避武田军的锋芒。同时上杉谦信还接到忍者众的禀报,闻之武田信玄出阵吾妻郡,重新杀回上野的消息,北条氏康也从小田原动员出阵,聚集了两万五千军势,策应武田信玄进攻上野国。
  看向岩摫城城下那一片赤红色的大军。
  上杉谦信心想武田信玄竟调集这么多兵力,这同时也在向天下昭示着,武田家已从川中岛合战之中,彻底恢复了元气,并更胜之前。
  想到这里,上杉谦信不由长叹一声,言道:“胜赖之善战,不亚于信玄!真乃我越后的心腹大患。”
  岩摫城天狗丸上,李晓看着城下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旗。
  他突然想起电影影子武士里,黑泽明对‘风林火山’的解读为,军队进攻时,先由骑兵疾如风般,发动快攻,再由步兵其徐如林般推进,最后骑兵如火一般横扫千军,而信玄本人永远于后方观战指挥,不动如山。
  这说法显然是结合剧情需要,并非实情。
  而李晓以前在贴吧里,看到网友自创对风林火山又有如下一种解读,就是临阵逃跑,其疾如风;攻城略地,其徐如林;劫掠百姓,侵攻如火;主公有难,不动如山!
  这实在令他捧腹大笑。
  实际上日本最早使用‘风林火山旗’,是南北朝时南朝大将北畠显家。
  ‘风林火山’是取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当时日本所谓的兵学,一度盛行是类似阴阳学般,如占卜,掐指一算,撒豆成兵什么都有,十分的不靠谱。
  后来《孙子兵法》,《三略》,《六韬》传入日本,当时有一批人专门研究,这才大大改进了日本兵家的军事思想。但是《孙子兵法》一直以汉书形式传布,只有识得汉文的人才能读懂。一直到了江户中期才有日文版流传。
  当时皇室更是将《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秘籍,只有皇室及亲王等权贵能够看到,后来兵学家都将之奉为秘藏家传,不传诸于外,其世代都是以口授与手抄本流传。
  所以记载《孙子兵法》书籍在战国时,仍十分稀缺,这也就不奇怪,太阁立志传时,一本孙子兵法拿在身上,可以获得统率+12的加成了。
  据说,《孙子兵法》存于世代作为天皇的陪读大江氏,后传到了大儒者,大学头大江匡房之手,此后又从匡房传到当时有“天下第一武勇之士”之称的源义家手中,源义家又传给自己的弟弟,甲斐武田氏先祖源的新罗三郎,即源义光。
  《孙子兵法》进而在甲州武田源氏传承,武田信玄的正是举着这面‘孙子四言真如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江户时期甲州流兵学选取‘风林火山’四字为其精要。
  然而大江流兵法并非只此一脉,镰仓初期辅佐源赖朝,北条氏两代的大兵法家大江广元,他的子孙一系,居住于相模国毛利庄,遂以毛利为苗字。
  而有战国第一智将之称的毛利元就,正是大江广元的后裔。
  “嘿嘿哦!”
  正在李晓细想的时候,岩摫城城下传来一股滔天般声浪。
  只见在‘风林火山’旗和‘诹访大明神’旗之下,武田信玄的旗本大军正向岩摫城前进。
  见本阵经过,一旁的大军如分浪般,空出一条通向岩摫城的道来。
  武田信玄本人头戴狮头鬼面,兜后披着白熊毛的诹访法性头兜,乘着名驹‘黑云’徐徐向前。
  武田信玄坐在马上神态从容,虽然表情平和,但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概,策马行过犹如阅兵一般检阅,两侧的武田大军。
  疾风吹过武田菱的旗指物哗哗作响,只见武田信玄不时举起手,并向两侧的将士点头致意,而四周武田家将士,回应以山呼海啸般的声浪。
  只见武田信玄举起马鞭,猛然一策胯下的‘黑云’,黑云一声长鸣,四蹄交踏,犹如风疾电闪一般驰来,其麾下的旗本将领见此也纷纷策马,紧随在武田信玄身后。
  “嘿嘿哦!”
  “嘿嘿哦!”
  两万武田军将士则一同将枪尖高举,高欢呼的声浪,响彻动天。
  武田胜赖,李晓等人在城头上见到,连忙大开城门。
  因为越后军已退,武田信玄下令于岩摫城召开军议,各大将,谱代家臣一同进入岩摫城。
  “参见父亲大人!”
  “参见主公!”
  武田胜赖率领一干大将在城下迎接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在马上看了一眼武田胜赖,只见武田胜赖鹿角兜上鹿角折了一半,而一身铠甲上也有几处刀枪箭射的缺口,上面血迹未干。
  武田信玄于马上重重一点头,言道:“很好,辛苦了。”
  说完武田信玄跳下马来,双手搀起武田胜赖,掷起他的手,言道:“我们一起入城!”
  于是武田家各谱代家臣,武田胜赖麾下还有武田信玄旗本军一起入城,而来援的两万武田大军直接驻扎在岩摫城城下。
  众将士从天狗丸,沿着马道一直走上本丸,只见城中激战的痕迹未去。
  特别是天狗丸中,可谓尸山血海,两军将士的尸体尚不及清理,满满当当地累叠在城中。
  遍地都是倒插的长枪,折断的旗指物,卷刃弯折的太刀,没入尸体一般的弓箭,还有石壁上到处都是铁炮打出的小弹坑。
  武田军众将们并非没有见过血腥的战斗,但如此惨景还是令这些人纷纷侧目,如此惨烈的攻城战,武田胜赖和他的部下是如何经历下来的。
  可是当他们眼见武田胜赖的将士,一个一个全身挂彩,非死即伤,各自不由长叹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