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71

  当李晓手捧着太刀,坐到武田胜赖家臣团中,诹访满邻,保科正俊之后,位列第三的席位时。武田信玄的麾下众家臣,都对李晓投以羡慕的目光。
  他们大部分都与李晓一起经历过与上杉谦信的那场血战,对李晓升任侍大将,并没有任何不服之处。
  在这里人中,真田昌幸,对李晓淡然地笑了笑,表示一种祝贺之意。而保科兄弟他们,他们则是很替李晓高兴的样子。诹访满邻,保科正俊,西村平三等等也纷纷向李晓祝贺。
  对李晓而言,好消息不仅是他晋升了侍大将。
  武田信玄还答应了由武田胜赖负责攻略西上野的计划。不过武田信玄并没有让饭富虎昌,放手不管攻略一事。
  在武田信玄在指示下,由武田胜赖率领诹访军,再从白根山山口,作为西上野征讨军的一路攻打上野国的甘乐郡,多胡郡,绿野郡,而另一路则是由武田义信,饭富虎昌率领武田军主力攻打吾妻郡,碓冰郡。
  在李晓看来,武田信玄正是要在上野国攻略中,看一看武田义信和武田胜赖在这之中的表现,作个高低比较。同时这也是一种竞争手段,两人必然会因此,使出全身气力,来比比看谁的功绩更大。
  如此对武田家的西上野攻略也是一种帮助。
  而出阵西上野的时间,就定在五月,距离现在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第八十三章
侍大将的居所
  李晓晋升为侍大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住的地方从高远城的天守阁,搬到高远城的城下町去。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家里人口变多了,手下直属武士增加了不少。
  白根山一战后,那些跟随李晓出生入死过的小幡家骑兵中,有不少人感激李晓的救命之恩,或者心底觉得跟着李晓混,将来会比较有前途,心底纷纷有了投效他的打算。
  李晓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从听闻自己有望提升为侍大将的风声后,于是在踯躅崎馆,找机会向小幡宪重要人。小幡宪重本是不太想放人,但一直觉得在白根山,欠下了武田胜赖,李晓一个人情,而且此时李晓名望很大,隐隐有武田家第一猛将的势头。
  小幡宪重也作出长远结交下李晓的打算,所以当下决意放人。当初跟随李晓二十多名小幡赤备中,一共有十一名小幡家武士投效李晓。
  手下的直属武士增多,意味着李晓的支出也要增加了。李晓现在虽升为侍大将格,不过他并没有被封赐知行地,而是直接在武田胜赖那里领取俸禄,年薪六百贯。
  六百贯年薪,作为侍大将算是中等档次的工资,比如藤堂高虎,在羽柴秀长手下打工时,作为侍大将时,年俸是领三千三百石,比李晓稍稍高出一截。
  不过考虑到是李晓领取是直俸,旱涝保收,不像知行地还要扣掉三公二民这一笔费用,李晓还觉得不错,而且换做小大名家里,六百贯的俸禄,就相当于家老这一个档次了。
  在这之前,李晓跟小幡家武士谈好,他给每个人开出的年俸是三十贯,这笔工资比他们中有些人的年俸还低了一点,不过他们都对此表示毫无疑义。
  除了这群新加入的小幡武士外,李晓手下原来三名武士,岛胜猛,师冈一羽两人俸禄都各是五十贯,而小幡由美本来李晓承诺给他的年俸是四十贯,但是由于白根山一战她出色表现,李晓回到高远城后,同样将她的俸禄提升为与岛胜猛,师冈一羽一个级别的五十贯。
  好吧,李晓这六百贯还没到手,就从份里分掉了四百八十贯。
  现在李晓在高远町所要住武士屋敷虽说是现成的,不过由于有了一定年限,有点年久失修,好几处地方都有损坏,李晓还决定对屋敷进行了一番维修。
  对当时日本而言,木板房还是相当稀罕的,在农村里,只有乡侍,或者家里有点经济基础的才住得起,大部分人住的草泥房。而在高远町这种城下町地方的情况虽好一点,但还有过半的房子是泥草房。
  所以虽说武士屋敷在现代人李晓眼里,简直粗陋不堪,但好歹来说还是木板房,对当时大部分没住过木板房的日本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享受。所以说住木板房也算是武士阶级的一种特权吧。
  武士屋敷的长屋,就相当于现在的筒子楼,中央是走廊,两边是狭长的房间,被隔成很多个单独的房间,武士和他的家属一家人就住在这样一个小单间里。
  比草泥房好的地方,每个单间的地板上都会铺上木板,对于习惯铺被褥睡地板的日本淫来讲,有这样的木板地睡觉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长屋下面还用木头垫高隔空,如此睡觉不仅防潮而且不接地气。
  李晓亲自垫钱休整后的武士屋敷,将原本破损的屋顶,漏风的木板墙壁都修补好,这点关心下属的表现,令居住在这里的岛胜猛,师冈一羽他们都十分感动。
  武士长屋之外,就是李晓大人的屋子了,两者格局的分布正好成一个L形。到了侍大将这一级别武士,都会独立拥有一套像样的屋子了,摆脱了挤武士屋敷这种集体宿舍的命运。
  李晓住的屋子,有点感觉像自己以前去度假村里,住的山间别墅差不多。
  作为侍大将的屋子,全是由木板建造,地下用木主柱撑起,有个半米的架空。走上几级木板台阶,进入大门口后,有一个间隔外界与内室的小过渡区,里面有相互区分的会客用的大厅和个人休息的居住区卧室,用现代的术语来将,这是动静分离的结果。
  房间之间全是用纸扉拉门间隔开。并且除了大厅卧室外,还有厨房,茅房,甚至独立的浴室。
  好吧,怎么说这样的屋子对以往天天住大学宿舍的李晓而言,总算可以小小满足他一点土财主加小资的心理。欠缺的是,这里不能上网,不能打信长之野望,没有手机,舍友的做伴,没有家人的关心。
  算了,想到这里,李晓捶着自己胸口暗暗说道,怎么说,自己来到日本战国这半年,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到人上人的地步,这对当时很多人来讲,绝对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成就。
  李晓走出屋子外,现在他手下的武士,都已将家搬到了一边的长屋之中。眼下李晓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他们未来要效忠的主公,个人的荣辱富贵与李晓已经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所以当李晓出现在屋子外时,这些武士的家眷们纷纷抛下手上的事,过来行礼。
  李晓笑了笑示意他们不必麻烦,他们这才各自回去忙自己的事。
  武士屋敷的外面是用木头栅栏圈起的,屋子空地就成为一个大院子,一旁还有马厩,武士们的战马,由李晓专门雇来的马仆饲养。
  除了马厩外还有茅房,另外应李晓的要求还专门搭盖了一个集体大浴室,他的原目的是不想周围有一堆臭烘烘的手下,每天跟在自己身边,怎么说讲点卫生,也可以少生病,作为提高战斗力的一部分吧。
  不过在武士们的眼底,李晓此举又成了体贴下属的美名,因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人都将泡澡视同一个奢侈的享受。只可惜当时作为武士而言,一般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李晓能成全他们的愿望,这些武士当然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除了改善手下武士的住宿条件,还有修建澡堂外,李晓还特意将他们的饮食作了改变,将日本人原来一日两餐的习惯,改成了一日三餐。
  现代科学证明少吃多餐,是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作为自己的武士,将来是要替李晓卖命的,李晓自然不会在这点亏待他们。
  至于这些武士们开始是对这临时增加的晚餐,有点不习惯了,但是李晓特意将晚餐,作为夜餐费用的一项补贴,直接从他的俸禄里支出。
  鉴于有的吃白不吃的道理,这些武士们自然不会拒绝。当然这顿晚饭,李晓也不是让他们白吃的,晚上自然有要紧事情要让他们干的。
第八十四章
向食神进军
  晋升为侍大将后这段时间,算是李晓穿越来日本战国后,过得比较惬意的时光。
  在有与师冈一羽约定决斗的那三个月里,由于那必须活命的压力催促,李晓差不多每天全时间地在起早贪黑在磨练武技,不敢有一丝怠慢。现在距离西上野攻略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李晓完全可以轻松地过完这段时间。
  可惜作为一名野心勃勃的穿越者,李晓还有很多大计尚未完成,所以还是没办法清闲下来。
  现在李晓一日的作息时间如下,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然后不是自己打熬气力,做些增强身体力量的训练,就是与岛胜猛,师冈一羽用木刀木枪一起作格斗训练,以此来提高武技。
  而李晓的其他武士,自然也是曾此机会锻炼武艺,有时候李晓,岛胜猛也会带领他们,骑着马到高远町外锻炼马术,还有骑射。
  锻炼完两个小时后,李晓就会回到自己屋子里,这时候担任李晓家厨娘的小幡由贞,就会端出一锅已经煮好的热气腾腾白米粥,来迎候李晓回来吃饭。
  这时候李晓一般会邀请岛胜猛,师冈一羽这两个单身汉,到自己家里蹭饭。除了这四人外,小幡由美,幸若丸也会加入,大家喝着热粥,然后就着一碟子的萝卜干,吃完这一顿早饭,那温馨的气氛,颇有一家人的感觉。
  早饭完毕之后,武士们继续进行自己的训练,而李晓则必须骑着马去高远城,眼下作为武田胜頼手下排名第三的家臣,李晓也并非清闲,很多军务上的事,都要他来辅佐武田胜頼完成。
  如果闲来没事,李晓抽空教导指点一下武田胜頼和保科兄弟他们的枪法,怎么说自己也仍还挂着城主枪术师范的名头,同时保科兄弟他们还是自己徒弟不是。
  如此操劳完一个上午后,李晓就正式下班回家吃中饭,开始自己的业余生活。而接下来的空闲时间,李晓就开始认真研究筹划着自己的赚钱大计。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家里多了这么多米虫,还有修缮房屋的费用,李晓原本一点储蓄,已花了差不多了。更何况以后李晓还要养兵养武士养马,扩充自己势力,来抢粮抢钱抢地盘抢女人,这都需要一大笔钱来维持他的军费。
  如果李晓还指望着武田胜頼手里的那一点死工资,那他战国人上人的目标就根本不用指望。
  幸好李晓在大学选修的时候,听了半调子的市场营销课,好歹也不算双眼前一摸黑,他至少知道在决定投入那个行业之前,就必须了解当地的市场。
  于是李晓这几日就开始拉着小幡姐妹俩,外加幸若丸一起在高远町里逛街,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高远町,规模和商业流通性,还有人口数量,在信浓中部仅次于诹访之町和小诸之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两个町都是位于中山道的干道上,并连接甲州街道,北国街道,每天都有往来的客流和商流经过,所以商业繁华度自然不会差。
  高远町,不过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町,而且建成有一定的历史,其主要的商流是来自三河方向,每隔几天都会有来及三河的商队将,昆布(海带),海苔,牡蛎,沙丁鱼,柴鱼,盐,甚至还有俵物之类的海产品,拿到山地地区高远城的座来贩卖。
  然后商队再从本地的座里收购一点木材,炭薪,荞麦,萝卜山桃、板栗之类的山地特产,再运回沿海地区,通过如此方式来进行商业流通。武田家也根据商队的往返,在路上收点过路费什么的,来作为高远城收入的一部分。
  走出大门后,李晓和小幡姐妹她们沿着町里的土路,向外闲逛。
  李晓他们依次走来是家臣屋敷,武士屋敷、足轻屋敷、这些都是高远城武士足轻的住宿地,是按照身份高低从里到外排列,身份越高住得离城就越近。
  走出武士足轻居住区后,就是町人居住区和寺庙。寺庙这里不定时会举行一些典礼,到时候附近村里町里,信仰佛教的百姓就会聚集到此处,就和中国庙会一样,十分热闹。
  高远町的最外层,就是商人职人的居住区。商人职人的居住区里,开设有垄断专营的,称为座的商工业行当。类似于盐座,油座,米座,魚座,材木座,紺座,甚至还有金座,银座,这些与人生活日常所需息息相关的行当,都被座所垄断,实行专营专买。
  这样的座组织一般都与当地大名有着密切关系,若与大名关系不好,座组织甚至可以通过抬高米,盐之类生活必需品的物价,来打击大名在这一区域的统治。
  所以说李晓要想插手这类行当的生意,基本是没有可能的,就是武田胜頼拿这些日本本土的托拉斯组织,也是没多少办法的。
  现在李晓所在的是,高远町中商职人区中最繁华的地方,相当于高远町的CBD中央商业区。沿街上随处可以听到喧闹声,还有锻冶屋里传来一轻一重叮叮的打铁声,经过赌坊时候还听到里面甩动色子的唰唰声,和赌徒高叫的声音。
  这里街边的屋子都是双层结构,下面是店铺,上面住宿的那种。而小幡姐妹们早就按捺不住,冲进了一边的吴服屋,一副双眼放光地样子,挑起了吴服来。
  李晓苦笑一声,他现在可没时间陪女人买衣服,他是来寻找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商机的。于是李晓与幸若丸两人,两人去街边摊里买了两串用竹签叉起的糯米团子,一边吃香气诱人糯米团子,一边继续沿着这条街闲逛起来。
  一路走来,迎面往来的路人,有腰胯武士刀,光脚走路的浪人,背负着一个大箱子的行脚,还有挎着一篮子荞麦的妇人,手捧放在盛水木盆里的豆腐回家的町人们,人流量是相当的不错,而且今天还并非什么庙会,集市这样的日子。
  从以上得出结论,高远町,并不缺乏具有一定购买力的人群,完全适合开展商业活动。
  李晓想起以前听得那半吊子的营销课上所说,与赚钱息息相关的行当无非就是吃穿住行这四大块。
  吃无疑是排在首位的,李晓考察了一下高远町日本人当时吃的水平,发觉当时日本的小吃文化,远远没有后来时发展的那么精致。由于这个时候,白糖对这个时代日本人来讲还是一种奢侈品,整个日本所也只有界町的一些商人,还有有钱的大名们,才见识过一点葡萄牙,荷兰人带来的南蛮糖块。
  因为糖没有普及,所以糖炒栗子,豆包等后来普及日本的名小吃,这时候都没有发展起来。所以眼下日本最普及的小吃,就是炒年糕,糯米团子两种,或者说也只有这两种小吃吧。
  好吧,如此就让我李晓,来成为引领日本食品行业的新食神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