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571

  这点即便是有心查探的各国细作,亦没有发现可以反应李正性格的细节来。
  不说李正的才具,是否可与李晓相提并论,但是至少表面上看来,年少的李正绝对有着一名家主的风范。
  就在众人以为这次丧礼,就要如此平静的渡过时,临到最末却发生了一件转折之事,令众人倍感诧异。
  原因是负责李正随行安全的师冈一羽,在丧礼上,发现两名下级武士,形迹可疑。
  发现之后,师冈一羽当下不动声色,暗暗派李正的数名侧近,暗中接近他们,之后在丧礼快结束时,一举擒下了这二人。
  这两名下级武士被擒之后,一声不吭,一副认命的模样,不过随即在他们的衣袖里,发现了一柄短肋差,并且肋差之上皆有沫毒。
  这事情一出现,当下震惊全场。
  武田信繁亲自逼问这两人,最后这两人被认出身份,原来是正是仁科家自己的武士,不过之前因为身份低下,他们并未被邀请,这一次却擅自进入了丧礼现场。
  而暗中给他们示意放行的,却是仁科盛信的正室,而仁科盛信正室正是武田信廉的女儿。
  闻之消息之后,武田信廉惊怒交加,并亲自叫来女儿审问。
  最后武田信廉的女儿供认不讳,为了丈夫报仇,所以这才派两名仁科家的武士,才寻觅机会,想刺杀李正。
  真相水落石出之后,武田信廉当即坐倒在地,他没有想到,走了这一步居然是自己女儿要刺杀李正。
  他秉持着武田胜赖的遗嘱,要辅助武王丸上位,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女儿的情绪,让自己女婿仁科盛信走了上绝路,现在他女儿亦牵涉进此事。
  事败之后,武田信廉的女儿倒是一副镇定从容,言明早有追随亡夫从于地下的决心,这一幕令武田信廉又气又怒,甚至有打算自己杀了女儿,以作了解。
  可是李正得知事实之后,却向武田信廉表示,不追究这件事情。
  不仅不追究武田信廉的女儿,就这两名妄图刺杀自己的仁科家武士,亦没有追究。
  这一幕倒是令多数人不可思议,武田信廉女儿牵涉进这场刺杀之事,自是隐瞒,没有公之于众。
  李正对外解释是,这场事件,是因为两名仁科家武士,自作主张,企图刺杀李正,为家主报仇。
  不过李正却觉得二人,大有古时豫让之风,为了主家报仇,不惜生死,并声言家父与仁科盛信之间,只是各持意见,绝无彼此为难之意。
  自己亦同样敬佩仁科殿下忠勇,所以可以理解二人所为,当下误会解开之后,将之释放。
  这件事消息传出之后,甲斐武士,皆是称赞李正仁义,大有武士之风,加上对方又是武田信玄女婿的身份,当下大获甲斐武士上下好感。
  这一消息,令一时李晓擅自杀穴山信君,诛穴山一门之后,在甲斐传得沸沸扬扬,李家要从武田家独立的谣言,顿时不攻自破,消弥于无形。
  而织田,上杉,北条家,亦对李正处置这一事件的手腕中,对其有了重新的评估。
  认为即便李晓隐居了,李正亦不可小视。
  从天正三年,五月到八月。
  武田家从一系列的剧变之中,终于到这时才稍稍缓下一口气来。
  长筱合战的血战,山县昌景,内藤昌丰战死,数千武田家将士葬身沙场,元气受创。
  之后武田胜赖被逆臣长坂光坚谋刺。武田胜赖将武王丸托孤五大老之后,最后身亡。
  为了继承家督之事,武田信虎为首的武田家一门众与秉持武田胜赖遗志的李晓,马场信房等谱代重臣,争议不下。
  会议之中,面对势力已为家臣之首的李晓,武田信虎,穴山信君露出忌惮之意,并大肆攻讦。
  最后李晓以退隐要挟,这才将武王丸家督之位保住。
  之后,仁科盛信自杀,李晓在踯躅崎馆大开杀戒,杀了穴山信君一门,一时导致李晓要叛出武田家,自立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
  这一次,李晓正式退隐,李正的表现,让武田家上下又重新认可李家。
  而武王丸亦正式在武田信繁担任后见下,接受了武田家众家臣的效忠,新一代家督确认,武田家终于进入了正规。
  不过这时,北陆却传来上杉谦信,柴田胜家分别在春日山城,北之庄城屯兵备战的消息。
  顿时令刚刚安定下来,武田家局势又紧张。
  甲斐,惠林寺之中。
  在武田信玄,武田胜赖二人的灵位前,已正式宣布退隐的李晓正合手而立。
  “信玄公,胜赖公,长筱合战,本家获胜,信长身死,现在武王丸已正式继承了家督之位,家中一切之事,有信繁,信廉两位大人住持,两位在天之灵,亦然可以安心了吧。”
  灵堂之中,檀香缭绕。
  李晓喃喃自语地言道:“两位托付我之事,我已经办到了。平心而论,我李晓不负武田家,至于以后……”
  李晓顿了顿,似自嘲地一笑:“至于以后……以后太长远,谁又会知道呢。”
  李晓踱步走出灵堂,只见虎哉宗乙正在灵堂之外等候。
  李晓微微笑道:“等候许久了吗?”
  虎哉宗乙见到李晓,笑着言道:“上杉谦信,柴田胜家在北陆举兵,越中吃紧,臣下马上就要随少主,与军团主力返回越中了。所以特来惠林寺与主公辞行。”
  李晓听了微微点头,言道:“你有心了。”
  顿了顿李晓言道:“听闻你早先,就对正儿说过,长筱合战之后,我必然退隐,你倒是很有先见之明么。”
  虎哉宗乙言道:“不是有先见之明,而是能够揣摩主公的心思。”
  李晓笑道:“什么心思?”
  虎哉宗乙言道:“难道主公忘记了,五年前也是这寺中,臣下曾问主公,是否有文王之志的事么?”
  李晓点点头言道:“记得,这又有何关?”
  虎哉宗乙笑道:“主公是明国人,肯定有读过三国演义,那么刘备圃园灌菜避祸曹操,司马懿装病以诓曹爽之事,一定看过了。”
  李晓目光一闪,言道:“我如何敢自比刘备,司马懿。”
  虎哉宗乙言道:“主公过谦了,说实话眼下本家实力已太过强盛,已引起武田上下侧目,再如此局势下去,若非主公被本家上下逼死,解除兵权,要么就是自立,叛出武田。”
  “特别是眼下馆主大人身死,幼主尚不能亲政之下,信繁公,信廉公,信房公,昌幸公等人表面上虽不说话,但实际上却不是易于之辈。为了家中稳定局势,他们必找机会向主公发难,以平衡家中局势,而主公实已,早明白遭他们之忌惮,只是故作不知罢了,所以眼下若是再不退,唯有自立一路。”
  李晓看向虎哉宗乙,言道:“你倒是看得明白,穴山这蠢材,不过徒然给人当刀使,最后给我用来杀鸡儆猴罢了。”
  虎哉宗乙言道:“主公,杀穴山,自然是正确之举,表面上看似给自己出一口气,但实际上以铁血手腕,镇服了任何暗中对本家有异心的家臣。有威方才能有恩,之后少主市恩,能笼络人心,实际上全在主公之前的手段。”
  李晓笑道:“有威又怎么样,最后我还不是退隐了。”
  虎哉宗乙言道:“这才是主公,高明之处。所以臣下方才举司马懿,刘备的例子,眼下若主公强势到底,那么正所谓强极则辱,到时要么遭到本家家臣上下联手排斥,要么自有自立一途。”
  “这两条无论哪一条都不可取,前者武田家必然内乱,导致内战,而主公不论最后如何,必然名声狼藉,为千夫所指,而后者乍看可取,而实际上却名不正言不顺,上杉,织田,北条诸强仍在,这是本家分裂,徒然只是将争夺天下之机会,让给他人。”
  “我武田家已团结一致,方才有机会夺取一天。主公也是重情义的人,难道不想报答武田家两代先主重恩,帮助本家上洛,一展匡扶天下之志向么。”
  李晓看向虎哉宗乙,表面上神色不变,但实际内心犹如惊涛骇浪。
  他麾下谋臣竹中重治,本多正信,宇佐美奈美三人各有所长。
  竹中重治不用多说,军略兵法谋略样样精通,堪称全才。本多正信擅长庙算,并精通政略,外交。宇佐美奈美则谋出惊人,又心思缜密,常常有出人意料之见解。
  至于虎哉宗乙此人,如果李晓非要给他一个评价,就是姚广孝。
  虎哉宗乙与姚广孝一样都是僧人出身,并且都是一个心思,就是上下鼓动主公造反。
  虎哉宗乙言道:“而现在主公看似退让一步,却化解这场与本家家臣之间的这场冲突,同时可以在背后把握全局,目光可以更长远,这退后一步,眼前局势反而开朗,可选择的途径更多。无论是忠心辅佐本家,还有别有他意,皆可进退自如。”
  李晓淡淡言道:“虎哉,你真可谓对局势洞察一切。”
  虎哉宗乙笑道:“臣下,这番话是不会和少主说的,因为真正把控大局的人,乃是主公,臣下在此斗胆再问一句,主公的志向?”
  “志向?”
  李晓听了微微一笑,反问:“你真的想知道?”
  虎哉宗乙言道:“明白主公的志向,臣下此去北陆,才能更好辅佐少主行事,还恳请主公告之。”
  李晓点了点头,言道:“就借用古人一句话吧,若天命在吾,吾当为周文王,虎哉,你明白了吗?”
  虎哉宗乙闻言双眼一亮,大喜言道:“臣下明白了。”
  PS:本书框架是从川中岛至武田义信谋反为第一部分。
  之后以李晓进取北陆,至长筱合战为第二部分。
  本书第二大部分完结。
  下面是第三部分,亦是收尾部分。
  关于李晓,李正未来前途,武田家是否制霸天下,尽数在第三部分。
  至于作一名顺臣,还是自立,甚至夺取天下,这个结局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