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1

  尽管如此,信玄还在沿途修筑了许多的烽火台,用狼烟的方式来传达敌情,一旦上杉家出兵北信浓,甲府的武田信玄只需两个小时,就可以得知消息,并可做出快速的判断而出兵。
  武田信繁的部队默声前进,前不久下过大雨的缘故,路上很是泥泞,部队后的小荷驮车队行走很是艰难。
  崎岖狭长的山路加上糟糕的路况,使得信繁的本队每小时行进1公里不到,偏偏就在这时驮运的驮车陷入泥泞中难以拔出,一旁十几名农兵使尽了浑身解数也不能将驮车拉出。
  几个督促武士尽管连连大声呵斥,并拳打脚踢,仍不能逼得这十几个农兵爆发出神力将驮车拉出。
  于是信繁队的行进就此耽搁下来。这时候后队的穴山信君部也已经赶上也被前队堵在山路上,一步也前进不得。
  如此如何是好?错过了宿地也罢了,延缓了大军行进才是问题。武田信繁颇为为难,这时候蜈蚣传旗已经带来了信玄的指令,责令信繁加速前进。
  武田胜赖见了忙向武田信繁建言道:“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眼下只有砍断驮车上的捆绳,将辎重卸下车各自背负,一定可以将车轮拖出泥泞。”
  听了武田胜赖的建议,武田信繁摇了摇头说道:“不行,砍断捆绳卸货也耗费时间,何况即使成功,这山路难走,难不成叫我们的兵士扛着粮食跋涉?”
  眼见天渐渐暗沉,信繁他们都愁容不展,延误了军令,这可是大罪。
  这时李晓跳下马来,来到陷入泥泽中的驮车前,大声说道:“把绳子拴在马上,用畜力把车拉上去。”
  见四周人一脸茫然,李晓才想到是言语不通。于是李晓亲自动手将一名士兵肩上绳子解下捆在自己的栗色大马上。
  日本在明治之前一直没有马车,因为马太稀缺而珍贵,所以无人拿来当畜力使用。所谓的驮车用的都是人力。
  武田家的士兵谁都没想到用马来拖车,这想法太奢侈了。而骑马的武士更是爱惜自己的战马,即使想到也不会肯拿来拖车使用的。
  眼见作为武士的李晓身先士卒,并将自己的马匹都贡献出来了,农兵们哪敢不卖气力,一时人人奋勇争先,齐心用力一下奋力拖拉驮车。
  车子拉出的一刻,众军都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好似打了胜战一般。李晓可以感觉到众人脸上对自己都是钦佩之色。
  “李晓,真是辛苦你了。”信繁也是满脸喜色。
  李晓答说:“岂敢,不过我看下面的路同样不好走,我看见左侧山上有片竹林,不如砍些竹子,刨成竹片轮流搁在车轮前,如此就不用担心再陷入泥里。”
  “原来如此。”
  信繁摸着胡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即李晓的建议当作命令被执行下去。
  晚上信繁本队扎下大营,自有士兵主动替李晓扎好了帐篷。今日李晓的作为已经得到众将士的佩服,而信繁对他也很是器重,惟独胜赖犹在一旁,不甚服气地说这种程度的事,自己也很容易办到。
  李晓此刻正惬意躺在帐篷的稻草堆上,嘴里叼着草根,仰望着天上的星辰。这时武田信繁与他的长子武田信丰突然来访。
  武田信丰年纪与武田胜赖差不多,看得颇为随和,气质颇像他的父亲有种敦厚的感觉。
  李晓连忙行礼拜见,武田信繁笑着说:“李晓不必多礼,今日若不是你,我队也不能快速地通过山谷,真是多亏了你了。”
  李晓笑道:“这是属下分内的事,在我们大明朝,战马不计其数,平时乡间富裕的农夫也会骑马来代步,拖车。但貌似你们你们没有这个习惯。”李晓对于自己的老家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情了。
  武田信繁听了露出明国果真强大的表情,随即言道:“不错,日本战马稀少,养一匹战马的开销足以供应五名武士的开支,一般的武士根本不会骑马,所以即便我们甲斐盛产战马,又有金山的支持,所以才组建养了一支五百人的赤备骑兵队。”
  李晓听了吓了一跳,原来自己的栗色战马,也是要自己出钱,这可是一大笔开销。凭自己现在足轻组头级武士,一个月五贯的俸禄,长久之下绝对养不起,必须赶紧立下战功提升俸禄才是。如果能被武田家封为直臣,甚至一块封地,那就爽到了。
  武田信繁并不知李晓心底如何所想,哈哈一笑,随即言道:“李晓,既然你已经是我们武田家的武士了,那么我直接任命你为我部队的足轻大将。”
  李晓听了一愣,在战国时,低级武士都是从足轻组头担任起。
  李晓没想到武田信繁一下就任命自己为足轻大将,给与了如此高的期望。
  由于武田家并未实行兵农分离,打仗依赖零时征募来的农兵。农兵在战场上战斗力略差,所以低级武士就犹如军队里的基层军官,也是作战的中间和主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低级武士就相当于军队中士官,班长这一级别的低级军官。众所周知,在近代战争中,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很大成分上就是决定于低级军官素质。
  李晓当下说道:“多谢,信繁公。”
第五章
对峙川中岛
  次日,李晓便直接指挥一支二十多人的足轻小队,因为是新手上路,武田信繁特派了有两名旗本武士,来指导自己工作,来协助自己管理这二十多名农兵。
  甲斐国的士兵是山民出身,一向吃苦耐劳而著称,可以说险山恶水出刁民。加上战国时日本民间武风极盛,在还没有下达刀狩令前,即使农村也有刀枪武器自卫,所以即使村民之间的斗殴也绝不是农夫三拳有点疼那么简单。
  李晓检阅了一番自己的士兵,这时候的日本农兵,除了个头偏矮,微微缺乏营养而显得瘦弱外,总体而论忍耐性,纪律性都不错,按照后世的观点,这符合训练成一支军纪森严的精锐部队条件。
  由于语言沟通不便,李晓并未打算怎么训练这支部队,因为农兵农兵,打完仗还要回去种田,但他也知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说法,于是从俸禄里拿出两贯,每人一百文让他们好好替自己出力,并声明如果在战场上斩下首级,就再赏赐他们一百文,若是讨取对方武士,则可晋升为武士。
  这些农兵见这么多的赏赐,还有前途在诱惑,顿时感激涕零,深觉得这位明国来的武士大人,果然是个值得跟随人物。
  在三日前,武田信玄已从本城踯躅崎馆出兵,与各谱代家臣的部队会合成,接着甲州(甲斐)踏入信州(信浓)的领地。之后信浓各依附武田家的豪族和镇守诸将,也纷纷领兵前来会合,兵势更强。
  “我武田家的大军真是威武啊。”李晓身边的武田信丰,看着大军行进不禁感叹说道。
  李晓看着武田信丰青涩的面容,作为信繁的长子,武田信丰今年虽才二十岁,但早已元服,参加了数次武田家的征战了。
  李晓听了对方的感叹,微微点了点头,看向身旁齐头并进的大军。武田家一队队的足轻队,骑兵队,铁炮队正埋头前进,那铠甲声,马蹄声,简直像暴涨的河水一样。
  而插着‘百足蜈蚣’旗指物的使番(传令兵),驱动着座下的健马往返于军队前后,传达命令。
  在不远处身后就是武田信玄的旗本队,作为本阵总大将的标志,武田信玄旗印‘孙子四如真言旗’正耸立在上方。
  旗帜上书着‘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十六字是武田信玄选自孙子兵法之中。
  后人常用“风林火山”这四字作为甲斐流军学的精要,以前李晓玩太阁五时,风林火山这张卡片也是合战技能里逆天级别的,使用后获得攻击力,守备力,移动力上升的效果。
  李晓马术此时已经不错,与武田信繁和他们两个儿子,用着新学来蹩脚的日语与他们交谈。虽然李晓的学习能力令几个人感到惊叹,但语法上一些错误用法,仍不时惹得武田信繁等人哈哈大笑。
  武田信丰则一脸兴奋激动地向信繁言道:“父亲大人,这一次出征的军势有一万八千人之多,是武田家以往何时有如此雄伟的兵力,想起将要与越军(越后军)的决战,我身上的血液就要沸腾起来。”
  “不是一万八千,而是整整的二万大军,海津城内还有信昌公的两千人。”武田胜赖随即出口反驳了堂兄信丰的说法。武田胜赖眼下,颇有一种年轻人的好胜心,处处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武田信丰听武田胜赖讪讪的说不出话来,不是他不想反驳,而是顾及到胜赖主公之子的身份。
  信繁笑着看着自己的侄儿与儿子的争论,然后说道:“越军亦是倾国而出,据前方细作探报,越后军在妻女山本阵有一万三千人马,而在善兰寺还有三千人马。军力与我军势均力敌。”
  提及越军的善战,还有至今不败的绝代武将上杉谦信,武田信繁等人面色又微微沉重起来。第四次川中岛在日本战国中期,绝对算是一场大规模的合战,双方合计兵力大约在四万上下。而当时日本,所有适龄,可以服军役的男子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五十万人。
  越后,甲斐两国的势力,都是倾国动员,若是在决战中能战胜对手,便可以放心地上洛,而没有后方的顾虑。
  但作为穿越者,李晓当然知道此战的结局,关于武田信玄与上衫谦信这两位并世之雄谁胜谁负,论坛上,还有两家的粉丝各有不同说法,存在争议,而从长远的大局上看,两家的对峙并没有最后的胜者。
  川中岛合战,武田上衫家都元气大伤,暂时无力上洛,错过统一天下最好的时机。而尾长大名织田信长却凭借着去年捅狭间击败今川义元的威势,在此后的二十一年中如疾风怒涛般席卷了整个天下。
  尽管在日后,武田家与上杉家都给织田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那时候织田信长气候已成,其优势已经很难撼动了。
  而熟知这一切的李晓,在心底暗暗盘算的,不知是否可以凭自己个人的努力,给武田家带来一个与历史上不一样的川中岛呢。
  经过连日跋涉,武田军沿着昔日信浓所修的直道,已渐渐靠近作战目的地川中岛。
  川中岛的南边是发源自甲斐的千曲川,与发源自南驹岳的犀川在川中岛合流,川中岛就是两川之间一块三角洲地带。
  千曲川,川如其名,水流缓慢,河道卷曲,南面是信玄的信浓之地。犀川的水流流速极快,北边是谦信的越后。
  永禄三年,武田信玄采纳山本勘助的建议,仅用八十日在千曲川东侧构筑海津城,由武田家名将高板昌信,率领两千兵马驻守。
  而海津城距离上杉谦信的居城春日山城只有一天的路程,对此上杉谦信自然绝不能容忍。
  永禄四年,即公元一五六一年,对于军神而言,不是忙一个字可以形容的。
  先是好容易在内部平定了,由信玄暗中使坏,所挑起的一向宗乱。之后上杉谦信以关东管领的名义,集结了关东诸侯十万大军,讨伐武田同盟北条家。
  面对如此空前强大的军势,北条家一面祭起龟缩防守的大旗,一面向武田家求援,在依赖有‘日本第一坚城’之称的小田原城的坚固壁垒下,困守一个月之久。
  虽然未攻克小田原城,不过北条却因此元气大伤,上杉谦信班师路上,于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继承关东管领之位。
  上杉谦信六月返回越后,八月十四日率领一万六千名越后军从春日山城出阵,十六日越后军绕过海津城,于川中岛南部的妻女山立下本阵。
  而到了八月二十四日,武田军一万八千抵达川中岛,于茶臼山立下本阵。距离上杉家的本阵妻女山,只有八里。而武田军所处的位置不仅挡住了,越后军退往越后的道路,并且切断善光寺通往妻女山的补给线路。
  但上杉谦信似乎对此危机并不理会,于本阵中按兵不动。据武田家的细作和探子回报,每日都可以听见从妻女山上传来能乐的吹笛和击鼓声。
  于是两军暂时就在川中岛一带展开了对峙。
第六章
武田信廉
  李晓这几日仍是在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武技,马术。作为武将这可是吃饭的本钱。除此以外,李晓也努力学习日文,让自己可以融入普通生活之中。
  胜赖平时仍一副世家公子的傲慢,对年长他四五岁的李晓一副不理睬的模样。将信玄交代他好生向李晓学习武艺的话抛之脑后。
  与李晓平时相善的,是信繁父子。信繁平日处置军务没那么多空闲。所以李晓日文都是问武田信丰学的,并且进展十分神速。
  这点以至于信繁与信丰父子两人都是以一种拜服的目光看李晓的,现在李晓的日语水平已经相当可以了,除了少数用法错误外,简单的沟通已没有问题了——感谢多年来AV,邪恶动漫的教导。
  除了学习日文外,李晓的汉学水平也令对此颇有研究的信繁赞叹不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