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571

  李晓听了这名字,顿时讶然了一下,心想居然是真田家的人。
  李晓恍然想起,小幡由美以前给自己来信说,真田昌幸将长子次子,从小就托付给惠林寺,临济宗僧人照顾教授学问,所以在此碰见一点也不奇怪。
  想到真田昌幸那副表里比兴的样子,李晓自没有什么好心情,板下脸言道:“你就是真田昌幸的儿子?”
  这小男孩听李晓这么说,脸色更差了,真田昌幸虽并真田家家主,但因出仕武田胜赖,在几度攻略西上野,骏河,小田原中表现出色,已是家中最被看好的后起之将,为侍大将格。
  在武田家之中,无人敢小视。
  而眼前此人年纪并没有年长自己父亲几岁,口气之中,居然老气横秋的样子,直接称呼父亲之名。
  不过源五郎仍是表现出真田家之人的勇气,努力大声言道:“大胆,你……居然……敢直呼家父的名讳。”
  李晓冷笑一声,言道:“你说什么,我没听清。”
  李晓重复这一问,源五郎顿时低下了头,一个字也不吭了,接着就哇哇地大哭起来。
  真田家的小孩,这也太没出息了吧。
  李晓刚想到这里,突然一愣,又看了这小孩一眼,他哭声十分响亮,眼泪却不多,这哪里是在哭,而是在帮援兵。
  很好,真田家的孩子果真都很早熟,小小年纪,就已学会耍手段了。
  这时竹林之中,两名穿着木屐的武士疾步跑出,显然是听到真田昌幸的哭声。
  李晓看去这两人衣服肩臂之上皆绘着六连钱家纹的,显然是真田家的武士。
  “少主,他们是什么人?”
  一名二十多岁的武士,手按腰间的太刀,警惕盯着李晓他们,但见到李晓一方人多势众,亦有几分紧张之色。
  “竹内大人,我不知道,但是此人敢直呼父亲大人名讳,显然是不利于本家之人。”
  源五郎眼见家中武士到来,心下一松,手拽着身后的女孩,退到一边。
  “竹内不可造次,这可是本家的但马守大人。”
  另一名武士却慌忙劝阻了对方的拔刀之意。
  对方匆忙来到李晓面前,下拜之后言道:“在下是真田家武士穴山定广,拜见但马守大人。”
  另一名叫竹内的武士,听闻之后亦是惊讶,犹豫了一阵,亦是拜下言道:“在下不知是但马守大人,还请恕罪。”
  李晓身后的师冈一羽,冷然道:“幸亏你方才没有拔刀,否则你的一只手已不在肩膀上了。”
  说完师冈一羽突然拔刀一刀斩下了身旁的一根竹枝,拔刀收刀的动作只在一瞬间。
  如此之快的刀法,顿时看得这两名真田家武士一阵胆寒,若是此人真敢出手,断手是无疑。
  这是一直藏身在源五郎身后的小女孩走了出来,走到李晓面前,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好奇地问道:“你就是我父亲吗?”
  李晓微微笑着,他看这小女孩眉目之间与小幡由美有几分相像,早已猜到对方是自己女儿。
  当下李晓缓缓地点了点头。
  小女孩轻轻地哦地一声,然后低下了头,显然一时之间对李晓还有几分认生。
  李晓心间亦感到几分遗憾,女儿自出世以来,自己一直未曾见面,除了血脉亲情之外,自己实际上没有尽到一分作父亲的责任。
  所以此刻李晓心中顿感到十分亏欠。
  想到这里,李晓就对另一旁的源五郎,十分来气,喝道:“源五郎,我直接称呼你父亲,有何不妥吗?”
  这位源五郎就是历史上的真田信之了,听到李晓之言,顿时脸色苍白,这回他是真哭了。
  PS:为了剧情需要,本书之中真田信之,真田信繁比历史上,会年长一岁。
第三百四十四章
文王之志
  源五郎脸上挂着泪珠,言道:“我不知道你是但马守大人。”
  看着源五郎这副恐惧的样子,女儿用手扯了扯李晓的衣服下摆,轻声地言道:“你不要怪他。”
  李晓亦没打算和小孩子计较,本来想挥了挥手说算了。
  但是仔细一想心觉得不对,李晓想到这真田昌幸好狡诈,我还未答允下婚事,就让这小子整天黏在我女儿旁边,想既成事实吗?这明显是居心叵测啊。
  想到这里,李晓看向源五郎更觉得有几分讨厌,言道:“日后你不许再找我女儿,懂吗?”
  源五郎一听李晓之言,顿时脸色一白,问道:“为什么,但马守大人为什么你不肯,我找娉婷玩了。”
  李晓之女名叫娉婷,李晓摇了摇头,言道:“没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
  见李晓要将娉婷带走,源五郎突然跑到李晓面前,言道:“可是我父亲说了,将来会让她嫁给我。”
  眼见源五郎都这么讲,李晓更是大怒,这真田昌幸果然没安好心,板下脸言道:“这事你父亲说了不算,若是你有意见,回去叫你父亲来向我说辞吧。”
  说完李晓带着女儿离去。
  只余下源五郎怔怔地站在原地。
  在惠林寺的一间僧房之中。
  虎哉宗乙正煮茶招待刚刚到达的李晓。
  虎哉宗乙一面刷着茶碗,一面言道:“但马守大人,这是贫僧第二次给阁下煮茶了。”
  李晓微微点了点头,言道:“劳烦大师了,昔日之事还历历在目,没想到相隔一见,已是五年了。”
  虎哉宗乙呵呵笑道:“但马守大人,似乎十分有感慨。阁下短短五年之中,在北陆之地,为本家开拓二十多万石之领地,实在令贫僧佩服。”
  李晓言道:“大师过奖了。”
  虎哉宗乙顿了顿,言道:“但马守大人,自川中岛以来,效力本家八年有余,眼下还不过三十岁,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不知将来有何展望呢?”
  李晓听虎哉宗乙之言,身子一顿,对方话中似乎别有深意。
  李晓双目微眯,当下不动声色。
  这时虎哉宗乙已将茶沏好,盛放在李晓面前。
  李晓看着这墨绿色的茶汤,当下手捧茶碗,在掌心转了三转,这才呷了一口,茶汤之味初尝十分苦涩,但含在口中许久,却转而甘醇,不由感慨言道:“好茶。”
  虎哉宗乙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言道:“我们禅道之人,之所以喜欢品茶,是因为茶味之苦,似人生之苦。”
  顿了顿虎哉宗乙言道:“但马守大人,不觉得吗?茶汤是先苦而醇,而人生莫过如此,只有先咽下甘苦,将来方能体会其中的妙处。”
  “而眼下但马守大人,在北陆草创基业,披荆斩棘,历经艰险,终于小有根基,二十多万石已是本家家臣之极,若再进一步,则产生主弱臣强之势,更遭猜忌,依我之见,以御馆大人之见识,必然不会允许才情形发生。而阁下难道想基业止步于此吗?历经艰辛辛苦的作战,想将来体会的妙处,又在何处呢?”
  李晓听虎哉宗乙之言,微微有点觉得奇怪,这话若是本多正信,岛胜猛,木下小一郎对李晓说当然无妨,但是对方眼下只是自己儿子的学问僧,这番话轮不到他来讲。
  李晓当下不置可否,看看虎哉宗乙打得到底是什么算盘。
  虎哉宗乙察言观色,亦笑道:“但马守大人,可能觉得贫僧失言了,但在贫僧心底,五年师生之情,已将少主,当作自己亲人一般看待,所以不得不为他将来谋划。贫僧在此愿意冒着被处以磔刑的罪责,问但马守大人一句可以吗?”
  李晓沉声言道:“还请直言。”
  虎哉宗乙双目一亮,将左右袖袍一整,之后在李晓面前正式跪拜,低声问道:“敢问但马守大人,可有周文王,曹操之志向呢?”
  僧房之中,顿时一片寂静。
  李晓,虎哉宗乙二人相对默然,李晓仍是一副安坐模样,一动未动。
  李晓盯着虎哉宗乙的后背,手指在膝盖上微微动了动。
  周文王,曹操。
  他们是什么人?
  周文王从凤鸣岐山而起,奠定了周朝霸业,而最终让儿子得了天下。
  曹操逊之一等,亦权倾汉室,而他的儿子称帝,开创了魏。
  虎哉宗乙如此之言,其意思已十分明目张胆了。
  李晓想了一会,缓缓言道:“你的话,我尚不能回答你。”
  虎哉宗乙听李晓这么说,背心一耸,言道:“但马守大人,我已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今日之言,出得我口,入得你耳,绝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李晓听对方如此之言,微微松了口气,言道:“既然如此,我就放心了。”
  于是两人又恢复相对而坐的局面,李晓继续捧起茶碗,细细品茶,但是目光却更凝重了。
  而虎哉宗乙亦作恍然无事之状,仿佛刚才之言从未说过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