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571

  对方听有人踏草而来,不由转过头,看见李晓后,微微一笑合十施礼。
  这僧人正是当日游说穴山信君放今川军进入甲斐的外交僧。
  李晓自然不知他的身份,但见他一人在这野外烹茶颇为奇怪,问道:“刚才阁下所吟之诗是出自杜荀鹤吧。”
  对方听李晓这么说,讶然一下,言道:“正是,未料到阁下汉学如此精深,哦,对了,这几日听快川大师言道,寺内有一位明国客人,想必阁下就是名声赫赫的李但马守大人吧。难怪如此。”
  对方这最后一句难怪如此,自然是为自己解释对方为何懂得汉诗的缘故。
  李晓微微一笑言道:“正是在下,大师显然对汉学也深有专研,不知大师如何称呼?”
  这名僧人低下头言道:“贫僧虎哉宗乙,拜见李但马守大人。”
  听到对方的名字,李晓身子一震,心想:虎哉宗乙,OH,MY
GAD,那不是后世培养出伊达政宗的学问僧吗?
  临济宗僧人在战国时代虽名声不显,但却留下了重要的地位,其最有名的莫过于培养出今川义元,德川家康的太原雪斋和尚。
  除了太原雪斋之外,织田信长幼年师从于临济宗大师泽彦宗恩。
  武田信玄亦师从于岐秀元伯。
  而泽彦宗恩,岐秀元伯都是尾张瑞泉寺毕业的优秀学生,所以从某种意义来将,织田信长与武田信玄可谓是同门师兄弟。
  而眼下日后作为伊达独眼龙老师的虎哉宗乙,也曾师从于临济宗两大名僧,岐秀元伯与快川绍喜门下。
  “但马守大人,你怎么如此惊愕?难道以前听闻过贫僧之名吗?”虎哉宗乙开口问道。
  李晓哈哈一笑,随口言道:“说来巧合,只是大师之名,让我想起了李太白的一句诗,所以让我愣住了。”
  虎哉宗乙微微一笑,问道:“不知是什么诗,令但马守大人,想到贫僧呢?”
  李晓点了点头,正色言道:“是李太白的一首古风,诗词有点忘了,但犹记得前几句,其中言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说到这里,李晓顿了顿,笑道:“所以大师的法名,在我耳底听得十分霸气,哈哈,霸气。”
  “霸气,”虎哉宗乙亦是哈哈一笑,言道:“但马守大人,言辞真是别出心裁,这霸气一词贫僧十分喜欢。呵,虎视何雄哉,虎哉宗乙。”
  顿了顿,虎哉宗乙言道:“能与但马守大人这样的风雅之士在此一晤,实是莫大的机缘,所以还请但马守大人,允许贫僧为阁下点茶,以表恭敬之意。”
  李晓愣了一下,言道:“可是在此并无茶室?”
  虎哉宗乙将手上指天,复又下指地,言道:“但马守大人,品茶何须茶室,难道不能以天为茶室之屋脊,以地为叠席吗?”
  李晓恍然大悟,心想太阁5里有张卡片叫‘野点’的,不就是在野外喝茶。
  野点来源于武家将领出外征战,因条件不便,故而在野外举行茶会。
  历史上丰臣秀吉在平定九州之后,曾在野外举办过一次盛大茶会,史上称为‘北野大茶会’。
  所以听虎哉宗乙这么说,李晓意识到是自己土鳖了,当即言道:“那多谢大师了。”
  李晓席地而坐,望着院子之中,葱翠的景色,一面与虎哉宗乙闲聊喝茶。
  两人闲谈中,李晓可以看出虎哉宗乙不仅是学问深厚,并且是个有志向的人。
  在战国时,若非武家公卿出身,要以普通百姓跻身上流十分困难,忍者,山贼,国人都是末流。
  所以比较好的出路,就剩下商人,僧人二途了。
  日本当时佛国,上至公卿,武士,下至百姓都是信佛,所以寺庙僧人在当时地位很高。
  不过僧人中亦有很多宗派,如本愿寺和尚骗吃骗河的有,天台宗讲人性善恶,来世佛报,而临济宗却专偏重临机顿悟,偏重于禅机,所以很多临济宗僧人都是博学之士。
  虎哉宗乙与李晓闲谈中,隐去了他的出身,不过可以听出他自幼过过一段,十分困苦的日子,之后师于岐秀元伯,快川绍喜门下,学习佛经,汉学,学识渊博之后这才有了名望,后渐渐有武家请他作为家中学问僧,教导未元服前的武家子弟。
  不过当时虎哉宗乙觉得自己学问没有大成,只是空悬于纸上,未能务实,所以决定四处游历增长见识。
  待五至六年之后,才返回甲斐,决定闭门思索数年,待到自己觉得学问有所见数时,已是快不惑之年的人了。
  李晓听到这里,早已有了决定,这样的人才,自己当然是不能放过。
  李晓言道:“原来方才大师,所言一入烟萝十五年,重出故山生白发,是感叹自己学问已成,却年已不惑了。”
  虎哉宗乙微微一笑,言道:“杜荀鹤生平亲近佛学,所以他的诗深得禅味,连快川大师亦是如此,他平素最喜欢的是那句‘安禅不必须山水,减却心头火自凉’。”
  李晓知道这首词就是历史上,武田家灭亡时,快川绍喜与惠林寺同焚时,所念的辞世诗。
  李晓接着言道:“虎哉大师,心中既有抱负,不知可否助在下一臂之力。”
  虎哉宗乙听此微微一笑,言道:“但马守大人太看得起贫僧了。”
  李晓诚恳地言道:“大师不必谦虚。”
  虎哉宗乙见李晓其意甚诚,于是言道:“李晓大人,与贫僧一见如故,并是不该拒绝。但是贫僧已答允快川大师,留在惠林寺,参悟佛经,所以不能离开甲斐。所以李晓大人此去越中,贫僧不能相伴所以十分抱歉。”
  李晓见虎哉宗乙如此说,也知道无法勉强,既然他决定留在惠林寺,就无法跟随自己去北陆。自己终究还是无法得到这位临济宗大师的辅佐。
  不过李晓转念一想,他马上去北陆,按规矩长子李正肯定是要留在踯躅崎馆的。
  既然自己不能在李正身边教导,所以给他找个名师就很重要了,这个曾经教导出伊达政宗的虎哉宗乙,很显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既然他随自己前往北陆,留在惠林寺中,替自己教导李正亦是不错。
  当下李晓将自己心中所想与虎哉宗已说出。
  虎哉宗乙听李晓将自己儿子托付给他,十分诧异,不过仍是拜下言道:“既然是但马守大人之请,贫僧定当尽力为之。”
  李晓听闻虎哉宗乙答允,十分畅快地一笑,心想李正有了虎哉宗乙的教导,如此自己也放下了一桩心事了。
  “禀报大人,有一封你的急信。”
  就在这时,李晓的一名侧近急匆匆奔入院子之中。
  此人李晓认得正是橫谷幸清,他匆忙而来,显然是得到北陆方向自己的情报网,向自己传递某种讯息。
  李晓面色肃然,迅速拆信一看,果真如信中给他带来了一个十万火急之消息。
  神保家家主神保长职于富山城亲自出阵,动员了两千军势,攻打自己位于北陆的城生城。
  眼下城生城已被神保长职的大军包围了三日,具体情况不知。
  除了神保长职之外,越中另一势力椎名家亦有异动,椎名家家主椎名康胤,亦在松仓城向配下各个豪族,发布了动员令,准备集结军势。
  李晓闻之此情形,亦有几分震动,城生城不仅是自己在重要据点,也是武田家在北陆唯一立足点。
  若是丢失了,无论是自己还是武田家都难以接受这个后果。
  李晓看城生城居然已被包围三日,并且内外消息断绝,不由大怒言道:“这信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横谷幸重现在才禀报我。”
  橫谷幸清言道:“大人,越中飞驒眼下都是积雪,交通不便,若是消息往返传递而来,已经慢了,这已是兄长他所能做到最快的了。”
  李晓点了点头,他知道橫谷幸清说的没错,自己不该发这无名之火,事情既已发生,就要想办法如何补救。
  哼,这个神保长职真是一点也不令自己意外,这北陆的冬季一过就兵临城下了。
  李晓不加思索就立即做出决断,眼下他已是连多待数日的时间都没有了,必须立即赶回飞驒。
第四卷
北陆风云
第两百四十八章
再战北陆
  越中国,城生城。
  初春的和煦的日光,打破了北陆冰雪尘封的冬天。
  已入道法名为宗昌的神保家家主神保长职,正看着城头上日月双纹的旗指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神保军本阵上,阵帷四周用竖二引两家纹的布条遮蔽。
  阵帷之中,神保长职目光从城头上收回,转过头来坐在长桌前的马扎上。
  神保长职一身僧袍,并理着出家人光头,手持折扇,对长桌两旁的神保家家臣团,言道:“我神保氏祖上是渡来一族,是中土大秦朝始皇帝的子孙后裔,后东渡日本,在此地生根,说来我和这明国大将李晓,彼此之间都不是外人啊。”
  神保长职说完,两旁家臣团皆是仰头大笑。
  PS:神保氏本姓是惟宗朝臣,惟宗氏,一说是秦始皇后裔,一说是前秦苻坚之后人。岛津家,长宗我部家都是出自这一支。
  神保家笔头家老,小岛职镇笑道:“主公太抬举这个李晓了,主公是始皇帝之后,而李晓自出何系却从无分说,听说他之前在明国亦不过是一名足轻大将级的将领罢了,毫无可与主公并肩而论的地方。”
  神保长职将手举起,止住小岛职镇的话,言道:“小岛,不可因此,而小看了这位对手。据我在武田家的细作,回禀此人可是信玄公最重视的猛将,尽管管领殿下对其亦是重视,视其为武田家于信玄公之后,最令其敬畏的对手。所以绝不能轻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