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71

  盐屋秋贞在一旁听闻李晓又招募了五百常备,顿时吃了一惊,心想李晓这下常备人数应该达到一千了吧,目前这也是神冈银山的最大可承载量。
  岛胜猛不紧不慢地回答言道:“这五百常备已募集了已有十天,刀狩令之后,从民间缴获了不少太刀,长枪和具足,经过挑选,其中都部分装备这支新常备。但是这新募的常备,虽多半都是有战斗经验的浪人,农兵出身,但是与本家之前的常备战力,还是差距较大。臣下认为如果要形成战力,最少要半年之后。而要达到接近本家之前五百常备的战力,恐怕需一年之后。”
  李晓听岛胜猛这么说后,点了点头,言道:“我明白了,这也是情理之中,为做区分,本家最早在神冈之町的五百常备,番号就命名为神冈备,而在城生城新募的五百常备,就称为蛇尾备。”
  之所以叫蛇尾备,是因为城生城又名蛇尾城。
  顿了顿,李晓又言道:“蛇尾备仿神冈备建立,装备训练都是一样,皆按照神冈备编制,并配备八十名铁炮足轻,六十名弓足轻,三百名枪足轻,六十名后备。然后其中八十名铁炮足轻,一百六十名足轻组成西国方阵。”
  李晓想了想又言道:“这蛇尾备的训练,以及城生城的驻守,就由木下小一郎,有山虎定和小幡晓宪你们三人负责,在冬季到来前,我会率领神冈备返回神冈城,而你们三人就在此替我镇守城生城。”
  木下小一郎听了身子一震,言道:“主公,臣下身为城代,又肩负训练蛇尾备之责,如此重任,臣下能力不足,请你还是委派岛胜猛大人,来此坐镇吧。”
  李晓看了木下小一郎一眼,眼下木下小一郎也不过二十四岁,尚不是日后大名鼎鼎丰臣秀长。
  让他独立担当担任李晓所新攻下城生城的城代,这对于李晓而言似乎有点冒险。
  对于木下小一郎的请求,李晓略想了一会,想起历史上对木下小一郎的评价,以及李晓对他这两年来的了解。
  李晓觉得还是应该放权给这位历史上丰臣家的二号人物,当然这对于木下小一郎而言也是个磨练机会。
  李晓言道:“小一郎,当初你出仕我武田家,是为了成为一名武士,并且光耀家名。要知道你的兄长,现已成为织田家重臣,为织田家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你却连城代之位,也不敢当吗?”
  “不敢。”木下小一郎回答道。
  “既然不敢,小一郎,你是我李晓看重的人,就说明你绝对有这个才具,担任这城生城的城代,若是你没有完成我交代你的责任,也只能证明是我眼光失误,看错了人。现在你还在担心什么?”
  “是,主公大人。”木下小一郎大声言道。
  见木下小一郎领受这城代任务,李晓点了点头,作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岛胜猛和神冈备必须坐镇神冈城,作为李晓威慑飞驒国姊小路家,内岛家的力量。
  大雪冰封之后,神冈城城生城交通中断,所以必须分兵把守,当然这也是目前,李晓战略上极度不利的地方。
  至于城生城固然重要,但眼下马上就要入冬,越中也将面临大雪,这时候无论是神保家,椎名家出兵攻打城生城的几率都不大,即使有什么变故,这新募的蛇尾备作为战力野战不行,但是守城还是可以使用的。
  李晓看向小幡晓宪言道:“小幡晓宪,你作为本家铁炮足轻组头,就负责铁炮足轻的训练,以配合西国方阵作战。神冈备的铁炮足轻这次就留在城生城,以及新组建的蛇尾备铁炮队一起协同训练。”
  听李晓这么一说,木下小一郎微微松了口气。
  李晓将小幡晓宪也留在城生城,以及神冈备的铁炮队,蛇尾备的铁炮队一起,这样作为城生城的守备力量就增强不少。
  众人都知道铁炮作为守城利器,发挥的作用,其实要更胜于野外合战。
  不过李晓更关心的还是铁炮队的训练,准确说是西国方阵的训练。
  虽说李晓给了自己西国方阵很高的期望,希望能训练出一支不逊色于古斯塔夫二世瑞典军的常备来。
  但这需要足够的时间。
  事实证明,当初在城生城外与斋藤家的野外合战中,李晓的半吊子西国方阵,差一点就失败了。
  当时如果斋藤家冲阵的骑马武士能够再多一点,那么突破李晓铁炮+弓箭,掷矛防御线的骑兵就不会是那么一两个,而是十几个。
  这样的结果只有李晓的铁炮队全军覆没,接着被随后跟进的敌军足轻以优势兵力压倒,最后只能大败。
  李晓心知上一次击败斋藤家,除了少许运气成分,以及西国方阵的战法出乎了敌军的意料,其中一部分还是自己战术正确,逼迫敌人在自己选择的地点作战,并且掷矛兵发挥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所以李晓目前的铁炮加枪足轻的西国方阵,若想真正达到如瑞典军队那般训练有素,那么最少三年时间还是要等起的,之前只能作大量的训练。
第两百零七章
乐市乐座
  安排下城生城的守备之后,以及新军训练的事宜后。
  李晓不日就会率领神冈备返回神冈城,而之后李晓与本多正信,师冈一羽二人率领母衣众返回本家。
  神冈城就由岛胜猛,大藏长安两人,以及缺了铁炮队的神冈备驻守,加上江马家的力量,这实力应足以震慑飞驒国的姊小路家,内岛家。
  眼下姊小路家,内岛家这两家尚未从与樱洞城合战中,恢复过元气来。
  当初为了应对武田家的飞驒征讨军,两家几乎是倾力动员,领内能拿得起武器的男子,几乎全数动员了,这才凑齐了两千多的大军。
  两军对峙作战这一个多月来,这两家他们领内农业大受影响,虽然说今年飞驒的气候还不错,但是最后的结果到了秋收的时候,他们领内依旧是歉收。
  根据李晓忍者众在对方领内的情报收集,预计至明年,两国领内的民间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饥荒。
  不过相对于姊小路家的处境,内岛家会好一点,内岛家领内有金山支持,接下来勉强可以度日。
  但是李晓对于蛰伏在飞驒这两头野心狼,也必须有所防范。
  今年尚可以维持,但是明年,后年,若是真让姊小路家,内岛家恢复了元气,李晓又对越中展开攻略,飞驒的神冈城必然空虚。
  若是让这两家这时候,在背后扯自己后腿就糟糕了。
  这次李晓出兵城生城,姊小路家就受斋藤家之请,领内作了小幅动员,在江马家附近集结兵力,摆出一副要攻打的架势。
  导致最后江马辉盛的援兵不能来增援神冈城,最后幸好李晓的神冈备大发神威,击败了两倍于己方的斋藤神保联合军,否则现在神冈城就要失陷,李晓沦为丧家之犬了。
  战后姊小路良赖还写封信,对李晓作了解释,说是得到斋藤家入侵的消息,十分担忧,故而率兵来神冈城帮忙,还请李晓不要误会。
  看着这信以后,李晓觉得拿这张信来擦屁股都嫌脏,这种鬼话,谁相信。
  不过这让李晓对这位蛰伏在飞驒,却一直心怀不甘的飞驒国豪杰,姊小路良赖更添了十二分的忌惮。
  不能在这里原地等到别人,元气恢复了,再对你动手。
  所以李晓必须先发制人,抢先一步,对这两家实行削弱。
  现在明义上的攻打不行,对方毕竟名义上已降伏了武田家,上次出兵江马家的事,李晓又拿不出证据来。
  所以李晓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玩玩姊小路良赖了。
  李晓看向盐屋秋贞言道:“筑前守大人,我决定从下个月起,在城生之町执行食盐,粮食专买,而在神冈之町实行专卖的政令。”
  实行食盐,粮食专卖的意思,就是当初大藏长安向自己所提的,所有进入飞驒国的所有过关盐货,只能在神冈之町进行买卖。
  不过眼下,李晓占据了城生城,城生之町原本就是飞驒的物资贸易中心,所以选择城生之町实行专买。
  而在神冈之町实行专卖。
  政令的具体内容,就是所有座商贩卖的盐货,粮食都必须在城生城截留,不准在飞驒其他境内进行交易。
  并且这项交易,只能由李晓有三成股份的盐屋商家进行,之后由盐屋商号将购来盐货,粮食,转运到神冈之町进行贩卖。
  此举等于李晓强行垄断,一切从城生城运往飞驒的食盐,粮食贸易。
  姊小路家,内岛家,若想要买食盐,粮食的唯一渠道,则只能从神冈之町,由李晓所指定的盐屋商号去购买。
  将食盐,粮食这两样重要军事,民生物质掌握在手里,从此以后姊小路良赖,内岛氏理二人就要看李晓脸色行事了。
  一切食盐,粮食的价格,当然由李晓控制的御用商人,盐屋商家来决定,李晓若是要调高价格,这两家只能默默忍受了。
  而李晓打算的就是要在原由粮食,食盐价格上调高两成。
  就是用此举让姊小路家,内岛家,多拿出真金白银来李晓这里购买,以此削弱他们领国内的经济。
  然后他们恢复实力的速度,再慢一点。
  盐屋秋贞一听李晓的这个决定,顿时喜出望外,这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利润,垄断中的垄断,托拉斯中的托拉斯。
  此举等于,李晓将向越中采购粮食,食盐,而向飞驒一国贩卖的贸易,都交给盐屋秋贞一人来操控。
  盐屋秋贞原本只有一个食盐垄断,现在又多了粮食这一项选择。
  盐屋秋贞开始深觉得跟随李晓的决定,是一个有前途,有出路的选择,如此之下那三成股份算什么,按照此举明年盐屋的盈余,可以达到八千贯。
  盐屋秋贞现在几乎是泪流满面的望向李晓,随即一记浓郁香醇的马屁送出,言道:“但马守大人,此举……高,真高,实在是高啊!英明,真英明,实在是英明啊!”
  李晓微微一愣,他印象里战国时人还算是耿直,如盐屋秋贞这样厚脸皮的献媚还真不容易听到。
  接着李晓又言道:“盐屋筑前守,你尚不要高兴太早,我还有第二个政令还没宣布,这对于你而言并非是好消息。”
  盐屋秋贞听了一愣,当即表示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李晓看向大藏长安,言道:“这个政令,是由你想出来的,就由你来向众家臣,还有盐屋大人解释一遍吧。”
  大藏长安喔地一声,将身子转过,大声言道:“这项政令,是决定对所有来城生之町交易的座商,不收过境税,只收取‘冥加金’,即交易税。并允许一切商人都可以来,我城生之町,神冈之町交易,贩卖,并且一视同等,之前对各座商的一切独占贩卖权、非课税权全数取消。”
  大藏长安刚说完这项政令,当即盐屋秋贞就微微有点发蒙了,他连忙向李晓问道:“请问连我们盐屋,也一样吗?”
  “是的。而且不仅仅是盐货,粮食两项,此政令对任何座商都一视同仁。”李晓很明确地给与盐屋秋贞一个答复。
  顿了顿李晓沉声言道:“而这第二项政令,我将他称之为乐座乐市。”
  没错,李晓实行的就是后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以及德川幕府,都一路延行的乐市乐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