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571

  迹部信秋点了点头言道:“说的不错,也不必抢过来,只需让木曾殿下暂代马场大人,出任飞驒国攻略总大将即可。这样尽管让李晓去前面拼杀,而得到战功却算在木曾大人头上。如此李晓所有努力只能徒劳,这样既压制了李晓,又帮助了木曾殿下,这才是一举两得的手段。”
  迹部信秋的提议不可谓不毒辣,但是迹部胜资却大声附和,大赞其父的妙计。
  武田义信摇了摇头,却言道:“你说的是一条好计策,但暂时不必施行。”
  “为什么?”
  武田义信站起身来,言道:“此番幽闭东光寺,我想通很多道理,李晓是一员良将,连父亲大人亦十分对他赏识,否则就不用从四郎那边,调回身边作为直臣。若将来我执掌武田家家督之位,若有李晓这样的良将在身边辅佐,称霸天下将来是指日可待。”
  “所以没有必要给自己树立,如此强大敌人,眼下他是父亲的直臣,并非是胜赖的家臣,能想办法就尽量想办法,将他拉拢过来,若不行,就按照你说的手段,给我压制住他,让他一辈子不能够翻身。”
  说道最后一句,武田义信眼中寒光一闪。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五千石领主
  神冈城,于永禄七年时,武田信玄出于进军越中的考虑,命江马时盛在此筑城,作为向越中国的攻击据点。神冈城筑成之后,就作为江马家本城高原诹访城的支城。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眼下这座城的筑城者,由江马时盛换成了李晓,而筑城年也比历史上提前了一年。
  神冈城是修筑的位置,是在可俯看高原乡的台地之上,这里至日后大名鼎鼎的神冈矿山的距离并不远。
  提及神冈银山,李晓就来气,显然江马辉盛之前向李晓所说,江马家的情报时,并没有透露这个底细。
  这神冈银山实是江马家最大的底牌,也是最大秘密。
  在神冈银山周围,江马家设下严密保护,除了本家之人,矿工以外,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之前在高原诹访城,李晓有故意向江马时盛询问过神冈金山的情况,不过江马时盛一听李晓提到神冈银山这四个字,那双警惕的眼睛就对李晓上下一扫,一副捂紧钱包,防贼防盗防小偷的模样。
  李晓对此只能在心底暗暗冷笑。
  当时江马家神冈银山的一切实行消息封锁,不允许任何勘矿师进入,所以神冈银山当时藏矿量有多大,日产量有多少,只有江马家自己心底有数。
  因此神冈银山,具体情报连敌国姊小路家也不清楚,而对各国而言就更不了解了。而实际上北飞驒山高路远,消息闭锁,对此感兴趣的大名家也确实不多。
  作为封建农业经济国家,日本的各大名家还是努力将攻略领地,将提高领土石高为第一目的。
  以至到了后来,当依靠甲州金发家的武田信玄,以及开采佐渡金山,鸣海金山一夜暴富的上杉谦信,这两人并肩崛起为战国之雄。
  至此各国才对金矿开采真正重视起来。
  而神冈银山当时到底矿储量多少,尽管江马家一再封锁。
  但是可以从历史资料上得出具体情报,神冈银山是银铅锌矿山,从奈良时代养老年间(720年)就开始开采。
  而神冈银山真正实施大规模开采,是在明治七年时,当时作为保皇党的三井财阀(今日的丰田,东芝都是其下属公司),因为政治投资成功,取得神冈银山的开采权。
  在之后的一百三十年中,三井财阀一共从神冈银山开采出7500万吨矿石之巨!
  当然这点对于只会玩信野,太阁等游戏的李晓是不知道,他只要知道神冈银山的矿储量灰常灰常多,就足够了。
  要知道当时采矿手段单一,并且落后,从奈良时代养老年间一直到明治七年以前,整个神冈银山都没开采出多少来。而江马家不准勘矿师进入,想必挖掘手段更加落后了。
  李晓看着江马家手捧着如此巨大的宝藏在怀中,却好没有好好利用,一副双眼瞪得通红的模样。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望着脚下这片高原乡,李晓已经开始处心积虑,准备谋夺这江马家这片家业了。
  不过在谋夺神冈矿山前,李晓必须进行他筑城大业。
  由于飞驒国土地贫瘠,李晓在飞驒国的五千石知行地,面积是大得惊人。
  好吧,如果那群山峻岭中,那一片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也可算做领地的话。
  实际上李晓掌控的领地,就是原来江马家家臣河上家,和仁家地盘,李晓在高原诹访城击溃这两家军势后,河上家家主首级被讨取,和仁家家主后来虽投降,但因为背叛主家的缘故,其下场是被江马时盛追放别国。
  于是河上,和仁两家的地盘,就作为江马家酬谢武田家来援的交换,被李晓顺利接管,成为他为知行地。
  李晓真正掌控在手里的知行地,除了那大片的原始森林以外,主要是高原乡下游这一片土地。因为高原川是由东流向北西,愈向北,川面就愈宽,所以能够耕种的田地都分布在河川的下游两旁。
  从眼下李晓的筑城地神冈城,沿着高原川往北下游行进十公里左右,会与东边流过来的迹津川会合,这里有一条连接着越中国新川郡的街道。
  不过这条山路比较陡峭,如果有大规模军势行进,十分不易,并且因为冬季大雪封山的缘故,一年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能通行。
  但在武田信玄从飞驒向越中,越后包抄的大战略,这条街道是武田军从信浓,经过飞驒出兵越中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武田家数度出兵飞驒都是走得这一路线。
  而神冈城扼守在这条街道上,地势十分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武田信玄,让江马时盛在此筑城的目的。
  不过在武田信玄给李晓的军令中,申明这座神冈城,主要目的是作为囤粮屯兵之用,防御目的次之。
  原因很简单,从飞驒远征越中,路途山路跋涉,需费许多天,仅仅靠士兵身上的干粮袋,根本支持不了武田军的后勤。
  所以在飞驒征讨军未行进之前,李晓必须神冈城在囤积足够粮草,准备征讨军日后使用。
  这也算武田信玄三军未动,而粮草先行的一种考量。
  然后李晓未料想到,他决定筑城神冈开始的开始半月,却丝毫没有成效。
  原因是李晓向知行地中各村的名主(也就是村长),发出筑城普请役时,结果是应者全无,根本没有人买他的账。
  李晓得知以后,脸色巨变,这简直是造反吗。
  李晓立即派出忍者一调查,顿时将情况明了,原来是江马时盛在背后搞鬼。
  李晓听了不由大怒,破开开骂,本来他对将来准备谋夺江马家家业,还有那么一点愧疚之心,眼下完全烟消云散了。
  但愤怒归愤怒,如何扭转化解,眼前这种不利局面,才是李晓要做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飞驒的外来者,李晓虽得到江马时盛承认的封地,但是本地人根本不买他的账。这对于李晓这个新任领主而言,其地位可谓是岌岌可危。
  万一这时候姊小路家突然起了什么歹意,调兵来攻打,李晓根本无法在当地召集农兵,支援作战。
  而有甚者,那些本地乡人再搞个什么‘土一揆’,‘一向一揆’来闹革命,那李晓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李晓深刻知道搞好群众关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这一革命先烈总结出来的深刻道理。
  所以李晓决定下基层,亲自访问一下这几名不买自己账的各村名主们。
  七月骄阳似火,但作为高地气候的飞驒国而言,还是略显清爽。
  李晓骑着黑锻沿着高原川岸边行进,作为山地河流,高原川的流速非常的湍急,根本无法行船,一直走了好一段,水势才满满平缓下来。在这里形成了河滩。
  河滩的一旁可以看见当地农人,去河边来取水浇灌田地。
  当地农人待看见李晓这一支行进的人马,显得有几分抵抗,都是逃离得离李晓人马远远的,拿着锄头,在远处以一种不怀善意的目光,打量着这群陌生人。
  李晓去拜访当地地头,除了师冈一羽以外,还带上三十名手持长枪的常备。
  此趟,他可不敢向上次去高原诹访城般单身赴会。
  在消息闭塞的飞弹山国,这群刁民鬼才知道你什么武田家大将李晓,听都没听说过。
  也是担心民风太过于彪悍的缘故,当然这不太可能,但处于提防那些宵小的目的,李晓觉得还是带上人马比较安全一点,说不定真有危机之时,也能弹压一下当地的刁民。
  沿着高原川走了好长一段路,李晓来到知行地里,最大的村落,有山之村。
  有山之村毗邻越中国边境,这村子旁就是大多和山,翻过这座山就可以到达越中国了。
  而有山之村的百姓有近千人之多,这点却是十分罕见的,要知道村落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附近所需的耕地面积就越大,这在一片山地飞驒中,找到这么大块平地不容易。
  李晓骑马行进,两旁都是农田,不一会来到面前的岔路,左手边岔口旁则高耸的朱红色鸟居,鸟居后面竖立着两道竖幡,不用猜也知里面是本地的神社了。
  而右手边岔路的另一旁则通向村里,都是低矮的屋舍,村门见还有一具竖立的火见。
  火见是作用是嘹望台,可供人爬上,防止山贼,山火,专为村子预警使用。
  走进村里后,李晓的两侧皆是低矮农家屋舍,屋舍墙壁是用茅草堆制成的,这样的屋舍虽不如木制板屋,但在寒冷山间具有保温好,抗风雪的效果。
  不过在村里,李晓可以却没有看见有什么活动的人,只是隐约感觉在木门之后,有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在打量着他们这些外人。
  李晓低声下令常备们小心戒备,自己旁若无人的继续前进,按照正常道理,自己怎么说也是本地领主,还没进村,当地的名主就该老远过来就前来迎接才是。
  待李晓行进到村子中,名主居住长屋门。
  这时从两侧屋舍中,突然涌出上百名手持刀枪的当地乡人来,将李晓的几十人的军势包围在中央。
  李晓看了这群乡人一眼,冷哼一声。
  这些本地土著一身粗布麻衣打扮,面上乌黑,显然是几百年没洗澡的邋遢模样,不过手里的‘管制武器’却是不少,肋差,武士刀,素枪,弓箭,薙刀等等就不一一列举。
  这也是未实行刀狩令前,日本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要知道当时不仅有山贼,大名军队也不时会二转,转职为劫匪。
  每个村子也必须有足够武力自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