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802

  华夏建筑集团承接的这个新白鹿巷球场工程,从启用仪式之后就开启了各国的刷屏模式。
  短短的三百多天的工程用时,超高标准的建筑质量,流畅无比的调度工作,每一项都在向伦敦人民展现着华夏建筑集团的风采,展现着华夏建筑工人的水平。
  什么事情都怕对比,一对比新白鹿球场的拆除到建设,不管是英足总的温布利大球场,还是阿森纳的海布里大球场,全都比成了渣渣。人家都已经拆除并建设完工了,这边连拆除工作都没有完成。更可怕的是,这两个球场的工程预算比新白鹿球场要高出许多。
  温布利球场预算是七亿英镑,而海布里球场也就是后来的酋长球场造价四点七亿英镑,可整个新白鹿球场的全部工程结算下来,才不到四亿英镑。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几个同样的建设项目比起来,更是把其他两个球场的建设衬托的简直惨不忍睹。
  当然,郭泰来怎么可能让国内的建筑集团成本价干活?虽然工程款是四亿英镑,但是因为完成的工程质量高速度快,所以郭泰来很爽快的按照合同,多支付了五千万英镑的奖励。总体核算下来实际造价应该是在四亿五千万英镑。
  伦敦本地媒体上已经用蜗牛爬来形容另外两个球场的拆除工程了。是的,拆除工程,两个球场还没到建设阶段,还在拆除阶段。当华夏人整体工程已经全部交付并使用的时候,比他们更早开始的两个球场建设工程现在还没有开始,这是怎样的一种耻辱?
  光是为了海布里球场的建设,阿森纳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打算十年之内不进行大规模引援,撑过这段艰苦岁月了。可枪手的球迷们转过头来一看隔壁,我靠,白百合们怎么这么爽?今年开始,老板就已经又开始投入引援了?
  自家艰难度日,吃糠咽菜,苦苦支撑,人家却是又用新球场又有大牌加入,又娶媳妇又过年,凭什么?
  因为新白鹿巷球场盛大的启用仪式,导致非比赛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哪怕不是热刺球迷,其他队伍的球迷也想看看只用了三百天就建成的号称最现代化的球场是什么模样。
  可是,参观过之后枪手球迷们更加的不平衡,海布里球场的工程这么慢这么贵,为什么不考虑一下隔壁用的那个华夏建筑集团?
  英国国内的媒体很快开始讨论这件事情,为什么华夏人可以建造的又快又好,而英国本地的建筑集团却无法做到呢?总说要劳动保护到位,福利待遇到位,可为什么拿着高薪享受着高福利的建筑工人们,却无法像华夏建筑工人一样加班加点高效干活呢?
  拆除一个火车站台的工程,十七个月都没有完成,这是大英帝国应该有的工作效率吗?
  不光是英国的媒体在讨论,几乎整个欧洲的媒体都在宣传都在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在各种媒体上吵成一团,各有各的理由。你说工人们应该有合理的工作时间和福利保障,我说凭什么拿钱不好好干活,你来我往,硝烟弥漫。
  但是,媒体上讨论的很激烈,可在绝大多数正在做工程以及马上要做工程的投资人和老板们的心目中,却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如果本地的建筑公司不能如同华夏建筑集团一样承诺低价高效的完成项目的话,那么以后做工程为什么不考虑更质优价廉更高效的华夏公司呢?从老板和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谁能给我又快又好又便宜的建好工程,谁就是最好的建筑队伍。
  资本是那么善良,会考虑本地就业情况以及本地工人的薪资福利要求的吗?那是当地政府的事情,但是我的工程就要用更好的建筑队伍来完成,就这么简单。
  启用仪式半个月之内,华夏建筑集团光是在欧洲就收到了不下两百个大型工程的招标邀请,希望华夏建筑集团能够参与他们工程计划的投标。集团总经理乐的几乎要合不拢嘴,几次表达了感谢。海哥这边都在半个月内来了两个电话感谢郭泰来。
  “你这边不是还要造一个光学镜片的测试塔吗?”海哥笑着转达了建设集团那边的谢意:“这个测试塔,建筑集团包办了,作为感谢!”
第1551章
改良版发动机(二)
  别说郭泰来的工程让华夏建筑集团在国外露了好大脸,而且一个样板工程导致生意接踵上门,单说郭泰来一点都不拖欠工程款,而且还真金白银的给了五千万英镑的奖金,华夏建筑集团从上到下哪个不是打心眼里感激呢?
  五千万英镑,人民币六亿多接近七亿啊!这还只是奖金,光是这一个项目就赚的盆满钵满啊!一个天文光学镜片的测试塔,十几米高十几米方圆,好意思收钱?这可不是某个领导一拍脑袋的结果,而是管理层开会决定的,因为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回报方式,郭泰来暂时也没有要上马的项目,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聊表谢意了。
  “他们说了,以后你再有什么项目,保证还是调动精兵强将,绝对给你最好的队伍。”海哥电话里接着把那边的意思充分的转达了过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好吧!这么一来,那个测试塔也有着落了,不用郭泰来操心,很好。
  四辆T字头大红旗终于在十月中的时候全部完成,中央警卫局专程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来接收了这四辆车子和备件。车子开回京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通讯和安全设备的安装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不过,郭泰来估计,新车子恐怕要到新年之后才会启用了。
  接下来是四辆装甲大巴,新车制造装配,这次郭泰来心无旁骛没有外出干扰之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等到十一月中的时候同样全部完成交付。
  现在中央警卫局总共有七台装甲大巴,以及T字头大红旗八辆,普通防弹版大红旗八辆,安全用车方面一下子宽松起来,就连内卫安排也都轻松了许多。上面不说,但刘上校还是特意打了电话表示感谢。
  到了这个时候,赵晏晏这边的团队也终于完善了全部设计。按照郭泰来提供的改良方向,经过无数次的吹风洞和计算,彻底完成了黑鹰发动机的改良设计。
  新材料释放应力的时间也差不多,郭泰来也终于可以开始动手制造了。
  师姐全程陪同下,眼看着郭泰来将那些昂贵的实验室制造的材料按照他们团队的设计做成了最新式的整体式叶轮。加工出来之后检测,尺寸精度高到让测量工具都无法发现误差的地步,不管是静平衡还是动平衡,完美无缺。
  每一个零部件都要极其苛刻的检查。这不是不相信郭泰来的加工手艺,而是航空级工艺本身就要求这么苛刻。如果不是郭泰来能从头包办原材料到成品工件的所有工序,换成工业化生产,每一个步骤都要十分严格的测试并详细记录标注,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够溯源到每一个工艺流程的工人和加工精度。
  以前曾经因为加工和检验不合格,出现过叶片尺寸超过五毫米导致根本无法转动的生产事故,国家也在总结经验教训,越来越规范化生产。
  当然,在郭泰来这里不用那么复杂,郭泰来一个人包办,只要对零部件进行最后的检测就行,因为郭泰来是一步到位加工而成的。
  核心叶轮部件一体式加工成型,打造完成精准检测过之后,还是郭泰来动手,将新型的涡轮轴发动机组装了起来。
  足足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郭泰来几乎是在T先生工作室当中足不出户的加班加点干活,睡觉都在工作室当中,总算是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师姐也一直陪着郭泰来,按照郭泰来的讲述记录加工和装配方面的过程和数据,同样忙的脚不沾地。
  两台新型涡轮轴发动机,静静的放置在工作室的工作台上,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安装完成,只等开机点火试验了。
  工作室适合加工和装配,但是这里并不适合发动机测试。一来没有专业的测试工具,二来这边恒温恒湿的环境比较苛刻,而测试环境需要更加的开放和多样性,所以,测试需要将两台发动机带到专门的研究所去进行。
  打完通知的电话,郭泰来和师姐并排着坐在工作室靠墙的沙发上,师姐脑袋靠在郭泰来的肩头,郭泰来伸手搂着师姐的腰肢,两人就这么静静的坐着,看着两台新出炉的发动机,心中是说不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两个人心连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携手奋斗的感觉,真好!
  两辆军用运输车在四辆东风猛士的护送下开到了工作室的院子里,两台发动机装车,郭泰来和赵晏晏一起跟车直接开到了光福军用机场,军用运输机早已经等在跑道上,装进机舱立刻起飞。
  师姐是设计团队组长,测试工作她肯定是要全程参与的,郭泰来作为制造者,暂时可以不用到现场测试。赵晏晏可是知道自家这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知道他付出了怎样的辛苦,逼着郭泰来回酒店好好休息。
  经过一番严密的运输,发动机终于运到了某个直升机测试中心。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已经赶到,全都是望眼欲穿的等着样品发动机的到来。一群人帮着卸下来的严密包装的货物,打开包装箱,看到两台一看就精密无比的发动机,众人齐齐的欢呼起来。
  至少一年半的全力攻关,现在终于看到了成品。不过,大家都知道,现在还不是开心的时候,至少等到试车成功,再高兴不迟。
  众人飞快的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忙碌起来。连接测试设备,连接电源,连接控制设备和油路,虽然是地面试车,也需要有全套的设备才能运转起来。
  所有的工作准备完毕,大家的目光全都看向了赵晏晏。虽然作为项目组长赵晏晏大部分时间不是和大家在一个地方办公,但是她那边对于技术框架和改良的方案却是给出最多的,最后经过严密计算之后,事实也证明组长的方案是最合理的。论贡献,还是赵晏晏的贡献最大。
  第一次点火的殊荣,自然是落在了赵晏晏的手上,没有人觉得不合适,实至名归。
  面对众人的好意,赵晏晏也没有推辞,当仁不让,站在控制台前,深呼吸一次,然后按下了点火的按钮。
  一声低沉的震动声之后,固定在地面试验台上的那台发动机,成功的启动运转,没有丝毫的障碍和故障,一次点火成功。
  哗!现场一片鼓掌和欢呼的声音,有几个设计师,已经激动的流出了泪水。
第1552章
改良版发动机(三)
  这台发动机,从里到外,从涡轮叶轮到最细小的一个螺丝钉,包括控制芯片在内,全部都是国产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材料,从涡轮轴的材料到一体式叶轮材料,全都是国产的。甚至于连所有的设计,都是国内的技术人员在黑鹰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除了最基本的原理,早已经改的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国产货,用正规的语言来说,这是具备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涡轮轴发动机。
  更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的设计性能是如此的优秀,让人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本身黑鹰发动机就是首屈一指的直升机发动机,高原性能极佳,非但装备了黑鹰系列直升机,而且也是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核心动力。而这款发动机比T700-GE-701C黑鹰直升机1341千瓦的功率提升50%,重量降低20%,燃油节省25%,还减少了五十多种子部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能直接提升一个等级。
  直观的说,在黑鹰直升机上使用这款引擎能将航程增加161%。有效载荷增加一倍多。同样的,阿帕奇的改进同样令人瞠目结舌,使用新引擎其航程可以增加115%。最终,新发动机可能意味着在黑鹰上能多装10个战士或者93枚炮弹,而阿帕奇的飞行时间则可以增加79分钟。
  可以说,这款发动机性能将一跃超过世界上所有的现存的发动机,用同一规格全世界第一来形容都不例外。我们的武直十如果能使用这款发动机的话,恐怕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况,那就是直升机本身的设计性能远不能将这款发动机性能发挥出来,说不得还得重新设计,或者另外设计一款性能更加优异的武装直升机或是通用直升机。
  不过,这些都是预计的性能,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这款发动机成功达到了设计性能的要求。而点火成功,则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现在一次点火成功,说明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所有人都在激动,目光都集中在那台看起来正在正常运转的发动机上,一眨不眨的看着,谁也不想移开目光。
  发动机在没有改变功率的状况下,平稳的运行着,没有一点异常。直到三十分钟之后,才由赵晏晏再次关闭。
  整体测试是一个严谨而又复杂的过程,十分的繁琐。要知道,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关系着直升机在天上的性能和安全,谁也不能麻痹大意。
  为了这次测试,除了郭泰来和赵晏晏在辛苦加工之外,整个设计团队和测试团队还有维护团队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才能够保证发动机一到,马上就可以上地面试车台点火。
  测试步骤十分繁琐,正常点火,平稳运转,加大或者减小“油门”会不会出现问题,能不能支持十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三小时甚至更长。每一次测试之后,都要充分的维护检查,看看涡轮轴有没有出现变形,叶轮有没有裂缝,运转过程中的蠕变是否合理,是否对整体性能造成了影响,每一步都要十分小心严格的进行检验。
  这还是在地面试车,试车的同时除了测试发动机运转的稳定性之外,还要进行性能标定测试,测试连续功率,中间功率,应急功率,最大连续耗油率,中间耗油率,功重比,涡轮进口温度等等一系列的参数。
  发动机试车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发动机涡轮叶片断裂、叶片击穿机匣、发动机漏油、测试线路故障等各类突发状况。这些都需要现场随机应变,快速应对,一支强力的维护队伍也十分必须。还好,这个队伍在很长时间之前就已经开始用模型模拟练习了,随时都能顶得上去。
  可能的故障也需要测试空间十分大,并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这也是为什么郭泰来的工作室不能当做测试场所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另外,每一次检验测试,都还要记录累计寿命。虽然材料已经进行过长期的测试,累计使用寿命长达数千甚至上万小时都没有出问题,但实际应用中,还是需要记录累计使用寿命,这个测试不能靠计算和预估,说是寿命一万小时,那就得靠着一万小时的运行来得出结论,别的怎么计算和估计都不如这个更有说服力。当然,通常采用持久试车程序,台架和外场1:1时数来确定。也有别的方法,但都需要长试来标定。
  光是这个,就可以看出和国外的差距。一万小时的累计使用寿命测试,就算是上来不停转,也得四百多天。但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每一次最多也就是几小时几十测试之后就要停下来进入半拆机维护检验状态,就算是平均一天测试三个小时,那也需要三千三百三十三天才能得出这个结论,九年多的时间。或者这个测试时间翻倍,一天六小时甚至十小时的高强度测试,那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推出一个新发动机,号称一万小时的寿命,从发动机能运转开始到得出寿命结论,光是这个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国外的航空发动机为什么比国内的有优势,人家比我们多出几十年的先发时间,光是这个稳定运行寿命就需要奋起直追。
  “连续运行时间六十分钟!”
  “小于三十分钟连续功率,2000千瓦!”
  “连续功率,1860千瓦!”
  “应急功率,2170千瓦!”
  “连续耗油率……”
  ……
  维护半拆机检测一切正常之后,再次安装然后启动,开始连接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一项项的数据开始出台。每一项数据的出台,设计和测试人员心中的火热就增加一分,这也意味着距离成功更近了一分。
  郭泰来亲手制作的东西果然是非同凡响,一开始大家还小心翼翼,但是拿着单纯的材料和零部件测试报告,再小心的测试了两天之后,众人发现,这台发动机当真是性能强悍。经过赵晏晏和郭泰来的简单沟通之后,决定加大测试强度,每天加长测试时间,力求能够尽早得出地面试车的数据,然后尽快的进入外场装机测试阶段。
  一周之后,初步地面试车台的测试数据就已经出炉,除了运行寿命还没有标定之外,已经完成了连续三次持续十五小时的无故障运行,性能卓越的让人恨不能马上换装。
  初步测试报告第一时间就送到了总装褚将军的面前,看到这份报告,褚将军立刻坐不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8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