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工(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802

  “为什么?”几次之后,其他几个军方小组的人通过上级找到了赵晏晏这边,询问原因。
  “这两套一套数据链系统,一套抗干扰超高频通讯系统,只要换掉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还能完整的开机使用。”赵晏晏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让军方高层直接惊呆了!
  “马上电磁密封封存,最快的速度送到相关单位!”军方大佬都惊动了,二话不说立刻下令。
第1011章
完整结构图(下)
  完整的能启动的核心数据链系统和抗干扰通讯系统,既然已经发现能启动了,那还放在这里等着美国人来交涉要回去吗?
  要也可以,那肯定是上层先博弈,慢慢的沟通谈条件,等到拖上个一段时间之后,该看的也看的差不多了,才会考虑怎么归还。
  具体到这两个系统上,那就更简单了。如果能够在这段时间内用同样的芯片用同样的电路搭起来同样的系统,或者复制出来,那自然好说。如果实在复制不出来,那也好办。
  那个输入系统和显示屏什么的不都已经被消防斧头砸碎了吗?我们帮他们砸的更碎一点,到时候归还一堆原样什么都看不出来的碎片不就行了?
  不能用的设备,也要照猫画虎的先把设计思路学习分析一下,各种里里外外拍照留档之后才能把设备归还。能用的系统还想归还?想啥好事呢?你们的战士们太负责任,已经给砸碎了,碎片还给你们,好走不送!
  面对这种千载难逢的研究对象,几乎所有的团队都在疯狂的分析着自己擅长的那一摊,机场周围的招待所几乎全都住满了,每一个房间里的灯都要亮到后半夜。所有人都是强行压抑着自己的愤怒,疯狂的工作着。
  美方派来了代表谈判协商解决,在国际国内的压力下,他们也只能先解决那些被扣留招待的机组人员身上,至于飞机本身,只能排在后面。
  郭泰来没有让赵晏晏失望,三天之后,一张打包好的光盘就被郭泰来的两个安保人员送到了琼岛,郭泰来用卫星电话通知了赵晏晏,赵晏晏亲自从机场那边出来把光盘带进去。
  光盘里是一系列的文件,全都是CAD格式的,打开,则是一部分电子侦察机的结构设计。不光如此,已有的部分当中,还有完整的各种设备各种走线布局等等的参数,十分的详细。
  赵晏晏自己检查过一番之后,没有保留,立刻上交上级。拿到这份详细到如此地步的结构设计图,几个专供机体结构和设备走线设计的小组如获至宝。
  之前他们只能小心的一点一点的测量,然后绘图,这是最普通的反向测绘。目前靠人工只能如此,没有更快的效率,最多就是多加人手,测量出来之后分批画图以便加快速度。但现在有了这个详细结构图就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只要根据设计图测量验证就行,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经过几个小组的共同测量验证,设计图已经测量过的部分,完全正确。甚至于他们之前只能简单的测量到毫米精度,这份设计图却能精确到十分之一毫米。而且一些布线装饰或者使用中造成的某些部位轻微变形也都矫正了过来,简直就是设计图原图一般了。
  特别是有了这个结构设计图之后,很多部位都不需要大卸八块的拆开来反向测绘了。只要验证几个关键尺寸,再随机的检测一些部位之后,全都能对的上。这样也避免了反向测绘必须要将飞机拆开的尴尬,效率高的一塌糊涂。
  三天时间用来测绘这些部分肯定是不够的,但是用来验证就轻松多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部分已经验证完毕了,接下来的部分应该怎么办?
  正在发愁的时候,上级又送过来一张光盘,这次的结构设计图包含的内容更多,接下来正好继续测量验证,工作安排的十分饱满。
  “组长,这个设计图到底是哪里来的?”一个工作人员一边测量验证着,一边冲着自己的组长随口问道。
  “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问的秘密不问!”组长低声的喝斥了一声。组员顿时间吐了吐舌头,乖乖的干活去了。
  事实上,组长自己也在纳闷,但是上级拿过来的时候根本没有解释,都是军人,保密条例都背的滚瓜烂熟。
  连着几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整的电子侦察机机体结构,各种细部的详细结构,设备安装,布线分布结构图,完完整整的送到了这边。而在现场工作人员的验证之下,基本可以确认,这份设计图十分完整,数据准确,完全可以当做最终设计图进行生产制造。
  除了赵晏晏和少数的几个军方高层人士,没人知道在这架电子侦察机迫降之后只是四个小时不到郭泰来就赶到了现场。就连那个一开始接待郭泰来的少校军官,也只是以为郭泰来是为了了解一下这架飞机的气动结构。
  “胖子这次立了功,但是不能记到他的名下。”赵晏晏的直属上级,基地的刘将军也是知情人之一,具体的嘉奖不适合走总装的渠道,还需要他们部门来落实:“给他安排一个军方内部的新身份,记到这个新身份下吧?记一次个人二等功,奖章给他留着,等到他有朝一日退休了留在国内的时候拿着把玩。”
  对此赵晏晏完全没有异议,她带队的这个小组,已经在这次的分析任务中找到并保存下最重要的两个系统。其中一个已经可以开机测试了,另一个也在按照被砸坏的控制台照葫芦画瓢的复制,只等开机验证,但软件团队已经确定系统能够在输出显示屏上开机的时候进行自检,卡在输入设备上,说明软件系统是完整的。
  完整的飞机结构设计图和设备安装布线规划图,也是通过她们这个小组拿出去的。可以说,短期内功劳最大的就是他们的这个军方小组。上级已经给他们小组承诺,等到这次任务完成,一个集体一等功是跑不了的,外加两个个人二等功。如果算上胖子的这个,就应该是三个个人二等功了。
  郭泰来在姑苏,还不知道这边发生事情,他把光盘交出去之后,就没多关注,转身再次投入到了装甲大巴的制造当中,现在只差新型防弹材料能够通过测试,就能正式采用,然后用来制造了。
  现在郭泰来就和几个中央警卫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金陵军区的一个靶场当中,准备测试。测试的武器,直接就是从20mm口径开始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枚RPG。
第1012章
移动办公室(上)
  因为撞机事件,连一汽张总的合作都被郭泰来往后推了一个月,让张总有足够的时间和公司的市场人员充分调查市场需求。
  这一次防弹材料的改变,是在大红旗T字头使用的复合装甲基础上增加了一厘米厚的液体防弹材料和双层石墨烯夹杂的复合装甲,防弹效果更加出色,但是重量增加的却并不多。另外,就是平常能够折叠隐藏在车顶区域的可弹出式格栅装甲。
  大红旗的车子空间有限,所以只能精益求精的想办法,装甲大巴的空间相比就大多了,至少四米高的车子车顶足够分出来几十公分的空间用来安装这些格栅装甲。
  装甲材料的测试很简单,也很粗暴,就是直接拿着制式装备弹药射击,没什么技巧,完全就是暴力攻击。
  25mm穿甲弹,完全没有问题,35mm穿甲弹,在一百米之内依旧还是不能打穿加厚的复合装甲。
  接下来,就是一个大家伙的出场,PGZ88式双管37毫米自行高炮,穿甲弹,一百米距离。在几个中央警卫局的工作人员现场观察并且录像的情况下,二十发37毫米高射炮发射的穿甲弹只是造成防弹材料的变形凸起,却依旧还是没能穿透防弹板。
  接下来貌似没有中间口径的武器,然后一门59式57毫米高炮发射的穿甲弹药,直接击穿了防弹材料,留下一个穿透的小洞。
  “我们的大巴会开到有这种武器瞄准的地方吗?”郭泰来很无语的看着这个结果,冲着负责测试的工作人员问道。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做保卫工作的,巴不得装甲防护性能越强悍越好,恨不能直接超过坦克。尽管知道不会到那种危险境地,可也还是忍不住想要更好的性能。
  “不能再加厚吗?”工作组的组长满怀希翼的问道。
  “这已经空车要二十吨了,很多普通的桥和路都承受不住这个重量。”郭泰来也是没办法,只要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就希望装甲越厚越好,可加厚也是有限度的,那是一辆十二米长的大巴,总共六面的装甲,加起来去掉窗户恨不能都一百多平米的表面积了,加厚一厘米总体就要增加一个多立方米的材料,就算是钛合金,也得四五吨啊!
  “再加厚一公分。”组长琢磨了一番之后还是要求道:“半公分液体防弹材料,半公分复合装甲,总重量增加绝不会超过五吨,比那些大车可轻多了,行不行?”
  多加一厘米就多加至少三成的安全系数,郭泰来也理解组长他们的想法。郭泰来自己想的更多的还要兼顾车子的性能,最高速得能跑到接近两百公里时速吧?结果组长直接摇头,没必要,最多一百五十公里时速就够了。而且大巴车上,顶部可以装弹出式格栅装甲,其他合适的部位还能装几挺反击用的遥控机枪或者榴弹炮什么的用来反击,这速度足够了。
  一咬牙,没什么不行的,加!郭泰来飞快的赶回工作室,又用了一天的时间加工了一批测试用的装甲板,再次来靶场测试。
  这些防弹材料想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郭泰来的加工手段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支撑和贴合都需要特殊的工艺,多加的一厘米的间隙,郭泰来硬是加工夹杂了五百层的石墨烯防弹层,除了郭泰来,几乎没人能做到。
  经过加厚的防弹板厚度已经达到了五点五厘米,比大红旗上的三点五厘米足足厚了两厘米,其中液体防弹材料加厚了足有一点五厘米,一千五百层的双层石墨烯做骨架,光是这种非牛顿流体的加入,就让某些只能针对均质装甲的碎甲弹的攻击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想要靠着震荡波传递将内部装甲材料震荡到破碎,但这些震荡波会被几层液体防弹材料吸收,不会产生足够破碎内部装甲的波动。
  当然,不管什么弹药,口径超过某个数值之后,也就不存在什么能不能防弹了。口径即正义嘛!
  这次再进行测试的时候,57毫米的高射炮射出的穿甲弹虽然依旧还是成功的打穿了防弹板,但却被牢牢的镶嵌在其中,并没能继续往前造成杀伤力。
  看到这一幕,工作组的组长才算是露出了笑容,也让郭泰来摇头不已。
  接下来则是加上格栅装甲之后测试RPG的攻击,格栅装甲抵挡RPG的攻击原理郭泰来都不用解释,有这个东西,RPG的攻击百分之五十到六十都能被格栅空当夹住丧失攻击力,剩下的恰好击中格栅爆炸发射出金属射流的又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导致射流偏转,而且格栅装甲距离主装甲至少三十厘米,而RPG的最佳射高不超过焦点三到五厘米,这么长的距离,威力又被进一步降低。
  测试的时候,发射了至少五发RPG,其中四发被格栅夹住,一发击中了格栅引爆,金属射流正中装甲板。但这次,一点五厘米的液体防弹层加上一千五百层的石墨烯骨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强悍的金属射流也只是将装甲板击破,但是并没有击穿,同样是卡在了防弹板当中。
  看到这个结果,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当郭泰来再次目光看向工作组组长的时候,组长第一次主动点头:“可以了!”
  既然通过了测试,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开始制造了。工作组的组长一开始还想着估算一下一辆车的成本,可是当看到那些防弹板的材料和加工技术之后,就不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了。统计出来也没有意义,除了郭泰来,别人根本没办法做出这样的防弹材料出来,这车子,说白了还是几辆独一无二的车子,就如同大红旗T字头一样。
  前面半个月郭泰来可没怎么停手,除了采购的东西陆续到货之外,郭泰来已经把一些基本部件都打造了出来,现在就等防弹板最后的加工了。
  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焦在南海事件的华美博弈当中的时候,郭泰来在四月底,彻底的完成了三辆装甲大巴的制作。
  三辆黑色涂装的装甲大巴,就那么静静的趴在工作室一进大门的院子里,所有的凶猛气息都收敛在看起来方方正正的车厢之中,只有车头正中央的T字头标记在闪闪发亮。
第1013章
移动办公室(下)
  之所以做了三辆,郭泰来本以为有一辆会用来进行实弹极限测试,所以多做了一辆。但没想到的是,这个测试已经不用做了。
  “所有的防弹材料都是我们亲自监督并且亲自做的测试。”中央警卫局工作组的组长笑呵呵的解释道:“你的加工装配过程我们也都看在眼里,可以用来做一些车辆性能上的测试,但是防弹极限测试真的没必要了。”
  车辆性能同样让人惊讶,使用加厚防弹板之后,车重已经达到了二十八吨,不过还是比一些重载卡车要轻许多。而这辆车的发动机却比那些重载卡车强悍了至少三倍,用郭泰来的话说,达到一百八十公里时速可能有点困难,但是要达到工作组要求的一百五十公里时速还是绰绰有余的。
  内饰装修就不用说了,舒适典雅,并不是特别豪奢的感觉,但是进去以后很舒服。郭泰来是按照至少十年后的公务机的标准来进行的,一间卧室,一个大厅,卫星抗干扰通讯,全套的办公套件,各种显示屏投影,剩下的一些机密设备也留出了空余,由中央警卫局按照需要进行安装。
  一个小小的吧台,有专人服务。各种舒适的座位,行程累了可以在这里小憩一下,十分舒适。就算是临时开个十几个人的小会,也能轻松的摆开,比在以前的那种中巴上要舒适和正规了许多。
  大红旗T字头的反击武器,只有后备箱的一挺机枪。但这辆装甲大巴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除了增加防弹材料多出来的三吨重量,剩下的五吨全都是为武器弹药准备出来的余量。
  车顶两挺三百六十度遥控12.7mm机枪加上一门遥控的榴弹发射器,必要的时候这个榴弹发射器可以换成一门中口径的迫击炮。车身两侧的行李箱各自两挺能攻击侧面一百五十度机枪,一如《速度与激情7》里面的武装巴士,一旦遇到袭击,这三辆装甲大巴直接就是三座移动的碉堡。
  当然,在工作室这边肯定是没有安装这些武器弹药的,也许在国内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安装。郭泰来的期盼,那肯定是使用者永远只用这三辆大巴的会议和办公和休息的功能,而不用其他的防御和攻击。
  三辆车的成本绝对是超过了大红旗T字头的,具体多少工作组的组长已经算不出来了。独一无二的手艺才能成就这种超级强悍的陆地堡垒。
  “胖子,这车子有想叫什么名字吗?”开着出去测试了两天,工作组也觉得车子可以使用了,快离开的时候,组长才冲郭泰来问道。
  要说领导人专用交通工具,美帝的大统领的座驾名称就很有仪式感,陆军一号,空军一号什么的,听起来感觉好威猛,但很显然,我们不会这么跟着叫的,难道也叫地面力量一号?虽然现在美帝也还没有这几辆车,可真要那么叫了,那多没面子?
  “我觉得会议室一号会议室二号什么的就挺好。”郭泰来毫无创造性地说道:“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这车子,就是用来开会办公的嘛,对不对?”
  组长用异样的目光看了看三辆巨兽,看着外表光鲜但是隐藏在那些厚厚的外壳下随时可以打开来亮出獠牙的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安装架,十分无语的承认道:“你说的没错,我们这车子是用来开会办公的。那为什么不叫办公一号办公二号?”
  “也可以啊!”郭泰来笑着说道:“移动办公室嘛!完全没问题!”
  “好吧!”组长也是服了,继续看着三辆巨兽,眼中闪烁着无比的满意,转向郭泰来这边,很认真的冲着郭泰来说道:“胖子,多谢了!这下车队出行安全性和实用性就更高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做了。”
  “客气啥!”郭泰来哈哈一声:“你们不嫌我给你们添了麻烦就好。”
  “添麻烦?”组长一愣:“这从何说起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8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