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乾坤(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51

  修真的功法,更多的是讲究一个悟字,也讲究一个修字。首先,在心境上,不管是器修还是意修,都需要在修心养性上下功夫。即便是魔道中人,在奠基的时候,也不会脱离这个限制。而修心养性之后,就是导引灵气入体并缓慢的改善身体的状况。
  这个过程基本上要持续数十甚至上百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修真之人是无法修行真气的,也就是说,经脉根本就得不到基本的锻炼。虽然内腑也会在改造身体的过程中被加强,但修真之人讲究辟谷,讲究不食人间烟火,在修为日深的情形下,五脏六腑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退化。当然,这种退化也是相对身体的其他部分而言的,比起普通人,还是要强悍许多。
  那些外山门弟子因为资质所限,无法引灵气入体,所以才不得已转而修行武学这等在他们看来就是旁枝末节的功夫。修真人士最看不起习武之人的地方,也就在于此。但也正是这些武学,对于经脉和内腑的强化作用,却远远要高于修真功法。尤其是在前期,这也是习武十几年的人肯定不修道十几年的人身体要强悍的原因。
  但是,越到后期,修真的优势越发的明显。习武之人,如果不能突破那个关口,身体只会越来越差,几十年习练的武功真气,也无法保养身体。生老病死,却也无法逃脱。只是,修真之人,却才刚刚开始接触天道,只要方向不错,基础扎实,稳扎稳打,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添几百岁的寿元是毫无问题的。如果悟性高绝,更加能够突破天劫,飞升证道,那已经不是普通的长生能够形容的了。
  只是,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正常的修真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身处元神状态,却还是需要习武之人才能产生的五行生气重铸形体。而修真之人,号称逆天而行,又有谁能保证,自己就能一辈子无病无灾,得证大道?谁没有个三灾八难,难保有一天,自己就会变成如同应劫前辈和紫青二老这般。
  当然,想要变成这般,普通的修为却还做不到,至少要到他们这样的级数才行。但越是到了这般地步,尽管很多事情看的越开,但失去的话也越发的可惜。修为越高,那些修真之人越发的战战兢兢,生怕一个失误,就此万劫不复。如果紫青二老和应劫前辈能够从这一劫中重振,那么天下修真高手不知道要有多开心。
  所有的这一切,都建立在秦逸凡能够帮助三位老前辈重铸形体的基础之上。大家都明白这个关键,如果成功,这可不仅仅是普通的给人留一条后路的问题,能让更多的修真之人得证大自在,这样的功德,就算秦逸凡不修佛,也至少还他一个菩萨修为。
  “如何试验?”这个问题摆在了秦逸凡的面前。需要秦逸凡来解答。
  “几位前辈,能否给晚辈仔细的讲解一下,修真之法和习武之法有什么不同?”秦逸凡也只是从林秋露身上得到一些修真的法子,具体的从来没有试验过。而且林秋露当时修为低下,很多东西都不清楚,显然是比不上三位前辈自己介绍要来的清楚。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劫前辈没有什么多大的障碍,毕竟他也算是个独来独往的人,用不着讲究那些师门戒律什么的。况且,在他心目中,秦逸凡也和他的弟子差不多,除了不能修习他的功法之外,他巴不得秦逸凡能够把他的修行法门传下去,继承他的衣钵。可惜事与愿违,现在秦逸凡主动问起,自然是千万个愿意。
  倒是紫青二老还有些犹豫,毕竟他们是蜀山的门人,就算现在紫青双剑在秦逸凡的手中,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泄露过蜀山的修行功法。偶尔的通过秦逸凡指点一下林秋露,也是和秦逸凡指导武宗之人一般,按照林秋露的练法来进行的。此时秦逸凡要听他们的修行功法,两人还是多了一层顾虑。
  不过,在应劫前辈的劝说下,两人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不管怎么说,秦逸凡如果能够找到方法,受益的可不止是他们三人,蜀山乃器修第一大派,高手众多,说不得就是获益最多的门派。
  “告诉你无妨,不过,秦小子,你要保证,法不传六耳。”青云前辈比紫霞前辈要稳重许多,所以特意叮嘱了秦逸凡一次。直到秦逸凡答应,这才应允。
  应劫前辈说的不错,如果他们两个成功,那么以他们的经验,最受益的就是蜀山弟子。因为那些蜀山弟子已经不用去摸索不同功法之间的差异,直接从他们两个老前辈身上学习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紫青二老不知道已经给蜀山栽了多少树,到现在已经是元神器灵状态,依然还是如此。
  法不传六耳,却是连应劫前辈都要避嫌的。为此,紫青二老没有少被应劫前辈奚落。但为了蜀山,还是强忍着应劫前辈的奚落,要求秦逸凡将其他能够听到的人分开。
  秦逸凡身上,湖中老兄,应劫前辈,火龙,都是可以听到这些的。秦逸凡也没有食言,将这些全部都移到了秦小玲身上,一个人和紫青二老,足足呆了差不多十天的功夫,才把蜀山的精妙修行功法听了一遍。尽管秦逸凡无法修行,但还是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助益。修行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触类旁通的,只要悟性足够,境界相仿,总是能够借鉴的。恰巧,秦逸凡这两点都不缺。
  接下来,就是应劫前辈。应劫前辈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是,紫青二老却主动避嫌,让秦逸凡将他们分开。应劫前辈的讲述可不是紫青二老那么小心翼翼,几乎所有的注意之处,都会详细的给秦逸凡说明。包括他理解的五行力量的特性,讲解的详细程度,完全就是按照培养传人的方式。甚至为了能够更多的指点,他还不介意秦逸凡拉上秦小玲和林秋露来旁听。本来应劫前辈对许飞飞也没有排斥,但许飞飞却是意修之人,主动的拒绝了应劫前辈。
  这一讲,就是足足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当中,应劫前辈几乎将他毕生精修的功法详细的传给了秦逸凡。甚至根据秦逸凡现在修行的特点,假设的几个修行方向也都和详细的和秦逸凡进行了探讨。一个月下来,秦逸凡几乎马上突破目前的境界。
  三位前辈刚刚完成,火龙却也出来凑热闹。尽管龙族出现火龙这种事情的情况非常少见,但却也不是绝无仅有。龙族的骄傲,也让他们不会事事都来求秦逸凡帮忙,如果秦逸凡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能让龙族自行在元神状况下修炼的话,那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秦逸凡又被火龙差不多蹂躏了一个月。这些日子下来,秦逸凡几乎成了一个精通几派精华的大高手,当然,是理论上的高手。
  最后,却是湖中老兄也不甘寂寞,将自己被分尸隐忍然后重新融合的过程在秦逸凡脑子里展现了一遍。说起形体的强韧,湖中老兄敢认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谁也没有被分尸数千年后又重新融合的经历,但这些经历,对秦逸凡目前的问题,却也有很大的帮助。
  综合这些高手们的修行心得,修炼功法,秦逸凡开始了更多的思索。当然,他也不是一个人,武学的修行之道,他丝毫没有藏私,完全的向几位前辈讲了一遍。群策群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态度。
  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还是没有很大的进展。忍不住秦逸凡也对修真之人这样的修行方式有些慨叹。早知道如此,他们就应该从一开始就修行武学心法。习武之人虽然被修真之人看不起,但在这方面,却有着先天的优势。
  脑子里刚刚闪过一开始就修行武学心法这个概念,秦逸凡眼睛一亮,一个念头无法抑制的冒出头来。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元神武学(上)
  习武之人因为资质所限,无法修行修真的功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修行武功。当然,这些都是那些大门派的外山门弟子,天下至少有九成九以上的习武之人,不知道原来天下还有一种叫做修真的人存在。
  秦逸凡没有遇上湖中老兄之前,也是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学武,却不知道武学之上还有什么,只是想着自己在武学之上不断的变强。就连产生了那种更高更强的愿望,也是因为被应劫前辈临空站立的身影所诱惑,被一拳打出拳印湖的威力而震惊,这才走上了这条道路。
  既然习武之后不能修行修真功法,那么反过来呢?修真之人能不能修行武学心法?这是秦逸凡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个很是荒谬的念头。不过,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忍不住会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
  为什么秦逸凡能够有五行属性,还不是因为修行了武学心法,百脉俱通,然后才有这样的力量。那么,经历了灵气改造身体的修真之人,是不是也可以修习武学心法,然后达到这种体内自己产生五行力量的效果?
  修真之人不修行武学心法,也是因为一来他们眼中武学心法粗鄙,二来修习武学心法完全和修真之本源背道而驰。修真筑基阶段讲究练心,讲究开悟。这和习武的目的好像也有对立。不管是内功还是外功,至少目前来说表现出的效果,都是身体被极大改善。但这种改善,却是和修真的改善不同。两者的区别,就如同武学中修内功的和修外功的类似,途径不同,但真的到了大成的境界,却是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这个词出现在秦逸凡的脑子里,登时又是心中一热。习武和修真,难道不也是如此吗?修真求的是感悟天道,飞升证道。习武简单的来说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到了秦逸凡这般的地步,却是已经开始追求自我突破,追寻武道了。
  什么东西,只要到了极致,就牵涉到道这个玄之又玄的东西。武道,炼器之道,炼丹之道,阵法之道,甚至简单点说,茶道,酒道,琴棋书画道,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到最后都一样?道之一途,无处不在,那么修真和武道,其实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这个时候,考虑武道修道什么的有些走神,不过,修真之人只要筑基完成,想来再修行武学,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秦逸凡从紫青二老和应劫前辈指点的修行心法中,也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障碍。只要筑基完成,似乎也就不怎么在乎习武造成的经脉内腑的变化了吧?
  修真之人鄙夷武学,也只是因为武学一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杀戮,和好勇斗狠,和热血冲动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人,倒不一定是真正因为排斥武学本身。说不定,因为灵气改造的身体,修行这些会变得更加的容易,在武学的修为上,也更加容易取得突破。
  这也只是一个猜想,而且只是秦逸凡的猜想,谁也不敢保证这猜想是否正确,因为没有人尝试过。唯一有过这样一个机会的是秦小玲,她修习过佛门的武功。不过,秦小玲的经验似乎并不一定适合修真人士,毕竟秦小玲只是一个千年阴尸,而且身体的强度,不是那些普通的修真人士可以比拟的。
  所有的事情,必须和三位老前辈商量讨论,毕竟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他们三个的问题,而不是给那些修真人士教授武学。何况,是不是会发生冲突,秦逸凡一个人也无法做得准,三位前辈经验见识十倍于他,怎么也会有些想法。
  从内而外,由自己产生五行力量,这个想法却吓了三位前辈一跳。不能不说,这个想法大胆之极,如果他们三个还是在正常的状况之下,得知有重铸肉身的效果,说不定会马上付诸行动。只不过,现在三人都是元神器灵状态,却不得不小心翼翼起来。
  原因无他,因为这个方法,经不起失败。说不定一次失败,就是魂飞魄散的后果。三人都悟透生死,对自身安危已经没那么看重。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却是修真界的一大福音,不但少了许多人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有机会来实现应劫前辈关于第二元神的构想。现在修真界能有实力做这个试验的,说实话,除了他们三个,再无旁人。越是早一天能够证实,那么众多的器修门人就越不会重蹈覆辙,更快的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由此,不能不慎重。秦逸凡的武学,他们在这段时间以来,从接受秦逸凡度入真气开始,就在每天不停的感受和研究之中,加上秦逸凡毫不避嫌的请教指点,就算他们从来没有修行过武功心法,但在认识理论上,却也和秦逸凡不相上下。一法通,则万法通,殊途同归,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研究,其中还有火龙提出的很多意见,三人总算是得出了结论,此法或许大有可为,只是,还需要有人试验。
  试验的人选,却是应劫前辈主动跳出来,当仁不让的成了第一个。谁也没有和他争,三人谁都明白,应劫前辈是第一个,失败了以后,其他两个也会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试验当中的。在这一点上,倒是三人少有的默契。
  元神修炼武学心法,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不过,好在三人都是器灵状态,尽管没有身体,但却还有一个栖身的法宝。
  应劫前辈提出的,器修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第二元神。本体元神控制自己的身体,第二元神控制自己的法宝,自己充做器灵,这比任何其他妖族的元神都要强大。既然如此,也就侧面说明,自己的法宝就是第二元神的肉体。
  试验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法宝当作身体,按照普通的武学修习就可以进行。至于经脉内腑什么的,说不得,也只能控制法宝来模拟了。当然,这样的试验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此时此刻,似乎大家也根本就没有往那个方向考虑。
  说起来,这次试验却是连应劫前辈的假设也一并验证了。这却是开了修真界的先河,尤其是炼器界。谁会呆在自己的法宝之中修炼武学心法?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听秦逸凡说,看秦逸凡练,似乎修习武学心法很简单,但实际上修行起来,却满不是那回事。应劫前辈修行的,是经过秦逸凡改良后的速成功法,虽然比不得那些名门大派的功法源远流长,但却是相对简单的一门武学。加上秦逸凡自己精于此道,就算是有什么偏差,也能够及时的弥补。
  火龙现出形体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也越发的凝实,但是依旧没有半点的法力。这也透露出一个信息,是否在凝体的过程中会有一段这样的时期全无抵抗能力,任人鱼肉?不过好在还有一点,发现不对,火龙可以急速的返回灵器之中,只要法宝本身不坏,元神没有受损,任何时候都可以继续凝练形体。
  尽管灵器是由器灵来控制的,灵器的大小也很容易控制,但是,器灵想要改变灵器的形状,尤其是内部结构,却是异常困难的事情。至今还没有谁的法宝可以千变万化,传说中孙猴子的如意金箍棒,也不过是如意大小而已,称不上有多么变化多端。
  至于乾坤剑女,虽然看起来变化万千,但实际上,作为本体的乾坤剑匣却从来没有变化过。变的也不过是剑匣控制的那些飞剑的排列形状而已。
  由此可见,应劫前辈想要在应劫匕首当中模拟出人体的经脉和穴道内腑,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元神虽然想做到那样的效果,法宝却并不是按照器灵的指挥那般变化。不得已,还是需要和秦逸凡商量。
  这却是秦逸凡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法宝的炼制,眼前的三位前辈,随便拿一个人出来,就是一万个秦逸凡也比不上,这种事情要秦逸凡解决,不啻于对牛弹琴。不过,秦逸凡毕竟还是比牛要强上许多的,至少修行的功法,他可比任何人都要熟悉。
  应劫前辈因为被灵器所限,无法从内部控制灵器的变化,那秦逸凡是否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呢?商量之后,秦逸凡开始试着将五行真气度入应劫匕首,不过这次不是供应劫前辈吸收,而是尝试用外部的真气来改变应劫匕首内部的状态。
  这却是更加困难的一件事情,严格说来,改变灵器的结构,就如同将灵器重新炼化一般。想要达到可以控制并炼化由应劫前辈充当器灵的应劫匕首,似乎难度和重新炼化紫青双剑不分轩轾。
  难道,这样的办法也不可行吗?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元神武学(下)
  紫青双剑是传说中天下品级最高的法宝,号称三十六品,至今无人能够超越。重新炼制紫青双剑?就算是秦逸凡能随意使用而不被反噬,却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
  应劫匕首,一直以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品级,但是,应劫前辈那份修为,却也和蜀山的紫青二老不分轩轾,自然,这栖身的法宝,也绝不是什么低级的东西。想要更改其中的内部结构,哼哼,就算是金光大师在,也不一定敢打包票。
  如果能做到,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惜,在修真界还真就找不出一个人来。这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只能想想而已。
  这个方法不通,只能另外寻找其他的方法。苦思冥想之下,当年神医帮助秦逸凡突破难关的方法回到了秦逸凡的心头,神医似乎不管当时秦逸凡的经脉真元如何,只是用针灸的手法,凭空搭了一个真元流动的桥梁,让真元进入内腑。
  可以在人体上这样实行,在元神中能不能也如此?只当是自己凭空为应劫前辈建立一套真元体系了。反正真元也可以在法宝当中自由穿行,就当是秦逸凡帮助应劫前辈在法宝当中打通经脉。
  但这还是需要应劫前辈配合,至少在他元神之中,也要跟着秦逸凡控制的真元流向而慢慢接管。只要应劫前辈能够做到秦逸凡放弃真元支持他也能够自行控制,那么也就水到渠成。
  想法毕竟还是想法,秦逸凡按照自己身体内经脉的流向,开始控制着度入应劫匕首内的真元开始流动。这是一个精细活,应劫匕首不大,里面能够施展的空间更小,想要模拟出一整套人体经脉,难度可不是普通的大。
  唯一可以安慰的就是,由于秦逸凡最近一段时日一直在不停的度入内力,对于秦逸凡的内力,应劫前辈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尽管不能控制,却能跟着秦逸凡的真元流向慢慢的熟悉感受。
  说来简单,实际操作,却不是几句话就能够描述清楚的。总之,秦逸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应劫前辈完整的感应了一次真元从虚拟的丹田流经经脉进入内腑然后再回到丹田的过程。这也就是秦逸凡,对自己的真元控制的炉火纯青,换成随便一个武宗弟子,即便是取得突破的那些人,也不见得能够做到这样的精细。
  很是奇妙,施为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当应劫匕首内成功的用真元模拟出一个微循环来的时候,不仅应劫前辈异常欣喜的感受那种真元流动的奇异感觉,就连秦逸凡,好像也突然之间体外多了一个能够感知到应劫匕首内部的无法描述的灵智,十分的奇妙。
  目前,还是秦逸凡在控制着应劫匕首当中的真元在正常的流转,但应劫前辈已经能跟着秦逸凡的真元将意识沉浸在其中,颇似秦逸凡练功时候的入定感觉。
  偶尔,秦逸凡似乎还能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感受到另一个思潮,那是和应劫前辈谈话完全不同的感觉,有些类似双修之时大家心意相通的感受,但又不是那种完全敞开自己心扉的交流。那一定是应劫前辈的元神所思考的东西。似乎应劫前辈也感受到了这些,不时的会传递过来一些欣喜。
  对秦逸凡来说,这也是个全新的经验,如同一个人同时控制着两幅躯体在修行,而且更加让秦逸凡惊讶的是,应劫匕首中的那股真元在流转过程中还会慢慢的加强,就如同在自己体内修行一般。
  和应劫前辈元神碰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这样的交流比说话更能快速准确的沟通,只要一个心思,应劫前辈就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端的是方便无比。
  应劫前辈经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对真元的流转和秦逸凡的那些武学理论有了一个具体的认知。原本只是听秦逸凡讲解,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武学心法,这次却是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这一切。
  秦逸凡带着应劫匕首当中的真元,足足流转了几天几夜,让应劫前辈彻底的熟悉了经脉真气的流转之后,才开始让应劫前辈慢慢的尝试控制那些真元的流动。
  这又是一个缓慢小心的过程,秦逸凡如同一个保驾护航的人,在引导这应劫前辈的元神修行。而没有实体,应劫前辈好像目前也只能用意念来修行,按照这个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应劫前辈也应该算是意修了。
  控制和熟悉感知又是完全不同的困难,不过,在应劫前辈和秦逸凡尝试了无数次之后,终于在某一次试验中,应劫匕首中微小的真元循环跟着应劫前辈的意念稍稍的改变了一下流转速度。但随即马上就恢复了正常。
  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却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只这么一下,就让秦逸凡和应劫前辈都看到了希望。
  信心这个东西真的是神奇无比,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修真之人,只要具备了信心,似乎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两人不懈的努力之下,应劫前辈控制真气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开始还只是控制流转的速度,慢慢的发展到控制流转的方向。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偏差,但也真实的说明了这些操作的可行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