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558

  他以为,这是匈奴在卫青霍去病后,遇到最可怕的对手。
  “而这次,任弘恐怕看出我军主力在后,是要学此物,做一只‘北庭之龟’了。”
  右贤王指着被匈奴大军闯入领地后,缩了脑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一只四爪陆龟。这是北庭唯一的龟类,高隆的背甲,粗壮的四肢,脚趾比普通乌龟少了一个,喜欢吃刚刚冒尖的盐生植物。
  “既然汉人不为诱敌所动,那便将全军都压上去,以逼迫车师汉军北上支援。”
  壶衍鞮单于如此下令,却又踩着那只四爪陆龟的背,将利刃从其甲壳侧面的缝刺了进去!
  “再硬的龟壳也有缝隙,只望右奥鞬王和稽侯珊能立奇功!”
  ……
  尽管达坂城是连接天山南北最方便的道路,但天山隘口远不止这一个,虽然大多数陡峭难行,但若是绕远路走蒲类海,便能进入哈密盆地,再沿着天山南麓西行,十日可抵达车师国。
  蒲类海的右贤王庭这几年数易其手,先是被蒲类将军西征军占领,又转手给了小月氏狼氏部落,但小月氏得而不能守,又被匈奴右部夺了回去。但右贤王唯恐再遭到袭击,亦不敢南迁,只派了其堂兄,刚被大单于任命为日逐王的薄胥堂占据。
  “右奥鞬王,我们走的这条路,就是任弘袭击车师的故道吧?”
  兄弟之间永远是竞争的,郅支表现积极,呼韩邪也不能落下风,主动随军而行,与右奥鞬王车犁带着近万骑走在这条路上。
  这确实就是任弘当年走的路线,被称之为“莫贺延碛”的大沙海当年让汉军好生犯难,如今也并未因来的是匈奴人而让路,长八百里的沙漠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匈奴人得一边走一边杀戮疲乏倒下的马匹,饮其鲜血。
  不过昔日任弘路过时遇到的孝武时汉军尸骸,如今却已被收敛一空——都护府出了价,途经此道的商队若能收拾一具汉军骸骨交给都护或玉门关,便可得布半匹。
  只可惜随着小月氏丢了蒲类海,此道不再安全,商贾遂绝,转而走有汉军烽燧护卫的楼兰道。
  如今匈奴人故技重施,呼韩邪以为,以任弘之狡诈,不会不设防备。
  右奥鞬王车犁笑道:“防备又如何?西域汉军不足一万,大多数集中在东且弥与达坂城,大单于与右贤王数万大军临于北庭,任弘已遣兵去支援,后方必定空虚。”
  大单于、右贤王与诸王商议过了,此番北庭之争,关键其实不在北庭,而在于作为其后援的车师国。
  车师富饶,谷物一年两熟,号称西域的粮仓,当年匈奴右部屡屡进犯铁门,靠的就是车师的粮食和兵卒,那也是这两年来任弘尽力经营的地区,东且弥城自有屯粮,而达坂城的汉军,全靠车师运送粮食补给。
  虽然右奥鞬王和呼韩邪都不敢妄想如任弘那般,创下一日破交河的奇迹,但哪怕带着上万骑杀入车师国,将汉军的葡萄园和农田粮仓焚烧一空,也足以狠狠打击其士气。
  而车师、焉耆等国虽投降了汉人,但其长期作为匈奴仆从国,见汉军式微,或许派遣使者三言两语,便能胁迫他们复归匈奴——数十年前便是如此啊,因李广利屠轮台灭大宛而归汉的焉耆楼兰等邦,在汉军撤离后又迅速投靠了匈奴,得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西域真正的主人!
  一旦失去了后方,北庭的汉军再强悍,也会成为孤军,成为匈奴用来与汉朝和谈的人质。
  和北庭的凉风习习不同,天山南麓极其酷热,匈奴人损失不小,尤其是马匹,几乎折了三分之一,有些人已经只能步行了。好在走了五天五夜的时间后,匈奴人终于看到了大沙海的尽头,远方百里开外,巨大而赤红的火焰山已赫然在目。
  接下来他们会路过一个位于库木塔格沙漠边缘的狭长绿洲,天山的雪水滋润着那儿,能让疲敝不堪军队得到休憩补给,为袭击车师做准备……
  但让呼韩邪心中一跳的是,那绿洲边上,却屹立着一连串烽燧,向西直通火焰山,山脚的绿洲旁,有一座土黄色的汉军小障塞。
  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过去一年间汉军新修筑的防御工事,名曰“高昌壁”(吐鲁番高昌古城),烽燧发现匈奴人后燃起的薪火浓烟,已将敌军来袭的消息告知了障塞,以及亲自坐镇车师的任都护。
  待到次日清晨,当呼韩邪与右奥鞬王抵达火焰山下的沙漠边缘时,远远便看到了一支来自车师的军队正以逸待劳,在障塞前摆开了阵势迎击匈奴。
  但一如右奥鞬王所言,对方果然兵少,不过三四千人,大概是将驻守车师的汉军,连同车师国兵卒统统加上了,而匈奴人即便经过沿途损耗,仍有八九千骑,优势很大。
  右奥鞬王车犁松了口气,让各千骑长也摆开阵势,缓缓向前推进,但呼韩邪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汉军善守,既然人少,为何不退守交河,而要在这迎击,以寡敌众?”
  “或是任弘张狂,他一贯都是以少胜多。”
  右奥鞬王车犁只觉得受到了侮辱,他是先贤掸的弟弟,兄长被任弘斩首悬于北阙,不论对匈奴还是对他的家族,都是奇耻大辱,而这趟随他来袭击车师的,也多是在上次战争中失去家人帐落的匈奴人,若不是带着复仇的心思,恐怕没走过大沙海士气就崩溃了。
  他纵马上前,拔出了直刃刀,指着火焰山下纷飞的大都护皂纛黄旗,对部属们大喊道:
  “祁连神在上!为右部雪耻,为亲人复仇,就在这一战了!”
  然而等匈奴人靠近到五里之内,很快就要接阵时,除了目光所见,即将被他们包围的三四千汉军、车师兵,被派往军队两翼的斥候,却从火焰山遮蔽的背后,发现了新的敌人,人数庞大,几乎铺满了整个视野。
  一万?远不止,恐有两万之众!
  旗帜也五花八门,有车师王旗、鄯善王旗、焉耆王旗、姑墨王旗等十余国之兵。甚至还有乌孙国左大将、碎叶翕侯的狼狐旗,她已带着数千乌孙骑从离开了大部队,从火焰山北侧的绿洲绕了过来,一副要将匈奴人反包围的架势。
  右奥鞬王惊愕,呼韩邪心悸,匈奴人皆觉不妙,他们似乎一头撞进了一个陷阱里。
  “想学我故计,以奇兵越塔袭取车师?真是班门弄斧啊。”
  任鲁班此刻正在皂纛黄旗之下,也不藏着掖着了,让传令兵去让火焰山后的仆从国军统统开出来。
  “西域的汉军确实是少,但……”
  任弘笑道:“我小弟多啊!”
  
第392章
自干汉
  今日恰好是个阴天,但车师盆地依然酷热,火焰山的砂岩上仿佛有热气在流动,颜色犹如烈焰熊熊,火舌撩天。
  “可惜俺老任没有芭蕉扇,不然……”
  任弘便位于火焰山前,站在鼓车上,额头的汗不住往下流,在他身后是西域诸王的军队,正陆续从火焰山后开出,汇入任都护的队伍里。
  什么鄯善王、车师王、焉耆王、危须王、尉犁王、姑墨王、龟兹三王、莎车王等,不算乌孙,整整凑了十七国联军,两万余人,看上去人多势众,但任弘却很清楚他们的本质。
  “纸老虎而已!”
  这场战争,匈奴单于亲征北庭,匈奴实力较西域汉军自然更强。敌强我弱之下,攻则不足守则有余,任弘也是在赌,他将主力放到东且弥和达坂城,挡住单于大军,又亲自坐镇车师,如此才能号令西域诸王来助阵。
  虽然鄯善王、莎车王等确实是一心向汉,但城郭兵的实力摆在那,只能打顺风仗,手里真正能仰仗的,还是三千乌孙兵,以及任弘留在身边的一千西凉突骑。
  这是他手边仅剩的嫡系部队,皆是参加过上次战争的西凉军老卒再度应募入伍,战马蒙着虎纹皮马甲,但士卒今日却未穿铁甲,因为天气太过酷热,着甲恐怕反被烫伤。
  瑶光带着来援的三千乌孙骑兵则位于战场北侧,乌孙人有点不习惯这炎热的气候,频频擦汗或往嘴里灌水。
  好在对面的匈奴人来自北寒之地,对这酷热的天气也很不适应,他们足有八九千之众,前进到三四里外后,开始犹豫不进。半数人已经在长途跋涉中失去了战马,骑兵的坐骑也颇为羸瘦,这是沙海行军带来的恶果,和在车师嚼着苜蓿吃着豆子养了半年膘的汉军战马完全无法相比。
  随着双方渐渐接近,是退是走,留给对方考虑的时间不多了。
  任弘倒是希望匈奴人被吓退,好打一场顺风追击仗,己方看似人众其实是纸老虎。
  但不知是不是出于荣誉,右奥鞬王几经犹豫,还是没收回刀,他或许也明白,匈奴人也没有退路。
  随着号角响起,匈奴骑兵一分为二,四千骑由呼韩邪带领,偏北而行,是用来提防乌孙轻骑袭扰的,五千步骑则跟着右奥鞬王直直向前,大概是瞧出真正的汉军不多,只要一举击溃他们,西域城郭兵自然望风披靡。
  “看来这场硬仗是免不了了。”
  任弘摇头,挥舞令旗,让乌孙兵先动起来,牵制住匈奴人半数兵力,就像他在战前与瑶光说好的一样:
  “夫人且放心率军杀敌,我自会亲执桴鼓,为你助阵!”
  ……
  随着乌孙兵呼啸着随瑶光出动,任弘第二个命令,则是给甘延寿下达的。
  甘延寿还记得,本始二年初的时候,是他十七岁生辰,任都护得知后,便送了他一样兵器作为贺礼。
  那是名为“方天画戟”的仪设装饰性武器,不同于汉军制式的卜字铁戟,此戟有月牙形的双耳,长一丈二,重二十四斤,需要身高与臂力,绝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玩弄乱使的。
  但却很适合甘延寿这气大无穷的北地良家子,挥舞起来跟玩儿似的,只是此物太过花哨实战里不好使,只用于作为任都护亲卫巡视西域诸国时所持,让人望而生畏。
  “等你十八岁时,再给你一样能用于战场上的兵器。”当时任都护如此说。
  便是甘延寿纵马立于阵前,手里拿着的这一柄了,长达一丈的木杆,用坚硬而有韧性的胡杨木制作,外表涂以生漆和藤条皮等层层制成,杆头嵌着颇似长剑的刃尖,只是有明显的棱,而非简单两刃。
  甘延寿当初接过此物时看着形制眼熟,好像在老家时见一些老人耍过:“这是长铍么?”
  铍是春秋战国就有的老兵器了,关西称之为“锬”,是剑和矛的结合,或用于车兵,亦有步兵持之。隆虑侯周灶在高皇帝麾下便是“长铍都尉”,带着一支纯用铍作战的步兵。但在孝武时代,青铜时代早已结束,战术也以骑兵为先,铍便渐渐退出了战场。
  “不是青铜铍,而是铁马槊,可比铍金贵结实得多,君况不是常说没有乘手的马上兵器么?且去试试!”
  一试之后,甘延寿便对这兵器爱不释手了,这显然是任都护让工匠专门为他这种精锐突骑打造的武器,制作周期恐怕超过了一年。胡杨木虽然坚韧,质量却比桦木轻,且老胡杨木犹如金铁般坚硬,沙漠里放一千年也不会朽烂,更不会在交锋时轻易折断,确实马上佳选。
  虽然用起来乘手,但想要掌握还是不容易,甘延寿用了几个月耍熟了这马槊,今日却是首次用于实战,这让他发现,握着的杆上留下了一点汗。
  “能流汗是好事。”
  给甘延寿压力的不是战斗,经过上次战争的磨砺,他对这种生活已习以为常,甚至沉迷其中。
  让他感觉肩头沉沉的,是来自任都护的厚望和职责的压力。
  在战前任命甘延寿为曲长时,任弘就对他交了底:
  “君况,此战虽我众敌寡,汉军以逸待劳而匈奴远来疲敝,然西域诸王常鼠首两端,城郭兵也羸弱,若想战胜胡虏,还是得靠汉军老卒千骑,以及乌孙兵三千。”
  甘延寿是有些犹豫的:“都护,我先前只做过屯长,不善指挥。”
  任都护却道:“元霆元年那七场仗,你无一缺席,更何况,夫战,勇气也!我要的是你的气势,当年在赤谷城外,突入泥靡军中时那一往无前之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5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