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558

  随着太阳高高升起,朦胧的黎明转为晃眼的白昼,跟着路上已熟悉的屯长队率,轻侠恶少年们统统跪下,望着天山,跟随大都护,齐声念出誓言。
  “巍巍天山!”
  “听吾等诅盟,做吾等见证。”
  “忠于天子,忠于大汉!”
  “实墉实壑,实亩实藉!”
  “筚路蓝缕,奠安西土!”
  “使河如带,天山若厉。有渝此盟,泰一殛之。断子绝孙,无有老幼!”
  天山一片寂然,风吹起了山顶的雪,给它蒙上了一层神圣的纱,看着这一幕,万章不知为何,竟忽然哭出了声,哭泣陆陆续续响起,有人泣不成声,有人以头抢地。这是憋了许久的发泄,一路跋涉确实是太苦了,苦到他们真好似脱胎换骨,褪去了一层皮。
  “诸君。”
  任弘转过身,请众人起身。
  “汝等跪下时尚为赭衣刑徒。”
  “起来时,便是安西铁军的袍泽!”
  
第385章
从此葡萄入汉家
  “太热了。”
  万章对车师的第一印象便是炎热,哪怕是入冬后的十月份,白天太阳依然火辣辣的,刚分发的冬衣根本穿不住,万章等轻侠们全换上了夏衣,仍被热得满头大汗。
  去年就来了车师的一名老西凉军屯长笑道:“真在夏日时,这车师简直待不了人,才过平旦就被热醒,鸡也蔫蔫的叫不出声来,且不能穿铁甲,一刻就能晒得滚烫,好似在施炮烙之刑。瞧见我手臂上这疤了么?便是不小心触到环首刀烫到的!汝等都好好戴着毡笠,你瞧我本来就黑,如今更黑了一圈。”
  “那本地人怎这般白?”万章好奇发问。
  不少轻侠瞧见交河城的车师少女肌肤雪白,容貌也不似呼揭胡人那般夸张,是中夏人能接受的审美。都蠢蠢欲动,只碍着严酷的军法不敢妄为。又听闻说等去了北庭后,都护府要发的胡婢,是两年前战争里俘获的匈奴人,不由大失所望。
  屯长摇头道:“白的都是贵人,躲在交河城那些穴居土屋中,有奴仆举着伞和扇子,不必出来顶着日头劳作,不过今年来,在都护和车师王号召下,一些军吏也娶了车师贵女,等汝等到北庭立了功,何愁姻缘不成?”
  这屯长自己就娶了一位,此刻意味深长地咂嘴笑道:“汝等别说,这车师的‘葡萄’,还真是不错!”
  说到这,屯长却住口了,催促还想再听听的万章他们出门干活,任都护多精明的一个人,即便是让他们在车师过冬,也没打算让这群四肢健全的轻侠吃一天白饭。
  因为天气酷热,车师的谷物居然能一年两熟,而天山雪水源源不绝,在谷地里汇集到一起,正好作为北庭开发起来前,安西军的后院和粮仓。
  车师国人大多住在交河城里,而汉军则驻扎在交河以北的石堡中,新抵达的轻侠恶少年则被安置到了“葡萄沟”附近。
  葡萄沟乃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长十余里,沟谷西岸赤红色的悬崖对峙,犹如屏障。沟内则溪流环绕,来自天山的雪水极其干净,是消暑利器。
  万章在长安城里的食市活动,知道葡萄是贵人才吃得起的玩意,此物由博望侯张骞引入大汉已有数十年,最初只种作为异域的奇珍异果,被孝武皇帝种在离宫别观旁,后来一些列侯也效仿,引葡萄藤种在各自的庄园里。
  西安侯在白鹿原家中的葡萄架子就比较出名。
  可在车师,葡萄就如中原的李树桑树般,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这葡萄沟便有不少葡萄园,只可惜葡萄早已收割,只剩下枯萎的藤蔓,轻侠们便要负责开辟新的土地,为来年种植新藤扩大葡萄园做准备。
  那位爱吃‘葡萄’的屯长道:“原本只有少许,去年都护让车师王埋了新藤,树了新架,便占了半个山谷。”
  车师葡萄的收获季节是夏历七到八月间,此物腐败得很快,必须想办法保存,要么割了酿葡萄酒,要么晒成容易保存的葡萄干,过去车师用的是笨办法,在芦苇席上直接暴晒,或者任其挂在藤蔓上自然变干,不觉有异,还是任都护带来了新的法子。
  安西军的老卒们也在忙活,位于葡萄沟外向阳的平地上,有一座座模样怪异的屋舍,皆是用泥砖所筑,但墙壁却不封死,而是处处镂空,如同蜂眼。
  这当然不是公厕。
  而是任都护让中原匠人修筑的葡萄干晒房,透过其中的镂空孔洞,可以见到里面的晾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蜂眼式的墙壁让荫房四周透风,在秋季高温和穿墙而过的热空气下,葡萄粒很快被风干。
  它们已不复收获时的饱满水灵,车师的酷热和昼夜温差,让葡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经过一个多月阴干后,水分蒸发,糖分凝缩于干瘪的葡萄干中,空气中散发着葡萄酸甜的气味。
  老卒们在搬卸晒好的葡萄干,将其装到驴车上运去打谷场,万章旁边的人嘀咕道:“之所以不让吾等去运,或是怕吾等偷食,说是一视同仁,皆为安西铁军袍泽兄弟,我看还是有所不同。”
  万章则道:“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吾等先前追随豪侠而游,刚入门的少年亦是要干些脏活累活,都护也没饿着吾等,莫要抱怨了,这葡萄在长安一颗都能卖一钱,一串百余钱,哪是吾等吃得起的?”
  然而等到傍晚回到营地时,轻侠们发现竟加了餐,平日纯素的烤馕里,加了十分足量的葡萄干,皆是紫色或褐色,这种葡萄甜馕口味独特,让吃腻了素馕的轻侠们尝了鲜。
  抱怨顿时没了,按照长安的物价,一粒就是一钱,轻侠们都磕得很仔细,仔细品味这味道,虽然一年半载后他们就会吃到腻味。
  他们不知道,这些葡萄干多为劣等的半成品,甚至是荫房中掉地上后扫起来冲洗的产物。真正上好的葡萄干,此刻正接受任都护和车师国相的检视。
  苏犹家本是被匈奴掳走的“秦人“工匠,辗转来到车师,帮交河城挖了井后做了贵人,得到了一座葡萄园,后来靠机智帮车师老王免死,如今做了车师国相。
  在车师多年,自然对葡萄十分了解,在初来乍到的汉人眼中,葡萄就是葡萄,可实际上种类繁多,有些甜度不高却合适酿酒,有些特别甜的合适鲜吃,葡萄籽小的合适做葡萄干,品级和价格差异很很大,可是一门大学问。
  苏犹看着汉军送来荫房里阴干的葡萄,并非太阳底下暴晒而成的褐色或紫色,而是晶莹剔透的黄绿色,有些透明感觉,放在阳光下举起来,甚至能看到里面的果肉纤维。
  绿色葡萄干,这是车师人眼中极品的标志,不但味道好,外表也极佳。过去挂在藤上仍其自然风干,往往越靠外面品质越不好,反而是内侧见不到阳光的葡萄干晒的最完美。
  如今任弘却找到了提升品质的办法,让苏犹大喜:
  “将军的阴干之法,果然能晒出最多最好的色相。”
  任弘笑而不言,他直接将两千年后吐鲁番成熟的荫房形制照搬来了,岂有不好的道理?往嘴里塞了几颗葡萄干细细嚼着,让人迅速甄别分类,那些最好的葡萄干,大多数则要装到驼背上,运往中原。
  “最好能赶在本始三年正旦大朝会前抵达,与于阗、莎车的玉一起,作为都护府的贡品。”
  玉和葡萄干,这是都护府能拿得出手的两样特产,长安附近虽也种葡萄,但和吐鲁番的一比,就是个弟弟!
  任弘始终认为,单向贸易是不持久的,互通有无才是长远之法,还能给都护府创造点财政收入,早日自给自足,也省得朝中鸽派三天两头抱怨开拓西域毫无利益,尽是倒贴钱。
  这些来自绝域的甜品,只要让皇帝带头吃一吃当活广告,定能在长安九市掀起一波风潮。引得诸侯列侯贵族争相抢购。就像中原的丝绸能在安息罗马卖出天价一样,越是遥远难得,就越会被当做炫耀地位和财富的奢侈品。
  直接酎金夺爵抄家和告缗吃相太难看,用奢侈品不断割列侯贵族韭菜也是一个办法。
  这几千皇帝认下的马仔轻侠,或许就要靠小小葡萄干的贸易来武装。
  ……
  而到了十一月份,葡萄园收拾完毕,新藤已埋到了地下,葡萄干也甄别储藏起来,隶属于都护府的驼队带着大批贡物缓缓东行,轻侠们本以为能闲下来了,却又在治渠官的带领下,分发锄头铁锹之类,安排了新活。
  “车师需要这么多井么?”
  万章这次不明白了,都护安排的活,是在车师绿洲上挖“井”,还不止一个,每隔半里地便掘一井,深十余丈,这活可让轻侠们累得够呛,与之相比,上个月料理葡萄园和修整沟渠只是热身。
  五千人中,千人一曲,二百五十人一屯,五十人一队。每队都分到了一口深井的任务,干了十天后井已挖成,轻侠们累得半死,治渠吏则在地面上支起木架,用钩距对准远方时,万章看出了点门道。
  轻侠们挖出的一百多口井,呈一条直线排列,从车师绿洲的田亩,一直延伸到了二十余里外的天山脚下,那里是雪水汇集的地方。
  当治渠吏要求轻侠们下到井中,按照他画好的方向,在井下挖出一条通道时,有来自左冯翊洛水附近的轻侠便明白过来了,愕然道:
  “泰一在上,都护这是要吾等在车师,挖一条龙首渠啊!”
  
第386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
  和万章这长安市肆里的偷儿不同,郭翁中是典型的仗剑游侠儿,还是小有名气的乡侠。
  郭翁中祖籍西河郡,上一代时迁到了左冯翊莲勺县,之所以搬迁,是因为他父亲被征发参与了孝武时左冯翊的一项大工程:龙首渠。
  他对袍泽们说道:“我父活着的时候,与我絮絮叨叨许多遍了,说是孝武元狩年间,有人上书天子,提议开一条渠,引洛水以灌重泉以东,可溉万顷良田。”
  大汉统治关中,干得最多的事就是修渠修渠,除了维护郑国渠外,孝武年间又修了六辅渠、白渠等等。三辅水利纵横,民得其饶,故歌之曰:“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当时思想开放,官吏们胆子也大,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比如张安世的弟弟张卬为汉中守时,竟打算在褒斜谷地里修一条打通汉中与关中的运河,修一半后才发现水里石头太多不利漕运。
  而龙首渠也是那个时代才可能诞生的产物:因为沟渠要穿过商颜山,山高四十余丈,均为黄土覆盖,开挖深渠容易塌方,于是改用井渠施工法。
  郭翁中指点着他们眼下正在干的活道:“便是如吾等一般,先凿井,这才深十余丈不算什么,龙首渠有深四十余丈的!甚至挖出了龙骨来,井下相通沟渠行水,以绝商颜,故称之为井渠。”
  当初一万多人,花了十多年才修完,但龙首渠修好后,效果也不太好。
  “你这游侠儿倒是有点见识。”
  来自敦煌郡的治渠吏走过来,他说此渠在河西叫“百眼串井”,便是修过龙首渠的匠人带到河西的,倒是很适合敦煌。
  因为当地植被稀疏,若是明渠,流水到农田里不知蒸走多少,且地下潜流较多,于是以井渠在山前取水,输送到庄稼附近,再通过明渠口子流出来。
  而如今,又被任都护用在了车师。天山脚下日头毒辣,水蒸发量大,且沙土善崩,而井渠能够将那些渗入地下土层的雪水收集起来,灌溉千顷土地。
  这简直是为车师量身打造的技术,在火焰山下,水是最珍贵的资源,是车师人赖以生存的甘露,花多少人力经营都不为过。
  因为郭翁中家就在龙首渠附近,父辈更参与其中,熟悉此法,治渠吏便想提拔他做队率,教游侠儿们如何在地下挖掘作业。
  郭翁中应诺,表现得极其恭顺,这让几个认识他的人很奇怪。自从三辅大索游侠儿后,原本性情暴戾,横行乡里的郭翁中就好似变了个人。
  “郭兄,你这哪像个轻侠恶少年,反似知礼的良家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5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